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壯大海工裝備製造業 為海洋經濟注入新動能

2020-12-06 中國新聞網

在山東加快建設海洋強省的背景下,煙臺海工裝備製造業成為亮點。(資料圖) 王嬌妮 攝

中新網煙臺6月9日電 (王嬌妮)中集來福士、傑瑞集團、中柏京魯船業……在山東加快建設海洋強省的背景下,煙臺海工裝備製造業成為亮點,該市作為中國五大海洋建造基地之一,近年來培育起大批優秀海工企業。

截至目前,煙臺中集來福士累計交付了36座各類海洋工程裝備,其中超深水雙鑽塔半潛式鑽井平臺「藍鯨1號」是全球最先進一代超深水雙鑽塔半潛式鑽井平臺,鑽井深度超過15000米,在中國首次試採可燃冰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在建造海工重器的同時,中集來福士還向智能海洋漁業裝備領域拓展,並與烏克蘭巴頓焊接研究所合作建設中集巴頓焊接技術研究院,共同研發水下焊接機器人等前沿技術。

煙臺市正通過發揮海洋科研優勢,推動海洋科技發展。 王嬌妮 攝

目前,煙臺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海上深水油氣平臺建造基地,國內交付的半潛式鑽井平臺八成出自這裡,海工裝備核心部件國產化率從10%提升到60%。

與此同時,傑瑞集團逐漸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油田增產設備製造商,中柏京魯船業成為中國首個遠洋漁船建造與技術示範基地……這些煙臺海工企業的不斷壯大,為海洋經濟的健康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日前,第一屆中國(煙臺)海工裝備國際研討會召開,來自中國、烏克蘭、挪威、瑞典、德國、美國等國家的百餘位專家共話海洋工程技術發展趨勢、重點項目科技合作願景,為煙臺海工裝備企業與國內外相關領域知名科研院所、企業的交流合作搭建了舞臺。

時下,煙臺市正通過發揮海洋科研優勢,推動海洋科技發展。該市已擁有中集海工院、傑瑞研究院等省級以上海洋創新平臺80多個,海洋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70%。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海軍航空大學等9家涉海高校院所紛紛落戶。

據悉,未來煙臺市還將建設海工裝備技術創新聯盟,帶動更多海工裝備及零件、海洋深水勘探等產業聯動發展。

山東煙臺擁有900多公裡綿長海岸線,發展海洋經濟得天獨厚。去年該市海洋生產總值突破2000億元,其中漁業經濟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完)

