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開啟中國改革新徵程有三大關鍵

2020-12-04 澎湃新聞

▲ 11月29日,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主辦的第十八屆中國改革論壇在京召開。國家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連維良出席論壇並致辭。圖為會議現場。

(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 高弘傑 攝)

開啟中國改革新徵程有三大關鍵

第十八屆中國改革論壇在京舉行

「『十四五』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中國改革又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關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形勢、新挑戰和新任務。」11月29日,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彭森在京表示,全面深化改革是應對百年變局的戰略抉擇,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一招,是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根本動力。

彭森是在當日召開的第十八屆中國改革論壇上作出如是表示的。論壇由國家發改委指導、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主辦,主題為「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當前,推進改革的複雜程度、敏感程度、艱巨程度不亞於40年前,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開啟中國改革的新徵程。」彭森指出,開啟中國改革新徵程有三大關鍵。

▲ 圖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彭森出席論壇並發言。

(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 高弘傑 攝)

一是必須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統一。實現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最核心的還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

二是必須在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改革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要素市場化配置是關鍵性基礎性的重大改革任務,也是市場化改革成敗的關鍵。「十四五」時期要真正突破阻礙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和數據要素自由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實現資源配置方式的優化和創新。

三是必須進一步創新改革推進方式。更加注重處理好改革的頂層設計和基層創新、改革與開放、改革與法治三大關係。

國家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連維良出席論壇並致辭。來自全國政協、國家發改委、中國社科院等有關機構的負責同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理事、會員代表,國內高校、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以及來自改革一線的有關領導、學者和企業家等近150人出席了論壇。

在主題演講環節,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韓永文、王一鳴,分別就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構建高標準市場體系、促進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良性互動、擴大消費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作了主旨演講;中國社科院副院長高培勇、國家發改委體改司司長徐善長、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分別就加快建立現代財稅制度、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城市群應率先實現公共服務一體化與均等化等問題發表主旨演講。

圓桌論壇上,國務院法制辦原副主任、中國政法大學兼職教授張穹,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黨委書記吳德林,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高紅冰圍繞「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發表演講。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席宋曉梧,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畢吉耀,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遲福林、華生,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原主任李鐵,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ESG研究院理事長錢龍海圍繞「堅持改革創新,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主題發表演講。原國家行政學院副院長陳立、中銀國際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曹遠徵,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理事長孔涇源、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李青,分別就圓桌論壇各專題發言進行了針對性點評。

連結:

以更大力度的改革開放釋放中國經濟結構性潛能

第十八屆中國改革論壇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全面深化改革是應對百年變局的戰略抉擇,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一招,是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根本動力。」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發展問題,但本質上是改革問題。」

「『十四五』期間,應通過更大力度、更有實效的改革開放,釋放中國經濟的結構性潛能。」

這是從11月29日召開的第十八屆中國改革論壇上傳來的「改革之聲」。圍繞「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主題,與會嘉賓群策群力、獻計獻策。

▲ 圖為會議現場。

(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 高弘傑 攝)

1

建議GDP不再作為「掛帥」指標

「中國經濟首先受到疫情衝擊,但率先恢復,走勢基本符合預期。」談到當前的經濟形勢,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表示,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速已達0.7%,全年可爭取2%左右的增長;明年或可達7%~8%,這主要是由於低基數導致的恢復性增長,並非是經濟重返高增長軌道。今明兩年,GDP平均增速預計在5%左右。

劉世錦建議明年採取就業指標「打頭」、GDP指標「收尾」的指標體系。「穩增長是為了穩就業,就業指標能有效衡量全社會資源利用狀態,這應是一個力爭完成的指標。」

此外,還可以採取若干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全局性指標,包括居民人均收入、物價水平、宏觀槓桿率、全要素生產率、單位GDP碳排放強度等。「GDP指標應該是預期性、結果性、後置性的,不再作為『掛帥』指標。」劉世錦說。

有研究認為,為實現2035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遠景目標,未來15年中國經濟的平均增速不能低於4.7%。劉世錦對此並不認同。「這些研究通常假定匯率水平不變或僅有小幅升值。匯率變動是一個複雜問題,從長期看,最重要的變量是勞動生產率,而勞動生產率是增長質量的核心指標。」

