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十年之功」 為企業創新注入資本動能

2021-01-08 新華網客戶端

  自設立以來,創業板便肩負著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持成長創新型企業發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等重要使命。

  十年間,越來越多的創新型企業登陸創業板,藉助資本市場力量以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領域取得豐碩成果,為經濟發展提供新動能,在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歷經十載,創業板已經成為科技創新企業的重要集聚地。創業板上市公司中,逾九成為高新技術企業,逾八成擁有核心自主研發能力,逾七成處於戰略性新興產業。

  集聚創新企業 助力「硬核」研發

  有一組數據可以清晰地反映創業板的「創新效應」:

  截至今年9月30日,773家創業板上市公司中,有718家是高新技術企業、549家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佔比分別達93%、71%。有103家公司曾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333家公司曾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16家公司擁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17家公司擁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196家公司擁有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86家公司擁有國家火炬計劃項目、105家公司獲得國家創新基金支持、62家公司為國家創新型試點企業……創業板已成為新經濟的集聚地、科技創新型企業的理想上市地。

  目前,創業板已具備鮮明的板塊特色,並形成了示範效應。

  在身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549家創業板公司中,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為代表的產業板塊,集聚效應明顯。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中,已有208家公司登陸創業板,佔創業板公司總數的近三成。

  在創新企業集聚的同時,「硬核」研發實力也在大幅提升。近十年,創業板公司平均研發強度(研發經費與營收之比)超過5%,2018年更是有91家公司的研發強度高於10%,研發投入持續高於A股整體水平,為持續發展提供了核心動能。

  其中,735家公司擁有與主營相關的核心專利技術11.09萬項(其中3.72萬項是發明專利),697家公司擁有國際或國內領先技術,446家公司的產品、技術能夠實現進口替代。

  在深耕技術研發方面,創業板公司一方面依託科研力量和科技創新能力,積極開展所在行業前沿領域研究,攻堅克難、引領發展;另一方面,519家創業板公司與高校、科研機構、國際組織或企業等形成良性互動,開展合作研發,助力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形成協同創新的新格局。此外,還有45家創業板公司設立了孵化器,孵化新的增長點,培育未來發展動力。

  分析人士表示,對成長創新型企業而言,長期大規模的研發投入是夯實企業創新能力與核心競爭力的必要條件。背靠堅實的資本市場,企業的高研發投入才能夠持續。當然,市場也期待創業板能進一步深化改革,為成長創新型企業提供更為便捷高效的融資平臺。

  深耕自主創新 參與國際競爭

  「自主創新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中之重。要突破核心技術瓶頸,使戰略性新興產業更好地發展,需要特別注重自主原創技術的發明和創造。」有券商分析人士表示。

  在創業板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就湧現出了一批具備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一批鋰電池公司,通過自主創新推動了我國鋰電新能源的產業化發展。再如生物醫藥領域的智飛生物、LED領域的利亞德、新材料領域的銀河磁體等,均在各自的行業實現了對重點難點技術的突破。

  同時,也有一批創業板公司通過集成創新和吸收消化後的再創新,完成了從「仿製」到「擁有自主核心技術」的跨越。前述分析人士指出,在生物醫藥產業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領域,創業板上市公司的貢獻較為突出。

  近年來,有大批創業板公司參與國際、國內行業標準的制定,掌握了技術話語權。目前,創業板共有46家公司參與了國際標準制定,其中11家公司主導了相關國際標準的制定;有459家公司參與了國內標準的制定,其中105家公司主導了相關國內標準的制定。

  面對日趨複雜的國際貿易環境,創業板公司以我國龐大的內需為依託,抓住全球產業鏈、價值鏈重塑的機遇,積極參與全球市場。在半導體晶片、高端裝備製造及新材料等領域,為打破外部壟斷,景嘉微、耐威科技等企業通過自主研發獲得技術突破,在細分領域實現了進口替代;在醫療器械、通信服務等領域,邁瑞醫療、中際旭創等公司的產品和服務已在全球市場佔據重要一席。

