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集團: 創新賦能 凝聚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2021-01-18 上觀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全球經濟下行壓力不斷累積,各種不確定性增大,傳統發展模式受到嚴峻挑戰。然而,就是在這種不利局面下,上海國際集團堅持創新發展與落實國家戰略的有機統一,持續加大改革創新工作力度,不斷提升主動投資能力,創新融資方式,完善金融科技布局,實現了逆風飛揚,1至9月實現合併利潤總額95億元,同比增長42%。

背後的「秘訣」,在於創新。近年來,上海國際集團認真貫徹落實「在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方面有新探索、在服務重大國家戰略方面有新作為、在加強國企黨建方面有新成效」要求,在國有資本運營和投資管理「雙輪驅動」戰略引領下全面推進轉型升級,持續強化國有資本的引導力、控制力和競爭力,不斷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以上海建設「五個中心」和金融科技中心為契機,以助力上海「三大任務」落實、「四大品牌」打響為己任,上海國際集團牢牢把握髮展的功能定位和時代要求,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奮力譜寫金融控股和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新篇章。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對於伴隨改革開放大潮成立發展壯大起來的上海國際集團而言,始終不變的是與上海同頻共振的使命擔當,是對創新發展的不懈追求。

【創新驅動】提升服務能級 當好深化改革和創新發展的「排頭兵」

黨的十九大以來,高質量發展成為新徵程上國企發展的方向。

抓住上海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契機,上海國際集團不斷深化「管資產」向「管資本」的平臺功能轉型。如今,已建成具有百億級運營能力的國有資本運營平臺。在有效防範風險的前提下,綜合運用多種金融工具,創新國資運營的市場化、專業化運作模式,累計盤活資產超過300億元,有力提升國資運營效益,發揮金融國資力量,服務國家和上海重大戰略任務。

與此同時,上海國際集團也積極參與國資授權管理體制改革,在規劃投資、財務管理、國有產股權變動等五個方面,落實對授權管理機構的股東權責,助推上海國資授權管理體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為支持市屬金融機構做優做強,上海國際集團還出資近350億元支持浦發銀行定向增發與可轉債發行、國泰君安H股配售與可轉債發行,增強資本和經營實力,積極支持上海農商銀行上市。

2018年3月,經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批准,上海國際集團成為全國五家金融控股公司監管試點之一。不負信任,上海國際集團在試點期內認真做好工作,一方面,積極提升金融控股管理能力,探索搭建金控公司並表管理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啟動金融控股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夯實金控公司發展基礎;另一方面,做好金控公司監管信息報送和統計試點,針對試點中出現的難點問題,先後開展並表方式、實際控制、股權調整中的稅務處理等專題研究,並積極參與人民銀行《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及配套細則的制定完善工作。

9月13日,國務院發布《關於實施金融控股公司準入管理的決定》、央行發布《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後,上海國際集團旋即成立了金控申報工作領導小組,全面啟動金控申報工作。在人民銀行和市國資委的指導下,深入研究金控公司建設方案,探索推進全面風險管理制度體系建設,積極準備各項申報材料,確保實現成功申報、順利獲批。

根據市國資平臺深化改革方案,上海國際集團明確了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金融」平臺的功能定位,進一步優化主責主業,將「金融控股」列為集團主業之一,推進以金融控股為引領、國有資本運營和投資管理雙輪驅動的發展戰略。目前,上海國際集團註冊資本增加至人民幣300億元,順利完成人民銀行上海總部交辦的各項階段性任務,為國家探索建立金控公司監管體制提供了實踐借鑑。

為進一步明確創新導向,上海國際集團在與市國資委籤署的《創新使命責任書》中提出,將在創新投入、創新戰略與組織實施、創新人才支撐、重大創新項目等7個方面12項重點任務上持續發力,建立創新使命責任傳導機制,布局創新投入和重大創新項目,建設符合金控管理和國資運營平臺特點的信息系統,持續推動集團業務發展和管理效能提升。

【創新合作】打造建設金融科技中心的標杆樣本

當前,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對於金融行業的影響力不斷深化,金融科技已成為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變革力量。為提前布局未來,搶佔金融科技產業制高點,今年初,上海市發布《關於加快推進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設的實施方案》,提出將上海建設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金融科技中心。

