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數位化轉型,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

2020-12-05 騰訊網

以下內容為「奧平時間」第八期中,毅達資本合伙人周喆,久譯科技創始人裴中陽,朗迪鋒創始人孟唯奇的分享內容整理。

01

張奧平:首先有請周總為我們做一個有關科技行業總體趨勢的分享,以及分享一下投資機構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所關注的點。

周喆:我們主要關注的是行業數位化轉型,其中智慧物聯網我們認為是一個可能的根產業。中美博弈中,中國之所以處於劣勢,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在於我們缺少根技術(支撐一個技術群或多個技術群的共同技術,如微軟的Windows作業系統、晶片設計中的ARM架構等)。根產業即為基於根技術的產業鏈,我們認為智慧物聯網在未來有可能就是根技術以及根產業。

目前客戶對於數位化轉型的訴求不是單點的,而是要求全流程、全周期的轉型。目前,行業數位化轉型已經從資源整合進入了數據整合和應用整合的階段,所以我們在看項目的時候,也是主要關注這個團隊能否深入理解行業,能否挖掘行業痛點。從技術上看,第一,目前AI的應用已經滲透到包括安防在內的各行各業,並加速產業升級;第二,全流程全領域的大數據能力成為數位化轉型的關鍵;第三,雲計算成為主戰場,多雲部署、雲邊端架構、網際網路技術、中臺架構成為趨勢。基於以上這些技術的智慧物聯網推動全行業進入全感知、全聯接、邊緣智能的階段。進入萬物互聯的時代,網絡安全便會成為新基建的基礎設施,這一方面也是我們今年所重點關注的,我們也進行了一些布局。ABCIS融合聚變為技術引擎,促進商業裂變,驅動全行業智能化。

02

張奧平:對於新基建這個大領域,周總您認為短期內哪個細分領域最有可能快速成長起來?

周喆:比如電網方面的特高壓、充電樁的建設、能源管理的革新等領域都是比較優質的賽道。

03

張奧平:人工智慧目前已經進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下面有請裴總介紹一下自己的企業,以及分享一下人工智慧產業的現狀以及未來的趨勢,人工智慧領域會不會在中美博弈中被波及?如果會的話會在哪裡出現?未來該如何突破?

裴中陽:久譯是一家中關村土生土長的雙高新的高科技企業,賽道定位在人工智慧的機器視覺和智能雷射領域。科技行業目前主要面臨三大挑戰,第一是突如其來的疫情所帶來的挑戰;第二是技術挑戰,比如摩爾定律、安迪比爾定律下的技術挑戰;第三是市場挑戰,主要是全球經濟下行帶來的,從供應商拿貨成本變高,但客戶預算削減。

久譯面對挑戰,首先技術上要敢於闖關,採用了更新的晶片,結合5G技術以及更高效的神經網絡。同時主打結合定製化場景的邊緣計算服務。總之,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需要研發性價比更高的、更有針對性的產品,才能應對眼前的挑戰。對於疫情,我們也做了很多研發,比如疫情初期的紅外測溫到後來的有關抗疫隔離的一些產品。疫情期間,我們其他的項目也是按了暫停鍵,全力抗疫。

04

張奧平:過去幾年,人臉識別這一行業在資本市場是有泡沫的。當資本退潮,有一些企業也出現了危機,那麼久譯是如何破局的呢?

裴中陽:人工智慧行業比較特殊,是一個比較柔性的行業。所謂柔性就是產品和服務難以標準化,幾乎所有企業都面臨應用如何落地的問題。再強的技術,如果在具體的行業應用環節不能落地,那風口退去可能企業就要出問題。但好消息是最近幾年對技術的需求在增加,同時AI技術發展很快。總的來看,我們這個行業是一個爭奪有限資源的競爭性行業,留下來的都是優質企業。

05

張奧平:下面想請孟總為我們線上網友科普一下什麼是AR、VR?然後分享一下這個行業的現狀,以及趨勢以及郎迪鋒是如何破局的?

