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經略海洋 賦能深藍經濟 煙臺海參產業推介會

2020-12-03 中國日報網

8月16日,深度經略海洋、賦能深藍經濟---煙臺海參產業推介會在北京京都信苑飯店舉辦。此次推介會由中共煙臺市委宣傳部、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主辦,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局、漁業(水產)等行業協會以及北京市飯店旅遊有關單位600餘人參加了推介活動,北京與煙臺兩地企業成功籤訂了合作協議。

煙臺是一座美麗的濱海城市,依海而建、因海而興。煙臺市委市政府明確了建設海洋經濟大市的目標定位,全市凝心聚力推動深藍經濟高質量發展。去年10月25日,全國首次海洋牧場建設工作現場會在煙臺召開。煙臺首創的「海工+牧場」、「陸海接力」、「大漁帶小漁」等海洋牧場新模式在全國得到推廣。2018年,全市主要海洋產業產值3814億元;增長11.8%,海洋生產總值達到2241億元,增長11%。

煙臺地處山東半島中部,瀕臨黃海、渤海,縱跨北緯36度到39度之間黃金海域,海岸線長1037.9公裡,對應海域面積2.6萬平方公裡。全市擁有漁業村224個,各類漁船1.2萬艘,漁業從業人員64萬人。2018年漁業總產值1124.7億元,同比增長9%;水產品產量186.2萬噸,產值352.8億元;漁民人均純收入2.7萬元,同比增長10%;海水養殖面積285萬畝,產量132.8萬噸;海洋捕撈漁船5019艘,捕撈產量52.1萬噸;水產加工企業385家,加工產值423.7億元;水產品出口25.8萬噸,出口額14.5億美元。

中國漁業協會會長趙興武致詞

煙臺是全國重點漁區和優勢水產品主產區。有大小島嶼230個,沿岸分布有萊州灣、龍口灣、芝罘灣、丁字灣等7處較大海灣,是眾多海洋生物重要的產卵場、索餌場和洄遊通道。近海漁業生物品種有200多個,有捕撈價值的100餘種,主要養殖品種包括海參、鮑魚、扇貝、對蝦、名優海水魚類、海帶。目前,已建成省級以上海洋牧場示範區23處,其中,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11處,佔全國的1/8。全市海洋牧場總面積突破100萬畝,居全國首位。2018年,海洋牧場水產品產量達到60萬噸,年綜合收入達到300億元。煙臺水清、灘淨、岸綠、灣美、島麗,盛產的眾多名優水產中尤以「煙臺海參」更為突出。

煙臺海參產業推介會啟動儀式

「煙臺海參」列「海產八珍」之首 ,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取得了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煙臺海參」參體飽滿、色黑刺多、肉糯滑爽,口感極佳,富含18種胺基酸、牛磺酸和海參多肽等活性成分,不含膽固醇,具有滋陰補血、健陽潤燥、提高人體免疫力之功效。清代才子紀曉嵐在《長島海參館記》中盛讚:「海參如階,亦有品級,自秦漢始,長島產參為歷朝貢品,謂之上品,民間鮮得一嘗」。煙臺海參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從育苗、保苗到養殖、加工和流通,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積累了雄厚的產業基礎和技術優勢。煙臺是全國唯一的「海參苗種之鄉」,「煙臺海參」九成以上是野生海參育苗後在適宜海域底播自然生長,實現幼參回歸自然,產出的海參無論是外形體徵還是營養價值都與野生海參無異,品質堪稱世界一流。2018年海參養殖面積59.6萬畝,產量2.63萬噸,約佔全省25.7%,產值56.6億元。產業鏈產值150億元,品牌價值42.37億元,位列全國農產品品牌價值第24位。以海參產品銷售為主煙臺海中寶海產品交易市場營業面積14萬平米,商戶700餘家;中國海參進出口(煙臺)集散中心營業面積4萬平米,商戶300餘家。

籤約儀式

本次推介會上,煙臺優選了42戶海參企業參加推介活動。在推介會現場,記者看到一個個海參體型飽滿、色黑刺多。煙臺漁業協會陳相堂秘書長介紹說,煙臺海參產區,位於北緯36度到39度之間黃金海域,水溫較低,海參生長周期3-5年,無人工幹預,擁有獨特的美味和豐富的營養價值。推介會上,煙臺市10家海參生產企業上臺推介,並與北京市25家海參產品經銷商和採購商現場籤訂了採購、供貨協議。北京市65家海參商戶與煙臺海參企業達成了採購合作意向。