劉世錦強調說,重要的是匯率變化,而匯率變化直接與經濟增長質量相關。因此,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的立足點應更多地放在提升增長質量上,而非過度追求難以企及的GDP增速。

「我們還應該提一個跟社會民生密切相關的指標,就是公共服務的一體化和均等化。」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看來,公共服務由政府提供,也是人們生活中的一項重要收入。他建議城市群應率先實現公共服務的一體化和均等化,再推向更大範圍,消除各個領域公共服務供給的差別。

▲ 圖為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出席論壇並發言。

(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 高弘傑 攝)

2

著力發掘「1+3+2」結構性潛能

「中國與發達經濟體的重要區別是,還有相當大的結構性潛能驅動增長,而非主要依賴於宏觀刺激政策。」劉世錦認為,在房地產、基建、出口等高速增長期結構性潛能逐步消退後,「十四五」期間要著力發掘與中速增長相配套的結構性潛能。

劉世錦提出,開放型、內需為主的國內大循環需要「1+3+2」的結構性潛能擔當主角。其中,「1」指以都市圈、城市群發展為龍頭,「3」指實體經濟方面補上中國經濟循環過程中「基礎產業效率不高、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不大、基礎研發能力不強」三大短板,「2」指以數字經濟和綠色發展為兩翼。

「這些結構性潛能還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合理的體制機制政策的束縛,往往是『看得見、抓不住』。」劉世錦表示,下一步應當通過更大力度、更有實效的改革開放,讓這些結構性潛能「變現」。

一是加快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包括推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創造條件允許宅基地使用權向集體組織外部流轉等。二是推動空間規劃和公共資源配置改革。三是在石油天然氣、電力、鐵路、通信、金融等在內的基礎產業領域,放寬準入,促進競爭。四是加快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的改革。五是深化高水平大學教育和基礎研究領域改革。此外,通過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相關領域深化改革,加快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

談及「十四五」時期的宏觀政策,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表示,要保持貨幣中性,降槓桿、除泡沫,積極財政政策重點進一步體現保障民生。

王小魯建議,「十四五」期間M2和社會融資年增長率不超GDP兩個百分點。配合土地制度改革,控制房價總水平基本不再上升。此外,改革財稅體制,擴大醫療、教育、社保、保障性住房支出。

3

改革收入分配製度是擴大消費的前提

「今年以來,我國防控疫情和經濟恢復都走在世界前列,但恢復還是很不平衡的,消費相對於投資和出口、需求端相對於供給端恢復是相對滯後的。」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說。

王一鳴分析認為,疫情抑制了消費傾向和消費預期,造成消費支出的下降和預防性儲蓄的增加。調查數據顯示,疫情對低收入群體衝擊更大。居民負債水平上升會對消費產生擠出效應,收入差距擴大也會對消費形成一定的制約。在政策層面上,宏觀政策偏重激勵供給,工業生產基本上恢復到疫情前水平,但消費恢復相對偏弱。

「消費是加快釋放內需潛力的重要著力點,也是構建『雙循環』的重要抓手。」王一鳴表示,「從當前來看,擴大消費會對經濟的穩定復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圖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出席論壇並發言。

(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 高弘傑 攝)

如何更好地發揮消費的基礎性和引領性作用?王一鳴建議,把穩就業放在優先地位;加大促進消費的政策力度;堅持「房住不炒」的政策,抑制房價的過快上升和居民高槓桿對消費的擠出效應;鼓勵發展新型消費;進一步優化消費的環境,創新監管方式,加大對消費領域違紀違規的懲戒力度等。

2019年,我國消費佔GDP的比重為55.4%,與發達國家相差20個百分點左右。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韓永文看來,這與我國現階段的發展不相稱。他提出「,十四五」期間,要把促進消費的著力點放在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上,力爭使中等收入群體達到6億人左右,使中等收入群體佔總人口的比重由目前的29%上升到40%左右。

為此,需要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確保居民收入有較快和合理的增長。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席宋曉梧建議,「十四五」時期提高勞動報酬佔比,在全面脫貧的基礎上適當提高各地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打破城鄉行政分割,加快農民工市民化進程。

