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轉暖煙臺漁民陸續出海作業

2021-01-08 齊魯網

齊魯網煙臺3月6日訊(記者張斐斐 姜燕)出了正月後,隨著氣溫升高,渤海灣也度過了冰封期,休息了一個多月的漁民們修船織網準備出海。 

這幾天,煙臺市牟平區中心漁港碼頭恢復了往日的熱鬧景象,檢修漁船、修補漁網、補充燃料、加水加冰,漁民們在港內做著出海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按照慣例,「糧草」備足後不久,漁民們又將開赴漁場,開始春季捕撈。

漁民陳東順告訴記者,春節前他的漁船維修和保養工作就已完成,這兩天再籌備些生活用品後,就萬事俱備,只等出海了。「天也暖和了,冰也化了,抓緊時間多掙兩個,給市場上帶來新鮮魚貨。」

為確保漁民安全順利出海,煙臺公安邊防民警提前對轄區內所有漁船進行了徹底的安全檢查。煙臺公安邊防民警孫盛宇:「這幾天,漁民開始出海作業。每年這個時候,我們都會在漁港開展安全檢查和相關的宣傳教育,做好各項保障和服務,提醒廣大漁民,安全設施齊全有效之後,才可以出海生產。」

據了解,為保護有限的漁業資源,煙臺市在去年秋漁期間投入資金3000多萬元,放流海洋苗種十億多尾,在放流當中嘗試了轉型,優化了放流品種,大規模的建設人工魚礁,在海底栽培藻類,海藻生物環境大大改善,達到了資源修復的目的。預計今年春季捕撈產量將比往年有所增加,捕撈的品種也將有所增加。

