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開啟國家發展新徵程

2021-01-09 央廣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對於我國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順利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打下堅實基礎,具有重要意義。這就要求,要把科技創新作為我國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努力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率。

 堅持創新的發展脈絡

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同志就提出了「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的自主創新發展路線。鄧小平同志在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四個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江澤民同志則在1995年首次正式提出了「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進一步指出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新時代伊始,習近平總書記更加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近年來,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不斷推進,以美國、英國、日本、德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分別實行了「先進位造業國家戰略計劃」「工業2050戰略」「科技工業聯盟」、《2020高技術戰略》等發展規劃,紛紛試圖在新一輪戰略性創新資源的爭奪中獨佔鰲頭。從我國面臨的發展環境來看,一方面,國際形勢日趨複雜,逆全球化思潮湧動,貿易保護主義不斷加強。另一方面,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但創新能力卻並不適應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而且還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阿喀琉斯之踵」。因此,基於新一輪科技革命與我國新時代階段定位的歷史交匯,我國必須牢牢把握這次重大機遇,以現有的堅實物質基礎和豐碩創新成果為依託,堅定不移地大力推進科技創新。

 堅持科技創新的四個面向

一是科技創新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首先要看清世界科技發展大勢。長期以來,「引進—落後—再引進」的創新模式致使我國一直處於技術附庸的窘境,亦步亦趨、受制於人的創新特徵嚴重阻礙了我國關鍵核心領域技術水平的提升。為此,我國應在緊跟世界科技發展方向的基礎上,發揮自身優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特別是在與西方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的核心技術領域,要研究實施「非對稱」性趕超措施,爭取實現前沿突破,搶佔國際核心技術制高點。另外,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並不意味著可以忽視國際優質資源和先進經驗,應始終堅持國內自主創新、國際協同創新的發展模式,有選擇、有重點地參與國際創新交流與合作。

二是科技創新要面向經濟主戰場。創新是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要著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緊密結合。當前,雖然我國科技進步貢獻率已達60%左右,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科技進步貢獻率早已超過了70%的現實。如果創新成果不能快速有效地應用於推動經濟增長,不能充分發揮引領經濟增長的動力作用,就將妨礙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進而影響發展的速度、效能與可持續性。特別是像中國這種經濟體量龐大的國家,如果不能正確處理好創新和增長之間的關係,就很難實現「兩個翻番」的發展目標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因此,要將努力打通科技和經濟轉移轉化的通道作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主攻方向。

三是科技創新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就是要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以國家需要為指引,推進科技創新與社會發展、經濟增長、改善民生緊密結合,在基礎技術、通用技術、非對稱技術、顛覆性技術等核心技術領域實現超前部署、集中攻關,強化數字經濟、人工智慧、納米技術、量子計算機等前沿領域創新發展,推動大數據、雲計算、智慧城市建設。同時,要發揮基礎研究的原動力作用,增加基礎研究的經費和人員投入,加強原始性專業基礎理論的研究和突破,實現從「閉門造車」向更加注重實踐性轉變,不斷將現實問題理論化,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

四是科技創新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新理念。一方面,要以滿足人民需求為導向,遵循「創新推動發展,發展造福人民」的原則,不斷滿足人民的物質精神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快構建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目前,我國正處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口期,傳統的粗放型增長模式所造成的資源浪費、環境汙染、生態惡化等問題不斷凸顯,這就對綠色科技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今後,應著重在水資源安全、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等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加強科技攻關。

推進科技創新的戰略舉措

首先,要加快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人才是創新的根基,是創新的核心要素。雖然我國科技發展事業從業人員不斷增加,但人才流失、結構畸形,尤其是創新型人才結構性不足的問題依然突出。要想改善困局則應從五個方面著手:一是完善人才培養機制,既要注重培養青少年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同時還要培養科技從業人員的責任感、使命感。二是改進人才評價體系,儘快破除傳統唯學歷、唯論文、唯職稱、唯獎項的「四唯」評價方式,加快人才評價機制改革。三是創新人才流動機制,打破阻礙人才自由有序流動的制度藩籬,提高人才對外開放水平。四是健全人才激勵機制,既要實行多元化分配激勵機制,鼓勵人才入股、技術入股,提高創新動力,也要重視成功、包容失敗,增強創新勇氣、信心和毅力。五是明確人才引進機制,努力用好國內外優秀人才,貫徹落實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

