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63%的中國企業疫情後加速數位化,製造業轉型兩大因素成...

2020-12-01 中國輕工業信息網

微軟與IDC的合作研究顯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過程中,63%的中國企業加快了數位化進程,67%的企業決策者認為創新力是「必備條件」。

 

對於企業來說,數位化轉型的道理將面臨哪些困境?而決定企業轉型成功的關鍵因素又有哪些?

 

10月18日的央視《新聞聯播》中,小米CEO雷軍談到了中國製造。

 

在節目中雷軍表示,幫助中國提升智能製造的水平,賦能中國製造業是小米的夢想。雷軍還表示,小米要堅持做一家技術公司,而且要死磕硬核技術,今年研發投資會超過100億元人民幣。

 

而這有兩個關鍵詞:製造業和數位化。

 

目前國內製造業蓬勃發展

 

國際形勢上,我國將成為承接全球製造業服務外包重要力量。

 

據中國新聞網報導,10月15日,商務部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在長春發布的《中國製造業服務外包發展報告2020》顯示,2019年,中國企業承接製造業在岸和離岸服務外包合同金額486.2億美元,同比增長20.8%,中國製造企業加快服務化轉型,將成為承接製造業服務外包的重要力量。

 

目前,中國已經建立了全球規模最大、覆蓋最廣的製造業體系,但先進位造仍然存在規模和技術上的不足。

 

製造業是現代化發展的原動力,而製造業是規模效益最為顯著的產業,如果沒有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產業集中度合理的生產體制,就會導致企業組織結構散亂,進而嚴重影響生產力。

 

當前,全國各地數字經濟產業的布局往往聚焦於數位化基礎支撐產業的布局。然而,如何通過數位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特別是製造業,實現數字空間和物理空間的融合,形成新的數位化產業,既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重點環節,也是難點所在。

 

大多數的數位化發展是倒逼產生的

 

下遊在線化、數據化程度越高,對上遊製造環節的倒逼作用越顯著。

 

對於企業來說,改造動力來源於產業鏈下遊環節製造業的網際網路化是「生產-銷售-消費」協同升級中的一環,也就是下遊流通端和消費端。

 

例如,目前,圖書行業的零售端網際網路化程度非常高,而圖書的生產製造環節即印刷出版已經高度網際網路化,目前數字出版、數字發行十分普及。

 

而紡織服裝是另外一個網際網路高度發達的零售端產業,服裝工廠裡面,柔性化生產加速,生產周期縮短,生產方式和裝備都有了變化。由此可發現,需求端對生產製造產生了非常大的倒逼力量。

 

對於大量的製造業企業來說,企業網際網路+的需求更多來自企業間的協同需求,但動力依舊來自下遊客戶。

 

比如目前熱火朝天的智能裝備和智能產品,就是將傳感器嵌入產品上,賣給客戶後可以不斷採集數據上傳到雲端。但是只有當客戶有這樣的需求並願意分享數據的時候,製造端才有這樣的動力。

 

說到底是用戶需求決定了發展方向,理念不是憑空塑造出來的。

 

製造業數位化轉型,並非易事

 

人人都在談數位化轉型,一句老生常談的話「不轉等死,轉型找死」,然而對於製造業企業來說,談到數位化轉型不是藉助釘釘、飛書等遠程辦公平臺,加上OA等軟體就能實現的。

 

製造業企業的特點是重資產、多流程、項目重,而這樣的行業屬性導致了:

 

1、數位化轉型前期需要精密的總體規劃設計;

 

2、中期改造部署需要專業人士指導;

 

3、後期又離不開專業的人員進行管理維護。

 

儘管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得非常成熟,目前市面上眾多的雲服務提供商、大數據解決方案提供商等,然而選擇適合自家企業的技術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技術方的實力不容置疑,但是如果缺乏對行業的認知、積澱和理解,將很難滿足企業的需求。

 

對於企業本身來說,儘管在該領域有著多年的經驗,並對製造業的數位化轉型需求也更明確,但要真正能將這些經驗、需求通過技術途徑得以實現,並能將這些技術對外輸出,進而賦能整個行業數位化轉型。

 

製造業數位化轉型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製造業企業對數位化轉型服務提供商的要求無非以下兩點:

 

一、對正在服務的行業有足夠深入的認知。

 

這樣才能讓數位化服務更貼近企業所需的功能,而這也適用於企業的採購、生產製造、營銷等實際應用場景。

 

二、技術方提供的服務技術足夠穩定、好用,功能、場景儘可能豐富。

 

這樣才能讓企業轉型後真正實現業務的創新,達到降本、增效、提升品質的目的。

 

綜上,一般來說,製造業企業對數位化轉型服務提供商的要求是既要懂行業,又要懂MES、APS、SRM、工業仿真等智能製造技術。

 

