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製作: 河北日報記者米彥澤
大咖論「數」
數位化能力將成「新舊」企業分水嶺
□狄拉克
數字經濟正加速滲透至各行各業,並持續改變國民的生活。對於企業而言,數位化能力將成為決定「新舊」企業的分水嶺。
數位化是一種綜合能力,包含了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以及區塊鏈等系列技術的應用。數位化時代,它們將作為基本要素,構成產業以及區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依託領先的移動網際網路,中國在數位化經濟的上半場——消費網際網路領域建立了一定的優勢。通過場景的創新和數據的靈活應用,滿足了用戶生活、娛樂、消費的多樣性需求。而下半場產業網際網路時代,將對各項技術的突破與融合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不同於消費網際網路集中在需求側的創新,產業網際網路有著更長的技術鏈和價值鏈,需要綜合運用大數據、AI等各項技術手段,深入從研發、生產到最終服務用戶的各個環節。如果說消費網際網路是一根手指,那麼產業網際網路則像一個握緊的拳頭。
產業網際網路的迭代將對企業、產業的現有模式和組織產生巨大衝擊,並重塑從生產要素配置到價值鏈條分配的全過程。這個過程以降本增效為核心目標,最終展現在消費者面前的,將是定製化、差異化的服務,個性化、平價化的商品,以及更高品質的生活。
雖然產業網際網路的發展是一個長期過程,但就目前的發展來看,包括農業、製造業等多個領域在內,產業網際網路所催生的增量價值已經愈發明顯。尤其是自疫情發生以來,在需求側,國民的生活習慣加速向線上遷移;在供給側,國際疫情形勢的變化給外向型企業帶來了很大挑戰。特殊時期的供給變化中,掌握、運用數位化能力,成了企業渡過難關、轉危為機的關鍵。
作為一家誕生於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年輕平臺,拼多多是消費網際網路時代的受益者,同時也致力於成為產業網際網路時代的推動者。依託分布式AI和平臺大數據的迭代升級,拼多多持續提升農產區和產業帶的效率,為平臺6.28億用戶創造了海量平價高質的商品。
農業端,我們通過「拼」模式聚集海量需求,並通過「天網」(農貨智能處理系統)等技術應用,將數千萬農戶的供給和數億用戶的需求進行精準匹配,從而突破中國農業分散化的制約,讓農產品供給在「雲端」實現集約化、規模化發展。在此基礎上,我們正深入推進農業生產環節的智能化、數位化轉型,使得農產區的水果產量更高、品質更好。
製造業端,我們通過需求端的大數據指導生產,幫助製造企業實現「按需定研,以需定產」,從而大幅降低企業研發生產的不確定性,幫助他們通過優質商品擴大市場佔有率,並藉此建立品牌認知。
今年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拼多多的數位化能力在農業、製造業領域發揮了特殊作用。農業方面,平臺緊急架構的「抗疫助農」線上通道,幫助超過15億斤待銷農產品出村進城,保障了超過50萬農戶的收入;製造業方面,平臺先後與寧波、青島、佛山、泉州、東莞等十多個城市籤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為相關地區外貿產業帶的轉型升級提供定製化的體系與方案,幫助外貿企業穩訂單、促增長。
不論是農業還是製造業,產業網際網路的發展仍處於初級階段。未來,在雲計算和算法的支撐下,數據將變成原材料,賦予行業更大的增長空間:製造企業將生產數據導入分布式AI系統,便可以模擬並預知市場銷售情況;每一株農作物從育苗到食用,每一款產品從原材料到消費,所有數據都將盡在掌握。
這個貫穿全鏈條和全場景的數位化生態,將大幅解放社會生產力,讓更多人能夠從事具有創造性的事情,享受更美好的生活。(作者為拼多多副總裁)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