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製造業正由數位化、網絡化向智能化深度拓展,而工業網際網路作為智能製造的核心載體,為製造業數位化轉型按下了「快進鍵」。中國工信部統計顯示,「十三五」期間,中國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加快,培育形成了全球最大的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市場。截至2020年9月底,建成超過70個有影響力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連接工業設備數量達到4000萬套,工業APP超過35萬個。同時,5G、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在智能製造中加速應用,探索形成了基於5G+AI的質量檢測與控制、基於5G+AR/VR的人機互動與顯示、基於區塊鏈的製造資源組織等典型應用場景。
用友作為全球領先的雲服務與軟體提供商,在同行業中擁有國內最大的工業客戶群體(60萬家)以及最成熟的營銷服務網絡。十三五期間,被工信部評為「雙跨平臺」的用友精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作為工業企業的賦能者,推動工業企業數智化轉型,助力智能製造高質量發展。
用友網絡副總裁王勇接受中國工業報採訪時表示,用友是一個原生的工業網際網路企業,不管是做ERP還是做雲服務,初心都是幫助工業企業進行數位化轉型。2017年,正式發布用友精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其中「精智」有比較深的內涵,「精」是精益生產,「智」是智能製造。從更廣的意義上來,「精」和「智」本身也是企業數位化和智能化的精準提煉。這也說明精智平臺的使命就是幫助工業企業數智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王勇解釋說,用友精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是綜合型、融合化、生態式的商業創新平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是YonBIP用友商業創新平臺面向工業企業的統一界面。「結合平臺戰略與生態戰略,用友要把企業服務延伸到工業企業整個價值鏈。幫助工業企業實現數位化轉型,促進生產方式乃至商業模式的變革。」王勇強調。
成果:落地高質量場景,賦能「十三五」智能製造
眾所周知,工業網際網路作為國家政策,對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提出了跨行業、跨領域的要求,目前正在成為行業數位化轉型的原動力。用友作為2016年開始最早一批投入到工業網際網路的企業,無論以前為工業企業提供ERP、MES,還是現在幫助工業企業建設工業網際網路、提供雲服務,本質上都是推動製造業數位化轉型。
十三五」期間,用友精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不斷進化,提昇平臺與服務能力,並取得了一些關鍵成果:
第一,為企業降低連接成本。工業網際網路本質是OT和IT融合,就是物聯數據的傳感器。比如,老舊設備改造成可以連接的或者其他設備連接的成本都比較高。通過AIoT平臺降低了IT和OT的融合成本,降低到幾百元/臺。目前,用友精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已經支持將近100多種工業協議,在連接一次之後下次就可以直接連接。同時,使產品由原來的以IT為主和以管理為主發展到從OT延伸到網際網路,從流程驅動系統提升到數據驅動系統,完整支撐了工業企業數位化、智能化。
用友精智|AIoT平臺
第二,探索出了一批工業網際網路應用場景,建設了一批智能製造示範案例。
用友精智提供了完整的雲原生架構,通過雲的方式探索出一批工業網際網路應用的高價值場景,變成了一個個微服務方式,建設了一批智能製造示範案例。
用友精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應用場景
比如鋼鐵企業到底在哪些環節上工業網際網路有價值?冶金行業自動化設備進行連接之後如何進行智能化排程?像這種實際的場景問題,用友結合平臺能力和客戶實踐,把IoT物聯、安全生產、能源、智能物流等打造成可規模化的、標準化的場景。精智工業大腦通過人工智慧、運籌學、基於圖像等算法,對智能製造關鍵環節進行優化和提升。
拿鋼鐵行業來看,《再生鋼鐵原料》國家標準已於近日正式發布,並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標準為國內廢鋼資源的充分利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對此,王勇介紹,用友通過聯合硬體生態廠商,結合自身的圖像識別算法,可以進行廢鋼的等級判定。這將為鋼鐵企業節省成本一千萬到兩千萬之間;通過智能配料,在品質基本穩定的情況下,通過優化可每噸降低10到20元成本;其次,鋼鐵企業鐵路運輸面臨調度不合理的問題,運輸滯留費一年可達1000多萬。通過工業網際網路,滯留費每年可減少一半。
江銅貴冶與用友合作建設的「銅冶煉智能工廠」,探索了面向流程製造的智能化生產,針對複雜生產問題,實現人工智慧、動態規劃、數據挖掘和MES的深度結合,陽極銅合格率提高0.25%,並顯著降低了陽極爐噸銅能耗。
用友與大量領先企業聯合搭建企業級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比如:隆力奇集團數智化管理平臺,雙良智慧運維平臺,天瑞大易物流平臺,脈鏈產業網際網路平臺等。努力構建企業與社會資源之間的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連接。
第三,累計培養了100萬以上商科、工科、財務等數位化、智能化人才。
探索:用友精智持續優化的驅動力
經過32年,用友積累了1000+製造業符合人才、7000+生態夥伴、60萬家工業企業新一代信息技術+工業生產的創新實踐。目前,用友精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已經覆蓋了39個工業大類。一是應用領域覆蓋了工業企業採購、營銷、生產、協同、製造、財務、人力、金融各個領域;二是應用模式覆蓋了數位化管理、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製、服務化延伸等新型製造模式,能夠服務工業企業全價值鏈。
「用友精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能夠得以持續優化驅動力,第一主要來自於用友的使命及用友的客戶群。第二主要來自於用友客戶訴求的不斷增長。第三主要來自於工業網際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成熟。第四來自於國家重視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王勇認為。
展望:推動5G+工業網際網路場景落地
用友原生於數字產業化,專注於產業數位化,與國家提出的「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非常契合。面向「十四五」,在工信部、應急管理部指導下,用友將繼續推出一系列服務於國計民生、製造強國等解決方案和場景,包括工業網際網路+生產、+疫情防控、+智能物流、+供應鏈優化等方方面面。
事實上,工業網際網路本身是基於5G重大應用場景和應用方向,用友專注在技術創新、科技創新和產品創新上,依託於5G把工業網際網路技術、產品做到世界領先水平,幫助製造業數位化轉型,實現廣大製造業和傳統產業數位化、智能化。
用友精智物聯盒子
針對「十四五」規劃,用友精智事業部總經理張友明建議:一是加快5G的普及,至少在工業企業比較集中的區域實現無死角覆蓋;二是政府牽頭、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企業支撐,在全國各地長期甚至不間斷進行工業網際網路新模式新業態標杆案例巡講巡展;三是稅收優惠或專項補貼降低企業實施工業網際網路成本;四是在法律層面對平臺不同分類不同層級的數據權屬進行確權;五是推進企業和高等院校產教融合,共同培養工業網際網路所需的複合型人才。
十三五期間,用友配合中央及各地政府,搭建工業網際網路區域子平臺,賦能服務區域經濟。建立了以煤炭、電力、化工、冶金、中醫藥、日化等行業為代表的行業子平臺,並與企業聯合搭建企業級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未來,用友在區域工業網際網路建設上,計劃與政府和企業共同推進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持續推進企業上雲、設備上雲;二是幫助地方政府建立智能製造示範,包括重點工業企業、工業園區等;三是幫助地方重點產業推進產業數位化,實現全產業鏈協同,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四是規模化為地方工業企業提供智能製造診斷、工業網際網路諮詢診斷等基礎服務;五是幫助重點地區推進數字產業化,包括人才培育、數字企業引進,但也不排除共同建立數位化、智能化產業基金。(文/中國工業報 孟凡君)
轉自: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