那麼在製造業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過程中的關鍵因素是什麼?廣州市社科院城市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曾總結為四點:

 

一、前端能夠進行有力的引領和指導

 

企業在數位化改革的過程中是最重要的主體,而前端是否能夠有力地引領和指導企業,讓企業可以正確認知並主動擁抱數位化,是成功推進位造業數位化轉型的前提。

 

二、是能否準確對接行業的痛點和需求

 

對於企業和技術方來說,當下存在懂技術不懂行業,或者懂行業不懂技術的尷尬局面,因此在轉型中對於雙方來說如果溝通協調非常關鍵。如果解決這個局面就需要技術方遵循市場需求,找準各行業數位化轉型的突破口,能精準對接行業的痛點和需求,並針對不同的行業,進行精準施策、制定專項方案,搭建一些特定而不是普適平臺。

 

三、要匯聚多方資源

 

數字產業的發展目前還處於政府主導為主,而數位化轉型需要大量資源,社會、資本的力量不足將導致推進困難、過程緩慢。而要快速推進位造業數位化轉型,就要充分吸納社會各方特別是金融、人才等力量參與,進行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四、保障數據信息的安全

 

工業數據涵蓋設備、產品、運營、用戶等多個方面,這裡就涉及到眾多機密數據、核心專利技術等敏感信息,因此,平臺在採集、存儲和應用過程中一旦發生資源洩露,就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安全隱患。這就意味著數據安全是當前推進位造業數位化轉型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基礎問題。

 

而以廣州市製造業數位化轉型的推進路徑為例:

 

一、推動製造業數位化轉型頂層設計; 

 

二、完成推動製造業數位化轉型的戰略任務的解構;

 

三、重點打造優勢傳統製造業數位化轉型產業集群;

 

四、健全對製造業數位化轉型的資金扶持體系。

 

五、加快技術和人才供給,推動產業數位化轉型。

 

數位化時代將給製造業帶來哪些新形態?

 

以數字孿生技術為例,未來將設計更完美的智能化工廠,工業軟體將驅動製造設備代替人腦管理企業,可模擬運行數百萬個場景,優化智能化工廠構建。而基於數字孿生、5G、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應用,公司將建設一個從整體設計、啟動、運行到維護都擁有「人」的能力的智能化工廠。

 

其實,數位化改革將影響企業智能製造全流程,從源頭提升製造業的生產質量。

 

可以這樣認為,如果數字孿生技術可實現虛實交互、數據融合的虛擬映射,服務於智能設計、智能加工、智能裝配和智能服務,將給製造業帶來革命性變化,企業的生產、銷售、服務等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都將走向智能化。

 

過去機械電器、自動化在工業生產中代替人的肌肉,執行生產任務,未來由大量工業軟體構成的工業作業系統,將驅動數位化裝備代替人的大腦自動做出生產決策。智能製造產業新生態,將加速各行業全產業鏈企業生產管理質效提升。

 

而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應用,將大大提升企業數據收集和信息連接能力。

 

以工具機產業為例,海量數據通過數位化產業生態系統平臺積累和交互共享,將有助於打通原材料、生產設備、檢測設備等各環節企業間協同創新堵點,解決信息孤島的問題。

 

行業轉型需求驅動數位化技術進步

 

目前,企業對於數位化轉型的重要性已經達成共識,大多數企業認為數位化轉型是未來企業發展成功的關鍵,儘管製造業企業數位化轉型有一定風險。

 

從技術發展角度來說,行業的轉型需求逐漸成為數位化技術進步的重要驅動力,其中,新型網絡、數位化平臺和智能分析是三個非常重要的核心驅動力

 

網絡方面,正向高帶寬、低時延、高可靠、大連接、靈活配置進行演進;

 

平臺方面,除了提升基礎能力以外,也在不斷融入新的技術,以更好地支撐整個行業應用的開發;

 

工業智能方面,一是通過不同的技術組合提升智能化分析的性能,二是充分利用各項技術更好的對接行業;

 

產業發展和投融資方面,行業數位化轉型的熱點領域,包括智能裝備、大數據、平臺等保持了比較快速的增長態勢,成為資本投注的關注點。

 

對於技術方來說,軟體向平臺遷移是大勢所趨,雲原生開發是重要的方向,未來的工業軟體都將是以雲原生的模式開發,這是不可逆轉的方向。此外,IoT和大數據已經深度融入研發、設計、生產和經營管理,分析能力提升的過程中平臺起到基礎性的支撐作用。

 

其實,製造業向先進的、數位化、智能化轉型,成功與否決定了企業在未來生存和發展的命運,也決定了未來製造業持續發展的態勢。

 

對於焦急的企業家們來說,數位化智能製造需要企業領導者有多個維度交互思維的能力,對完整的業務生態的徹底再認知。

 