其次,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一是要更好發揮政府的保障、激勵、服務作用。政府應堅持以激發市場創新活力為導向,一方面,簡化創新項目審批程序,對於關乎國家前途命運的關鍵創新項目可以給予差別化的特批支持。另一方面,減輕企業負擔,加快推進產權制度、專利制度、融資制度改革。二是要充分重視企業的主體地位和科研院所的原創能力。企業作為市場信號的直接接收者,能夠敏銳察覺市場變動,具有強烈的創新需求,應充分發揮企業在前沿技術領域和核心技術領域的創新引領作用。同時,要重視科研院所研究的基礎性和原創性,加快科研院所改革,擴大科研自主權。三是要集聚創新優勢。可以通過組建「網際網路+」聯盟、高端晶片聯盟等創新聯合體,加強企業在戰略、技術、標準、市場之間的溝通協作,協同創新攻關。

最後,要大幅提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效。從「科學」到「技術」、從「技術」到「實踐」的快速有效轉化是體現一個國家創新實力的重點所在,而我國長期存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不力、不順、不暢的問題。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尚不足30%,與發達國家60%—70%的水平還存在較大差距。因此,一是要儘快制定並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法,努力構建創新成果的市場評價機制,打破阻礙創新價值實現的體制機制藩籬。二是要堅持產業化導向,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以提高技術含量、延長產業價值鏈、增加附加值為重點,大力發展以海洋高新技術、航空航天技術、關鍵高端材料、高端醫療裝備、高端裝備製造業等為代表的一系列戰略性新興高端產業。三是要緊緊抓牢利用網際網路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機遇,向綠色化、智能化、柔性化、網絡化的製造業發展方向邁進,逐步實現「製造業+服務業+高科技」的融合發展模式。