孟唯奇:VR是完全虛擬的,完全通過計算機表達的。AR則是把真實的圖像和虛擬的圖像相結合。虛擬實境行業其實存在已久,以前應用在軍事領域居多比如飛行模擬,彼時我們就已經進入了這個行業。2014年虛擬實境正式進入消費領域,主要分為2B和2C兩個細分領域,由於2C對於體驗感的要求很高,所以2C端的爆發還需要時間。對比之下,2B端的增長速度則在加快。我認為在未來有兩類企業能夠生存下來。一種是做根技術的企業,他們能做到很有洞察力,能抓住一個很有潛力的技術並從初期就開始培育,然而根技術的培育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比如虛擬實境領域的GPU技術是需要抱團解決的問題。第二類是聚焦場景應用的企業,有時候主動洞察用戶的需求固然重要,但其實從和用戶的溝通中了解到用戶真正的需求和痛點才是更重要的,這才是技術落地的保證。在現在的大背景下,國內的科技企業抱團是很重要的,同時緊跟政府的指導也是破局的關鍵。

06

張奧平:下面想問一下周總,投資機構在投資科技公司的時候,選擇的標準是什麼樣的呢?

周喆:首先我們會對團隊很在意,團隊成員應當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最好在相關的產業是磨練過的。這樣就會對應用的場景比較了解。當然如果對底層的根技術很專業,也是可以投的。同時商業模式我們也要去考察。總的來說,是要全方位的去看,核心就是要有「護城河」。如果說創始人的人品有問題那肯定是不會投的。

07

張奧平:我想請問裴總,AI企業未來對於融資的運用怎麼樣才是合理的呢?

裴中陽:網際網路為AI的發展提供了大量可供訓練的數據,前幾年對AI進行訓練的過程是很耗費資金的。但目前這個行業技術的儲備已經比較充足,所以未來的投資可能還是要在技術具體的落地方面。

08

張奧平:那麼孟總,技術怎麼才能和用戶做到最高效的結合,您的方法是什麼?

孟唯奇:我個人認為,場景挖掘還是要靠自己慢慢摸索。我們也是長期致力於和客戶緊密溝通,時刻發現客戶的痛點並改進產品,力求在定製化滿足客戶的同時也讓技術的落地能力有一定的普適性。

09

張奧平: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關鍵在於數據中臺的建設,那麼數據中臺的本質是什麼?它又能解決什麼樣的問題?我想請教一下周總。

周喆:中臺可能一些大廠會自己去做,但對於一些小廠,他們是沒有這個能力的。我個人比較希望大廠或者一些專門做中臺的公司自己做出來以後能夠賦能行業。數據中臺在功能上可能類似於程式語言中的不同模塊,能夠把常用的功能搭建集成好,讓前臺能夠更高效。不能過度的吹捧或者妖魔化中臺,要正確看待這個概念。

嘉賓簡介:

周喆,毅達資本合伙人。專注於ABCIS(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網絡安全)等新技術在產業上的創新應用投資,主導了易視騰(300682重大資產重組)、一塊互動、瀚思科技、茄子快傳、網覺軟體、博聯智能、天地和興等項目的投資。曾在華為和阿里UC等科技公司從事區域拓展和企業管理工作,親身經歷了中國及新興國家的3G/4G網絡建設和中國網際網路的出海歷程。

裴中陽,久譯科技創始人CEO。北京市防疫抗疫領導小組物資保障組專家成員,歷任聯想、思創醫惠等公司高管職務;在智慧城市軌道交通、智慧園區、智慧康養等領域實戰經驗豐富,有國家級項目解決方案及資源整合經驗。

孟唯奇,朗迪鋒創始人。2003年創立北京朗迪鋒科技有限公司,經歷了從系統集成、代理到自主開發的歷程,對製造業信息化及虛擬實境如何在製造業的各個環節落地有著深刻的認知和見解;持續深耕虛擬實境產品和服務,以責任堅守了十六年的聚焦,經歷了虛擬實境各個階段的發展和變化,諳熟虛擬實境和應用對接的規律和本質。

