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市海洋經濟研究院2020年度第一期學術研討會現場
膠東在線5月14日訊(記者 孫宗順 於夢賾)煙臺是海洋經濟大市,海洋經濟正成為煙臺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又一重要增長極。煙臺市海洋經濟研究院應勢而生,成立一年來,納人才、轉職能,不斷增強和提高服務海洋經濟發展的能力與水平。14日,煙臺市海洋經濟研究院2020年度第一期學術研討會舉行,採取「請進來」的方式,聘請海洋經濟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與行業主管部門負責人,「面對面」授課,聚焦海洋經濟發展,為更好地服務於煙臺市海洋經濟發展「武裝頭腦」。
明確戰略方向 緊盯海洋經濟發展主題
研討會上,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副局長宋賢成作《科學經略海洋奮力開創海洋經濟大市建設新局面》主題報告,介紹了國內經略海洋的地方經驗,加快建設海洋經濟大市的煙臺戰略,以及建設海洋牧場示範之城重點任務等。同時,對煙臺市海洋經濟研究院堅持目標定位、品牌戰略等提出具體要求。
煙臺市海洋經濟研究院工作人員介紹,過去的1年,研究院相繼開展了16個科研項目的試驗研究與涉農項目的示範建設工作,取得省市級科研成果4項,發表各類學術論文43篇,為海洋強市建設提供技術支撐的能力不斷增強。
「本次會議緊緊圍繞『海洋經濟發展』這一主題,是一次學術大學習,思想大碰撞,希望增強全院在海洋經濟發展方向、海洋產業人才政策等方面的認知,全面增強大家在海洋牧場建設與管理、生物資源養護原理與技術、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等方面的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煙臺市海洋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柏說。
煙臺市海洋經濟研究院2020年度第一期學術研討會現場
拓專業視野「請進來」專家講課有鮮見
研討會現場,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常務副所長、研究員楊紅生作《水域生態牧場建設現狀與展望》主題授課,展示了更廣泛的生態牧場建設範圍,並就為什麼要建設生態牧場、生態牧場建設進展如何、如何建設水域生態牧場進行詳細介紹。
聚焦海洋牧場領域,楊紅生結合國內外海洋牧場建設情況,分析了海洋牧場建設面臨的挑戰,並闡述了現代海洋漁業未來發展模式,海洋牧場與離岸深水智慧漁場融合發展、海洋牧場與休閒旅遊融合發展、海洋牧場與海上風電融合發展、波浪能與現代海洋漁業融合發展等。
日前,山東核電日產30萬噸海水淡化項目落戶煙臺,海水淡化同樣引起科研人員關注。山東省海洋資源與環境研究院主任、副研究員孫珊以《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技術現狀與發展趨勢》為題進行授課,結合國內海水淡化發展現狀、山東水資源需求與現狀、山東海水淡化產業發展現狀、山東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規劃等內容,為大家詳細介紹了關於海水淡化的產經之路。
熱議海洋牧場建設 專家交鋒學術碰撞
參加本次研討會的不僅有煙臺市海洋經濟研究院全體人員,更有煙臺市省級以上海洋牧場示範區承擔單位主要負責人。研討會現場,專家結合自身研究成果,闡述授課主題。其中,涉及海洋牧場建設方面上演學術碰撞,對科研和生產均有借鑑意義。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博導、研究員張濤以《海洋牧場生物資源養護原理與技術》為題進行講解,特別是針對海洋牧場相關的關鍵科學問題與技術、發展意見和建議引起參會人員廣泛興趣。他還以煙臺富瀚海洋牧場曼氏無針烏賊資源恢復和韓國統營海洋牧場魚類資源恢復的成功案例,啟發大家思考人工魚礁、增殖放流與海洋牧場的關係。
山東省水生生物資源養護管理中心主任、研究員王熙傑作《山東省海洋牧場建設實踐》主題授課,圍繞山東海洋牧場的定義與內涵、山東海洋牧場的分類、山東建設海洋牧場的做法及成效、有關綜合試點方案的政策解讀、山東海洋牧場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山東海洋牧場建設展望等方面進行剖析,向大家全方位的介紹了山東海洋牧場發展思路,為今後海洋牧場科研、建設之路帶來啟發。
海洋牧場建設是煙臺2020年推動海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十件大事之一,將持續優化產業鏈布局,在煙臺海域建設亞洲規模最大、裝備水平最高、綜合效益最好的現代化漁業養殖基地。研討會的舉行,為相關涉海人員提供了一次擴展視野,融匯、創新發展的新機遇。
【來源:膠東在線】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