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吃過海鮮,喜歡吃新鮮出爐的帝王蟹,喜歡吃大海裡新鮮捕撈的石斑魚,這些海鮮價格並不便宜,海鮮的背後透露著漁民怎樣的艱辛生活?漁民出海捕撈過程是怎樣的?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全過程紀實漁民出海的捕撈過程。
出海準備:
漁民出海並不是隨隨便便就出海,漁民出海一次成本要很高,所以出海一次就要確保滿載而歸,所以出海一般要好幾天時間,如果去到公海捕撈要一個多月時間,所以先把預先準備好食物,淡水準備好,放進倉庫或夾板裡面。
出海一定要檢查這些證件是否齊全。《漁業船舶檢驗證書》、《漁業船舶登記證書》、《漁業捕撈許可證》等證書必須齊全、有效。駕駛、輪機、通訊等各崗位人員應配備齊全;船體及各種設備應保養、維修並經過專業檢驗,達到適航狀態。安全、消防、救生設備、應急器材配套齊全無損壞;
出海前最關鍵的一點是了解你所在的天氣情況如果天氣惡劣,遭遇颱風天氣就要及時的回港避風,防止天氣不好船毀人亡。
了解魚群動態
老一輩有經驗的漁民出海時候能夠憑藉洋流運動,來判斷魚群走向,加大捕撈收穫能力,但是現在很多漁船都配備了聲納系統,聲納系統可以判斷50米深海面內附近是否有魚群出沒,大大增加捕撈的準確性。
出海捕魚的捕撈方式
撒網捕魚
最常見的漁民捕魚方式應該就是撒網。用的是一種粘網(一般有三層網絲),撒在海水中,上面有浮標,下面有鉛塊,網能在海 水裡 垂直展開。魚蝦蟹如撞網會被纏住,越是掙扎,纏繞得越緊。這種一般撒網下去兩個小時就能去收網,魚獲一般不錯。 以前也經常用這種網捕魚,收網時最是刺激,大夥一起激動得屏住呼吸,目不轉睛盯著從 水裡 不斷拉起來的網,如果看到魚獲,保準一陣歡呼。要是偶爾遇到大傢伙,那絕對是一陣陣尖叫。
蟹籠捕蟹
蟹籠,是一個扁圓柱體外形的網架,中間有口子,裡面放有餌料,魚蝦蟹只能進不能出。漁民將餌料裝進蟹籠,再沉入海底。之後只需定期去撈起蟹籠,倒出魚獲,重裝好餌料即可。
固位網魚
和蟹籠相似,不同的是魚籠固位漁網有很長的引網,引網就像個大大的V字,交匯處就是固位漁網的網籠,這種捕撈範圍比蟹籠大很多,因而魚獲也會多很多。捕魚真的是蠻神奇,好像很多人很喜歡,也許是來源人類自古以來的狩獵天性。而魚獲的未執行也是非常讓人期待,固位魚網收起來,看看有什麼類型的大收穫。只要鬆開大網尾部網籠口子,就能將裡面魚獲倒入魚袋。
魚獲一般比較雜,經常有很多小魚。偶爾也能抓到大傢伙,像鰻魚啦,大隻的八爪魚(章魚)啦,還有赤嘴鰵、黃花魚等比較珍貴點的魚類。
夜捕
在夜深人靜時候,茫茫大海上閃爍著燈光,他們就是夜捕船隊,有些夜間出沒的海洋生物就是靠氙氣燈來吸引到大海表面,如魷魚,鰻魚等漁民專業捕撈魷魚的一般是天黑出發,天亮回來,收入有時非常可觀。
現在很多漁民都會採用夜捕的方式,因為趨光性海洋生物會被氙氣燈吸引集中到一塊,捕撈收穫頗豐,在茂名電白第一灘,漁民凌晨捕撈滿載而歸,就要在天蒙蒙亮凌晨五點多時候把漁船開回來海邊,趁早一定要確保新鮮把自己剛剛夜捕回來的海鮮,轉手出賣。
茫茫大海對很多很少見到海洋的人來說是嚮往生活,但是一旦將自己工作託付給大海就要有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有時候也要承受者出海收穫不利,導致的虧本,漁民捕撈還要遵循一個原則保護海洋生態,不能過度捕撈,所以每年我國都有休漁期和開漁期,確保海洋生態資源能夠得到恢復,讓能給我們帶來財富的海洋源源不斷,這就是人與生態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