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生:堅持創新驅動發展 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

2020-11-25 騰訊網

新華網北京11月24日電(黃浩)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擘畫發展藍圖、規劃實踐路徑、作出戰略部署,為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注入強大思想和行動力量。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在做客新華網《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知識雲課》時表示 ,從「十四五」開始,我國將進入新的階段,科技創新將成為第一動力。未來,我國將加大對科技創新方面的投入,尤其是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

科技創新正逐步成為發展非常重要的動力

張燕生表示,了解國內科技創新目前的現狀,可以看三個指標:一是研發強度,全社會研究與發展經費投入佔GDP的比例;二是產出的指標,發明專利申請和發明專利授權的增長情況;三是全要素生產率、全員勞動生產率的增長情況。

他介紹,2019年我國研發投入超過了2萬億元,投入基礎研究的比重第一次超過了6%,研發強度是2.23。從研發強度看,中國有3個完全不同發展階段的板塊: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和天津,6省市的研發強度超過了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平均水平(2.37),動能轉換已經進入到了創新驅動階段;有12個省市研發強度低於2.4%,高於1.45%,其中有5個省市的研發強度已經超過了2%,這意味著第二板塊的第一方陣已經開始了從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過渡的階段;還有13個省市研發強度低於1.45%,板塊處於自然驅動階段。

讓科學家能夠靜下心來做科學發現

張燕生表示,從「十四五」開始,我國將進入到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在新階段科技創新將成為第一動力,因此國家下大決心,要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力度。

他表示,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有三個問題值得花大力氣解決。一是完善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讓我們的科學家能夠靜下心來做科學發現,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不受幹擾;二是營造科技創新的生態體系;三是構建跨境創新網絡,全球創新網絡。

在科技創新的基礎上,打造現代產業體系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

張燕生表示,在科技創新發展的基礎上,下一步我們將打造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將瞄準人工智慧、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將在先進的鐵路設備、新能源汽車、發電輸電設備、農業機械設備、新材料等等十大高技術產業領域,實現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將推動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尤其是創新鏈進入到高端,並且與全球體系對接。

「五中全會開啟了新徵程,科技創新將驅動未來發展,驅動我們走向世界的前沿。」張燕生說。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讀懂未來中國發展的重要信號,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指導,新華網傾力打造的《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知識雲課》系列網絡視頻雲課隆重登場。節目通過邀請各領域的權威專家,緊扣五中全會精神要義,結合各自研究領域,以紮實的理論功底和富有個性的表達,給網民帶來耳目一新的知識盛宴。

