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煙臺:做好海洋經濟大文章

2021-01-09 金融界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全球最大、鑽井深度最深的半潛式海上鑽井平臺「藍鯨2號」日前離港開赴深海作業。這個由山東煙臺中集來福士公司自主研發建造,有37層樓高、足球場般大小的海上「巨無霸」,能在15級颶風中屹立不倒、作業自如;

從貝類中提取具有抗腫瘤功效的活性物質,從魚鱗、魚骨中提取防治心血管病和關節病的硫酸軟骨素原料藥……曾生產傳統生化藥的東誠藥業,把新藥開發的目光從陸生動物轉向海洋,「發掘」了許多寶貝。

向大海覓寶,向深海挺進。煙臺瀕臨黃海和渤海,1038公里海岸線、230個近岸島嶼、500多種海洋生物,讓煙臺發展海洋經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今年以來,向海而立、依海而興的煙臺啟動「藍色引擎」,把海洋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著力描繪耕海牧漁、向海圖強的蔚藍畫卷。

要到達中集來福士113米高的「泰山吊」高梁平臺,需坐3分鐘的電梯,還要再爬20米高的旋梯。「它能輕鬆抓舉起2萬噸的重物。在『泰山吊』滿載荷實驗成功後,一位美國朋友打電話問我載荷參數是不是不小心多了一個零。我當時驕傲地回復他,『數據沒錯,這是我們自主研發的世界上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固定式起重裝備』。」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副總經理滕瑤說,依靠自主創新,中集來福士從缺技術的傳統造船廠,成長為擁有諸多「世界第一」的國內領先海洋工程企業。

研發尖端科技、推進產業邁向高端,煙臺有基礎。煙臺擁有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等9家涉海高校院所,省級以上海洋創新平臺81個,一批在國內外有重大影響的海洋科技成果在這裡誕生。

近年來,千億級的煙臺生物醫藥健康產業逐漸崛起,其中海洋生物醫藥及製品產業異軍突起。山東國際生物科技園累計引進海洋生物與醫藥領域的創新創業項目近100項,在孵中小微創新型企業60多家,成為「國家綜合性新藥研發技術大平臺煙臺基地」;榮昌生物醫藥在研國家一類新藥9個,總投資10億元的榮昌生物醫藥園已投用,成為在生物醫藥行業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頂級園區。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的興起,為煙臺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初冬時節,在煙臺長島縣大欽島附近海域,海面上聳立著一個方圓4300多平方米、上環高34米的四邊形鋼結構平臺,海面下是養殖容積6萬立方米的深水智能網箱。在距此60多海裡的煙臺市區,可以從監視器裡清晰地看到海底網箱的實時畫面,一群群綠鰭馬面?在30米深的水下悠閒覓食。

「4個人一年就能養1000噸魚。這個今年建成交付的深水智能網箱,可實現自動投餌、自動提升網衣、實時反饋水文信息。」中集藍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郭福元介紹,該網箱還可帶動休閒垂釣、旅遊觀光等產業,促進漁業三產融合發展。

煙臺積極推動海洋牧場建設,讓海洋漁業從「獵捕型」向「農牧型」轉變,在蒼茫大海上唱響「田園牧歌」。煙臺發揮本地海工裝備企業科研優勢,由政府出資向海工企業下訂單,在全國率先研發建造了一系列半潛式、自升式海洋牧場多功能管理平臺以及深遠海智能網箱、管樁大圍網等離岸海工裝備,推動漁業養殖從淺海向深海、從近岸向離岸、從單一向多元、從傳統向現代轉變。目前,煙臺擁有省級以上海洋牧場30處,海洋牧場總面積發展到105萬畝。今年前三季度,全市主要海洋產業產值3088.2億元,同比增長11.3%,預計2019年全市海洋經濟增長率將達到10.5%以上。

「煙臺將紮實推進產業強海、生態護海、科學管海,全力打造海洋牧場示範之城、海工裝備製造之城、海洋旅遊品牌之城、海洋環境優美之城,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真正做好經略海洋這篇大文章。」煙臺市委書記張術平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金虎、通訊員 張行方)

