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動天下CMO馬政:企業數位化轉型不是「照貓畫虎」

2020-12-05 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李靜 北京報導

隨著信息化與工業化的不斷融合,傳統產業正在不斷向數位化轉型。突發的疫情正在成為中國企業數位化轉型的催化劑。

近日,微動天下CMO馬政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指出:「過去很多傳統企業對數位化還存在認知的問題,經過疫情的洗禮之後,已經不再存在要不要做數位化的認知問題,而是轉化為怎麼做好數位化,以及如何做好數位化轉型升級的問題。」

微動天下成立於2012年,主要為企業數位化轉型提供全行業場景全鏈路的SaaS應用服務,目前已經服務26個省市的超過180萬個商家。近日馬政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重點解析了目前企業在數位化轉型中面臨的難題,以及應該注意的問題點。

中腰部企業數位化轉型需求旺盛

《中國經營報》:近年來大家都在討論、思考數位化轉型,2020年初突發的疫情給企業帶來了哪些變化?給你們SaaS行業又帶來了哪些影響?

馬政: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在擾亂人們正常生活的同時,給中小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甚至讓一些中小企業的發展陷入困境。數位化轉型也被很多傳統企業看作是「突圍」的必由之路。

過去很多傳統企業對數位化還存在認知的問題,經過疫情的洗禮之後,已經不再存在要不要做數位化的認知問題,而是轉化為怎麼做好數位化,以及如何做好數位化轉型升級的問題。

《中國經營報》:從你們的業務進展和行業觀察來看,疫情發生後哪一類型的企業數位化轉型需求最旺盛?微動天下的客戶群集中在哪些企業?

馬政:數位化轉型的認知普及,中腰部規模企業對數位化轉型需求的增量市場激增。

我們對客戶的定位大致分為頭部、腰部和踝部企業。

踝部企業我們指夫妻老婆店、個體店,它們的業務能力偏弱,階段性的目標是存活下來;以及一些業務體系雖然成熟穩定,但運營體系和管理體系才剛剛有了雛形的中小公司。踝部企業中有一些開始想做數位化轉型,但它們還沒有梳理清楚自己做生意的理念和思路,也沒有轉型的基礎,貿然想去做數位化轉型,我們對於踝部企業的數位化轉型是持懷疑態度的。

另外,在我們來看,踝部客戶的淘汰率偏高,可能頭一年籤約繳費了,服務期還沒有過,那家公司就倒閉了。

腰部企業指在市場當中還沒有做到頭部的大品牌,但是它們已經有比較好的業務,有較完備的經營管理體系和運營體系,擁有數位化轉型的基礎條件,並且它們希望通過數位化轉型、產業升級,讓公司能夠更上一個臺階,如果不這麼做它們可能就會被淘汰。

我們的客群主要是腰部企業。就中國市場來說,頭部客戶數量有限,腰部客戶是目前存量最大的客戶,而且是數位化轉型需求最旺盛的客戶群體,所以我們更看好腰部這塊的市場增長能力。

《中國經營報》:在微動天下現在服務的180萬個商家中,腰部客戶的比例大概佔到多少?

馬政:腰部客戶大概佔到60%~70%,因為續費穩定。

現在整個SaaS市場越來越透明,比拼的是硬實力。SaaS行業的理念就是降本增效,幫助企業和商家在實現目標的路上,提升它們的效率,降低它們的實際成本。SaaS行業都是按年付費,客戶會用續費來為服務投票。

真實的數位化轉型需求

《中國經營報》:你們服務180萬個商家,在服務的過程中你們觀察到,目前企業在數位化轉型中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是什麼?

馬政:現在企業面對的主要難題在於,如何結合業務做好數位化轉型。

因為很多企業的管理人員並非專業的網際網路專職人員,做數位化轉型無論是內部經營管理架構的重構,還是數位化運營的能力都缺乏經驗,這也是經過疫情之後整個SaaS市場增長的主要原因,企業在利用SaaS廠商的專業能力去完善企業的數位化轉型之路。

《中國經營報》:對於企業來說,做數位化轉型是簡單的買一個SaaS服務就可以實現的嗎?

