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王 晶)9月17日,國家海洋衛星山東數據應用中心揭牌儀式在位於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的山東省海洋資源與環境研究院舉行。
2019年7月,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和山東省海洋局籤署《關於共同推進海洋衛星遙感山東數據應用中心建設》戰略合作協議,依託山東省海洋資源與環境研究院建設國家海洋衛星山東數據應用中心。經過一年多的緊張建設,山東數據應用中心高標準完成實驗室改造、硬體採購和海洋遙感數據處理軟體開發等工作,完全具備遙感應用基礎條件。中心啟用後,將充分運用海洋衛星遙感技術,通過大面積、實時、同步、連續而密集的海洋要素觀測,為評估海洋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獲取多種海洋環境信息和基本數據,服務自然資源管理和山東海洋強省建設。
據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海洋衛星可對海域環境實施大面積、實時和動態監測,並具備對全球大洋和南北極的探測能力。隨著我國深遠海開發、海域動態監管能力建設、海洋環境保護、海洋防災減災等海洋開發和觀測活動的深入,海洋衛星應用場景不斷豐富,各行各業對衛星海洋數據的應用需求與日俱增。國家海洋衛星山東數據應用中心揭牌投用,實現衛星數據PB級管理、海洋衛星數據全處理、山東近岸高分數據近實時處理。中心建設成果可有效應用於海洋資源環境動態監測、海域海島綜合管理、海洋漁業生產服務、海洋災害預警監測等方面。
「近年來,我們圍繞高質量發展打造良好的海洋創新創業環境,搭建全要素的創新平臺,加速布局一系列重大社會項目,為國家海洋衛星山東數據應用中心提供了良好的應用場景,預留了廣泛的合作窗口。」煙臺開發區海洋經濟發展局局長常勝軍說。
在海域綜合管理方面,中心可開展以區域用海規劃實施、新增圍填海動態變化、海域使用疑點疑區為重點的海域使用動態監測,或利用高分系列衛星數據對岸線信息變化進行統計分析,實現海岸線遙感監測,還可為海洋牧場的規劃、建設和效果評估提供科學依據。
在海洋資源環境動態監測方面,作為常規監測的重要補充手段,中心可提供海表溫度、葉綠素濃度、懸浮泥沙等海洋資源環境信息數據,滿足海洋資源環境全面立體監測需求。
在海洋漁業應用服務方面,中心可快速獲取雲圖、風速、有效波高、海冰等數據,增加天氣預報的準確率,有效提高海洋漁業作業安全,可對非法、無管制和未報告漁船實施有效監管和執法,還可為海洋漁業資源評估、漁情預報、魚類棲息地分類與保護等工作提供支撐。
在海洋自然災害監測預警和海洋汙染監測方面,中心可及時獲取災害發生的地理位置、影響範圍及擴展方向,進而對災害進行預測及評估,為決策部門提供救災、減災的輔助決策方案,還可進行海水水質評價,劃分重點監測區域,確定汙染源位置和類型,達到合理管理海域、分析環境變化和預測海洋生態狀況的目的。
活動期間,山東省國土測繪院與山東省海洋資源與環境研究院共同籤署「共享共建」協議,聯合推進全省自然資源陸地衛星與海洋衛星遙感數據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