相關焦點

  • 堅持創新驅動綠色發展 推動肥料行業高質量發展
    、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我國肥料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十三五」期間,新洋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前瞻性地提出了「創新驅動綠色發展」戰略,通過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和模式創新,新洋豐實現了產品產銷量的持續上升,更好的滿足了客戶、用戶的需求。我們堅持以最小的資源投入換來最大的產品產出,以不破壞環境的原則來發展企業,讓使用新洋豐產品的農產品變得更綠色更健康。
  • 市科技局黨委書記、局長戴永康:創新發力 塑造發展新優勢
    天津北方網訊:在昨日中共天津市委召開的首場新聞發布會上,市科技局黨委書記、局長戴永康對如何落實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提出的「天津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協同打造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優化創新生態系統,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全力塑造發展新優勢
  • 【評新而論·大國經彩】堅持創新核心地位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住創新便抓住了發展全局的「牛鼻子」。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對推動創新發展、建設科技強國、發展現代產業體系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 徐冠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根本
    在23日舉行的論壇開幕式上,浦江創新論壇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就中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優勢,如何踐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浦江創新論壇十年來在助力創新驅動發展中發揮的作用等話題接受新華網專訪。    中國創新驅動發展目標一定能實現    經過幾十年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國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位。
  • 依靠創新打造發展新引擎 培育增長新動能
    依靠創新打造發展新引擎 培育增長新動能——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權威解讀《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新華社北京5月19日電(記者 餘曉潔、吳晶晶)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 曹軍驥: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地球環境科技支撐
    他特別強調,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全面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要與貫徹落實新時期「三個面向、四個率先」的辦院方針緊密結合,前瞻性謀劃,拓展學科領域,推進學科交叉融合,開展院內外和國內外的科研協作,在生態環境治理方面發揮優勢,繼續服務地方發展,在「健康中國」「美麗中國」和「藍天保衛戰」中作出科學院人應有的貢獻。他鼓勵青年科學家發揚黃土精神,紮根西部,艱苦奮鬥,為科學院爭光。
  • 深化改革開放 聚力創新發展 為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
    當前,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甦,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區域一體化進程加快,同類城市加速轉型發展。從成都當前發展的階段性特徵看,城市定位正從區域中心城市向國家中心城市邁進,發展動力正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換,產業體系正從傳統產業主導向新興產業引領轉型,城市治理正從傳統管理向現代治理轉變。
  • 科技創新開啟國家發展新徵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對於我國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順利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打下堅實基礎,具有重要意義。
  • 進入新發展階段 構建新發展格局
    謝伏瞻表示,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是以內為主、內外互動的循環,是創新驅動、自立自強的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也是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主動選擇;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也是適應國際環境和形勢變化的主動選擇。
  • 創新驅動 專業發展
    課題主要探索了創新人才培養導向的教師隊伍建設理論創新與行動策略,形成推動教師專業能力和專業風格的有效機制,建設創新的課堂氛圍和學校文化;推動教學方式、教學過程朝著有利於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方向轉變;促進教師隊伍教研能力和教學水平的全面發展,加速推動房山區教育現代化進程。開題會議由房山區課程與教育科學研究室周長鳳主任主持。
  • 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科技自立自強是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的必由之路自立自強是一個民族生存發展的基礎,也是一個國家繁榮強盛的重要前提。當前,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面臨的機遇挑戰有了新的發展變化,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對於新形勢下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著力點。
  • 堅持創新驅動 南瑞集團大力提升發展質量
    ,樹立打造百年老店的雄心壯志,堅守實現基業長青的永恆決心,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持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全面推進國際化發展,做強做優做大做新,實現更有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
  • 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建議》強調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此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之一。從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十八屆五中全會把「創新」放在五大發展理念之首、十九大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到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創新在我國經濟社會建設中的作用愈發凸顯。
  • 新發展理念揭示高質量發展之路(新知新覺)
    新發展理念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強調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發展的生產力標準,強調著力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實現我國生產力水平總體躍升;強調不斷調整生產關係以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 王志剛《旗幟》撰文: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當前,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面臨的機遇挑戰有了新的發展變化,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對於新形勢下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著力點。
  • 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 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
    在產業發展上,我們絕不做「先汙染,後治理」「吃祖宗飯,造子孫孽」的事,確保境內瀨溪河水質穩定達標並持續改善,把榮昌建設成為成渝中部地區綠色宜居新家園。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全國一盤棋思想,在全國發展大局中明確自我發展定位。」
  • 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高頻詞分析:新發展、創新、改革與安全
    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要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
  • 把握新發展階段 搶抓歷史性機遇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
  • 促平衡轉動能 推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張燕生說,下遊已進入創新驅動階段,創新研發強度超過OECD國家平均值;中遊處於投資驅動階段,創新研發強度遠低於歐盟15國均值;而上遊四川、重慶處於投資驅動階段,貴州、雲南則處於資源驅動階段。 專家認為,平衡區域發展需要「和而不同」,也就是說,區域發展既需要相互連通,也需要發揮各自特色。
  •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靠什麼支撐?
    要適應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新要求,進一步總結組織實施重大科技任務等方面的經驗,充分認識科學、技術和工程各自的不可替代性、各自特殊的規律、各自承擔的責任,釐清科學、技術和工程的基本概念,並逐步落實到相關文件、講話以及法律法規、政策措施等方面,加強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開發試驗的統籌布局和頂層設計,堅持分類管理、分類評價、分類制訂支持政策,促進三者協調發展,促進價值鏈、創新鏈、產業鏈的有機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