馬政:數位化轉型不僅僅是購買哪個saas廠商提供的單一解決方案,它涉及到企業整體產業升級和業務管理組織架構的重塑,通過數位化轉型的手段提升企業經營效率減小經營成本才是產業升級的核心。

對於企業本身來說必須是在保障自己已達到數位化轉型的階段後才開始進行整體的產業升級,所以在我們服務的客戶當中更多需求的產生是在腰部客戶和頭部客戶,踝部的小微客戶更多是對於某些單點的業務有數位化解決方案的需求。

在數位化的過程中,還需要企業本身不斷地吸收經驗快速成長,做出正確的企業數位化轉型戰略方針,並且要落地到執行層面。

《中國經營報》:具體而言,企業在數位化轉型當中應該如何釐清需求?企業需要關注的核心問題點是什麼?

馬政:企業數位化轉型不是照貓畫虎,不是人家轉了我學著轉就行。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商業邏輯,哪怕是同一個行業裡不同的客戶,他們所面臨的情況也是不一樣的。

就像今年比較火的直播帶貨,不同的產品品類,面對不同的客群,不同直播帶貨的玩法、運營方式、操作流程就是不一樣的。

企業需要明白的是,在數位化轉型中做什麼事情不做什麼事情,哪些數位化需求才是自己真實的數位化轉型需求,要基於自己的業務和經營特性提出數位化轉型需求。

《中國經營報》:企業個性化的數位化轉型需求,對於微動天下等SaaS服務廠商而言,意味著你們的產品也需要能夠適配企業個性化的需求,這必然會提高你們的成本降低你們的效率,作為幫助企業降本增效的SaaS企業如何實現自己的降本增效呢?

馬政:因為客戶的需求是沒有辦法標準化的,我們只能對自己進行標準化,包括標準化我們的產品、資源、經營。

我們服務客戶的流程是,先了解客戶的實際需求,基於他們的實際目的推薦相對應的模塊化的行業解決方案。

和傳統定製化不同的是,我們是把產品、服務和資源都模塊化,然後放在了中臺體系中,具體在向客戶提供時會根據客戶數位化轉型的邏輯性和行業市場業務適配度,在中臺選取不同的產品、服務最終形成相應的解決方案。

就好像堆積木一樣,每個模塊就是一個小的積木,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進行不同的組裝。

(編輯:張靖超 校對:顏京寧)