相關焦點

  • 煙臺萊山壯大海洋經濟新動能 加快發展四大海洋產業
    加快發展四大海洋產業,重點抓好六大項目建設———萊山壯大海洋經濟新動能   水母網6月4日訊(YMG記者 徐睿 通訊員 王洪崴)海洋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當前,全市正以海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為主線,科學構建具有煙臺特色的海洋產業體系,加速推動由海洋大市向海洋強市轉變。在這一進程中,萊山大有可為。目前,煙臺萊山區正緊緊圍繞全區中心工作,發展四大海洋產業,形成特色鮮明、結構合理的海洋經濟產業體系,為煙臺海洋強市建設貢獻力量。    建設海洋強市,離不開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 新動能·新山東|煙臺:在海洋經濟戰略中崛起的藍色之都
    因海而生,向海而興,煙臺踏在了山東推動海洋大省向海洋強省戰略性轉變的關鍵節點上,正在悄然崛起。因勢而動,順勢而為,煙臺卯足幹勁,立誓要打造成為海洋牧場示範之城、海工裝備製造之城、海洋旅遊品牌之城、海洋環境優美之城。
  • 煙臺海工裝備揚帆出海
    海風催發著煙臺這座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核心區骨幹城市的綠意,更吹響了煙臺進軍海工裝備製造業強市的「衝鋒號」。走在中集來福士煙臺基地的1號碼頭,3座填補了我國海洋漁業高端裝備空白的海洋牧場平臺靜靜矗立在岸邊,正等待下水駛往作業海域。目前,中集來福士累計交付7座海洋牧場平臺,在建14座。在為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建造的浮式生產儲油卸油平臺現場,工人正在給一個個分段鋼板「穿」上一層深灰色底漆。
  • 山東煙臺:做好海洋經濟大文章
    我當時驕傲地回復他,『數據沒錯,這是我們自主研發的世界上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固定式起重裝備』。」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副總經理滕瑤說,依靠自主創新,中集來福士從缺技術的傳統造船廠,成長為擁有諸多「世界第一」的國內領先海洋工程企業。研發尖端科技、推進產業邁向高端,煙臺有基礎。
  • 煙臺駛入深藍:海洋的深處是什麼?
    圖片來源:攝圖網海洋重器與製造業強市的「科創大腦」「煙臺工業經濟發達,是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去年,煙臺市委書記張術平曾在第二屆進博會召開之際,這樣介紹煙臺。而在這之中,製造業更是煙臺「強市富民的支柱和基礎」。如果說,製造業是煙臺市經濟最為亮眼的底色,那麼製造業中的海洋元素,足以讓煙臺在製造業之城的競賽中佔據上風。
  • 煙臺初步形成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海洋經濟增長10.7%
    正在舉行的山東「兩會」上,來自煙臺市的省人大代表、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重點實驗室主任秦松表示,2019年,煙臺市初步形成了支撐力強、特色鮮明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預計2019年全市海洋經濟增長率10.7%。1月19日上午,在山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煙臺代表團團組會議接受集中採訪。
  • 首屆中國(煙臺)海工裝備國際研討會在煙召開
    中國山東網煙臺6月7日訊 (通訊員 鄭義) 昨日下午,第一屆中國(煙臺)海工裝備國際研討會在煙臺開幕。科技部副部長張建國,烏克蘭教育科學部副部長馬克西姆·斯特裡哈,省政協副主席劉均剛在開幕式上致辭,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永霞主持開幕式,副市長王曉軍出席。
  • 山東加快發展高端海工裝備製造業 助力...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30日訊 今天下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辦「『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五場,介紹「十三五」期間山東海洋經濟(海洋產業)發展成就,並回答記者提問。「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是山東省海洋產業體系的新興戰略產業,產業規模走向1000億元層級。」山東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省海洋局局長張建東介紹,海洋工程裝備主要指海洋資源(特別是海洋油氣資源)勘探、開採、加工、儲運、管理、後勤服務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裝備和輔助裝備,處於海洋產業價值鏈的核心環節。
  • 煙臺海工高端製造走向深海 五年九座半潛平臺
    今年5月20日,「中國裝備製造業展覽」在巴西首都裡約熱內盧舉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來到中集來福士展臺前,參觀了D90模型。當聽到D90作業效率提升30%時,他高興地為這座亮相巴西的「大國重器」點讚。作為國內率先進入海洋工程行業的企業,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集設計、建造、調試為一體,是中國建造規模最大的海洋工程製造基地。
  • 「海工+牧場」,煙臺全力建設「四個之城」
    11月29日上午,來自全國海洋經濟領域的專家學者、業內人士齊聚煙臺,參加2020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共商海洋經濟發展大計。這一全國性的海洋經濟大會為何選中煙臺?煙臺又是如何打好「海洋牌」?煙臺市委書記張術平從「四個之城」出發給出了答案。