相關焦點

  • 微動天下CMO馬政:企業數位化轉型不是「照貓畫虎」
    數位化轉型也被很多傳統企業看作是「突圍」的必由之路。過去很多傳統企業對數位化還存在認知的問題,經過疫情的洗禮之後,已經不再存在要不要做數位化的認知問題,而是轉化為怎麼做好數位化,以及如何做好數位化轉型升級的問題。《中國經營報》:從你們的業務進展和行業觀察來看,疫情發生後哪一類型的企業數位化轉型需求最旺盛?
  • ...總裁陳強兵:數位化轉型是企業的核心戰略,沒有意識的企業將被淘汰
    2020年11月24日 10:26   本文2205字,約3分鐘「數位化轉型是企業的核心戰略,並不是風口,更不是一種機會主義的表現,也不是某個部門去買一套軟體,也不是某個企業零星的購買軟體,我想更是一種長期的合作。沒有意識的企業是會被淘汰的。」
  • 傳統企業數位化轉型,從-1到0到1再到N
    文丨秦麗 編輯丨鹿普禾來源丨首席數字官國慶前,銀泰商業集團CTO 鄢學鵾在接受「首席數字官」訪談時透露,銀泰有一個「從-1到0到1」的數位化轉型階段論。對於數位化轉型的企業,所謂「從-1到0再到1」,是一個解構和重構的過程。
  • CODING CEO張海龍:DevOps是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關鍵
    今天,有一個詞很火,那就是「數位化轉型」。2017年,被視為數位化轉型的原點,很多企業開始積極變革,擁抱數位化轉型。根據IDC的預測,企業數位化轉型將經歷十年時間,到2027年結束,屆時全球60%的GDP將和數位化相關,並且全球40%的物理設備將被數位化取代。
  • 企業數位化轉型的主要有哪些內容?
    數位化轉型的主要內容有數位化認知、數位化轉型戰略、數位化架構調整、數位化組織變革等22項內容。 1、 提高數位化認知水平 在企業內部,建立從上至下的數位化轉型認知體系,特別是企業領導層、管理層,要充分認識到數位化轉型的重要性、緊迫性和系統性,從思想上,深刻認知數位化轉型和企業發展是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強化數位化轉型和業務的融合思想,強化技術和業務協同發展的理念。
  • 為什麼說,RPA是企業數位化轉型的必備工具?
    在最近的數位化轉型報告中,Forrester則將以RPA為代表的數位化工具,視為企業實現數位化轉型的必備工具。而Gartner在最近調查報告稱,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軟體收入在2018年增長了 63.1%,達到8.46億美元,成為全球企業軟體市場中增長最快的軟體。Gartner分析師還預計,僅2019一年,RPA軟體收入將達到13億美元。
  • 《解碼未來企業——論道零售企業數位化轉型創新與發展之路》報告...
    對於多數零售企業來說,大家進一步認可了數位化轉型的價值和必要性,但也糾結於短期甚至中期由於受疫情影響營收不振、削減開支的情況下,如何選擇投入產出比最高的數位化舉措進行部署。數位化轉型是一項長期、系統性工程。數位化轉型的成功需要企業自上而下動員一切力量推動和參與。
  • 「數位化轉型」執行長們需要更多參與數位化轉型的三個原因
    因此,根據《福布斯洞察》(Forbes Insights)對573位全球商界領袖進行的題為「如何在數位化轉型中取勝」的調查,90%的全球企業已經啟動了某種形式的正式數位化轉型舉措。 對於數位化轉型對傳統企業的影響以及數位化威脅的性質和速度,董事會會議室中存在著大量的懷疑。許多企業的高管們覺得「優步」的商業模式並不現實。
  • 醫藥企業的數位化轉型路徑和發展趨勢在哪?
    然而並不是每一家醫藥企業都知道應該怎麼樣進行數位化轉型。從目前醫藥市場發展看,醫藥產業數位化具備非常好的市場基礎。微軟在幫助醫藥企業進行數位化轉型方面處於行業領先地位。在微軟舉辦的「AI心助醫,轉型突圍」的線上專享論壇上,微軟亞太區生命健康行業總經理Keren Priyadarshini提到對於企業數位化轉型的見解「數位化時代,企業成就雲端轉型依賴三大因素:首先是信任,數據不會被貨幣化,而是在授權,不會與醫療健康客戶競爭;其次是全球技能,全球化的雲基礎設施布局以及全球合作生態系統;三是安全與合規,應對任何安全問題。」
  • 企業數位化轉型之變:從上到下,從大到小
    編輯導語:企業數位化轉型已經是全行業都在推行的戰略之路,從過去兩年的「概念滿天飛」到現在的「有效果的數位化」,代表了企業對數位化轉型的冷靜和務實的認識轉變;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企業數位化轉型之變的理解,我們一起來看一下。2020年對實體企業老闆來說,最火爆的概念是什麼?
  • 陸奇:傳統企業如何做好數位化轉型