來源:東方網

相關焦點

  • 「雲」見煙臺:藍色後浪奔湧 海洋產業「參參」不息
    11月,煙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舉措不斷,強力驅動經濟實現正增長。為進一步推介煙臺海洋經濟大市建設的新成就,5日—6日,「經略海洋走向深藍·聚焦煙臺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2020全國媒體「雲」上採風活動成功舉辦。
  • 深耕海洋牧場 助力藍色經濟 煙臺名優海產品推介會
    來源:中國網12月2日,深耕海洋牧場、助力藍色經濟-2020煙臺名優海產品推介會在成都市大鼎世紀大酒店舉辦。此次推介會由中共煙臺市委宣傳部、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主辦,四川省水產局、四川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以及四川省、成都市有關協會、有關企業300餘人參加了推介活動,成都市與煙臺市兩地企業成功籤訂了合作協議。煙臺市橫跨黃海、渤海,海域遼闊,島嶼眾多,海岸線長1038公裡,生態環境優良,生物資源豐富。
  • 全國首個經略海洋黨建聯盟在中國(山東)自貿煙臺片區成立
    膠東在線11月28日訊(記者 賈楚航 通訊員 馬雙軍 徐希水 逄偉)11月28日,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經略海洋黨建聯盟在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揭牌成立,以此加強管委和企業、管委和科研院所、企業與科研院所、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溝通聯繫,讓黨旗領航經略海洋、黨建成為看得見的生產力,推動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集聚
  • 煙臺名優海產品推介會在成都市成功舉辦
    煙臺是全國優質水產品主產區,有大小島嶼230個,沿岸分布等7處較大海灣,近海漁業生物品種有200多個,海參、鮑魚、扇貝、對蝦等。目前,煙臺市已建成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11處、省級海洋牧場示範區12處,是擁有國家級海洋牧場最多的地級市,全市海洋牧場產業鏈產值達到520億元。
  • 經略海洋,乘風破浪!這些精彩觀點不容錯過
    >本次會議由經濟日報社主辦,經濟日報社中國經濟趨勢研究院、經濟日報社新聞發展中心、中共煙臺市委宣傳部、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承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陸海統籌,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要求我們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全局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那麼,如何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從海洋大國邁向海洋強國?
  • 煙臺駛入深藍:海洋的深處是什麼?
    以海參養殖為例,過去,長島縣北長山鄉花溝村附近的海岸曾建有幾十個海參育保苗場,在這裡,有的廢料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到海中,還有大量的代謝物、養殖過程中必須要使用的消毒劑等,都對這片海域造成了損傷。而在當時的長島近海,這絕非個例。
  • 煙臺牟平發揮資源優勢、調整區域布局、發展海洋經濟 傳統海洋產業...
    近幾年,我國將開發海洋牧場作為海洋漁業發展的重要舉措,牟平區委區政府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推動海洋漁業轉型升級,努力實現海洋漁業從獵捕型向農牧型,從近海淺海向離岸深遠海的戰略轉變。  「過去出海捕魚,現在出海『種』魚。」進入11月,煙臺東宇海珍品的海參養殖區仍是一片繁忙的豐收景象。
  • 山東煙臺開建亞洲最大深海網箱 引領「萬億級」海洋經濟產業鏈
    如同煙臺向海圖強的夢想,澎湃激蕩,奔騰向前——今天上午,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量產智能網箱舉行啟動儀式,開創了煙臺「陸海島」一體化深海養殖新篇章,也開啟了煙臺向海圖強的新徵程。挺進,向深藍。2019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百箱計劃」——在煙臺海域投放一百個智能網箱,進而帶動「千箱萬箱」,經略海洋,做好海洋經濟大文章。
  • 山東煙臺:做好海洋經濟大文章
    煙臺瀕臨黃海和渤海,1038公里海岸線、230個近岸島嶼、500多種海洋生物,讓煙臺發展海洋經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今年以來,向海而立、依海而興的煙臺啟動「藍色引擎」,把海洋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著力描繪耕海牧漁、向海圖強的蔚藍畫卷。要到達中集來福士113米高的「泰山吊」高梁平臺,需坐3分鐘的電梯,還要再爬20米高的旋梯。「它能輕鬆抓舉起2萬噸的重物。
  • 鄭冬梅:深度經略海洋 以海峽藍色經濟發展助推海絲核心區建設
    主要承擔中國與東協國家間海洋產業、海洋貿易與投資、海洋科技、防災減災及海上互聯互通合作等海洋治理。通過平臺提供海洋公共產品或準公共產品,可以對接東協國家海洋戰略需求,贏得「海絲」沿線國家的信賴及合作。 三、創新發展思路,深度經略海洋 經略海洋是建設海洋強國的根本,也是福建海絲核心區建設的內在要求。