  展望未來,站在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歷史起點上,市場愈發期待創業板進一步深化改革。深交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未來,創業板將按照中央「研究完善創業板發行上市、再融資和併購重組制度,創造條件推動註冊制改革」的要求,大力推動制度創新,更好地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科技創新企業,激發創新活力,助力科技強國建設。(劉昌源)

相關焦點

  • 十年守望 從創業板推出到試點註冊制 2020中國創新資本年會重磅啟動
    在此背景下,2010年,21世紀經濟報導推出中國創新資本年會,為見證中國股權投資市場的每個歷史時刻。十年後,創業板註冊制+科創板 中國的「納斯達克」2020迎來了創業板試點註冊制的實施方案。知名PE投資人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採訪時提到,創業板註冊制將能進一步釋放PE/VC活力。
  • 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難?資本這樣為醫藥企業破題
    證券時報記者 唐維作為典型的技術密集、創新驅動型行業,醫藥生物「高門檻、高風險、長周期」特徵突出,多數企業難以依靠自身的積累突破研發和持續成長的困局。而匯聚「三創四新」企業的創業板,目前擁有89家醫藥生產研發上市公司,總市值達到2.62萬億元,佔創業板總市值比例接近23.61%,是創業板第一大市值產業。
  • 人才科技引領創新驅動 資本要素助推企業發展--國際人才創新創業板...
    特別是在大資產管理的時代背景下,資本追逐人才的趨勢逐步取代了資本驅動,只有抓住資本市場發展的戰略性機遇,大力推動人才資源同資本市場的有效對接,培育規範市場主體,積極對接並充分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的資源,才有助於提升人才型企業規模實力和競爭力,實現做大做強。
  • 南山智尚成功上市:科技創新成就註冊制後「山東創業板第一股」
    21年前,南山集團旗下南山鋁業就曾開創龍口企業上市先河,藉助資本市場做大做強。現在南山集團再次將旗下南山智尚推到資本市場,並成為創業板註冊制實施後的「山東創業板第一股」。趙亮表示,作為創業板實施註冊制後山東第一股,南山智尚未來將立足精紡呢絨和職業裝的研發、生產,始終堅持以智能製造為基礎、以技術創新為動力、以品牌運營為核心的發展理念,鞏固中國毛精紡行業全產業鏈龍頭企業地位,成為國際高端時尚服裝定製領域的領軍企業。
  • 南山智尚上市:科技創新成就「山東創業板第一股」
    12月22日,山東南山智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300918)成功登陸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A股,正式公開上市發行。  21年前,南山集團旗下南山鋁業就曾開創龍口企業上市先河,藉助資本市場做大做強。現在南山集團再次將旗下南山智尚推到資本市場,並成為創業板註冊制實施後的「山東創業板第一股」。
  • 君聯資本王俊峰:未來十年是中國創新藥的黃金十年
    「未來的十年是中國創新藥的黃金十年。這點我很堅信。」近日,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王俊峰接受澎湃新聞的採訪,就中國創新藥的發展和醫療健康領域的發展趨勢及投資邏輯分享了看法。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  王俊峰「未來的十年是中國創新藥的黃金十年。
  • 動能轉換,「功成不必在我」
    具體來說,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既要有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也要直面矛盾問題,樹立正確政績觀,不斷涵養「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懷和境界。  《孟子·離婁下》有言:「人有所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如果只局限在眼前的視野裡,仍單純依靠原有的發展模式和發展路徑,就會錯過社會發展的大勢,結果必然被淘汰。
  • 激蕩新動能 中國企業改革創新跑出加速度
    企業是經濟的細胞,也是創新主體和動力源泉。企業活則經濟活,企業強則經濟強。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的關鍵階段,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正在向世界一流企業進發,在改革創新中跑出「加速度」,激蕩出中國經濟發展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 「文化+」為首都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十三五」期間,北京實施「文化+」戰略,積極培育文化新業態、新模式,為首都文化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十三五」期間北京市文化產業新增人民幣貸款金額和戶數均超過「十二五」期間的兩倍;北京上市文化企業佔全國3成,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本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助力。  在「文化+科技」方面,5G、大數據、AR、VR等新技術的應用為首都文化產業迭代裝上「加速器」。