衝鋒號已經吹響,上海國際集團迅速行動。憑藉資本運營和投資管理的平臺優勢,上海國際集團積極開展新興金融領域的布局研究,並於2020年5月17日倡議發起上海金融科技領域的第一個市級產業聯盟———上海金融科技產業聯盟,旨在搭建具有國際視野的技術合作與產業促進平臺,服務上海金融科技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為其它地區金融科技發展提供有益參考。在上海國際集團的「架橋鋪路」下,央行上海總部、市金融服務局等8家單位成為指導單位,各參與主體積極尋求協作共贏,「產、學、研、投、用」融合進一步加深。一個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金融科技產業生態正在形成,而一批創新性強、應用性廣的金融科技示範項目,也在各家單位的共同呵護下孵化成長。

幾個月過去了,上海金融科技產業聯盟已結出累累碩果。主動對接和服務國家戰略,依託物理載體上海城創金融科技國際產業園,構建金融科技集聚區和對外展示窗口,不斷吸引各類金融機構科技子公司、金融科技企業、行業科研機構和功能性組織在園區內安營紮寨,打造行業應用示範區和創新實踐區。尤其是在上海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工作中發揮出積極作用,為行業監管、金融機構、科技公司搭建起了溝通橋梁。同時,繼續鞏固發展成員單位涵蓋面,基本形成對在滬金融要素市場、銀行、證券、保險等持牌金融機構的全覆蓋,並與中國信通院合作,開設金融科技安全實驗室等重點實驗室,籌備設立面向行業應用與新興技術的專業委員會,推動金融科技產用對接,促進金融科技成果轉化。聯盟進一步加強成員間交流溝通,開展區域合作與國際合作。先後與江蘇、浙江等地方行業協會、高等院校等建立合作關係,探索形成區域合作長效機制,為推進長三角區域一體化融合發展貢獻力量。聯盟的海外合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與倫敦、新加坡等地積極開展交流合作,舉辦「上海金融科技國際高峰論壇」,進一步提升聯盟的學術影響力和國際化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國際集團旗下上海國鑫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也在上海國際集團引領下提升服務金融科技產業效能。今年6月,市國資委確定上海國際集團為開展國有創業投資企業市場化運作的試點企業。隨後,國鑫創投成為上海國際集團的金融科技投資平臺。國鑫創投在公司治理決策機制、職業經理人、激勵約束、強制跟投機制等多個層面,積極探索創新改革,取得初步成果。目前,國鑫創投正以直接投資為主,探索聯合投資模式,帶動社會資本共同投資金融科技產業,提升金融科技產業競爭力和集聚效應。截至今年10月底,國鑫創投已投資冰鑑科技、博雲等項目,投資金額5億元左右,投資項目數量和金額已完成三年計劃的50%以上。

【創新投資】以金融國資引領科創產業發展

商湯科技是上海重點人工智慧企業。上海國際集團旗下基金較早關注和投資了商湯科技,並持續加大投資力度。2017年,旗下賽領基金領投了商湯科技的B2輪融資,後續還參與了多輪投資。今年,商湯科技進行新一輪融資,上海國際集團又積極參與,進一步支持商湯科技加大在上海的投資,支持上海科創中心和金融科技中心建設。

事實上,商湯科技的投資案例,只是上海國際集團以金融國資助推上海科創中心和金融科技中心建設聯動發展的一個縮影。2017年,上海國際集團就牽頭成立了全國第一家以「科創中心」命名的上海科創中心股權投資基金,致力於發揮金融國資的戰略引導作用和市場化母基金的資源配置優勢。截至2020年9月底,已完成36支子基金籤約,帶動子基金投資超過626億元,子基金投資項目521 個。科創板開板後,上海科創基金又積極引導子基金和已投優秀企業把握戰略機遇。截至今年10月底,已有心脈醫療等8家企業實現科創板上市。

聚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上海國際集團還牽頭髮起設立長三角協同優勢產業基金,以跨區域產業鏈合作促進區域協同創新,推動長三角地區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業集群。截至今年10月底,長三角協同優勢產業基金已投資25支基金、直投項目12個,覆蓋219個底層項目,帶動社會資本投資額超過180億元,實現高達9倍的資本放大效果。

長三角協同優勢產業基金的生態圈中,多家企業也與科創板形成了有力的正循環聯動。其中,敏芯股份等7家企業已順利登陸科創板,恆玄科技等3家企業通過了科創板上市委會議,華恒生物等5家企業正在等待科創板上市委的審核,另有10餘家企業正在積極籌備申報科創板事宜。長三角協同優勢產業基金在華大智造、億康生物、臻格生物、商湯科技等產業端進行前瞻性落子,聚焦科技研發突破,引領產業生態賦能實體經濟,助力長三角「智能」發展。