[責任編輯:楊凡、yw_zhangquanban]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受超強颱風「利奇馬」影響 如東出海作業船隻陸續返港避風
    受今年第9號超強颱風「利奇馬」影響,如東明後兩天將面臨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氣。為做好防臺工作,如東農業農村局相關部門對全縣出海作業船隻進行返港追蹤,目前大部分船隻都已安全到港。漁民劉寶雲是1號伏休結束,從國家中心漁港洋口外閘出港開捕的漁民,在海上作業一周後,7號晚上接到今年第9號超強颱風「利奇馬」即將來襲的通知,8號中午立即回港避風。
  • 陽江:颱風過後 漁民又準備出海
    颱風過後,回港避風的漁民開始準備出海捕魚。記者 楊春明:現在是上午的十一點半,我現在是在閘坡現代漁港碼頭。我們在現場可以看到,天上下著一點小雨,不過絲毫沒有影響漁民的出行。在現場,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漁民帶著一些生活用品,一些補給類的東西陸陸續續乘坐渡船前往漁船,作出海前的一些準備。颱風預警信號解除之後,他們就要重新出發。
  • 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提醒:惡劣天氣,漁民注意出海安全
    當前正值海上養殖扇貝收穫期,隨著冬季寒潮大風天氣增多,極易出現漁船超載和超抗風等級出海作業、漁民臨水作業不穿救生衣、大風天看護海區等違規現象,引發各類漁業安全險情和事故。為切實加強海上養殖收穫期漁船漁民管理,確保漁民生命財產安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提醒您,請注意出海安全。
  • 三亞「百合」遠離風浪仍大 漁民待天氣好轉後出海
    漁民準備打漁工具等待出海(南海網記者劉麗萍攝)  南海網三亞10月16日消息(南海網記者劉麗萍)颱風「百合」已於10月15日上午在越南登陸,對三亞的影響逐漸減小。10月16日,南海網記者從三亞市海洋與漁業局獲悉,三亞已經解除颱風預警信號,但是颱風過境後,海上風浪仍然較大,漁民需要謹慎出海。
  • 開海漁民直呼"海瘦了" 過度捕撈至連年欠帳
    但開海頭一周的漁獲,卻令憧憬「魚蝦滿倉」的漁民略感失望:除去爬蝦和蛸類產量與去年基本持平外,鮁魚、小黃花、辮子魚等經濟魚類,無論個頭還是捕撈量都呈現下降態勢,而賣不出價的小雜魚佔了一網收成的大部分。「海瘦了」補貼降了,出海趨向觀望「現在海實在太瘦了,感覺一年不如一年了。
  • 青島大風天氣漁民難出海,螃蟹漲價翻倍120元一斤!
    最近青島氣溫驟降,海上也颳起了大風,為了安全,許多漁民也不得不停船靠岸。  記者在沙子口南姜碼頭看到,大批的漁船停靠在港內並沒有出海,漁民們正在船上進行整理工作,岸上也有人在修補漁網。  漁民:「休息了四五天了,風小就去,風大了誰去,風大了不去。」
  • 漁民出海捕撈全過程紀實 出海捕撈並不是一件輕鬆事
    相信大家都吃過海鮮,喜歡吃新鮮出爐的帝王蟹,喜歡吃大海裡新鮮捕撈的石斑魚,這些海鮮價格並不便宜,海鮮的背後透露著漁民怎樣的艱辛生活?漁民出海捕撈過程是怎樣的?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全過程紀實漁民出海的捕撈過程。
  • 「橙臺」之夜廣州南沙轉移50餘名外地漁民,執法部門望漁民兄弟出海...
    「橙臺」之夜廣州南沙轉移50餘名外地漁民,執法部門望漁民兄弟出海前注意天氣變化金羊網  作者:梁懌韜  2020-08-19 颱風「海高斯」影響期間,廣州市南沙區一度發出颱風橙色預警。
  • 區海漁局發揮信息平臺作用向漁民傳送天氣情況
    接到寒潮天氣預警後,區海漁局發揮信息平臺作用,充分利用網絡信息平臺,及時向漁民傳送天氣變化情況,做到天氣變化情況早知道、早預防。「接到上級發布的寒潮警報和大風通知後,我局高度重視,迅速採取行動。將大風警報通過微信、電話等形式,層層傳遞到沿海各街道、各漁業單位。同時,組織我們的安監、漁政和中隊執法人員到海邊進行巡邏檢查。」區海洋與漁業局安監科副科長說曲林波說。
  • 煙臺供電公司開展等電位作業消除設備發熱缺陷
    原標題:煙臺供電公司開展等電位作業消除設備發熱缺陷8日,記者從煙臺供電公司得知,連日來煙臺持續高溫天氣,用電負荷持續攀升,多次刷新今年負荷紀錄,煙臺供電公司採取帶電作業、零點檢修等一 系列措施,全力保障可靠供電。
  • 煙臺伏季休漁「滿月」 市場仍有海捕鮮鮁魚叫賣
    齊魯網7月3日訊(煙臺臺 姜燕)6月1號,煙臺進入今年伏季休漁期。休漁期間,對違規漁船一律按統一的最高標準進行處罰。昨天,記者走訪發現,儘管休漁期已經「滿月」,市場上仍然有「海捕」鮮鮁魚叫賣。
  • 俄漁民出海遇海狗 不是為了要吃的?
    原標題:俄漁民出海遇海狗 漁民:我們一試著趕它,它就叫2018年4月10日訊,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俄羅斯薩哈林州馬卡羅夫斯基區的一條漁船,遇到了一隻「搭船」的海狗,乘著漁民的船隻「兜風」8小時。俄漁民出海遇海狗漁民安德烈・佩爾米亞科夫稱:「我和夥伴們一起出海,聽到有東西在叫,一看,旁邊有隻海狗,它一下就爬上了船。過了一會,我們決定把它趕下去,但趕下去它又會爬上來,這樣反覆了幾次。
  • 寧波漁船上建移動氣象站 象山漁民能收聽精準海洋天氣預報
    老漁民改聽本地海洋天氣預報  有40年出海捕魚經驗的林永法當過31年的漁老大,5年前他上岸後就不再出海捕魚了,如今林永法是象山縣石浦鎮石浦漁村的村主任。從1967年到2007年這40年裡,林永法出海捕魚最遠北至韓國濟州島,南至越南。「漁民出海捕魚一去就是20天以上,我最長在海上待過45天。」
  • 河北黃驊:黃渤海伏季休漁期結束 漁民拔錨啟航「耕海牧漁」
    河北省黃驊市登記在冊的540餘艘海洋漁船隨著水流變化陸續出航,一大撥海鮮將「遊」上市民餐桌。↑2020年9月1日,在河北省黃驊市南排河中心漁港內,漁民在整理網具為出海做準備。CICPHOTO/張國文 攝↑2020年9月1日,在河北省黃驊市南排河中心漁港內,漁民往船隻上搬運生活用品為出海做準備。
  • 煙臺海工裝備揚帆出海
    海風催發著煙臺這座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核心區骨幹城市的綠意,更吹響了煙臺進軍海工裝備製造業強市的「衝鋒號」。走在中集來福士煙臺基地的1號碼頭,3座填補了我國海洋漁業高端裝備空白的海洋牧場平臺靜靜矗立在岸邊,正等待下水駛往作業海域。目前,中集來福士累計交付7座海洋牧場平臺,在建14座。在為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建造的浮式生產儲油卸油平臺現場,工人正在給一個個分段鋼板「穿」上一層深灰色底漆。
  • 海峽漁業氣象與海況預報為閩臺漁民保駕護航
    中新社福州一月五日電 (記者 陳國明)記者今天從福建省氣象臺獲悉,從今年一月一日開始,眾多穿越海峽的閩臺漁民可以通過電波收聽到海峽漁業氣象與海況預報
  • 漁民出海捕魚,自稱捕到了「龍魚」,同伴卻讓他放生
    漁民出海捕魚,自稱捕到了「龍魚」,同伴卻讓他放生 海洋中生活的動物都是我們不經常見到的。所以我們對於某些海洋生物的生活習性並不了解,一位小男孩跟隨的自己的父親到海上釣魚的時候。沒一會兒的功夫,就從海洋中釣上了一條又長又大的魚。
  • 舟山漁民復工啦!豬肉吃不起,長膏皮皮蝦,石斑魚……透骨新鮮的海鮮...
    從漁民兄弟發來的小視頻和圖片看到,藍天白雲,海鷗成群。天氣好,漁民們的心情更好!一網網漁獲被起到甲板上後,滿船金黃,閃閃發光,來自大海的鮮活生命在甲板上蹦跳。滿船的海鮮圖片由漁民提供漁民們忙著分揀,你一籮,我一筐,小黃魚被分成一筐又一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