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賦能海門高質量發展!

2021-01-09 騰訊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十三五」期間,全區上下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新機遇,將生物醫藥、新材料、先進裝備製造作為重點發展的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聚焦主導產業實施人才撬動戰略,精準施策、真情用才,高質量構建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的平臺、政策、環境體系,實現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的深度融合,推動全區產業邁向高端化。

注重平臺搭建,打造創新合作引擎

總投資10億元的百奧賽圖模式動物中心項目廠房已經完工,正在進行設備調試,投入運行後將成為亞洲規模最大的模式動物基地。項目領銜者百奧賽圖基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模式動物專家沈月雷介紹,當初選擇海門,看中的就是臨江新區打造的生物醫藥科創園。落戶於謇公湖科創中心的江蘇武珞科技園則主要依託武漢大學人才、優質科技成果,根據開發區的產業定位,導入武漢大學蘇州研究院資源,積極引進培育高科技企業。運營總監楊濤說,選擇落戶謇公湖科創中心,就是因為這裡鮮明的產業發展定位。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十三五」期間,我區聚焦高品質創新平臺,堅持政府與企業雙向打造,成功培育了生物醫藥科創園、謇公湖科創園、中科院長三角藥物高等研究院、機器人科創園等一批生產、生活、生態一體化,園區、社區、孵化區相融合的新型「雙創」載體。緊跟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步伐,我區與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1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係,與上海教委科技發展中心、上海飛天眾智科技服務平臺等眾多長三角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加強合作,加速優質科創資源配置,共組織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活動百餘次,解決技術難題超600項。同時,建成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2家,院士、研究生工作站38家,省級眾創空間6個,這些平臺為各類人才創新創業提供了舞臺。

2020年,我區還創設了「東洲智薈」引才新品牌,在臨江新區、開發區等重點區鎮建設路演大廳。在同年7月舉行的2020中國海門「東洲英才」創業周開幕式上,國家「傑青」、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組長繆澤鴻,瀋陽藥科大學教授王淑君等6位領軍人才分別獲得300萬元項目資助啟動資金,他們的項目入選海門「東洲智薈」創業項目。

構建人才結構,優化創新發展環境

我國正在處於由「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型的加速階段。「十三五」以來,我區一直在相關改革上持續發力,著力構建創新發展的人才結構,推動產業配套體系與科教體系相融合,發展創新友好型金融體系,抓「體量」、提「質量」,營造涵養創新發展的生態環境。

「為吸聚各類創新創業人才,我區注重政策集成創新,打造優質創業環境。」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我區以產業為導向,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政策體系,實打實拿出真金白銀扶持創新創業項目,對引進的頂尖人才(團隊)扶持額度最高提至3000萬元。在「創業海門『523』人才計劃」「人才新政10條」「人才強企10條」等30多個政策文件的基礎上,我區還出臺了生物醫藥、海工裝備及郵輪產業人才發展專項扶持政策,更加突出了精準化導向,推動政策由「普適性」向「個性化」、資金扶持方式由「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實現了人才與項目的深度融合。五年來,我區通過科技獎勵資助企業科技創新超1000家,金額超1億元。

我區依託行政服務中心設立「一站式」人才窗口,為高層次人才發放「綠卡」,設立「人才驛站」,在創新創業、融資擔保、智慧財產權保護、成果轉化收益以及安居落戶、子女教育、醫療保障等方面,為各類人才提供精準化、個性化服務。此外,我區還建立了區領導聯繫服務人才等制度,推出高層次人才服務專員、重大項目服務專員等「店小二」式服務舉措,形成了「近者悅、遠者來」的人才發展生態。

「十三五」期間,我區先後引進兩院院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等頂尖人才65人,入選省「雙創計劃」人才74人,省「雙創團隊」10個,連續三年新增雙創人才和團隊數居南通第一;建成省級以上眾創空間6家、國家級孵化器2家。其中,益諾思生物技術海門有限公司建設的江蘇省一站式高效藥物評價平臺有望成為南通首個省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長三角藥物研究院列入省級重大創新載體項目。據不完全統計,我區人才創新創業項目累計實現新增稅收超5億元。

強化培育引導,壯大創新主體集群

自主創新是引領企業發展的第一動力。「十三五」以來,我區不斷強化企業主體地位、主導作用,大力實施創新主體培育計劃,建立全方位、全鏈條、定製化企業培育服務機制,壘「高原」、造「高峰」,持之以恆培育引導,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

「十三五」期間,我區科技型企業隊伍不斷壯大。至2020年底,全區高新技術企業數達237家,比2015年淨增145家,高新技術企業數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比例超30%;省民營科技企業336家,省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兩家,省農業科技型企業9家;江蘇通光電子線纜股份有限公司入選省創新型領軍培育計劃;招商局重工(江蘇)有限公司發明專利獲第二十屆中國專利優秀獎;海門慧聚藥業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獲批國家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中寶食品被確認為省級農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為2019年度南通惟一入選單位。

