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京新籤26個產業項目,總投資180億元!」不久前,巧借泰州進京高鐵即將開通的東風,泰州市海陵區在北京舉辦產業投資說明會,總投資10億元的泰州市網絡信息安全產業園揭牌,包括5G、物聯網、人工智慧等在內的網絡與信息安全行業全產業鏈企業同時入園,26個產業項目集中簽約。
日前,海陵區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泰州海陵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又有3家企業進入服務業規上企業。至此,海陵創業中心已累計孵化企業450家,有13家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其中,江蘇雲湧電子成為泰州唯一一家孵化器畢業的上市企業。
作為泰州主城區,如何為新一輪高質量發展增添動力引擎?海陵區將目光瞄準科技、人才與創新,繼2019年推出「人才丈母娘」留才工程、「科技紅娘」助力企業創新發展工程以來,最近幾個月更是大動作不斷。去年8月,區委書記孫群帶隊專程赴省科協登門求教。「海陵區委區政府主動作為、靠前服務,讓我們看到了滿滿誠意與一腔真情,這也讓我們選擇海陵作為『科創江蘇』的試點地區。」省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孫春雷表示,以此為契機,省科協將推動資源、人才、項目向海陵集聚,建立科企聯姻協調機制;以省科協所屬學會為基礎,在海陵組建科企聯姻專家會診團。
去年11月8日,海陵首屆科企聯姻大會隆重登場,中國工程院何多慧院士、劉怡昕院士,中科院陳洪淵院士、都有為院士、韓布興院士,歐洲科學院李長明院士到場助陣,受聘為「海陵區科技人才首席顧問」。
這場科企聯姻盛會,給海陵帶來了什麼?孫群將之歸納為送來了四把「金鑰匙」:第一把是4家科創載體,即江蘇省雙創研究會泰州創新中心、江蘇省信息安全技術聯盟、北京能源與環境學會海陵科創中心、江蘇省新材料產業院士協同創新中心,第二把是千名科技專家會診團及7支專家服務隊,另外兩把是20名特聘專家和10個科技項目。孫群說,這是彰顯「科技自立自強」使命擔當的盛會,是築牢人才發展高地、釋放科技創新紅利的盛會。海陵人將用這四把「金鑰匙」,來強化人才資源的支撐,突破技術創新的瓶頸,解開產業升級的密碼,培育枝繁葉茂的科創森林,為高質量發展打開新局面。
記者了解到,中國工程院院士繆昌文沒能趕上去年11月8日的科企聯姻大會,兩天後他專程赴海陵區設立「材智匯海陵工作站」。
去年10月13日—11月30日,「走百企、尋百策、聯百姻」助企升級行動;10月30日—11月20日,「科技紅娘」科技人才國際連線;11月16日,五大高校院所成果轉化推介會;11月30日,「望海潮」創新創業大咖分享會……翻開科企聯姻活動月安排表,一項項活動精彩紛呈,含「新」量十足。
插上科技創新的翅膀,裝上產學研合作的引擎,海陵一批企業活力滿滿。位於海陵工業園區的江蘇金橋焊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中高端焊接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的高附加值決定我們必須重視科研力量,全力破解成果轉化強、研發能力欠缺的難題。」公司副總經理王雷介紹,他們與中科院金屬所、北京鋼研總院、南京理工大學等常年開展技術合作,建有院士工作站,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獲得省高新技術產品2個,獲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立項1個。
海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廠50年來,主要生產帘子布、切片、絲線等工業產品,年銷售達50億元。企業近年來與南京工業大學、蘇州大學、南通大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等聯合開展新品研發,去年成立海陽科技(江蘇)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發中心,自主研製成全國首臺(套)新產品研發試驗平臺。公司智慧財產權處負責人朱友華自豪地說,「近5年來,我們公司的新產品在銷售佔比已超過90%。」
開放的海陵向廣大科技創新人才敞開懷抱,積極尋求科技支撐、創新加持和人才助力,爭當「科創江蘇」的「海陵樣板」。據了解,該區將設立20億元科技人才產業投資基金,積極匯聚中外創新資源,不斷擴大開放合作的「朋友圈」,與更多組織機構、科創人才締結「創新共同體」,努力實施好「育苗造林3123計劃」,即3年內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0家,培育後備高新技術企業200家,挖掘科技型中小企業300家,在吸收八方養分中厚植創新優勢。
記者 顧介鑄 盧佳樂
通訊員 海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