    文 | Y Combinator中國創始人陸奇 來源 | 王璞 ▼ 1 傳統行業如何做好數位化轉型
  • 企業成功的數位化轉型戰略的6個要素
    根據2017年進行的數位化轉型調查,64%的受訪者表示數位化轉型戰略對於提高利潤至關重要,70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擁有物聯網戰略,高達75%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擁有大數據策略。物聯網,人工智慧和大數據都在推動企業改變其工作和運營方式。新技術、新數據類型和新見解一直在不斷湧現,幾乎為每個企業帶來了挑戰和機遇。
  • 企業數位化解決方案提供商「數勢科技」獲騰訊過億元天使輪融資
    數勢科技致力於成為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最佳技術夥伴,為企業提供全鏈條解決方案並構建數位化經營作業系統。「數勢科技」宣布獲騰訊過億元天使輪融資。數勢科技創始人兼CEO黎科峰博士表示:「數勢科技將繼續做好產品,優化迭代,深耕行業,服務客戶,打造真正解決行業痛點的標杆性企業服務品牌。」騰訊投資董事總經理餘海洋表示:「數位化是企業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尤其在後疫情時代,更是打造競爭力的重要能力之一。
  • 研究表明:63%的中國企業疫情後加速數位化,製造業轉型兩大因素成...
    人人都在談數位化轉型,一句老生常談的話「不轉等死,轉型找死」,然而對於製造業企業來說,談到數位化轉型不是藉助釘釘、飛書等遠程辦公平臺,加上OA等軟體就能實現的。 綜上,一般來說,製造業企業對數位化轉型服務提供商的要求是既要懂行業,又要懂MES、APS、SRM、工業仿真等智能製造技術。
  • 孫雁飛:數位化生存與管理重構是企業轉型大勢所趨
    我國2016年的數字經濟GDP佔比達到30.1%,同比增長16.6%,數據與IT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2017年中國大數據產業評估發展報告,2017年中國大數據產業規模達到4000億。根據智研諮詢報告顯示,93%的中國企業或組織正在選擇向雲端轉型。企業數位化發展的浪潮也是勢不可擋——在企業發展數位化轉型報告當中,49%的企業朝著數位化發展。我想是因為「擔當」。
  • 企業突破數位化轉型黑暗面的關鍵法則
    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富有開拓精神和領導力的CEO帶領之下,開啟野心勃勃的數位化轉型之路。但是,管理者常常沮喪地發現,不菲的投入換不來顯著的業績提升,反而在「大象」轉身的不經意間閃了腰。2011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開啟數位化探索之旅。從工業物聯網到平臺經濟,從數字主線到數字雙模,一路走來,GE數位化路徑可謂為無數公司立下經典式範本。
  • 數據加速企業數位化轉型,CIO如何最大化數據分析的價值?
    在企業數位化轉型進程中,數據更是扮演著業務加速器、創新催化劑、差異化競爭法寶的重要角色。企業亟需將提升數據與分析能力作為戰略性任務,在這裡CEO/CIO等高管們需要思考清楚以下問題:· 如何通過數據與分析驅動的創新力獲取競爭優勢?
  • 商業銀行數位化轉型指數:推動認知、組織與產品的全面數位化轉型
    1 商業銀行數位化轉型指數的構建 我們構建了「北京大學商業銀行數位化轉型指數」來刻畫商業銀行的數位化轉型。指數涵蓋228家銀行,包含全部大型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民營銀行,以及頭部的農商行及外資銀行。
  • 「2020中國製造論壇」召開:專家縱論企業數位化轉型
    原標題:「2020中國製造論壇」召開:專家縱論企業數位化轉型
  • 張霖:企業數位化轉型典型案例分享 | LEB人物專訪
    企業數位化轉型。  本文字數:2544,預計閱讀6分鐘。本次論壇邀請了資深法官、仲裁員、實操經驗豐富的律師,針對企業商事糾紛中諸多前沿性實務問題,進行分享與交流。  其中包括境外仲裁中的保全、買賣合同中的質量條款設置、責任限制條款的效力分析、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仲裁的融合發展、企業數位化轉型、疫情下長期型合同風險的應對、新證據規定對企業訴訟行為的影響以及《民法典》下擔保制度變化對審判實務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