南通振康機械有限公司一直致力於焊接機器人的研發,2020年11月,該公司與北京衛星製造廠有限公司、北京工業大學等共同研製的500公斤重載攪拌摩擦焊機器人完成整機裝配並成功試焊接作業,它的問世填補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空白。「巨無霸」焊接機器人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慧機器人」項目之一,獲中央資助1370萬元。該公司副總經理童彤表示,項目周期為三年,至2022年5月結束,但他們已經提前完成了國家指標。

五年來,我區科技創新成果成效突出。江蘇京海禽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優質肉雞新品種京海黃雞培育及其產業化」項目獲201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海門實現了國家科技進步獎零的突破;江蘇海新船務重工有限公司參與完成的「海上大型絞吸疏浚裝備的自主研發與產業化」項目獲201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全區獲省級科技進步獎6個,省重大成果轉化項目4個,省重點研發項目、政策引導計劃項目7個,各類省級研發項目累計獲省級資金支持超6500萬元,智能製造、機器人、現代建築、現代農業等產業領域成為海門的創新地標產業。

來源:無線海門

編輯:陸文韜

審核:吳璟

相關焦點

  • 河鋼集團:科技創新賦能,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河鋼集團扛起鋼鐵報國的使命擔當,在推動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不斷貢獻河鋼力量。挺起大國重器和超級工程的鋼鐵脊梁、打造中國鋼鐵硬核競爭力、再造產業新未來……,河鋼人以蓬勃昂揚的奮進姿態,點燃科技創新強勁引擎,在極不平凡的年份,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奮力奔向新未來。
  • 杜江:科技創新會對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產生變革性影響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住創新就抓住了發展的全局。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科技創新是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成長新空間、戰略新支點和動力新源泉。科技創新動能強大,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我國GDP增長6.2%。
  • 科技賦能產業 創新引領未來 泛銳熠輝著力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泛銳作為小微企業代表參加了省長主持的座談會;先後有國家退役軍人事務部、省軍民融合辦、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人社廳、鄭州市科技局、河北滄州考察團、重慶考察團等單位領導到泛銳熠輝調研··· 泛銳熠輝的發展更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支持和良好營商環境的構建,在鞏義市委市政府、站街鎮黨委、鎮政府的關懷和大力支持下,泛銳熠輝實現了快速高質量發展。
  • 上海國際集團: 創新賦能 凝聚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創新合作】打造建設金融科技中心的標杆樣本當前,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對於金融行業的影響力不斷深化,金融科技已成為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變革力量。為提前布局未來,搶佔金融科技產業制高點,今年初,上海市發布《關於加快推進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設的實施方案》,提出將上海建設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金融科技中心。
  • 科技創新催生瀏陽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張迪 攝)姜仁順 汪坦嶽 向小玉科技創新的引擎越強大,高質量發展的動能就越澎湃。位於國家級瀏陽經開區(高新區)的湖南啟泰傳感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傳感器和物聯網開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企業。據了解,啟泰傳感只是瀏陽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以技術進步推動企業發展的一個縮影——(企業孵化平臺——長沙e中心。)目前,瀏陽擁有高新技術企業221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近三成,上市企業數量位居全省縣(市)第1位,有力促推了瀏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優海「5G+數字工廠」賦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打開APP 優海「5G+數字工廠」賦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汽車工程師 發表於 2020-12-02 14:33:16 期間,聚焦網際網路最新發展趨勢和前沿技術動態,著力展示了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5G等領域的數字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新成果。 本次博覽會,優海信息攜手浙江聯通就「5G+數字工廠」的業務成果進行了全面展示,共同描繪了圍繞「5G+工業網際網路」和「5G+智能製造」為主題的業務圖景,為「網際網路之光」添輝增彩。
  • 東北方言秒譯成英語 人工智慧為快遞業高質量發展賦能
    東北方言秒譯成英語 人工智慧為快遞業高質量發展賦能 2019-09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畢業生李瑞在9日舉辦的中國(杭州)國際快遞業大會上發出這樣的「友情提醒」,自畢業後便專注於開發小型快遞無人車的他,和團隊自主研發的快遞無人車如今已經在美國多個地區試運行,看重中國快遞業的龐大市場需求,越來越多的科技企業將人工智慧應用到快遞行業展開創新「試驗」。
  • 砥礪進取 篤行致遠 以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
    會議提出,在「十三五」和「十四五」交替的重要時間節點上,要繼續堅持創新引領發展第一動力不動搖,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實施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推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全行業要聚焦一個根本任務,全面提升產業基礎和產業鏈水平;堅持兩大發展主題,加速推進綠色發展和智能製造;著重解決行業三大痛點,控產能擴張、促產業集中、保資源安全;持續推進中國鋼鐵國際化進程。