十九屆五中全會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在不斷探索和發展中,上海國際集團也在積極思考如何進一步激活上海科技創新的動能,如何以金融國資引領資本放大效能,構造基金產業生態,完善和打通資金鍊、創新鏈、價值鏈、產業鏈循環體系,參與價值創造,精準布局造就優勢產業,協同培育世界級企業。

上海國際集團不斷深化央地合作、部市合作和區域合作,積極布局產業上下遊的節點型、平臺型的關鍵企業,推動產業核心環節實現自主可控。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重大科技創新,深化與科技部、中科院控股等機構的戰略合作,引導旗下母基金投資設立張江科創基金、閔行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基金、中金上海長三角科創發展基金等基金,推動投融資合作與關鍵科技成果轉化。

集團旗下子公司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和上海國際集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及「金浦」「國和」「賽領」「科創」「國方」等股權投資基金,也積極支持上交所科創板重大戰略任務,所投資的瀾起科技、中國通號等6家企業,成為上交所科創板第一批(25家)首發上市企業。截至今年10月底,集團系統參與投資的企業已有19家實現科創板上市。

上海國際集團始終堅持培育創新投資生態,助力上海科技創新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據上海國際集團工作人員介紹,下一步上海國際集團還將做精做強產業基金,進一步發揮產業基金特別是母基金的資本集聚、人才集聚、項目集聚的平臺效應,將更多社會資源導入到國家和上海重大戰略領域,推動市場化投資與戰略性目標的有效結合與良性發展。

【創新黨建 】激活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

近年來,上海國際集團在創新發展的同時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集團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上海重大戰略的落地落實。在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充分發揮黨委全面領導作用的過程中,上海國際集團發現,現在黨員的思想更活躍、更開放,唯有不斷創新新時代的黨建工作模式,才能夠更好激發黨建活力,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為此,上海國際集團推動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方法和載體創新,打造基層黨建特色品牌。其中,國資經營公司「支部建在業務線上」、國際資管公司「『融』黨建」入選市國資委百家國企黨建品牌。

疫情期間,上海國際集團各級黨組織也衝鋒在前。按照「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的要求,上海國際集團各級黨組織積極落實市委市政府和市國資兩委的決策和部署。其中,為上海首批援鄂醫務人員、第二批護理隊提供返滬隔離休整服務,為支援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自己的力量。集團下屬上海夏陽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黨支部被評為「上海市國資委系統基層黨組織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特色工作品牌」,另有1名黨員被評為「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上海國際集團切實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持續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建優建強基層黨組織,加強精神文明和群團工作。特別是將黨建工作與幹部人才隊伍持續優化相結合,為德才兼備、充滿激情、富於創造、勇於擔當的優秀人才提供廣闊的發展天地。近五年來,秉持「建設一流團隊,培育行業精英」人才理念,上海國際集團完善了「管理+專業」雙通道職業發展體系,並湧現出一批優秀的金融專業人才和領軍人才,先後多人次獲得「市五一勞動獎章」「市三八紅旗手」「市青年五四獎章」「滬上金融家」、上海「領軍金才」等稱號。

2020年8月15日,中國共產黨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黨員大會勝利召開,確立了今後五年的奮鬥目標,實施以金融控股集團建設為引領、國有資本運營和投資管理雙輪驅動的發展戰略,將集團打造成為具有國際視野和顯示度、國內一流的金融控股集團和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全面增強核心競爭力,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譜寫集團改革發展新篇章。

一張嶄新的藍圖正緩緩鋪開。未來,上海國際集團將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服務大局,加強黨的建設,堅持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金融控股集團建設,當好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生力軍;深化拓展國資運營平臺功能,當好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的排頭兵;強化主動投資和資產管理能力,當好上海重大戰略任務的助推器;加強對外戰略合作,當好服務國家金融對外開放的踐行者,全力服務上海人民城市建設,為創造上海更美好的明天不懈奮鬥!