而這也是是轉型路徑的起點。

  

相關焦點

  • 洞察先機,後疫情時代中國製造業如何重塑競爭力!
    羅克韋爾自動化一直致力於做智能製造的引領者,在幫助企業數位化轉型和智能製造方面有許多成功案例。在改革開放的四十年裡,中國製造業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8年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中國製造業的GDP就達到了4萬億美金。
  • 多部委發力推動 中國製造業數位化轉型大潮來臨
    新華社上海1月8日電(上海證券報記者 李雁爭)2021年,在客戶需求個性化、出口訂單迅速增長、產能過剩等多種因素影響下,中國製造企業將進一步加大對數位化轉型的投資力度。在這個過程中,工信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等將多措並舉,支持中國製造由大變強。
  • 醫藥企業的數位化轉型路徑和發展趨勢在哪?
    為了更好地剖析中國醫藥行業數位化創新現狀,探析未來創新模式,蛋殼研究院推出《醫療數位化創新季刊--醫藥數位化轉型框架》。我們將從產業現狀、數位化驅動因素、數位技術在醫藥產業中的創新應用場景、企業數位化轉型路徑以及醫藥數位化未來發展趨勢等多個維度對醫藥數位化進行了全面、詳細的梳理及分析。
  • 領航數位化轉型,聯想集團榮獲英國《金融時報》「中國創新企業」獎
    作為長期關注中國市場的國際主流媒體,英國《金融時報》關注中國製造業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發展之路,經過深度分析對全球商業具有影響力的企業,今年特設立該獎項,以表彰引領和驅動數位化轉型的燈塔企業。在本次論壇上,英國《金融時報》特別為聯想集團頒發了「2020年度中國創新企業——數位化轉型領航企業」獎,對聯想集團作為數位化轉型的引領者和賦能者予以積極肯定,主辦方讚譽聯想集團不斷發揮科技創新力,憑藉強大的戰略執行力,積極滿足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發展的新需求。聯想集團表示:「人類社會正在進入萬物互聯的智能時代,數位化、智能化轉型是企業應對挑戰、把握機遇、實現可持續增長的最佳路徑。
  • 數位化轉型指數報告:全球數位化轉型進程加速
    10月15日消息,近日戴爾科技集團發布戴爾科技數位化轉型指數(DTI)報告。該報告顯示,各類企業和組織紛紛加速實施數位化轉型計劃,正常情況下需要耗時數年的轉型工作有望在幾個月內完成。DTI指數調查的重要數據和研究成果每兩年更新一次,今年發布的報告表明各行各業的企業和組織加快了實施數位化轉型計劃的步伐。最新的2020 DTI指數記錄了「數位化領導者」(數位化成熟度最高的組織)數量的首次上升,佔比達到6%。「數位化實踐者」(數位化成熟度第二高的組織)佔比則從2018年的23%增至2020年的39%,增長了16個百分點。
  • 用友:「精」「智」賦能製造業數位化轉型
    當前,我國製造業正由數位化、網絡化向智能化深度拓展,而工業網際網路作為智能製造的核心載體,為製造業數位化轉型按下了「快進鍵」。中國工信部統計顯示,「十三五」期間,中國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加快,培育形成了全球最大的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市場。截至2020年9月底,建成超過70個有影響力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連接工業設備數量達到4000萬套,工業APP超過35萬個。
  • 殼牌數位化浪潮下的華麗轉型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當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世界經濟面臨嚴峻考驗。與此同時,新時代下,無論是人工智慧、大數據還是物聯網,新的科技革命正在不斷賦能於產業,數位化技術帶來的能量也在源源不斷地注入中國企業發展的引擎,加速企業全面數位化轉型。
  • 我市製造業數位化轉型三年行動方案出臺
    >11月26日從市經信局獲悉,為進一步搶抓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機遇,把數字經濟作為推動轉型發展的關鍵一招,我市出臺《銅陵市製造業數位化轉型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進一步加速推進全市製造業數位化轉型
  • 狄拉克:數位化能力將成「新舊」企業分水嶺
    視頻製作: 河北日報記者米彥澤 大咖論「數」 數位化能力將成「新舊」企業分水嶺 對於企業而言,數位化能力將成為決定「新舊」企業的分水嶺。 數位化是一種綜合能力,包含了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以及區塊鏈等系列技術的應用。數位化時代,它們將作為基本要素,構成產業以及區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依託領先的移動網際網路,中國在數位化經濟的上半場——消費網際網路領域建立了一定的優勢。
  • 賽迪智庫丨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研究之傳統企業數位化轉型篇
    為此,賽迪智庫信軟所數位化轉型研究團隊圍繞15個新業態新模式的內涵及特徵、基本進展、發展趨勢和發展痛點進行了系統梳理,形成了《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研究報告》(PPT)(點擊藍字,閱讀PPT全文)、各方向專題報告等系列研究成果,敬請關注。本文為該研究系列的傳統企業數位化轉型篇。
