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裁陳強兵:數位化轉型是企業的核心戰略,沒有意識的企業將被淘汰

2020-11-25 財經網

2020年11月24日 10:26   本文2205字,約3分鐘

「數位化轉型是企業的核心戰略,並不是風口,更不是一種機會主義的表現,也不是某個部門去買一套軟體,也不是某個企業零星的購買軟體,我想更是一種長期的合作。沒有意識的企業是會被淘汰的。」11月24日,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兼總裁陳強兵在「2020烏鎮·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工業網際網路的創新與突破」論壇上如此表示。

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兼總裁陳強兵

陳強兵在談到商業創新時表示,商業創新一個很主要的要素是數位化轉型,就是企業的數位化。現代企業的商業創新離不開數位技術,離不開數位化,離不開智能化。

以下為發言實錄:

陳強兵: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企業家,各位專家,大家上午好!很高興也很榮幸來到浙江代表用友公司向各位報告一下用友公司在工業網際網路、在企業數位化轉型領域裡的一些實踐和探索。

今天我報告的主題是「從信息化到數位化,從ERP到BIP幫助企業商業創新」,談到企業商業創新,談到企業的發展,我想我們所有的企業都面臨一個共同的課題,就是基業常青,這是所有的企業家傳承的夢想,特別是在浙江民營企業尤其發達的地區,談到基業常青,我想所有的企業要做到基業常青,第一,始終踐行自己的使命和核心價值觀,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初心不變。第二,企業要想做到基業常青,要始終覺得自己不夠好,始終保持變革和創新,堅持商業創新是企業基業常青的砝碼和基礎。

談到商業創新,在今天這個社會和時代裡,商業創新一個很主要的要素是數位化轉型,就是企業的數位化。現代企業的商業創新離不開數位技術,離不開數位化,離不開智能化,包括今天我們講的工業網際網路,實際上也是通過網際網路、工業網際網路讓製造業、工業企業商業創新和轉型升級。用友公司針對企業的商業創新和新階段的發展要求,也發布並上市運行了用友的BIP的產品,用友的商業創新平臺,也是集六大新技術於一身的,包括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物聯網、5G等技術應用的商業創新平臺,整個BIP的定位是商業應用的基礎設施、企業服務產業的共創平臺,包括四大架構,雲原生的、微服務的、中臺架構,包含四大平臺,技術、平臺、智能平臺、數據平臺、應用平臺。同時具備八大特性:數位化、智能化、高彈性、高可用、社會化、全球化、平臺化和生態化的。整個平臺也包括八大核心領域:營銷、採購、製造、供應鏈、金融、財務、人力和協同等八大主要的應用領域。

在商業創新平臺裡,針對工業企業一個很重要的就是用友精智網際網路平臺,它是在工業企業數位化技術應用的一個重要支撐平臺,它能夠幫助工業企業實現個性化定製,也能實現網絡化協同,和智能化的生產和服務化延伸,製造業向服務化轉型,同時幫助很多工業企業實現數位化管理,目前整個平臺已經支撐了46萬家工業企業,包括39個工業大類和18個應用領域,也是工信部首批認證的跨領域和跨行業的雙垮平臺。

我報告一下在一些企業的實際應用情況,這是在龍工叉車企業基於車聯網實現服務化轉型的案例,它能幫叉車企業向服務化轉型,連接兩萬輛車輛,包括7×24小時不間斷,每年200多萬條的數據連接,幫助很多企業能夠實現製造業向服務化延伸,特別是工業企業。

這是另外一個客戶,是江蘇的雙良集團,是一家鍋爐生產企業,幫助雙良集團打造了從流程驅動到數據驅動的雲設備的服務轉型,因為傳統的鍋爐銷售、售後服務的商業模式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必須向服務轉型,向提供熱能轉型,用友平臺為雙良集團做出了很大的幫助和支撐。

另外是江銅集團,在它的貴溪冶煉廠幫他們做智能工廠和數位化轉型工作,降低了物資的採購成本15%以上,同時能耗的利用提升了10%以上,這也是一個連續製造的流程製造業智能化改造的典型場景。