相關焦點

  • 新動能·新山東|煙臺:在海洋經濟戰略中崛起的藍色之都
    因海而生,向海而興,煙臺踏在了山東推動海洋大省向海洋強省戰略性轉變的關鍵節點上,正在悄然崛起。因勢而動,順勢而為,煙臺卯足幹勁,立誓要打造成為海洋牧場示範之城、海工裝備製造之城、海洋旅遊品牌之城、海洋環境優美之城。
  • 山東煙臺開建亞洲最大深海網箱 引領「萬億級」海洋經濟產業鏈
    如同煙臺向海圖強的夢想,澎湃激蕩,奔騰向前——今天上午,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量產智能網箱舉行啟動儀式,開創了煙臺「陸海島」一體化深海養殖新篇章,也開啟了煙臺向海圖強的新徵程。挺進,向深藍。2019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百箱計劃」——在煙臺海域投放一百個智能網箱,進而帶動「千箱萬箱」,經略海洋,做好海洋經濟大文章。
  • 中國製造業7大冠軍在山東煙臺,煙臺製造助力膠東半島經濟發展
    山東省是我國北方第一大的經濟大省,也是我國最重要的工業和製造業基地。山東省在汽車製造、石油化工、電子信息、白色家電等多個領域都是國內的翹楚。山東經濟以省會城市濟南和膠東半島的青島、煙臺為龍頭,你知道嗎?煙臺這個山東省排名第三位的濱海城市也是中國製造業的高地。
  • 煙臺請來專家「當面交鋒」武裝頭腦促海洋經濟發展
    煙臺市海洋經濟研究院2020年度第一期學術研討會現場 膠東在線5月14日訊(記者 孫宗順 於夢賾)煙臺是海洋經濟大市,海洋經濟正成為煙臺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又一重要增長極。明確戰略方向 緊盯海洋經濟發展主題研討會上,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副局長宋賢成作《科學經略海洋奮力開創海洋經濟大市建設新局面》主題報告,介紹了國內經略海洋的地方經驗,加快建設海洋經濟大市的煙臺戰略,以及建設海洋牧場示範之城重點任務等。
  • 煙臺萊山壯大海洋經濟新動能 加快發展四大海洋產業
    當前,全市正以海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為主線,科學構建具有煙臺特色的海洋產業體系,加速推動由海洋大市向海洋強市轉變。在這一進程中,萊山大有可為。目前,煙臺萊山區正緊緊圍繞全區中心工作,發展四大海洋產業,形成特色鮮明、結構合理的海洋經濟產業體系,為煙臺海洋強市建設貢獻力量。    建設海洋強市,離不開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 2020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舉行 助推海洋強國建設
    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徐立京在大會致辭中表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做好經略海洋這篇大文章,是我們的時代使命。   煙臺市委書記張術平在大會致辭中表示,近兩年,煙臺充分發揮海域面積大、海岸線長、海洋資源豐富的優勢,以建設海洋經濟強、海洋環境美、海洋管理優的海洋經濟大市為目標,重點實施了海洋漁業、海工裝備製造、海洋生物醫藥、海洋文化旅遊、海洋交通運輸、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等「六個突破」,加快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 中國製造業7大冠軍在山東煙臺,超級製造業助力膠東半島經濟發展
    山東省是我國北方第一大的經濟大省,也是我國最重要的工業和製造業基地。山東省在汽車製造、石油化工、電子信息、白色家電等多個領域都是國內的翹楚。山東經濟以省會城市濟南和膠東半島的青島、煙臺為龍頭,你知道嗎?煙臺這個山東省排名第三位的濱海城市也是中國製造業的高地。
  • 國家海洋衛星山東數據應用中心落地自貿煙臺
    水母網9月22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劉潔 通訊員 王聰 宋勻 徐希水)9月17日,「國家海洋衛星山東數據應用中心揭牌儀式暨第一屆學術研討會」在位於自貿區煙臺片區的山東省海洋資源與環境研究院舉行,14個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的80名代表共同見證了山東衛星遙感數據應用學科建設史上的這歷史性時刻。
  • 國家海洋衛星山東數據應用中心落地自貿區煙臺片區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9月17日訊(記者 盧偉霞 通訊員 王聰 宋勻 徐希水) 9月17日,「國家海洋衛星山東數據應用中心揭牌儀式暨第一屆學術研討會」在位於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的山東省海洋資源與環境研究院舉行。14個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的80名代表共同見證山東衛星遙感數據應用學科建設史上的又一大事。
  • 煙臺壯大海工裝備製造業 為海洋經濟注入新動能
    在山東加快建設海洋強省的背景下,煙臺海工裝備製造業成為亮點。(資料圖) 王嬌妮 攝中新網煙臺6月9日電 (王嬌妮)中集來福士、傑瑞集團、中柏京魯船業……在山東加快建設海洋強省的背景下,煙臺海工裝備製造業成為亮點,該市作為中國五大海洋建造基地之一,近年來培育起大批優秀海工企業。
  • 煙臺初步形成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海洋經濟增長10.7%
    正在舉行的山東「兩會」上,來自煙臺市的省人大代表、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重點實驗室主任秦松表示,2019年,煙臺市初步形成了支撐力強、特色鮮明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預計2019年全市海洋經濟增長率10.7%。1月19日上午,在山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煙臺代表團團組會議接受集中採訪。