此外,宋曉梧還提出,深化稅收制度改革,提高直接稅比重,發揮稅收平抑貧富差距的作用。他建議進一步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穩妥開徵房地產稅,研究開徵遺產稅和贈予稅。

4

提高自主可控技術及其產業的比重

改革無止境,創新無止境。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點任務之一就是提高自主可控技術及其產業的比重。推動科技自立自強,關鍵是要激發人才積極性,實行「揭榜掛帥」制度。

楊偉民還提出,要完善金融支持創新的體系「。通過天使投資、創業投資、智慧財產權證券化等來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

談及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黨委書記、教授吳德林表示,要聚焦原始創新和成果轉化這兩個科技創新最重要的環節,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自主權,完善科研評價體系,建立科學研究穩定支持與精準支持機制,以創新成果的開放與轉化為導向,推動人才的高效流動。

在科研教育體制改革方面,劉世錦建議,在創新居於前列、科教資源豐厚的城市,創辦高水平大學教育和研發特區,突破現有體制機制政策的不合理約束,在招生、人員聘用、項目管理、資金籌措、智慧財產權、國際身份等方面實行特殊體制和政策。

科技自立自強與開放合作並不對立。韓永文提出,要研究通過一些有效而又能夠為國際市場接受的開放合作方式,推動我國科學技術研究機構研究型大學衝破各種封鎖藩籬,積極參與世界基礎科學研究。加強與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經濟技術合作。

(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 李韶輝 付朝歡 實習記者 呂書雅)

