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到2025年建成30處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

2020-12-03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煙臺:到2025年建成30處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

  據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消息,「十四五」期間,煙臺市將全力打造全國領先、世界一流的海洋牧場示範之城。力爭到2022年,各類海洋牧場總面積突破150萬畝,建成省級以上海洋牧場示範區45處,其中國家級22處;到2025年,建成省級以上海洋牧場示範區60處,其中國家級30處。不斷推動海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2020年煙臺市加快打造山東海洋牧場綜合試點菸臺先行先試區,全市現有省級以上海洋牧場30處,其中國家級14處,佔全國總數1/8,形成了海洋牧場建設「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臺」的格局。

  堅持海陸統籌,優化海洋牧場產業格局

  煙臺市深化因地制宜發展,打造了投礁型、底播型、田園型、裝備型、遊釣型等五類特色海洋牧場。優先支持廟島群島、千裡巖島深遠海裝備型海洋牧場和萊州灣、丁字灣底播型海洋牧場建設。探索將海洋牧場建設區域劃為基本漁業水域予以保護。加快實施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高標準規劃建設萊州金城現代漁業產業園、「蛤蜊小鎮」貝類生態產業園和開發區「藍色種業矽谷」。積極創建中國北方水產苗種繁育基地。

  強化科技支撐,推動海洋牧場創新發展

  為重點扶持海洋牧場雁陣型集群相關單位創新融合發展,加快科研成果轉化,煙臺市持續深化與科研院所和高校協同合作。搭建海洋綜合管理大數據平臺和海洋牧場綜合立體觀測網、漁病遠程診斷、漁業技術遠程服務等信息平臺。推動在煙臺建設國家數字漁業創新中心和全國海洋牧場大數據中心。支持海洋牧場同文旅、體育產業深度融合,探索創建海洋牧場國家A級旅遊景區,開展休閒海釣俱樂部運營試點,打造海上「田園綜合體」。探索海洋牧場與新能源產業跨界融合,推進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融合發展試點示範,打造「海上糧倉+藍色能源」新模式。探索建立漁業苗種「育繁推一體化」聯合育種基地和園區,集聚漁業疫苗、飼料、生物醫藥、冷鏈物流、深加工等項目,形成「從一粒魚卵、一套裝備到一條完整產業鏈」的產業體系。

  加大政策扶持,激發海洋牧場建設活力

  通過創新多元化的財政支持機制,煙臺市從資金方面著力激發海洋牧場的建設活力,一方面爭取和落實中央、省有關財政補貼政策;另一方面引入資金雄厚、運營規範的國有大企業、大集團,形成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資機制;同時,科學創新海洋牧場貸款、產業基金、牧場保險等金融手段。落實產業扶持政策和海域使用金減免政策。深化海洋牧場「放管服」改革,海洋牧場建設項目納入環評審批綠色通道,實行「容缺受理」「並聯審批」「合併審批」。試點依法許可客運船舶在登乘碼頭和海上綜合體平臺之間建立客運航線。嚴格裝備檢驗安全管理,積極發展離岸大型工船、智能網箱、管樁圍網等深遠海漁業裝備,設立導助航設施,做好裝備型海洋牧場通航安全保障。

  嚴守生態底線,培育海洋牧場綠色優品

  保護生態環境是海洋牧場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煙臺市進一步加強海洋牧場生態環境監測,完善生態環境損害評估和生物多樣性影響評價體系。提高汙染事故調查和應急處置能力。加強海洋牧場建設區內重要水產種質資源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和洄遊通道保護管理,持續推進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工作。嚴格海水養殖空間與容量管控,全面清理非法和不符合分區管控要求的海水養殖。開展煙臺海參、煙臺鮑魚等地理標誌產品、「三品一標」和HACCP等質量認證。搭建海洋牧場產品電商營銷體系和網上展廳。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

(責任編輯:DF537)