  • 國家海洋衛星山東數據應用中心落戶煙臺
    本報訊 (記者 王 晶)9月17日,國家海洋衛星山東數據應用中心揭牌儀式在位於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的山東省海洋資源與環境研究院舉行。  2019年7月,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和山東省海洋局籤署《關於共同推進海洋衛星遙感山東數據應用中心建設》戰略合作協議,依託山東省海洋資源與環境研究院建設國家海洋衛星山東數據應用中心。
  • 煙臺市海洋經濟研究院揭牌 打造海洋經濟發展「智庫」
    會議現場  膠東在線6月8日訊(記者 孫宗順)8日下午,煙臺市海洋經濟研究院暨海洋牧場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揭牌授牌儀式舉行。作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三個核心區之一,煙臺正強力推進海洋經濟大市建設,煙臺市海洋經濟研究院在原煙臺市水產研究所的基礎上應運而生,標誌著煙臺在海洋經濟科技發展研究上開啟了新的歷史篇章。
  • 煙臺駛入深藍:海洋的深處是什麼?
    「海洋對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海洋孕育了生命、聯通了世界、促進了發展。」由此,海洋經濟的新時代內涵被揭開:生態文明,開放,高質量發展。海洋之於山東半島,既是齊魯文化中不可忽略的一抹藍色底蘊,亦是其對外開放新高地的重要載體。如今,海洋再次被寄予厚望——「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
  • 山東舉行「十三五」時期海洋經濟(海洋產業)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
    山東舉行「十三五」時期山東海洋經濟(海洋產業)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請省海洋局局長張建東、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高立平、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郭鵬出席發布會,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海洋強國建設,對山東海洋事業發展寄予厚望。2018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指出,要更加注重經略海洋,要求山東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努力在發展海洋經濟上走在前列,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山東貢獻。
  • 煙臺:到2025年建成30處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
    力爭到2022年,各類海洋牧場總面積突破150萬畝,建成省級以上海洋牧場示範區45處,其中國家級22處;到2025年,建成省級以上海洋牧場示範區60處,其中國家級30處。不斷推動海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 煙臺牟平發揮資源優勢、調整區域布局、發展海洋經濟 傳統海洋產業...
    藍色藥谷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依託海洋牧場豐富生物資源的生物醫藥產業具有巨大市場潛力,是極具成長力的朝陽產業,也是牟平區精心謀劃布局、開啟高質量發展的「金鑰匙」。  10月底,坐落於中韓(煙臺)產業園和煙臺國際招商產業園的多家醫藥企業正在忙著投產前的準備工作。
  • 新時代山東港口的前進方向—— 「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
    把海洋開發大文章做深做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更加注重經略海洋。「海洋蘊藏著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寶貴財富,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總書記指出,山東海岸線約佔全國的1/6,海洋經濟總量約佔全國的1/5,擁有一些重量級的海洋科研機構和創新平臺,有條件把海洋開發這篇大文章做深做大。
  • 張術平到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調研
    中國山東網煙臺5月25日訊 昨日下午,煙臺市委書記張術平到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調研,實地察看部分實驗室和科研成果,並與研究所中層以上幹部座談交流,聽取硏究所整體情況和對煙臺發展海洋經濟的意見建議。副市長王曉軍參加活動。
  • 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智能網箱開建 「海市蜃樓·煙臺八角...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蔡雲飛 通訊員 鄭義 煙臺報導12月22日上午,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量產智能網箱開工建造暨「海市蜃樓·煙臺八角灣海上藝術城」項目籤約活動舉行。煙臺市委副書記、市長陳飛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