相關焦點

  • 微動天下CMO馬政:新零售行業數位化場景應用觀察
    圖為微動天下CMO馬政作為數位化全域應用服務商,微動天下受邀出席「洞見2021中國企業服務年會」,並憑藉深厚的技術實力與SaaS行業企業服務經驗,榮獲2020中國 SaaS行業年度傑出企業獎,微動天下CMO馬政做了以《新零售行業數位化場景應用觀察》主題演講。
  • 企業數位化轉型,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
    周喆:我們主要關注的是行業數位化轉型,其中智慧物聯網我們認為是一個可能的根產業。中美博弈中,中國之所以處於劣勢,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在於我們缺少根技術(支撐一個技術群或多個技術群的共同技術,如微軟的Windows作業系統、晶片設計中的ARM架構等)。
  • ...總裁陳強兵:數位化轉型是企業的核心戰略,沒有意識的企業將被淘汰
    2020年11月24日 10:26   本文2205字,約3分鐘「數位化轉型是企業的核心戰略,並不是風口,更不是一種機會主義的表現,也不是某個部門去買一套軟體,也不是某個企業零星的購買軟體,我想更是一種長期的合作。沒有意識的企業是會被淘汰的。」
  • 傳統企業數位化轉型,從-1到0到1再到N
    文丨秦麗 編輯丨鹿普禾來源丨首席數字官國慶前,銀泰商業集團CTO 鄢學鵾在接受「首席數字官」訪談時透露,銀泰有一個「從-1到0到1」的數位化轉型階段論。對於數位化轉型的企業,所謂「從-1到0再到1」,是一個解構和重構的過程。
  • 企業數位化轉型的主要有哪些內容?
    數位化轉型的主要內容有數位化認知、數位化轉型戰略、數位化架構調整、數位化組織變革等22項內容。 1、 提高數位化認知水平 在企業內部,建立從上至下的數位化轉型認知體系,特別是企業領導層、管理層,要充分認識到數位化轉型的重要性、緊迫性和系統性,從思想上,深刻認知數位化轉型和企業發展是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強化數位化轉型和業務的融合思想,強化技術和業務協同發展的理念。
  • CODING CEO張海龍:DevOps是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關鍵
    今天,有一個詞很火,那就是「數位化轉型」。2017年,被視為數位化轉型的原點,很多企業開始積極變革,擁抱數位化轉型。根據IDC的預測,企業數位化轉型將經歷十年時間,到2027年結束,屆時全球60%的GDP將和數位化相關,並且全球40%的物理設備將被數位化取代。
  • 企業成功的數位化轉型戰略的6個要素
    根據2017年進行的數位化轉型調查,64%的受訪者表示數位化轉型戰略對於提高利潤至關重要,70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擁有物聯網戰略,高達75%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擁有大數據策略。物聯網,人工智慧和大數據都在推動企業改變其工作和運營方式。新技術、新數據類型和新見解一直在不斷湧現,幾乎為每個企業帶來了挑戰和機遇。
  • 孫雁飛:數位化生存與管理重構是企業轉型大勢所趨
    我國2016年的數字經濟GDP佔比達到30.1%,同比增長16.6%,數據與IT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2017年中國大數據產業評估發展報告,2017年中國大數據產業規模達到4000億。根據智研諮詢報告顯示,93%的中國企業或組織正在選擇向雲端轉型。企業數位化發展的浪潮也是勢不可擋——在企業發展數位化轉型報告當中,49%的企業朝著數位化發展。我想是因為「擔當」。
  • 為什麼說,RPA是企業數位化轉型的必備工具?
    在最近的數位化轉型報告中,Forrester則將以RPA為代表的數位化工具,視為企業實現數位化轉型的必備工具。而Gartner在最近調查報告稱,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軟體收入在2018年增長了 63.1%,達到8.46億美元,成為全球企業軟體市場中增長最快的軟體。Gartner分析師還預計,僅2019一年,RPA軟體收入將達到13億美元。
  • 《解碼未來企業——論道零售企業數位化轉型創新與發展之路》報告...
    對於多數零售企業來說,大家進一步認可了數位化轉型的價值和必要性,但也糾結於短期甚至中期由於受疫情影響營收不振、削減開支的情況下,如何選擇投入產出比最高的數位化舉措進行部署。數位化轉型是一項長期、系統性工程。數位化轉型的成功需要企業自上而下動員一切力量推動和參與。
  • 企業突破數位化轉型黑暗面的關鍵法則