  • 把品牌鑄就在一線 自貿區煙臺片區激蕩「紅色海洋」
    把問題解決在一線2019年8月,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掛牌,作為煙臺片區承載地的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將海洋作為特色之一,聚焦差異化探索,著眼高質量經略海洋,專門規劃設立了總面積8.4平方公裡的煙臺八角灣海洋經濟創新區(以下簡稱「海創區」),納入全區「十大牛鼻子工程」的重中之重,組建專班強力推進。
  • 大眾日報重磅述評|經略海洋,向海圖強風帆勁——山東深入貫徹落實...
    2018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貢獻。2018年6月,總書記視察山東時再次強調,海洋經濟發展前途無量。建設海洋強國,必須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步伐。
  • 中科院煙臺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揭牌啟動
    理事會上,煙臺市副市長張代令宣布了中科院煙臺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第一屆理事會(推進委員會)組成人員名單。理事會審議通過了中心章程、理事會(推進委員會)章程、中心領導人員組成人選。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楊紅生代表中心作籌建進展與工作計劃報告。煙臺海岸帶所所長王凡表示,研究所將與各方攜手共進,高效推動中心的建設與發展,為煙臺市產業升級,新舊動能轉換貢獻力量。
  • 煙臺請來專家「當面交鋒」武裝頭腦促海洋經濟發展
    煙臺市海洋經濟研究院應勢而生,成立一年來,納人才、轉職能,不斷增強和提高服務海洋經濟發展的能力與水平。14日,煙臺市海洋經濟研究院2020年度第一期學術研討會舉行,採取「請進來」的方式,聘請海洋經濟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與行業主管部門負責人,「面對面」授課,聚焦海洋經濟發展,為更好地服務於煙臺市海洋經濟發展「武裝頭腦」。
  • 國家海洋衛星山東數據應用中心落地自貿煙臺
    水母網9月22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劉潔 通訊員 王聰 宋勻 徐希水)9月17日,「國家海洋衛星山東數據應用中心揭牌儀式暨第一屆學術研討會」在位於自貿區煙臺片區的山東省海洋資源與環境研究院舉行,14個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的80名代表共同見證了山東衛星遙感數據應用學科建設史上的這歷史性時刻。
  • 國家海洋衛星山東數據應用中心落地自貿區煙臺片區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9月17日訊(記者 盧偉霞 通訊員 王聰 宋勻 徐希水) 9月17日,「國家海洋衛星山東數據應用中心揭牌儀式暨第一屆學術研討會」在位於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的山東省海洋資源與環境研究院舉行。14個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的80名代表共同見證山東衛星遙感數據應用學科建設史上的又一大事。
  • 煙臺萊山壯大海洋經濟新動能 加快發展四大海洋產業
    當前,全市正以海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為主線,科學構建具有煙臺特色的海洋產業體系,加速推動由海洋大市向海洋強市轉變。在這一進程中,萊山大有可為。目前,煙臺萊山區正緊緊圍繞全區中心工作,發展四大海洋產業,形成特色鮮明、結構合理的海洋經濟產業體系,為煙臺海洋強市建設貢獻力量。    建設海洋強市,離不開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 煙臺:到2025年建成30處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
    原標題:煙臺:到2025年建成30處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   據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消息,「十四五」期間,煙臺市將全力打造全國領先、世界一流的海洋牧場示範之城
  • 山東紮實推進海洋強省建設,海洋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
    山東海域面積廣闊,海洋資源富集,海洋科技、海洋人才和海洋產業基礎好、潛力大。2018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更加注重經略海洋,要求山東發揮自身優勢,努力在發展海洋經濟上走在前列,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建設海洋強國作出山東貢獻。
  • 2020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舉行 助推海洋強國建設
    張術平稱,面向「十四五」,面向未來,進一步做好經略海洋文章、拓展藍色發展空間,煙臺將著力優化陸海空間布局、著力推進海洋產業發展、著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著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為海洋強國、海洋強省建設作出煙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