相關焦點

  • 農業部關於印發《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建設規劃(2017-2025年)》的...
    為貫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海洋強國戰略的有關要求,落實《中國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行動綱要》、《國務院關於促進海洋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中關於發展海洋牧場的部署安排,更好地發揮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的綜合效益和示範帶動作用,推動全國海洋牧場在未來一個時期建設取得新突破,發展再上新臺階,我部組織編制了《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建設規劃(2017-2025年)》。
  • 2022年建成5處以上新型海洋牧場示範區
    2022年建成5處以上新型海洋牧場示範區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11.27 星期五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勳祥    本報11月26日訊 今天上午
  • 深耕海洋牧場 助力藍色經濟 煙臺名優海產品推介會
    來源:中國網12月2日,深耕海洋牧場、助力藍色經濟-2020煙臺名優海產品推介會在成都市大鼎世紀大酒店舉辦。近年來,煙臺市累積投入海洋牧場專項建設資金10億元,帶動社會投資100億元,海洋牧場建設總面積達到110萬畝,居全國首位。煙臺是全國優質水產品主產區。全市有大小島嶼230個,沿岸分布有萊州灣、龍口灣、芝罘灣、丁字灣等7處較大海灣,是眾多海洋生物重要的產卵場、索餌場和洄遊通道。近海漁業生物品種有200多個,如海參、鮑魚、扇貝、對蝦、名優海水魚類、海帶等。
  • 行走海岸線|海洋牧場的「煙臺模式」,為何被全國推廣
    30米深的水下,一群群的綠鰭馬面魨(俗稱「扒皮狼」)正在悠閒地覓食。這是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9月18日在煙臺中集藍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看到的一段水下實時畫面。該畫面來自一個大型深水智能網箱上的水下攝像頭。
  • 西海岸:建成50 艘規模遠洋船隊,打造「四大海洋牧場集群」
    穩步擴大增殖放流規模,年增殖放流4億單位以上,建成50 艘規模遠洋船隊,重點打造「四大海洋牧場集群」。日前,青島西海岸新區出臺洋漁業產業發展規劃和海洋牧場建設規劃,框定了2019-2025年西海岸新區海洋漁業發展和海洋牧場建設的新目標。
  • 打造「藍色糧倉」 青島6處海洋牧場獲評「國家級」
    藍色糧倉」:海邊的豐收景象 青島已建起11處海洋牧場,其中6處獲評「國家級示範區」萬頃碧波,悠然垂釣。湛藍的海面下,各種魚、蝦、蟹、貝以自然的方式生長,豐富了海底世界,也富裕了漁民的生活。
  • 挪威海洋牧場項目落戶自貿煙臺 建三文魚生產交易加工中心
    28日,挪威海洋牧場項目籤約儀式在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舉行,項目全部建成後,將成為全國最大的三文魚生產、交易和加工中心。 王嬌妮 攝中新網煙臺11月28日電 (王嬌妮 馬雙軍 徐希水)28日,挪威海洋牧場項目籤約儀式在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舉行,這是國內迄今為止單體最大的陸基循環水養殖項目。
  • 新動能·新山東|煙臺:在海洋經濟戰略中崛起的藍色之都
    根據《山東海洋強省建設行動方案》,山東要實現「2035年建成海洋經濟發達、海洋科技領先、海洋生態優良、海洋文化先進、海洋治理高效的海洋強省」目標,就要打造「龍頭引領、灣區帶動、海島協同、半島崛起、全球拓展」的海洋強省建設總體格局。煙臺在這個戰略行動中責任重大。山東要打造半島沿岸兩條海洋經濟帶,其中一條,是泛膠州灣黃海經濟帶,另外一條,是泛萊州灣渤海經濟帶。
  • 「海工+牧場」,煙臺全力建設「四個之城」
    「我們全力建設海洋牧場示範之城,形成了海洋牧場『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臺』的格局;我們全力建設海工裝備製造之城,引領全市海工裝備製造業走在全國全省前列;我們全力建設海洋旅遊品牌之城,打造「仙境海岸·鮮美煙臺」城市旅遊品牌;我們全力建設海洋環境優美之城,積極創建全國首個海洋類國家公園,堅決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建設成為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長島成為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 煙臺名優海產品推介會在成都市成功舉辦
    煙臺是全國優質水產品主產區,有大小島嶼230個,沿岸分布等7處較大海灣,近海漁業生物品種有200多個,海參、鮑魚、扇貝、對蝦等。目前,煙臺市已建成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11處、省級海洋牧場示範區12處,是擁有國家級海洋牧場最多的地級市,全市海洋牧場產業鏈產值達到520億元。
  • 煙臺駛入深藍:海洋的深處是什麼?
