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海工裝備揚帆出海

2020-12-06 長城網

港城6月正是好風光。海風催發著煙臺這座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核心區骨幹城市的綠意,更吹響了煙臺進軍海工裝備製造業強市的「衝鋒號」。

走在中集來福士煙臺基地的1號碼頭,3座填補了我國海洋漁業高端裝備空白的海洋牧場平臺靜靜矗立在岸邊,正等待下水駛往作業海域。目前,中集來福士累計交付7座海洋牧場平臺,在建14座。在為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建造的浮式生產儲油卸油平臺現場,工人正在給一個個分段鋼板「穿」上一層深灰色底漆。

煙臺海工正呈現出勃勃生機。6月6日,第一屆中國(煙臺)海工裝備國際研討會在煙臺舉辦。去年底,俄羅斯克雷洛夫中央科學研究院和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籤訂合作協議,標誌著中俄合作北極鑽探綜合體項目啟動。

近年來,煙臺通過全面加強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科技合作交流,共建中集巴頓焊接技術研究中心,開展多個國際科技合作項目,成為全球四大深水半潛式平臺建造基地之一、全球重要的海工裝備創新集成基地之一,培育出以中集來福士、傑瑞集團、蓬萊中柏京魯船業、蓬萊巨濤重工等為骨幹的海工製造企業集群。目前,煙臺海工裝備核心部件國產化率已從過去的10%提升到現在的60%,建造周期和建造工時也大幅縮短,產品自主化、品牌化水平日益提升。(經濟日報記者 王金虎 通訊員 張行方)