相關焦點

  • 河鋼集團:科技創新賦能,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河鋼集團扛起鋼鐵報國的使命擔當,在推動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不斷貢獻河鋼力量。挺起大國重器和超級工程的鋼鐵脊梁、打造中國鋼鐵硬核競爭力、再造產業新未來……,河鋼人以蓬勃昂揚的奮進姿態,點燃科技創新強勁引擎,在極不平凡的年份,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奮力奔向新未來。
  • 海科集團:堅持綠色發展創新至上 為東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海科集團是集石化能源、特種化學品、新能源材料、網際網路物流、醫藥等為一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290位,成為中國民營煉化行業首個「國家級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基地」。自大競賽大比武戰鼓擂響以來,海科集團積極投身企業競賽比武,聚焦「四化」在變局中開新局,向高端產業快速進軍。
  • 陸家嘴論壇全體大會六|腦力激蕩:科技賦能金融 創新源源不斷
    圖說:陸家嘴論壇第六場全體大會 新民晚報記者陳夢澤 攝(下同)金融科技近年來蓬勃發展,為金融創新提供了源源動力。金融科技的發展,不僅與日常生活和企業發展息息相關,也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息息相關。打造上海金融科技中心,讓科技為金融服務賦能,是提升金融業服務能級的重要切入點和突破口。今天下午,中外嘉賓圍繞「金融科技中心助力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主題,在陸家嘴論壇第六場全體大會上展開腦力激蕩。試點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李偉表示,近年來,數位化轉型已成為社會共識,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金融業數位化轉型的步伐。
  • 「康養」為休閒旅遊高質量發展賦能,2020中國(廈門)國際休閒旅遊...
    ▲景域驢媽媽集團副總裁任國才在論壇上發表了題為《疫情下旅遊企業的求變生存與創新發展》的演講,與大家分享了景域驢媽媽集團的積極求新求變。在面對疫情的衝擊時,「景域驢媽媽」以跨界營銷為抓手,開啟帶貨品類的無界延伸,賦能泛旅遊生態,加快推動了線下業務的復甦。對於旅遊行業的高質量發展,他認為,科技創新是提升服務質量的重要抓手,是推動行業復甦回暖、加快復工復業的重要力量,也為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 砥礪進取 篤行致遠 以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
    會議提出,在「十三五」和「十四五」交替的重要時間節點上,要繼續堅持創新引領發展第一動力不動搖,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實施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推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全行業要聚焦一個根本任務,全面提升產業基礎和產業鏈水平;堅持兩大發展主題,加速推進綠色發展和智能製造;著重解決行業三大痛點,控產能擴張、促產業集中、保資源安全;持續推進中國鋼鐵國際化進程。
  • 以創新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這是廣州紀檢監察機關大力推行鼓勵實名舉報工作創新的生動體現,也是近年來廣州紀檢監察機關以改革創新精神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身處改革開放前沿,敢為人先、敢闖敢試是廣州紀檢監察機關的鮮明底色。特別是2018年以來,伴隨著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進程,廣州市區兩級監委掛牌成立,開啟了廣州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新徵程。
  • 科技創新賦能海門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十三五」期間,全區上下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新機遇,將生物醫藥、新材料、先進裝備製造作為重點發展的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聚焦主導產業實施人才撬動戰略,精準施策、真情用才,高質量構建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的平臺、政策、環境體系,實現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的深度融合,推動全區產業邁向高端化。
  • 航空航天新材料產業集群,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發展、「集群」和「獨立」發展的核心思路,以需求牽引、軍民融合、區域合作為原則,採用「創新中心+產業聯盟」的驅動運作機制,發揮集群抱團發展的優勢,為推動產業鏈的整體協同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添動能。明需求 以市場牽引產業落地科技創新只有從產業需求中來,才能形成符合應用要求的成果,提升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效率,更要用需求去牽引科技成果的轉化。大會上,北京首創納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鹹才軍坦言,新材料行業如果沒有明確的市場主打方向,企業就很難做大、做強。
  • 杜江:科技創新會對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產生變革性影響
    中國網12月15日訊 12月14日-15日,2019中國旅遊集團發展論壇在京舉行。中國旅遊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杜江發表主題演講。他從三個方面對科技與旅遊高質量發展進行解讀,並強調未來的科技創新將會對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產生變革性影響。杜江指出,從理論上講,科技創新是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
  • 科技賦能產業 創新引領未來 泛銳熠輝著力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泛銳作為小微企業代表參加了省長主持的座談會;先後有國家退役軍人事務部、省軍民融合辦、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人社廳、鄭州市科技局、河北滄州考察團、重慶考察團等單位領導到泛銳熠輝調研··· 泛銳熠輝的發展更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支持和良好營商環境的構建,在鞏義市委市政府、站街鎮黨委、鎮政府的關懷和大力支持下,泛銳熠輝實現了快速高質量發展。