  • 「2020大型企業數位化轉型高峰論壇」舉行,與會者提加速轉型「五大...
    浪潮集團供圖  「2020大型企業數位化轉型高峰論壇」11月20日在北京舉行。圖為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王興山在會上發表演講。浪潮集團供圖  中新網北京11月21日電 (記者 張素)「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數位化轉型的重要性和戰略意義,尤其是一些大型國有企業和行業頭部企業。」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理事長朱宏任20日在北京說。
  • 餘曉暉:推動製造業數位化轉型,應用是硬道理
    過去兩年尤其是今年以來,在助力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方面,工業網際網路發揮了積極作用,其製造業數位化轉型的關鍵賦能者的角色得到進一步彰顯。「應用場景不斷豐富,解決問題能力不斷提升,生命力不斷增強。」對於工業網際網路的成長,餘曉暉給予高度肯定。他同時表示,解密這一全新產業的發展邏輯,發揮好工業網際網路的賦能價值,應重在一個「實」字。
  • 「2020中國製造論壇」召開:專家縱論企業數位化轉型
    原標題:「2020中國製造論壇」召開:專家縱論企業數位化轉型
  • 釘釘康彥榮:疫情加速中國數位化進程
    來源:中國經營報釘釘康彥榮:疫情加速中國數位化進程本報記者/曲忠芳/李正豪/北京報導「今年大家都在談數位化,普遍的共識是,數字基建就是新基建。疫情之下, 中國的數位化進程往前推了3~5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釘釘特渠合作部總經理康彥榮如是說。2020年11月23日~27日,由《中國經營報》和中經未來主辦的「2020中國企業競爭力年會周」在北京舉行。
  • 華為洪方明:5G+雲+AI推進城市智能升級、企業數位化轉型、產業集群...
    二、5G+雲+AI,加速企業數位化轉型從企業維度看,要加速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將數位化轉型作為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手段。企業數位化轉型是一次涉及跨領域、全流程、多要素的整體性重塑和變革,要有戰略決心和戰略耐性。
  • 7年5步,這家背靠世界500強的工程機械企業數位化轉型踏實有效
    預示我國基建項目、企業復工復產進度進一步加快。疫情帶來的衝擊也讓挖掘機企業和代理商更加意識到數位化轉型的重要性。「疫情阻斷了與客戶的聯繫」1925年成立的Caterpillar®(卡特彼勒)是全球挖掘機械市場的領導者,在中國耕耘幾十年來,一直是中國挖掘機械市場排名第一的外資品牌。
  • 數位化航空公司的奧秘解析
    根據拉普拉斯信條(又稱決定論)的理論,變化一旦產生,事件的發生是不可避免的,任何偶然因素的幹預不會讓它停滯,只會加速結果的到來。  圖1:「誰加速了貴公司的數位化轉型?」  研究表明,疫情期間數字經濟比非數字部分遭受的損失少得多,數位化領先的企業,受到的影響更小。當下疫情環境中,一部分企業正面臨著生與死的考驗,而另一部分企業則將迎來新的發展機會。
  • 白酒行業龍頭企業五糧液入選2020中國企業500強和中國製造業企業...
    圖為五糧液園區據悉,「中國企業500強」和「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榜單參照國際通行做法,以2019年企業營業收入為入圍標準,經專家委員會審定後發布,綜合反映中國大企業的成長與發展,為國內外各界提供大企業發展的相關數據與研究信息。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是引領經濟發展和技術創新的重要力量。
  • 11月27日:加快製造業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北京將超前布局6G...
    近日2020世界智能製造大會在江蘇南京開幕,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辛國斌,在會上提出加快推動製造業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辛國斌指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智能製造發展。「十三五」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積極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推動智能製造整體水平明顯提升。一是製造業由數位化向智能化邁進。網絡協同製造、大規模個性化定製、遠程運維服務等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人工智慧、5G等新興技術加速融入,重點地區數位化車間、智能工廠覆蓋率達到8%。二是核心能力顯著增強。
  • 「以科技之名,致敬攀登者」 戴爾科技集團實力賦能企業數位化轉型
    如何通過新產品、新服務,解決企業數位化轉型中面臨的新問題,並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企業數位化轉型創造「快通道」,是戴爾科技集團正在思考和實踐的。戴爾科技集團正在幫助企業通過IT、生產力、數據安全和應用轉型驅動業務轉型,並提供實現數位化轉型不可或缺的基礎架構,助力提速「智能化」,賦能「新基建」和企業全面邁向數位化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