2020年對於中國零售企業來說壓力重重,增速連年放緩的零售市場、跨界前來的競爭對手、日益挑剔的消費者,以及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導致大多企業可謂步履維艱。
但在陰霾之下我們卻也能發現亮點。
數位化轉型的先行者用良好的表現凸顯了企業技術強度的重要性。對於多數零售企業來說,大家進一步認可了數位化轉型的價值和必要性,但也糾結於短期甚至中期由於受疫情影響營收不振、削減開支的情況下,如何選擇投入產出比最高的數位化舉措進行部署。
數位化轉型是一項長期、系統性工程。數位化轉型的成功需要企業自上而下動員一切力量推動和參與。
為了更好地回顧和梳理過去幾年來行業企業在數位化轉型過程中取得的成果,分析和研究企業轉型中遇到的問題,挖掘和推動轉型過程中遺漏的應用要點和應用節點,科爾尼聯合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和微軟(中國),通過問卷、訪談、沙龍等形式,調研零售消費品頭部企業30餘家,對近階段中國零售業數位化轉型狀況進行全面梳理。發布了《解碼未來企業——論道零售企業數位化轉型創新與發展之路》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該《報告》通過分析零售企業數位化轉型之路上的挑戰,探討求解破解之道,從如何提升企業技術強度的角度,助力傳統線下零售及消費品企業進行數位化轉型,並實現持續創新與發展。
報告摘要
《報告》介紹了SMART零售企業數位化轉型框架(見圖1)。SMART數位化轉型框架貫穿願景與戰略(Vision and Strategy)、創新業務模式(Business Model)、激活商業體系(Commercial Activation)、重塑管理(Management Reengineering)以及搭建技術生態(Ecosystem of Technology),通過回答關鍵問題,即「應該做什麼」(願景與戰略)、「應該如何去做」(創新業務模式)、「如何做得更好」(激活商業體系)、「如何形成內部支撐」(重塑管理)以及「如何巧借外力」(搭建技術生態)幫助企業釐清數位化轉型的頭緒。
(圖1:SMART零售企業數位化轉型框架)
《報告》針對這五大方向,依次展開,梳理並分析了具體抓手。
01
長短結合,制定向智能化企業邁進的戰略
短期速贏的關鍵在於,企業在現有數位化基礎設施條件下,根據自身業務情況,在實施難易度和價值創造間對數位化舉措進行權衡,並選擇相對實施難度低但價值變現快的舉措進行部署。這樣一方面抓住行業短期趨勢、突破自身經營困境,另一方面利用較少投資進行嘗試,挖掘潛在更大的價值點。
長期而言,零售企業應該以提升「技術強度」為數位化轉型願景,以「結構性轉型」為遠期戰略,持續打造競爭力。技術強度表現在企業能快速獲得前沿數位化技術並應用到日常運營中,強化自身核心競爭力。同時還表現在企業能快速將數位化技術與自身行業洞見結合,創造出獨特的行業解決方案,為己所用的同時賦能全行業。最後企業還需要像科技企業那樣,將科技能力作為第一驅動力,將自身定位從技術使用者轉變為創新應用者與賦能者。
02
借力技術強度,創新商業模式
技術強度是支撐商業模式創新的永恆動力,零售行業相繼經歷了從線下到線上,從線上到全渠道的巨大變化,其始終不變的是數位化技術對線上渠道、供應鏈、支付等不同領域的創新。我們無法預知未來十年零售行業將會誕生何種新的商業模式,但我們認為通過技術強度打造差異化競爭能力,以及利用數位技術重塑價值鏈以實現商業創新,對於企業來說是打造智能化企業的核心目標之一。
03
圍繞零售四大支柱,打造數位化商業體系
結構化轉型過程中,數位化舉措的落地應從改進現有業務著手,進而延伸到相鄰領域的新產品、新服務、新市場與新客群,以及更進一步的業務模式轉型。在我們的調研過程中,「消費者互動」和「敏捷供應鏈與運營」被受訪企業列為當前數位化轉型的最重要業務場景,同時也是未來(3年內)企業將重點投入的業務場景。