(作者 丁任重 徐志向 單位: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相關焦點

  • 鹽城:向海發展開啟新徵程
    豐饒的黃海溼地護佑生命、孕育生機,也為向海而生的鹽城提供了更多的發展空間。省委全會提出,鹽城要面朝大海、向海發展、賦「能」未來,成為綠色轉型的典範,讓老區人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踐行囑託開新局,鹽城市委書記戴源表示,鹽城將堅決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重大使命,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
  • 我國開啟電子商務高質量發展新徵程
    11月26日,全國電子商務工作會議在貴州省貴陽市召開,會議以「開啟電子商務高質量發展新徵程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為主線,全面總結「十三五」以來全國電子商務發展經驗,深入分析新發展階段電子商務面臨的新形勢,認真謀劃「十四五」時期電子商務發展思路,部署2021年重點推進的工作任務。
  • 乘勢而上開啟新的偉大徵程(社論) ——元旦獻詞
    2021年在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我們黨將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在新時代的長徵路上,繼續團結帶領億萬人民為完成黨的歷史使命而奮鬥。  這是新的偉大徵程: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們要在全面建成惠及14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
  • 濱州市海洋發展漁業局:陸海統籌,開啟海洋強市建設新徵程
    發言人:濱州市委海洋辦主任、濱州市海洋發展漁業局黨組書記、局長 殷梅英 2020年,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共承擔「7+3」重點改革攻堅任務6項、《政府工作報告》分解任務5項、部門主責主業5項,全部圓滿完成。
  • 「學習黨史」李忠傑:開啟建成文化強國新徵程
    李忠傑:開啟建成文化強國新徵程學習黨史★★★★★中國共產黨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
  • 把科技創新作為引領中國航天發展的第一動力
    研習科技創新重要論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提供了綱領性指導,是今後五年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動指南
  • 【重磅】開啟中國改革新徵程有三大關鍵
    國家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連維良出席論壇並致辭。圖為會議現場。(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 高弘傑 攝)開啟中國改革新徵程有三大關鍵第十八屆中國改革論壇在京舉行 「『十四五』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 周樹春:把握好闡釋好中國現代化新徵程的發展大邏輯
    近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並作出重大工作部署。「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也面臨著一系列新機遇新挑戰。
  • 踐行囑託開新局|鹽城:向海發展開啟新徵程
    豐饒的黃海溼地護佑生命、孕育生機,也為向海而生的鹽城提供了更多的發展空間。省委全會提出,鹽城要面朝大海、向海發展、賦「能」未來,成為綠色轉型的典範,讓老區人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踐行囑託開新局,鹽城市委書記戴源表示,鹽城將堅決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重大使命,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
  • 上海交大@中船集團 | 又一場重磅合作籤約,開啟新徵程!
    上海交大@中船集團 | 又一場重磅合作籤約,開啟新徵程!,進一步提高企業的基礎技術研究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學校的學科建設和卓越人才培養水平,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與上海交通大學在北京籤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動國家海洋強國戰略目標的實現。
  • 點燃科技夢想,犀牛鳥中學科學人才培養計劃入選者開啟研究新徵程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胡事民、西安交通大學自動控制研究所副教授鍾德星、騰訊產學合作負責人劉婷婷等在線上見證儀式,來自全國13個省市30餘所中學的近100名優秀學生由此開啟他們的科學研究新徵程。本計劃的發布希望能夠藉助網際網路打破傳統的教育壁壘,讓身處不同地區的學生都有機會了解科技前沿,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方向,打好基礎知識,為實踐自己的科學夢想做好準備,從而共同推動中國科技的發展。」
  • 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
    中共重慶市委關於制定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二○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中國共產黨重慶市第五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通過)「十四五」時期是全市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的關鍵時期
  • 興城二中:國旗下開啟新徵程
    迎著金秋的朝陽,伴著雄壯的旋律,10月12日,興城市第二初級中學在新校區舉行第一次升旗儀式,全校1400餘師生共同見證這載入學校史冊的重要時刻,共同步入教育事業繼往開來的新徵程。注目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認真傾聽校長的諄諄寄語……簡短而隆重的升旗儀式,吹響了集結號,代表著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環境更加優美的嶄新校園生活已經開啟,廣大師生心中充滿無限期待。
  • 山東理工大學新年獻詞:全面開啟高水平大學建設新徵程
    編者按:對山東高校來說,2020年是負重前行的一年,是守正創新的一年,是潛心育人的一年,更是堅定信仰、砥礪奮進的一年。2021年的鐘聲已經敲響,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元旦期間,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悅讀大學」欄目推出新年獻詞系列,聚焦省內大學的新年展望與奮發姿態。
  • 習近平: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
    12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   新華社記者 鞠 鵬攝 倡議開創合作共贏的氣候治理新局面,形成各盡所能的氣候治理新體系,堅持綠色復甦的氣候治理新思路  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 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  國家主席習近平12日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
  • 新華國際時評:接力人類夢想 開啟新的徵程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 題:接力人類夢想 開啟新的徵程新華社記者郭爽北京時間17日凌晨,在白雪皚皚的內蒙古四子王旗,嫦娥五號攜月球樣本巖石和土壤返回地球。這是中國航天史上一次滿載而歸的科學探索,也是人類太空探索中一段智慧與勇氣兼備的華彩樂章。
  • 張燕生:堅持創新驅動發展 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
    新華網北京11月24日電(黃浩)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擘畫發展藍圖、規劃實踐路徑、作出戰略部署,為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注入強大思想和行動力量。
  • 周琪為科技創新發展中心(北京分院)機關第二黨支部講黨課---中國...
    周琪在報告中介紹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基本情況,帶領大家認真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制定「十四五」規劃建議的說明和《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主要內容,特別是其中關於科技創新篇章的內容,深刻闡述了規劃《建議》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領導、匯聚全黨全社會智慧的成果,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 聚力新階段 奮進新徵程
    要在世界科技前沿和事關國家長遠發展的戰略必爭領域,著力建設一批國際一流科研機構、研究型大學和創新型企業,推進國家實驗室建設,優化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布局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新年致辭:乘勢而上 奮力開啟十四五新徵程
    2020年,我們勇挑時代重擔,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時代擔當全面凸顯。組織完成了國家《「十四五」新一代智能農機裝備重大科技專項建議》《國家農業機械產業創新發展報告(2019年)》《中國工程院智能農機裝備產業戰略研究》《建設農業科技強國重大問題研究》等重大戰略諮詢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