萬得集團,生產汽車零部件的企業,為他們推進數位化轉型,實現智能化生產和加工的過程,讓整個企業停工待料的時間縮短為零,同時讓物流配送的準確率提升了35%以上,再製品的餘量下降了40%以上,為製造業降本增效提供了很好的幫助,為它打造數位化平臺,幫助它在人均產值的提升方面,提高了將近80%左右,產量增加了將近22%,這為工業企業提高效率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用友公司在工業側的精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在工業領域的全面應用的典型特性,同時,整個平臺也得到了專家和市場的認同,得到了廣大客戶的認同和實踐,跨行業和跨領域的平臺。在核心能力方面,製造中臺的能力、ALT的能力、工業大腦的能力、二級節點的標識解析的能力。

公司發展到今天32年的時間,32年來我們專注傾聽客戶,敬畏技術,持續創新和生態共贏,目前服務了600多萬家企業客戶,生態合作夥伴有7000多家,雲服務市場有近萬款產品,為廣大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並且IDC調查報告顯示,用友在中國企業SaaS,工業SaaS持續第一。

數位化轉型是企業的核心戰略,並不是風口,更不是一種機會主義的表現,也不是某個部門去買一套軟體,也不是某個企業零星的購買軟體,就是數位化轉型,我想更是一種長期的合作。目前來看,行動強的企業,數位化轉型在引領,目前看清楚的企業也在行動,沒有看清楚的企業在焦慮,我們也認為,沒有意識的企業是會被淘汰的。

最後,我想借用孫中山先生一句話,叫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未來的企業只有三類,數字原生企業、數字重生企業、消亡的企業,當然第三類企業是不存在的,謝謝大家!

(編輯:鄭雅晨)

關鍵字:

相關焦點

  • 企業數位化轉型之變:從上到下,從大到小
    用了有贊是在做數位化轉型,用了小鵝通也是在做數位化轉型;好像只要企業做了直播,有了商城,就是搭上了「數位化轉型」的快車道,好像企業開始做社群,開始做私域流量,就是啟動了「數位化轉型」的戰略。但是我們要深挖,數位化轉型的本質目的是什麼?是藉助數位化的能力,在動態競爭的數位化時代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最終提升效益。
  • 企業成功的數位化轉型戰略的6個要素
    根據2017年進行的數位化轉型調查,64%的受訪者表示數位化轉型戰略對於提高利潤至關重要,70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擁有物聯網戰略,高達75%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擁有大數據策略。物聯網,人工智慧和大數據都在推動企業改變其工作和運營方式。新技術、新數據類型和新見解一直在不斷湧現,幾乎為每個企業帶來了挑戰和機遇。
  • 「2020大型企業數位化轉型高峰論壇」舉行,與會者提加速轉型「五大...
    圖為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王興山在會上發表演講。浪潮集團供圖  「2020大型企業數位化轉型高峰論壇」11月20日在北京舉行。圖為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王興山在會上發表演講。浪潮集團供圖  中新網北京11月21日電 (記者 張素)「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數位化轉型的重要性和戰略意義,尤其是一些大型國有企業和行業頭部企業。」
  • 企業數位化轉型的主要有哪些內容?
    數位化轉型的主要內容有數位化認知、數位化轉型戰略、數位化架構調整、數位化組織變革等22項內容。 2、 制定數位化轉型戰略 由企業領導層親自負責,制定企業級的數位化轉型戰略,做好數位化轉型的頂層設計,對企業數位化轉型,進行全面、系統、整體的規劃布局,明確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戰略定位、戰略目標,確定數位化戰略的具體內容,指明數位化轉型戰略的實施步驟和實施路徑。
  • 孫雁飛:數位化生存與管理重構是企業轉型大勢所趨
    10月15日,2017年度(第七屆)中國管理·全球論壇暨金蝶用戶大會在上海隆重舉行,金蝶軟體(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孫雁飛先生發表演講,解讀了金蝶企業轉型中的超越與擔當、探討了數位化轉型的趨勢、提出企業轉型是新經濟時代的大勢所趨。以下為孫雁飛精彩演講實錄:「金蝶雲是一款承載金蝶歷史使命的產品。
  • 微動天下CMO馬政:企業數位化轉型不是「照貓畫虎」
    踝部企業我們指夫妻老婆店、個體店,它們的業務能力偏弱,階段性的目標是存活下來;以及一些業務體系雖然成熟穩定,但運營體系和管理體系才剛剛有了雛形的中小公司。踝部企業中有一些開始想做數位化轉型,但它們還沒有梳理清楚自己做生意的理念和思路,也沒有轉型的基礎,貿然想去做數位化轉型,我們對於踝部企業的數位化轉型是持懷疑態度的。
  • 數據加速企業數位化轉型,CIO如何最大化數據分析的價值?
    在企業數位化轉型進程中,數據更是扮演著業務加速器、創新催化劑、差異化競爭法寶的重要角色。企業亟需將提升數據與分析能力作為戰略性任務,在這裡CEO/CIO等高管們需要思考清楚以下問題:· 如何通過數據與分析驅動的創新力獲取競爭優勢?
  • 《解碼未來企業——論道零售企業數位化轉型創新與發展之路》報告...
    長期而言,零售企業應該以提升「技術強度」為數位化轉型願景,以「結構性轉型」為遠期戰略,持續打造競爭力。技術強度表現在企業能快速獲得前沿數位化技術並應用到日常運營中,強化自身核心競爭力。同時還表現在企業能快速將數位化技術與自身行業洞見結合,創造出獨特的行業解決方案,為己所用的同時賦能全行業。
  • 用友聯袂雲投集團舉辦數位化轉型論壇 推動雲南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
    『藍海』,探索構建以數字治理為核心的集團化數字協作模式,打造雲南省國企數位化轉型標杆。」YonBIP包括但不只是一個工具型系統,更是「數智商業應用基礎設施,企業服務產業共創平臺」,其核心理念是讓商業創新更簡單、更便捷。當天會場,華為雲中國區總裁洪方明表示,數位化轉型已成為很多領先的傳統企業的戰略重心,華為與雲南省國有企業攜手互助,共謀發展,合作成效顯著。華為也將繼續把數位化轉型的經驗分享給大家,持續助力雲南國有企業實現數位化轉型。
  • 摩天之星:數位化轉型,賦能企業新未來
    數位化轉型是2020年企業面臨的最大課題。正如馬雲重慶智博會8分鐘演講中說的,2020年世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但在巨大的不確定性中,有一件事是確定無疑的,那就是數位化。數位化過去只是讓一些企業活得更好,但今天,它是所有企業活下去的關鍵。為此,摩天之星"創新總裁班"推出《數位化轉型與品牌營銷》課程,助力企業順利數位化轉型。