    長島縣委副書記、縣長、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工委專職副書記李俊傑表示,發展生態漁業,重點是啟動近岸養殖向深遠海的遷移,打造海洋牧場,新上深遠海智能網箱、多功能平臺,建設全省乃至全國領先的現代化、智能化海洋牧場示範區。長島,也成為承載起煙臺「海洋牧場示範之城」夢的載體。
  • 挪威海洋牧場項目花落煙臺 系國內單體最大陸基循環水養殖項目
    11月28日,國內迄今為止單體最大的陸基循環水養殖項目——挪威海洋牧場項目籤約儀式在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舉行。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約4億美元,從挪威進口大西洋鮭(三文魚)魚卵,採用世界最先進的陸基循環水養殖系統,建設從魚卵孵化到成魚養成、深加工於一體的高端漁業養殖基地。
  • 山東省人大代表秦松:煙臺初步形成了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秦松代表從六個方面介紹了煙臺海洋經濟的總體形勢和規劃,他說,預計2019年全市海洋經濟增長率10.7%。一是加快海洋牧場綠色化發展。建設海洋牧場示範之城,2019年新增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3個,省級海洋牧場示範區4個,省級以上示範區總數達到30個,其中國家級14個,佔全國的1/8,海洋牧場總面積105萬畝。
  • 深度經略海洋 賦能深藍經濟 煙臺海參產業推介會
    煙臺是一座美麗的濱海城市,依海而建、因海而興。煙臺市委市政府明確了建設海洋經濟大市的目標定位,全市凝心聚力推動深藍經濟高質量發展。去年10月25日,全國首次海洋牧場建設工作現場會在煙臺召開。煙臺首創的「海工+牧場」、「陸海接力」、「大漁帶小漁」等海洋牧場新模式在全國得到推廣。
  • 「十三五」期間山東海洋牧場建設全國領跑
    人民網濟南12月1日電 11月30日,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十三五」期間海洋經濟(海洋產業)主要成就情況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十三五」期間山東省海洋牧場建設全國領跑。「十三五」期間,掀起海洋牧場建設的熱潮。海洋牧場,即在一定海域內,基於生態學原理營造多營養層級的海洋生態環境,充分利用自然生產力,開展生物資源養護和海水增養殖生產的漁場。是將產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結合,構建起的科學、生態、高效的漁業發展新模式。
  • 煙臺初步形成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海洋經濟增長10.7%
    正在舉行的山東「兩會」上,來自煙臺市的省人大代表、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重點實驗室主任秦松表示,2019年,煙臺市初步形成了支撐力強、特色鮮明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預計2019年全市海洋經濟增長率10.7%。1月19日上午,在山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煙臺代表團團組會議接受集中採訪。
  • 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智能網箱開建 「海市蜃樓·煙臺八角...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蔡雲飛 通訊員 鄭義 煙臺報導12月22日上午,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量產智能網箱開工建造暨「海市蜃樓·煙臺八角灣海上藝術城」項目籤約活動舉行。煙臺市委副書記、市長陳飛出席。
  • 廣西北部灣建海洋牧場打造生態「藍色糧倉」
    新華社南寧11月4日電(記者何偉)記者從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和漁業廳獲悉,廣西在北部灣地區加快海洋牧場建設,目前已規劃建設了北海市海洋牧場示範區、欽州市人工魚礁區、防城港市白龍珍珠灣海洋牧場示範區等3個海洋牧場,努力打造生態「藍色糧倉」和千億元現代海洋漁業產業。
  • 5G海洋牧場的建成 5G技術與傳統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原標題:5G海洋牧場的建成,5G技術與傳統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5G海洋牧場的建成,將為加快傳統漁業到現代漁業的跨越,加快近海養殖到深遠海養殖的進軍,促進海洋旅遊轉型和升級提供樣板
  • 【動能轉換看煙臺】中集來福士由「油」轉「漁」 進軍布局全球「大...
    現已於煙臺長島北部的南隍城島周邊海域安裝,為打造南隍城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提供助力。  7月10日,由中集來福士為山東海洋集團設計建造的全國首個智能化多功能生態海洋牧場綜合體平臺「耕海1號」在煙臺正式開業迎客,首批200餘名遊客登上平臺,暢遊體驗「漁夫垂釣」休閒樂趣,品嘗「海洋主題」餐飲美食,欣賞「海上看煙臺」醉人美景,觀看「海上電影院」科普影片,領略「耕海牧漁」海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