原標題:《【重磅】開啟中國改革新徵程有三大關鍵》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承接新勢能開啟新徵程,汾酒全球經銷商大會舉辦
    2020年是汾酒深耕細作「活態文化」、以「中國酒魂、活態為魂」為戰略定位、全面實現汾酒復興的關鍵之年。2020年,汾酒攜手全球經銷商夥伴砥礪奮進,疫情之下實現了逆勢增長,為高質量邁入「十四五」時期奠定了發展基礎。
  • 乘勢而上開啟新的偉大徵程(社論) ——元旦獻詞
    前進道路上,有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領航掌舵,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頑強奮鬥,就一定能夠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在新時代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有力地推向前進。  重要的時間節點是我們奮鬥的坐標。
  • 上海交大@中船集團 | 又一場重磅合作籤約,開啟新徵程!
    上海交大@中船集團 | 又一場重磅合作籤約,開啟新徵程!在中船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雷凡培和上海交大校長、黨委副書記林忠欽的見證下,中船集團副總經理杜剛與上海交大副校長奚立峰代表雙方籤署《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學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籤約儀式由中船集團副總經理孫偉主持。
  • 「學習黨史」李忠傑:開啟建成文化強國新徵程
    李忠傑:開啟建成文化強國新徵程學習黨史★★★★★中國共產黨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
  • 360 Quake網絡空間測繪系統重磅發布 開啟網絡空間測繪領域新徵程
    我國基礎網絡和關鍵基礎設施都面臨著巨大的安全風險,傳統的安全防禦體系無法抵禦當前的網絡攻擊,需從被動防護轉向主動防禦模式,因此亟需對網絡空間實施高效的管理、合理的資源分配以及有效的安全監測和防護。10月22日,360網絡空間測繪新品發布會上線ISC平臺,在「因為看見,所以安全」的主題下,重磅推出360 Quake網絡空間測繪系統4.0版本,旨在應對新時代安全風險和挑戰,開啟網絡空間測繪領域的新徵程。
  • 席位制開啟CF電競新徵程 CF雙端新賽季開幕
    席位制開啟CF電競新徵程 CF雙端新賽季開幕 發布時間:2019-10-18 15:22 來源:官方 作者:
  • 開局「十四五」 開啟新徵程|「理論學習微課堂」第五十一期
    開局「十四五」 開啟新徵程——從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謀劃「十四五」開局起步又值歲末,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牽動全球目光。今年的會議,背景特殊、節點關鍵、意義重大。12月16日至18日。北京,京西賓館。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謀劃著中國經濟發展大計。
  • 席位制開啟穿越火線電競新徵程 雙端新賽季今日開幕
    席位制開啟穿越火線電競新徵程 雙端新賽季今日開幕 來源:www.18183.com作者:阿魚覺得海星時間:2019-10-18 分享到: 10月18日,CF電競迎來了雙端職業聯賽的新賽季——2019秋季賽,這是一次新的徵程,也標誌著CF電競進入了新的時代:席位制的時代。
  • 周樹春:把握好闡釋好中國現代化新徵程的發展大邏輯
    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委員,中國日報社總編輯周樹春認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之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十九屆五中全會預示著中國即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也將進入一個新的重要階段。
  • 興城二中:國旗下開啟新徵程
    迎著金秋的朝陽,伴著雄壯的旋律,10月12日,興城市第二初級中學在新校區舉行第一次升旗儀式,全校1400餘師生共同見證這載入學校史冊的重要時刻,共同步入教育事業繼往開來的新徵程。注目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認真傾聽校長的諄諄寄語……簡短而隆重的升旗儀式,吹響了集結號,代表著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環境更加優美的嶄新校園生活已經開啟,廣大師生心中充滿無限期待。
  • 深刻把握新徵程的多維意義
    陳靜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將「十四五」規劃與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統籌考慮,提出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這一戰略部署,不僅標誌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而且彰顯了崛起的東方大國持續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決心,具有極為深遠的多維意義。
  • 科技創新開啟國家發展新徵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對於我國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順利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打下堅實基礎,具有重要意義。
  • 擘畫新藍圖 開啟新徵程——寫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之際
    凝心聚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5年來,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破解發展難題,厚植髮展優勢,一場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深刻變革全面開啟——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
  • 乘風奮楫新徵程
    在疫情全球範圍蔓延、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世界經濟嚴重衰退的背景下,惠州「變不可能為可能」,國際石化巨頭毅然用腳投票,項目如期開工,讓世界看到了投資中國的發展信心和前景。這是2020年的惠州,用「當驚世界殊」的行動,給世界一個驚喜,宣示了惠州氣象、廣東氣度、中國氣派,標註了新時代中國改革開放石化領域引進外資的新高度。
  • 聚焦智力援青關鍵點 開啟青海環資審判新徵程——青海法院19名學員...
    聚焦智力援青關鍵點 開啟青海環資審判新徵程——青海法院19名學員赴江蘇高院參加環境資源審判業務培… 2020-11-03 17: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工業報:揚鞭策馬奮進 江西開啟「十四五」工業強省新徵程
    今後五年是江西省與全國同步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的第一個五年,總體思路可概括為「一大戰略、五大路徑、十大行動、一個示範區、兩個高地、七大國家級基地」,簡稱「151127」總體思路。開啟「十四五」工業強省新徵程楊貴平介紹,「十四五」期間,江西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力爭高於全國平均1-2個百分點,全部工業增加值突破萬億大關,規上工業企業總數突破2萬家,力爭主要經濟指標全國排位前移。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比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力爭達到28%,高新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佔比穩步提升,六大高耗能行業佔比有所下降。
  • 習近平: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
    12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   新華社記者 鞠 鵬攝 倡議開創合作共贏的氣候治理新局面,形成各盡所能的氣候治理新體系,堅持綠色復甦的氣候治理新思路  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 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  國家主席習近平12日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
  •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新年致辭:乘勢而上 奮力開啟十四五新徵程
    過去一年,我們聚焦科技前沿,以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主線,科研能力持續提升。國有資本金項目、工信部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產應用示範平臺建設項目接連獲批,科研條件升級和基礎能力建設戰役全面打響;100餘項縱向科研項目進展順利,創新成果豐碩,科研價值持續可期,立院之本更加強健。2020年,我們堅持人才優先,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梯隊建設不斷完善。
  • 王岐山發表署名文章:開啟新時代 踏上新徵程
    王岐山發表署名文章:開啟新時代 踏上新徵程 原標題:
  • 重磅| 天津市委首場新聞發布會,透露了什麼重要信息?
    >12月2日,中共天津市委舉行首場新聞發布會,主題為「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新徵程」。市科技局黨委書記、局長戴永康以答記者問的方式,介紹了天津將採取哪些措施來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協同打造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優化創新生態系統,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全力塑造發展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