  • 山東省人大代表秦松:煙臺初步形成了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他介紹,2019年,煙臺市努力建設海洋經濟實力強、海洋生態環境美、海洋管理服務優的全國一流海洋經濟大市,突破發展現代漁業、海工裝備製造業、海洋文化旅遊業、海洋交通運輸物流業、海洋生物醫藥業和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業六大產業,初步形成了支撐力強、特色鮮明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 2020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舉行 助推海洋強國建設
    山東將乘著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東風,認真學習、吸收、運用本次大會成果,立足山東實際,進一步明確發展方向,不斷發揮優勢,積聚壯大海洋新動能,努力走出一條具有山東特色的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為促進全國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山東智慧、山東力量。
  • 海工裝備巨頭雲集 青島崛起世界級海工裝備製造基地(圖)
    掌握海工裝備製造尖端技術與海洋石油工程(青島)有限公司一牆之隔的中國石油集團海洋工程(青島)有限公司也是一片繁忙景象,據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公司目前正在建造海油工程導管架建造等項目。青島海工裝備製造業加速發展近年來,隨著海洋石油工程(青島)有限公司和中國石油集團海洋工程(青島)有限公司兩家央企海工裝備企業落戶海西灣,企業建造規模不斷擴大。目前,不管是從企業基礎設施、場地規模、產品產量都位居全國首位。
  • 【動能轉換看煙臺】中集來福士由「油」轉「漁」 進軍布局全球「大...
    編者按:今年是全省新舊動能轉換三年初見成效之年。為充分展現煙臺市企業創新創造、勇爭一流的精神面貌以及在破解技術瓶頸制約、搶佔產業鏈高端,推動「煙臺製造」向「中國智造」邁進方面作出的貢獻,即日起,大眾網·海報新聞開設【動能轉換看煙臺】專欄,將走進煙臺市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業態創新、品牌創新等方面的優秀企業,展示煙臺市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與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力量。
  • 山東煙臺開建亞洲最大深海網箱 引領「萬億級」海洋經濟產業鏈
    如同煙臺向海圖強的夢想,澎湃激蕩,奔騰向前——今天上午,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量產智能網箱舉行啟動儀式,開創了煙臺「陸海島」一體化深海養殖新篇章,也開啟了煙臺向海圖強的新徵程。挺進,向深藍。2019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百箱計劃」——在煙臺海域投放一百個智能網箱,進而帶動「千箱萬箱」,經略海洋,做好海洋經濟大文章。
  • 海工裝備製造逆勢而上 聚焦中國海工裝備展
    在全球航運業持續低迷的大環境下,海工裝備製造業卻逆勢而上,呈現出一股蓬勃發展的好勢頭。從全球看,陸上石油的開發潛力已經到了盡頭,海洋石油成為未來石油增量的主要來源,正在成為全球油氣的開發重點,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或將是我國經濟下一階段的重要增長點之一,無論是從國家戰略的角度還是從當前經濟發展的方向上看,由陸地走向海洋是國家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規律。
  • 南海開發升為國家戰略,海工裝備千億市場引角逐
    今年5月,「海洋石油981」南海首鑽,標誌著我國首次獨立進行深水油氣勘探開發;當月,我國首艘深水鋪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赴南海鋪管作業。南海油氣開採,不僅具有重大的經濟戰略意義,更是對我國主權的最好宣示。業內人士指出,南海開發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相信相關扶持政策將加速出臺,巨額投資將源源湧入,海工裝備、深水油氣勘探開採等產業將因此率先獲得超出預期的大發展。
  • 打造世界級船舶海工先進位造業集群 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上...
    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徐惠民在致辭中表示,要以創新為驅動,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性技術、生產一批標誌性產品、培育一批世界級企業,推進船舶和海洋工程及其配套設備自主化、品牌化,打造世界級船舶海工先進位造業集群,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上爭做示範。 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暉主持開幕式。
  • 把品牌鑄就在一線 自貿區煙臺片區激蕩「紅色海洋」
    落地後,將依託自貿區探索導入海工裝備保稅再製造等創新實踐,推動融資租賃、藝術品交易、網紅文旅等一系列業態落地實施」。談起項目,煙臺八角灣海洋經濟創新區領導小組辦公室臨時黨支部徐希水興奮之情溢於言表。無獨有偶,11月14日,儘管是周末,挪威海洋牧場公司駐華代表仍然提報材料不到3小時就拿到夢寐以求的營業執照。
  • 經略海洋,乘風破浪!這些精彩觀點不容錯過
    海洋興則山東興,海洋強則山東強。山東要開創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最大的潛力在海洋,最大的空間在海洋,最大的動能也在海洋。我們將乘著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東風,認真學習、吸收、運用本次大會成果,立足山東實際,進一步明確發展方向,不斷發揮優勢,積聚壯大海洋新動能,努力走出一條具有山東特色的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為促進全國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山東智慧、山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