  • HPE 朱海翔:如何在洞見力時代成為以數位化為核心的企業
    此外,HPE將戰略重點轉化為一個更強大的財務架構,隨著時間的推移,該架構將實現可持續的盈利性增長,不斷地增加收入並提升毛利率。HPE預計,在關鍵增長領域的投資以及優化運營模式的推動下,在接下來的三年內年複合運營利潤增長將達到10-12%。業界在更長的時期內,看好HPE的戰略轉型。
  • 7年5步,這家背靠世界500強的工程機械企業數位化轉型踏實有效
    預示我國基建項目、企業復工復產進度進一步加快。疫情帶來的衝擊也讓挖掘機企業和代理商更加意識到數位化轉型的重要性。「疫情阻斷了與客戶的聯繫」1925年成立的Caterpillar®(卡特彼勒)是全球挖掘機械市場的領導者,在中國耕耘幾十年來,一直是中國挖掘機械市場排名第一的外資品牌。
  • 陸奇:傳統企業如何做好數位化轉型
    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是通過技術數位化加速迭代,快速迭代,加快創新的速度來完成。 2 為什麼要做數位化轉型 強調一下為什麼傳統行業數位化轉型特別重要。如下圖,先理解技術和數位化驅動人類經濟發展的歷史。
  • 華為洪方明:5G+雲+AI推進城市智能升級、企業數位化轉型、產業集群...
    今天,12月2日,在「智數廣州·進而有為」華為廣州城市峰會2020上,華為雲中國區總裁洪方明表示,廣東省、大灣區作為中國最有活動力的經濟體,產業結構豐富,千行百業一直以來繁榮發展。以廣州為例,5G、雲、AI已經使越來越多的組織在發展中受益,已經成為智能時代必不可少的生產力、成為發展的新引擎,將推進城市智能升級、企業數位化轉型、產業集群創新。
  • 狄拉克:數位化能力將成「新舊」企業分水嶺
    對於企業而言,數位化能力將成為決定「新舊」企業的分水嶺。 數位化是一種綜合能力,包含了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以及區塊鏈等系列技術的應用。數位化時代,它們將作為基本要素,構成產業以及區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依託領先的移動網際網路,中國在數位化經濟的上半場——消費網際網路領域建立了一定的優勢。
  • 數據中臺,將決定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深度與廣度
    企業的前端需要根據用戶的反饋、市場的需求快速迭代,而後端出於業務和管理的需要,系統較為穩定。在數位化轉型的過程中,此二者的靈活與穩重如若無法協調,將成為企業數位化轉型道路上無法跨越的砍。因此,為了彌合前端與後端系統的速度差,中臺的概念出現了。
  • 「以科技之名,致敬攀登者」 戴爾科技集團實力賦能企業數位化轉型
    如何通過新產品、新服務,解決企業數位化轉型中面臨的新問題,並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企業數位化轉型創造「快通道」,是戴爾科技集團正在思考和實踐的。 科技至 · 簡:企業逐漸從「製造」走向「智造」數位化轉型將加速企業發展已是不爭的事實,然而轉型過程中的「陣痛」也時刻伴隨。戴爾科技集團通過為行業轉型輸出智能化創新應用,幫助企業「化繁為簡」甚至「化簡為智」,讓數位化轉型不再成為企業發展的瓶頸,而是成為未來企業發展的原動力,提升質量增加效能。
  • 亞視主席鄧俊傑:ATOP為企業數位化轉型賦能
    近日,鏈虎財經一行到香港亞洲電視臺(英文簡稱ATV)總部進行了參觀,並和其主席鄧俊傑深入交流,他就數字經濟的發展趨勢、企業數位化轉型及亞視為何投資交易所等問題進行了講解。因此對於實體經濟數位化的未來有著深刻的見解,他認為,數位化可以幫助企業在企業成長乏力的情況下,尋求新的增長點、發揮數據價值,結構性降低成本、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未來的實體經濟必將利用數位技術進行轉型升級,傳統企業們面臨著新時代數位化大潮的衝擊,要麼遭淹沒,要麼積極轉型應對。
  • 華為上海展示「四大Engine」新品:助力智能時代企業數位化轉型
    時代呼喚智能IP網絡  企業數位化轉型進入快車道,86%的AI企業採用率、千億級生產辦公終端的協同、100%的企業業務「上雲」需求以及未來可能面臨的各種安全問題,使得作為數位化轉型中重要組成部分的網絡迎來更大的挑戰。
  • 醫藥企業的數位化轉型路徑和發展趨勢在哪?
    蛋殼研究院將通過本報告找出醫藥企業如何進行數位化轉型的可行路徑,以期為醫藥數位化創新的參與者提供參考和借鑑。接下來我們將選取報告部分精華內容進行一個簡要解讀。儘管探索的步伐從未停止,但是由於技術手段的限制和自身動因不足,很多醫藥領域企業始終沒有完成數位化轉型。其中醫藥企業自身動力不足主要的歸因是: 1.藥品行業的長期高毛利,企業有能力在研發、生產及銷售上投入大量資源,不必過於擔心成本問題;2.數位化手段的介入勢必是由技術進行主導,無疑會影響「人」在企業中的地位,因此會受到各個核心部門的反對。這樣的情況,在醫藥企業中普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