A.消費者互動,對於零售企業來說,消費者互動過程包括三個維度:打造多元消費者觸點,吸引消費者,形成全渠道營銷體系;整合會員、營銷體系,通過數據中臺,提升互動體驗;分析消費者,形成全方位消費者洞察。其本質為全渠道業務模式驅動企業由傳統的產品銷售、響應式的溝通方式轉變為以客戶為中心的主動式溝通。
B.賦能員工,數位化工具幫助員工提高生產力和工作效率,成為企業數位化轉型的原動力。構建無界辦公環境是前提,首先需要整合溝通渠道,通過一體化數位化辦公工具,尤其是移動辦公工具,集成日常溝通、會議、郵件、文件協同、業務處理等工作內容,使得時間、空間不再成為障礙。其次,通過工作流程數位化,實現日常任務自動化並簡化流程,並與商業智能集成,節省時間和成本,提高效率。
提升前端員工生產力也尤為值得關注。如今,在線上搜尋產品的購物者在光臨商店時,目的性就會更強。他們了解自己的需求,希望能夠快速、輕鬆地購物,如果需要幫助,他們希望由見多識廣且掌握產品知識的員工來提供現場解決方案。事實上,甚至多數購物者認為,能夠快速瀏覽另一家商店或在線庫存有無商品是獲得滿意的店內體驗的關鍵。
C.智慧供應鏈,效率為王,利用數位化對供應鏈進行全方位提升在企業間達成共識;數字及技術的應用將貫穿供應鏈整個生命周期,在成本控制、效益、用戶體驗三方面實現全面提升,從而在變化迅速的市場中幫助企業立於不敗之地。這將包括四方面的優化內容:合理的商品結構和配置、精準的銷售預測、物流協同與店內供應鏈管理。
D.煥新門店,數位化技術幫助企業重塑門店並延展消費場所。通過數位化技術改造,門店可以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店內消費體驗,同時也使零售企業利用門店空間為品牌商提供營銷服務,創造更多收入渠道。
04
重塑管理,構建高度數據掌控的數位化運營體系
數位化運營體系強調構建數位化運營能力以及形成快速迭代、自我驅動的創新體系。這要求企業打造基礎數據架構體系,建立從識別數據到應用數據全方位的數據能力,以及實現數據輔助與驅動的決策流程。
同時企業可以在利用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技術優化現有業務時,通過構建快速迭代、自我驅動的創新體系,保證持續數位化轉型的原生動力。方式上,內生式通過內部機制,集思廣益頭腦風暴進行數位化創新;外延式則需要引入跨界的合作夥伴,獲取新技術、新場景以及新應用方面的靈感。
05
打造協同機制,構建多元化數位化生態圈
對於零售企業來說,單打獨鬥來提升自身數位化能力往往不是最有效的手段,打造多元協同機制或者加入聯合開放生態圈,是加快創新的有效方法。目前技術服務提供商也正在積極構建此類協同創新機制,與零售企業一起,一方貢獻行業知識,另一方貢獻技術方案,形成雙贏。
而數位化生態圈的建設,需要引入三類生態夥伴。第一類是綜合性技術服務商,滿足企業對數位化基礎設施、技術架構、數據分析以及人工智慧技術的總體需求。第二類是細分領域方案提供商,方案提供商往往在某個領域,如消費者洞察、門店管理或供應鏈有著前沿的科技或解決方案,與他們合作往往能打造出最適合自己的個性化方案。第三類是初創企業,這類企業規模更小,但想法與技術更前沿,引入這類合作夥伴並進行方案共建往往能幫助傳統企業啟迪思維,形成新的數位化壁壘。
總結
如今數位化和智能技術正驅動各行各業產生變革與顛覆,但我們堅信傳統零售企業將依然在未來中國的商業社會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傳統企業的數位化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將變得尤為重要。
經過此次疫情,相信大家都意識到技術強度對企業抵抗風險甚至轉危為機的重要作用,長期來看,數位化也是零售企業抓取市場機遇、抵禦愈發激烈的競爭的最好武器。我們在調研中深刻地感受到傳統企業在擁抱數位化轉型時的躊躇滿志但又在部署能力上的捉襟見肘。
希望我們的白皮書能對傳統企業有所啟發,並在這波數位化驅動的行業變革大潮中遊刃有餘地借力衝浪、打造新的競爭力,成為數位化時代的真正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