相關焦點

  • 首屆中國(煙臺)海工裝備國際研討會在煙召開
    中國山東網煙臺6月7日訊 (通訊員 鄭義) 昨日下午,第一屆中國(煙臺)海工裝備國際研討會在煙臺開幕。科技部副部長張建國,烏克蘭教育科學部副部長馬克西姆·斯特裡哈,省政協副主席劉均剛在開幕式上致辭,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永霞主持開幕式,副市長王曉軍出席。
  • 煙臺壯大海工裝備製造業 為海洋經濟注入新動能
    在山東加快建設海洋強省的背景下,煙臺海工裝備製造業成為亮點。(資料圖) 王嬌妮 攝中新網煙臺6月9日電 (王嬌妮)中集來福士、傑瑞集團、中柏京魯船業……在山東加快建設海洋強省的背景下,煙臺海工裝備製造業成為亮點,該市作為中國五大海洋建造基地之一,近年來培育起大批優秀海工企業。
  • 「海工+牧場」,煙臺全力建設「四個之城」
    11月29日上午,來自全國海洋經濟領域的專家學者、業內人士齊聚煙臺,參加2020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共商海洋經濟發展大計。這一全國性的海洋經濟大會為何選中煙臺?煙臺又是如何打好「海洋牌」?煙臺市委書記張術平從「四個之城」出發給出了答案。
  • 煙臺海工高端製造走向深海 五年九座半潛平臺
    加快轉調步伐煙臺海工高端製造走向「深藍」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海洋工程裝備業體現了一個國家的工業發展水平、發展方向。建設海洋強國,必須裝備先行。中集來福士無疑是煙臺市乃至全國「裝備先行者」。它擁有煙臺、海陽、龍口三大生產基地,擁有世界一流的海工建造設施,技術水平已在國內領先。
  • 海工裝備製造逆勢而上 聚焦中國海工裝備展
    2014中國國際海洋工程技術與裝備展覽會,簡稱「中國海工裝備展」(China Maritime—International Oce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 Equipment Exhibition)日前在北京落下帷幕。
  • 海工裝備巨頭雲集 青島崛起世界級海工裝備製造基地(圖)
    掌握海工裝備製造尖端技術與海洋石油工程(青島)有限公司一牆之隔的中國石油集團海洋工程(青島)有限公司也是一片繁忙景象,據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公司目前正在建造海油工程導管架建造等項目。青島海工裝備製造業加速發展近年來,隨著海洋石油工程(青島)有限公司和中國石油集團海洋工程(青島)有限公司兩家央企海工裝備企業落戶海西灣,企業建造規模不斷擴大。目前,不管是從企業基礎設施、場地規模、產品產量都位居全國首位。
  • 山東加快發展高端海工裝備製造業 助力...
    「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是山東省海洋產業體系的新興戰略產業,產業規模走向1000億元層級。」山東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省海洋局局長張建東介紹,海洋工程裝備主要指海洋資源(特別是海洋油氣資源)勘探、開採、加工、儲運、管理、後勤服務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裝備和輔助裝備,處於海洋產業價值鏈的核心環節。
  • 保大國重器 助揚帆遠航 格力亮相南通船舶海工產業展
    據悉,該展會旨在持續推動江蘇省船舶與海工產業升級優化,增強產業競爭力,提升產品技術水平和產業規模。(圖為南通船舶海工產業展格力現場展位)格力暖通設備助航中國船舶產業「揚帆」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是國家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 全球最大海工製造商呼之欲出?
    本報資料室供圖繼「南北船」宣布戰略性重組之後,日前招商局集團、中集集團和中國航空技術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中航國際」)的船舶海工資產擬進行整合。若整合完成後,3家央企的船舶海工業務將由招商局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招商工業)統一運營,組建一個擁有12家船廠的中國第三大修造船集團,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海工裝備製造商。
  • 煙臺駛入深藍:海洋的深處是什麼?
    作為山東唯一的海島縣,長島人數百年來以近海養殖、遠洋捕撈為生,技術的發展成為海島人不斷升級捕撈業載具(從風船到機動船,出海的便捷性大大提高了)的註腳,卻未能成為海洋漁業轉型升級的動力。即使是內陸人,也不難理解海洋漁業在海洋產業中的地位——這是最基礎亦是最早為人們生存需要所開拓的產業,然而,且不說無止境的捕撈會破壞海洋生態平衡,養殖業,也可能對這片藍色沃土帶來沉重的打擊。
  • 「蛟龍深潛」的產業期待——院士連問浙江海工裝備
    蛟龍出海  深海海底,神奇無比。那裡生存著古老的原核生物,棲息著耐極寒的魚種。然而,好奇心並不是人類探索深海的唯一原因,要知道,那裡還蘊藏著豐富的能源,它們對人類未來生存意義非凡。  對於此次「蛟龍號」深潛的這片海試區域,金翔龍是再熟悉不過了。
  • 海星天地、動感地帶 煙臺開發區揚帆廣場開放兩大功能區
    效果圖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世羚 見習記者 張豔 通訊員 侯嘉偉 煙臺報導  陽光、沙灘、海浪、光影……煙臺開發區藉助萬米金沙灘現有岸線資源,通過規劃建設公園  隨著煙臺開發區著力打造的兩處市民休閒廣場——後沙廣場、揚帆廣場提升改造工程的推進,記者了解到,後沙廣場已面向市民開放,揚帆廣場西區現已面向市民開放,煙臺開發區金沙灘又新添一大濱海度假休閒勝地。  記者來到位於煙臺開發區城市規劃展示中心以西、濱海路以北正在建設的揚帆廣場。遠望,廣場西側的石材鋪裝、兒童設施等都已建好。
  • 山東省人大代表秦松:煙臺初步形成了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重點實驗室主任秦松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煙臺初步形成了支撐力強、特色鮮明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他介紹,2019年,煙臺市努力建設海洋經濟實力強、海洋生態環境美、海洋管理服務優的全國一流海洋經濟大市,突破發展現代漁業、海工裝備製造業、海洋文化旅遊業、海洋交通運輸物流業、海洋生物醫藥業和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業六大產業,初步形成了支撐力強、特色鮮明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 山東煙臺:做好海洋經濟大文章
    煙臺瀕臨黃海和渤海,1038公里海岸線、230個近岸島嶼、500多種海洋生物,讓煙臺發展海洋經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今年以來,向海而立、依海而興的煙臺啟動「藍色引擎」,把海洋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著力描繪耕海牧漁、向海圖強的蔚藍畫卷。要到達中集來福士113米高的「泰山吊」高梁平臺,需坐3分鐘的電梯,還要再爬20米高的旋梯。「它能輕鬆抓舉起2萬噸的重物。
  • 天氣轉暖煙臺漁民陸續出海作業
    齊魯網煙臺3月6日訊(記者張斐斐 姜燕)出了正月後,隨著氣溫升高,渤海灣也度過了冰封期,休息了一個多月的漁民們修船織網準備出海。
  • 伴米 Andy船長:未揚帆出海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小編:冬冬 蘑菇「我最長一次揚帆航行持續了7天6晚,從新加坡一路航行到普吉島,我學到人生最重要的一課就是,狂風暴雨並不可怕
  • 我國首個海工裝備基礎科學中心落戶中國海大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孫軍)日前,由中國海洋大學牽頭申報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多場多體多尺度耦合及其對海工裝備性能與安全的影響機制」(簡稱海工裝備基礎科學中心)正式獲批實施
  • 新加坡海工裝備與船舶產業做大做強的三大經驗
    新加坡是世界主要的海工裝備及船舶建造國之一,特別是在自升式鑽井平臺和半潛式鑽井平臺建造領域具備全球領先優勢。半個多世紀以來,新加坡海工產業經歷了從承接產業轉移到做大做強的整個過程,其「創新設計+工程服務」的發展經驗值得中國海工裝備及船舶建造企業關注和借鑑。
  • 天津港保稅區大力發展海工裝備、海水淡化及氫能產業
    博邁科口岸碼頭 記者 賈磊 攝  ■ 在海工產業方面,保稅區以園區、基地為載體,拓展延伸產業鏈,加快產業聚集,發揮龍頭海工裝備製造商各自最大潛能,形成合力;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開展產品結構優化  記者近日從天津港保稅區獲悉,自臨港片區併入天津港保稅區後,天津港保稅區按照新區「戰略東移」部署,堅持將臨港片區作為未來建設的「主戰場」,統籌三區政策、資金、項目、人力等資源向臨港傾斜,並結合臨港獨特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海工裝備、海水淡化及氫能產業。
  • 海工裝備概念股異動拉升 海蘭信等個股表現亮眼
    據報導,海工裝備概念股異動拉升,江龍船艇(300589)漲停,中船應急(300527)股價上漲超過4%,山東墨龍(002490)、潤邦股份(002483)等個股也有小幅上揚。那麼,海工裝備概念股有哪些呢?下面小編就帶股民朋友來看一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