  • 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帶來新機遇
    打開APP 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帶來新機遇 通信視界 發表於 2020-12-03 09:58:19 11月26日,以「5G賦能  共享共贏」為主題的2020世界5G大會在廣州舉行。
  • 湖州德清:以「三進三服務」的非常之功,穩企業、增動能、補短板...
    把「浙江之聲」設為星標,更容易找到我們哦~ 來源:浙江之聲記者葉樹剛 圖片提供:德清縣新聞中心 向人民報告 中共德清縣委副書記、縣長敖煜新說,德清堅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手抓
  • 兩座中部名城資本新動能較量:武漢電子、通信優勢仍處上行周期
    儘管現有數據中,武漢仍是當之無愧的中部中心,不過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鄭州的動能趨勢。如果將IPO企業數量作為對比指標,數據則有趣得多。本報告是21世紀資本研究院《IPO幕後百強城市新動能榜單》第三期,本期聚焦「江城」武漢和「商都」鄭州。
  • 「五個動詞」為五大理念注入「習動能」
    (1月8日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五大發展理念,如何落實好這五大發展理念,習近平總書記重慶考察給我們指明了方向,「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筆者認為,這五個動詞為五大理念注入了「實踐動能」,這種動能是帶有「習理念」特色的動能,我們不妨叫做「習動能」,彰顯了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個性特色,這個動能鋪設了理念到實踐的道路,為我們具體踐行五大理念進行了點睛
  • 激發企業科技創新動能推動上下遊產業鏈發展
    12月1日上午,市委副書記、市長孫喆到哈爾濱新區調研科友公司、博瑞創富等科創企業並現場辦公,到哈爾濱新區大數據中心了解新區智慧城市建設情況。他指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在企業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著力營造支持科創企業創新發展的良好生態,激發企業科技創新動能,培育集聚更多具有技術領先、競爭力強的科技創新型企業,推動上下遊產業鏈聯動發展。
  • 數位化為全球經濟注入新動能
    特別是在這次抗疫工作中,信息通信技術為疫情防控提供了強大支撐,在疫情研判、信息共享、流行病學分析等方面顯示出巨大能量。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同樣認為,抗擊疫情過程中,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手段在追蹤密切接觸者以及診斷、治療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復工復產過程中以及疫情防控常態化後,健康碼等技術為人員安全流動提供了有效保障。
  • 濰坊濱海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文化動能
    濰坊濱海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文化動能 2021-01-07 16: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代表聚焦】久久為功培育壯大新動能
    「實施千億產業培育工程,加快壯大新動能。堅持轉型為綱,推動農業、工業、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全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成為我省2020年重點抓好的10項工作之首。聽完政府工作報告,代表們倍感振奮之餘,暢所欲言,為如何加快壯大新動能,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言獻策。
  • 資本市場助力陝西經濟新動能加速轉換
    從1993年8月陝西第一家上市公司——陝解放誕生至今,近30年,陝西資本市場立足產業優勢積極創新,成為我省經濟發展新動能的超級「轉換器」。、母體控股「三位一體」模式,旗下西部材料、西部超導、西安凱立先後進入資本市場,實現產業與研發良性互動……目前,雖然我省上市公司數量僅佔全省企業數量的19 ,但利潤總額相當於規上企業的22.94%,已經成為我省實體經濟的龍頭、經濟發展新動能的「轉換器」。
  • 智能雲網使能千行百業,為數字經濟注入新動能
    在此次活動中,華為推出的基於智能IP的智能雲網解決方案憑藉創新技術、靈活部署等卓越表現,榮獲「2020 ICT行業優秀解決方案」。IP網絡作為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之間的橋梁,在過去的30多年中,走過了全球資訊網時代的Internet IP和視頻時代的ALL IP。在雲和5G的新時代,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需要隨時隨地接入網絡,享受便捷的數位化服務。
  • 煙臺壯大海工裝備製造業 為海洋經濟注入新動能
    (資料圖) 王嬌妮 攝中新網煙臺6月9日電 (王嬌妮)中集來福士、傑瑞集團、中柏京魯船業……在山東加快建設海洋強省的背景下,煙臺海工裝備製造業成為亮點,該市作為中國五大海洋建造基地之一,近年來培育起大批優秀海工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