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民出海捕撈全過程紀實 出海捕撈並不是一件輕鬆事

2021-01-08 原產地Vlog

相信大家都吃過海鮮,喜歡吃新鮮出爐的帝王蟹,喜歡吃大海裡新鮮捕撈的石斑魚,這些海鮮價格並不便宜,海鮮的背後透露著漁民怎樣的艱辛生活?漁民出海捕撈過程是怎樣的?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全過程紀實漁民出海的捕撈過程。

出海準備:

漁民出海並不是隨隨便便就出海,漁民出海一次成本要很高,所以出海一次就要確保滿載而歸,所以出海一般要好幾天時間,如果去到公海捕撈要一個多月時間,所以先把預先準備好食物,淡水準備好,放進倉庫或夾板裡面。

出海一定要檢查這些證件是否齊全。《漁業船舶檢驗證書》、《漁業船舶登記證書》、《漁業捕撈許可證》等證書必須齊全、有效。駕駛、輪機、通訊等各崗位人員應配備齊全;船體及各種設備應保養、維修並經過專業檢驗,達到適航狀態。安全、消防、救生設備、應急器材配套齊全無損壞;

出海前最關鍵的一點是了解你所在的天氣情況如果天氣惡劣,遭遇颱風天氣就要及時的回港避風,防止天氣不好船毀人亡。

了解魚群動態

老一輩有經驗的漁民出海時候能夠憑藉洋流運動,來判斷魚群走向,加大捕撈收穫能力,但是現在很多漁船都配備了聲納系統,聲納系統可以判斷50米深海面內附近是否有魚群出沒,大大增加捕撈的準確性。

出海捕魚的捕撈方式

撒網捕魚

最常見的漁民捕魚方式應該就是撒網。用的是一種粘網(一般有三層網絲),撒在海水中,上面有浮標,下面有鉛塊,網能在海 水裡 垂直展開。魚蝦蟹如撞網會被纏住,越是掙扎,纏繞得越緊。這種一般撒網下去兩個小時就能去收網,魚獲一般不錯。 以前也經常用這種網捕魚,收網時最是刺激,大夥一起激動得屏住呼吸,目不轉睛盯著從 水裡 不斷拉起來的網,如果看到魚獲,保準一陣歡呼。要是偶爾遇到大傢伙,那絕對是一陣陣尖叫。

蟹籠捕蟹

蟹籠,是一個扁圓柱體外形的網架,中間有口子,裡面放有餌料,魚蝦蟹只能進不能出。漁民將餌料裝進蟹籠,再沉入海底。之後只需定期去撈起蟹籠,倒出魚獲,重裝好餌料即可。

固位網魚

和蟹籠相似,不同的是魚籠固位漁網有很長的引網,引網就像個大大的V字,交匯處就是固位漁網的網籠,這種捕撈範圍比蟹籠大很多,因而魚獲也會多很多。捕魚真的是蠻神奇,好像很多人很喜歡,也許是來源人類自古以來的狩獵天性。而魚獲的未執行也是非常讓人期待,固位魚網收起來,看看有什麼類型的大收穫。只要鬆開大網尾部網籠口子,就能將裡面魚獲倒入魚袋。

魚獲一般比較雜,經常有很多小魚。偶爾也能抓到大傢伙,像鰻魚啦,大隻的八爪魚(章魚)啦,還有赤嘴鰵、黃花魚等比較珍貴點的魚類。

夜捕

在夜深人靜時候,茫茫大海上閃爍著燈光,他們就是夜捕船隊,有些夜間出沒的海洋生物就是靠氙氣燈來吸引到大海表面,如魷魚,鰻魚等漁民專業捕撈魷魚的一般是天黑出發,天亮回來,收入有時非常可觀。

現在很多漁民都會採用夜捕的方式,因為趨光性海洋生物會被氙氣燈吸引集中到一塊,捕撈收穫頗豐,在茂名電白第一灘,漁民凌晨捕撈滿載而歸,就要在天蒙蒙亮凌晨五點多時候把漁船開回來海邊,趁早一定要確保新鮮把自己剛剛夜捕回來的海鮮,轉手出賣。

茫茫大海對很多很少見到海洋的人來說是嚮往生活,但是一旦將自己工作託付給大海就要有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有時候也要承受者出海收穫不利,導致的虧本,漁民捕撈還要遵循一個原則保護海洋生態,不能過度捕撈,所以每年我國都有休漁期和開漁期,確保海洋生態資源能夠得到恢復,讓能給我們帶來財富的海洋源源不斷,這就是人與生態的和諧。