  • 8000多家企業4億元交易 「熊貓金林」科技賦能竹木行業高質量發展
    「世界竹子看中國,中國竹子看浙江」,創新驅動正推動竹(木)產業高質量發展。日前,記者獲悉,網際網路+實體貿易服務平臺「熊貓金林」藉助APP、SAAS系統及區塊鏈聯盟鏈、智能合約、IOT(物聯網)等手段建立交易數據模型,以科技賦能優化浙江竹木產業。
  • 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浙江省科學技術廳—金華市人民政府科技工作第一次會商會議召開|何杏仁陳龍講話 邢志宏出席 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 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習《5G+賦能浙江經濟高質量發展》
    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習《5G+賦能浙江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0-05-19 04: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陸家嘴論壇全體大會六|腦力激蕩:科技賦能金融 創新源源不斷
    圖說:陸家嘴論壇第六場全體大會 新民晚報記者陳夢澤 攝(下同)金融科技近年來蓬勃發展,為金融創新提供了源源動力。金融科技的發展,不僅與日常生活和企業發展息息相關,也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息息相關。打造上海金融科技中心,讓科技為金融服務賦能,是提升金融業服務能級的重要切入點和突破口。今天下午,中外嘉賓圍繞「金融科技中心助力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主題,在陸家嘴論壇第六場全體大會上展開腦力激蕩。試點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李偉表示,近年來,數位化轉型已成為社會共識,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金融業數位化轉型的步伐。
  • 智庫丨科技創新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機理
    >編者按:科技創新對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競爭優勢的積極作用十分顯著,然而科技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機理卻仍不清晰。作為全球金融科技創新的領導者,螞蟻金服繼續加大開放,為其生態中的企業提供涉及數據、技術、產品、運營等多個維度的開放賦能,形成金融產業發展的閉環。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公司通過科技創新拓展企業經濟活動邊界,實現跨越式發展,對加強企業自研技術儲備、引領民營企業開放邊界,共創價值,實現高質量發展也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 十問2021中國企業服務之「新技術如何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
    新冠肺炎疫情為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衝擊,數字經濟展現出強大的發展韌性。數字科技創新加速了經濟社會形態和運行模式的變革,一場更大範圍、更深層次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產業發展方式。新一代數位技術應用在企業服務中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 航空航天新材料產業集群,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新思路,為高質量發展添動能製造強國,材料先行。發展、「集群」和「獨立」發展的核心思路,以需求牽引、軍民融合、區域合作為原則,採用「創新中心+產業聯盟」的驅動運作機制,發揮集群抱團發展的優勢,為推動產業鏈的整體協同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添動能。
  • 科技金融創新賦能 金證股份迎數字經濟時代發展新契機
    ,尤其是由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興前沿技術帶動,對金融市場以及金融服務業務供給產生重大影響,新業務模式、新技術應用、新產品服務、新行業業態加速孕育,有力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金證股份深耕金融行業20多年,以金融科技和數字經濟為自身雙循環,以技術要素和數據要素驅動,將科技賦能金融,創新推動產業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變革發展,致力於打造成為一個公司文化清晰、戰略方向明確、主營業務突出、經營效益良好的集團化數字科技公司,進一步夯實數字經濟的發展基石。
  • 創新企業數位化賦能平臺揭牌
    信息時報訊 (記者 成小珍 通訊員 葉豔梅)日前,聚智誠(東莞)科技有限公司和接點智能技術(東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聚智誠&接點公司)在東莞市松山湖正式開業,其傾力打造的創新企業數位化賦能平臺同時揭牌啟用。
  • 小熊U租CEO:信用賦能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信易+賦能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中小企業面臨的問題,往往是需要錢卻借不到,借到了卻價格貴,究其原因主要在於中小企業規模小、實力弱,信用數據少、經營風險大。因此,面對2020年中小企業的生存難度幾何級上升,解燃眉之急很重要,更重要的是為企業「賦能」,助力其實現高質量發展。
  • 創新企業數位化賦能平臺落地東莞松山湖
    南方網訊 近日,在東莞華南設計創新院支持下,聚智誠(東莞)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聚智誠」)和接點智能技術(東莞)有限公司(下稱「接點公司」)在東莞市松山湖正式開業,兩家企業攜手打造的創新企業數位化賦能平臺同時揭牌啟用。
  • 「科企聯姻」,賦能海陵高質量發展
    日前,海陵區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泰州海陵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又有3家企業進入服務業規上企業。至此,海陵創業中心已累計孵化企業450家,有13家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其中,江蘇雲湧電子成為泰州唯一一家孵化器畢業的上市企業。作為泰州主城區,如何為新一輪高質量發展增添動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