  • 十問2021中國企業服務之「新技術如何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
    新冠肺炎疫情為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衝擊,數字經濟展現出強大的發展韌性。數字科技創新加速了經濟社會形態和運行模式的變革,一場更大範圍、更深層次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產業發展方式。新一代數位技術應用在企業服務中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 黨建引領:凝聚企業發展動力
    面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新形勢,面對全面從嚴治黨新的歷史使命,中國鐵建黨委不斷加強黨的建設,積極探索和推進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深度融合,充分發揮黨委的領導作用、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把黨建活力轉化為發展動力,把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也是新時期國企黨建工作的根本要求。」
  • 新時代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動力變革研究
    但在動力變革進程中,依然面臨著以要素投入為主的傳統增長模式難以為繼、需求動力有待進一步挖掘、產業總體仍處於全球價值鏈中低端、改革開放步入「深水區」等突出問題,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亟須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切實推動新時代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動力變革。
  • 建設國際航空樞紐增強「西引力」全面服務區域高質量發展——西部機場集團「十三五」高質量發展紀實
    作為全國第二大跨省(區)運營的大型機場管理集團,西部機場集團整合陝甘寧青4省(區)24個機場的航空資源,加快建設國際航空樞紐,打造國際運輸走廊,全面服務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賦動能:全面打造引領區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2020年7月22日,陝西民航發展史上規模最大,同時也是西北地區最大的民航工程——西安鹹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經過五年的艱難磨礪,正式進入建設實施階段。
  • 踐行囑託開新局丨蘇州「新年第一會」:讓「數字」全面賦能高質量發展
    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許昆林說,蘇州積極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新機遇,大力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全面提升數字治理能力,率先建成全國「數位化引領轉型升級」標杆城市,讓數位化成為蘇州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最鮮明的標識、最強勁的動力。
  • 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從何處來
    要堅持鞏固、增強、提升、暢通的方針,以創新驅動和改革開放為兩個輪子,全面提高經濟整體競爭力,加快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推動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從何處來?12月13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辦的2019央視財經論壇在北京舉行,與會經濟學家、企業家等圍繞「賦能高質量發展」主題進行了交流研討。
  • 中小企業積極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專家表示,如何釋放科技創新的巨大潛能、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對廣大中小企業來說是一次大考。未來需要進一步凝聚各方力量,帶動中小企業持續走創新發展道路,進而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積極提升創新能力  打破國際巨頭壟斷  「打破國際巨頭的壟斷,做中國的水溶性高分子航母。」上海宇昂水性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宇昂科技)在成立之初,便立志於推動我國水溶性高分子行業的發展。風雨十五載,上海宇昂科技如今已發展成為具有全球視野、擁有核心競爭力和行業話語權的以水溶性高分子為特色的高新技術企業。
  • 用友聯袂雲投集團舉辦數位化轉型論壇 推動雲南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
    此次高峰論壇,與會嘉賓共同探討如何把握歷史機遇,通過數位化轉型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構築國際競爭新優勢,並加快推進雲南省企業「上雲用數賦智」,全面推動雲南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用友商業創新平臺YonBIP基於新一代數智化技術,採用雲原生(微服務)、元數據驅動、中臺化、數用分離等新一代技術架構,構建技術平臺、數據中臺、智能中臺和業務中臺,並聚焦營銷、採購、製造、供應鏈、金融、財務、人力、協同等八大核心領域,全面企業管理與產業價值鏈,賦能企業商業創新,推動社會進步。
  • 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習《5G+賦能浙江經濟高質量發展》
    5月18日晚,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會舉行,邀請中國移動金華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高級工程師熊宙實,作《5G+賦能浙江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題講座。縣各套班子領導和縣機關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各鄉鎮(街道)黨政負責人等參加。縣委副書記、縣長俞佩芬主持。
  • 「上海能源建設集團」近日揭牌啟航——城市賦能 能創未來
    ↑隧道股份黨委書記、董事長張焰,申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黃迪南共同為上海能源建設集團揭牌↑隧道股份副總裁葛以衡與申能集團副總裁、上海燃氣黨委書記、董事長王者洪,代表雙方籤署《能源業務戰略合作備忘錄》。未來,隧道股份、申能集團將充分發揮各自在能源業務領域的資源與優勢,實現強強聯合,共同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勁的能源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