    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富有開拓精神和領導力的CEO帶領之下,開啟野心勃勃的數位化轉型之路。但是,管理者常常沮喪地發現,不菲的投入換不來顯著的業績提升,反而在「大象」轉身的不經意間閃了腰。2011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開啟數位化探索之旅。從工業物聯網到平臺經濟,從數字主線到數字雙模,一路走來,GE數位化路徑可謂為無數公司立下經典式範本。
  • 醫藥企業的數位化轉型路徑和發展趨勢在哪?
    然而並不是每一家醫藥企業都知道應該怎麼樣進行數位化轉型。從目前醫藥市場發展看,醫藥產業數位化具備非常好的市場基礎。微軟在幫助醫藥企業進行數位化轉型方面處於行業領先地位。在微軟舉辦的「AI心助醫,轉型突圍」的線上專享論壇上,微軟亞太區生命健康行業總經理Keren Priyadarshini提到對於企業數位化轉型的見解「數位化時代,企業成就雲端轉型依賴三大因素:首先是信任,數據不會被貨幣化,而是在授權,不會與醫療健康客戶競爭;其次是全球技能,全球化的雲基礎設施布局以及全球合作生態系統;三是安全與合規,應對任何安全問題。」
  • 企業數位化轉型之變:從上到下,從大到小
    編輯導語:企業數位化轉型已經是全行業都在推行的戰略之路,從過去兩年的「概念滿天飛」到現在的「有效果的數位化」,代表了企業對數位化轉型的冷靜和務實的認識轉變;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企業數位化轉型之變的理解,我們一起來看一下。2020年對實體企業老闆來說,最火爆的概念是什麼?
  • 賽迪智庫丨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研究之傳統企業數位化轉型篇
    據IDC(2018)預測,70%以上的中國Top1000大企業把數位化轉型作為公司的戰略核心,2019-2022年間數位化轉型相關IT支出將超過1萬億美元,到2022年中國GDP的65%將與數據有關。據賽迪顧問對製造、政府、金融等十大重點領域的調研數據顯示,排名第一的製造業2019年數位化轉型支出超過2200億元。
  • 「2020大型企業數位化轉型高峰論壇」舉行,與會者提加速轉型「五大...
    浪潮集團供圖  「2020大型企業數位化轉型高峰論壇」11月20日在北京舉行。圖為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王興山在會上發表演講。浪潮集團供圖  中新網北京11月21日電 (記者 張素)「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數位化轉型的重要性和戰略意義,尤其是一些大型國有企業和行業頭部企業。」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理事長朱宏任20日在北京說。
  • 摩天之星:數位化轉型,賦能企業新未來
    數位化轉型是2020年企業面臨的最大課題。正如馬雲重慶智博會8分鐘演講中說的,2020年世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但在巨大的不確定性中,有一件事是確定無疑的,那就是數位化。數位化過去只是讓一些企業活得更好,但今天,它是所有企業活下去的關鍵。為此,摩天之星"創新總裁班"推出《數位化轉型與品牌營銷》課程,助力企業順利數位化轉型。
  • 數位化轉型指數報告:全球數位化轉型進程加速
    10月15日消息,近日戴爾科技集團發布戴爾科技數位化轉型指數(DTI)報告。該報告顯示,各類企業和組織紛紛加速實施數位化轉型計劃,正常情況下需要耗時數年的轉型工作有望在幾個月內完成。DTI指數調查的重要數據和研究成果每兩年更新一次,今年發布的報告表明各行各業的企業和組織加快了實施數位化轉型計劃的步伐。最新的2020 DTI指數記錄了「數位化領導者」(數位化成熟度最高的組織)數量的首次上升,佔比達到6%。「數位化實踐者」(數位化成熟度第二高的組織)佔比則從2018年的23%增至2020年的39%,增長了16個百分點。
  • 陸奇:傳統企業如何做好數位化轉型
    文 | Y Combinator中國創始人陸奇 來源 | 王璞 ▼ 1 傳統行業如何做好數位化轉型
  • 企業數位化轉型為何紛紛選擇戴爾易安信
    現在,全球大部分企業都進入了數位化轉型的重要階段,面臨來自5G、物聯網、大數據、AI、雲以及基礎設施現代化升級的各種挑戰,當然也伴隨著多種機會。那麼,正處於數位化轉型期的企業最為擔心和關注的重點會是什麼呢?
  • 張霖:企業數位化轉型典型案例分享 | LEB人物專訪
    企業數位化轉型。  本文字數:2544,預計閱讀6分鐘。本次論壇邀請了資深法官、仲裁員、實操經驗豐富的律師,針對企業商事糾紛中諸多前沿性實務問題,進行分享與交流。  其中包括境外仲裁中的保全、買賣合同中的質量條款設置、責任限制條款的效力分析、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仲裁的融合發展、企業數位化轉型、疫情下長期型合同風險的應對、新證據規定對企業訴訟行為的影響以及《民法典》下擔保制度變化對審判實務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