相關焦點

  • 近海漁業資源因過度捕撈等衰退 今年出海或虧損
    中國漁業協會會長齊景發在會議期間表示,中國水產品產量和貿易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捕撈能力與世界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近兩個月來,隨著南海、東海、黃海次第結束伏季休漁期,近海漁民渴望漁獲量能夠實現媲美糧食產量的「八連增」局面,但顯然,中國近海海洋捕撈量已經連續多年處於「零增長」,更有多個海區的專家和船長預言,受過度捕撈和環境汙染兩大「元兇」影響,今年出海將維持薄利甚至出現虧損。
  • 天氣轉暖煙臺漁民陸續出海作業
    齊魯網煙臺3月6日訊(記者張斐斐 姜燕)出了正月後,隨著氣溫升高,渤海灣也度過了冰封期,休息了一個多月的漁民們修船織網準備出海。
  • 開海漁民直呼"海瘦了" 過度捕撈至連年欠帳
    但開海頭一周的漁獲,卻令憧憬「魚蝦滿倉」的漁民略感失望:除去爬蝦和蛸類產量與去年基本持平外,鮁魚、小黃花、辮子魚等經濟魚類,無論個頭還是捕撈量都呈現下降態勢,而賣不出價的小雜魚佔了一網收成的大部分。「海瘦了」補貼降了,出海趨向觀望「現在海實在太瘦了,感覺一年不如一年了。
  • 過度捕撈環境汙染近海漁業資源衰退 今年出海或虧損
    中國漁業協會會長齊景發在會議期間表示,中國水產品產量和貿易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捕撈能力與世界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近兩個月來,隨著南海、東海、黃海次第結束伏季休漁期,近海漁民渴望漁獲量能夠實現媲美糧食產量的「八連增」局面,但顯然,中國近海海洋捕撈量已經連續多年處於「零增長」,更有多個海區的專家和船長預言,受過度捕撈和環境汙染兩大「元兇」影響,今年出海將維持薄利甚至出現虧損。
  • 威海市399艘定置網捕撈漁船今日出海捕撈生產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20日訊 記者從威海市海洋與漁業局獲悉,根據農業農村部和山東省海洋伏季休漁管理規定,威海市定置作業(含鯷魚落網)的捕撈漁船伏季休漁時間為5月1日12時至8月20日12時。從20日開始,威海市核定為罈子網、掛網、老牛網(含鯷魚落網)等定置作業的399艘海洋捕撈漁船可以出海捕撈生產了。這類漁船開捕後,21日市場上將會有一定數量的新鮮魚貨上市,喜歡海鮮的朋友們可以一飽口福了。
  • 過度捕撈!漁民的生計怎麼辦!漁民怎麼看?出路在哪裡...
    但是偷捕現象時有發生,控制捕撈的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由於有些漁民用網眼比較小的漁具,沒有節制過度捕撈造成漁業資源進入快速衰退期。有專家提出建議應該休漁10年,就是10年以內不要再有捕撈行為了。不知道漁民兄弟對此有什麼看法?
  • 青島大風天氣漁民難出海,螃蟹漲價翻倍120元一斤!
    最近青島氣溫驟降,海上也颳起了大風,為了安全,許多漁民也不得不停船靠岸。  記者在沙子口南姜碼頭看到,大批的漁船停靠在港內並沒有出海,漁民們正在船上進行整理工作,岸上也有人在修補漁網。  漁民:「休息了四五天了,風小就去,風大了誰去,風大了不去。」
  • 出海打魚一網撈出四米長龍骨 漁民質疑是水怪
    一周前,河套羅家營一漁船出海捕撈,在東海海域打撈上來一副4米長的神秘骨骼。骨骼有頭有尾,靠一根筋連成一體。是海龍魚?還是大水怪?世代打魚為生的漁民沒人認識,甚至有人質疑是否真有類似龍的魚類。  出海撈上完整骨骼  昨天下午,記者在漁民的冷庫中見到了這副神秘骨骼。骨骼用紅綢包著,看起來漁民對它很上心。一周前,羅家營漁民出海捕撈,一網打上來這個稀罕物。「一看是一副骨骼,起初,大夥都不相信。」漁民說,按照經驗,普通的魚類骨骼都是零散的,這幅骨骼卻相當完整,頭、身體、尾巴一應俱全,靠中間的一根筋連成一體。
  • 過度捕撈讓東海漁場枯竭 漁民感慨讓子孫虧了口福
    我們跟著漁船一起出海,親眼看一看休漁後的海上糧倉是如何「補倉」的?當然也給大家打聽了一下,這段時間海鮮是否會緊俏起來,吃貨們該怎麼熬過這段休漁期?  眼下的東海休漁期,像老林這樣的漁民都歇船補網。其實關於東海無魚的尷尬,近幾年已經屢屢提及,而大家談到如今枯竭的漁業資源,也紛紛感嘆是自己沒有保護和珍惜好東海的饋贈,過度的捕撈,讓子孫們虧了口福。  比如說吧,東海大黃魚是一道家喻戶曉的海產,浙江省水產研究所曾做過資源調查,1957年鼎盛時期,大黃魚的年產量大約是17萬噸,而如今,野生大黃魚的年產量僅剩0.2萬噸。
  • 祖輩傳承技術捕撈罕見海蚰蜒 形似蜈蚣味道鮮
    大年初八一大早,即墨鰲山灣海域開始漲潮,向陽村漁民老苗和同伴拖著裝滿船艙的海蚰蜒上岸了。「這個季節正是捕海蚰蜒的時候,不過捕撈的時間比往年提前了幾天。」老苗說,這一網打上來的可真不少,一稱足有200多斤,按現在的市場價格,也能賣幾千塊錢。    向陽村坐落在美麗的鰲山灣畔。每年開春後,這裡的漁民就開始忙碌一件事情,那就是張網捕撈海蚰蜒。
  • 煙臺:定置網刺網漁船可出海捕撈 9月1日前仍嚴打拖船偷捕
    ,屆時,全市近4500條定置網、刺網捕撈漁船,可以按規定出海捕撈。  至10月底,定置網、刺網可持證回捕增殖對蝦  今年伏休有關規定具體為:北緯35度以北的渤海和黃海海域,除釣魚作業外的其它海洋捕撈漁船伏季休漁時間為6月1日12時至9月1日12時,漁業輔助船與捕撈漁船同步休漁。
  • 瓊海漁民赴西沙捕撈長棘海星啟航 開創我國應對海洋生態災害生動範例
    6月4日上午,我市在潭門新港碼頭舉行瓊海漁民赴西沙捕撈長棘海星啟航儀式,標誌著今年瓊海漁民赴西沙捕撈長棘海星行動拉開序幕
  • 老漁民出海捕到「龍魚」,帶回家飼養3年,得知身份立馬放生了!
    老漁民出海捕到「龍魚」,帶回家飼養3年,得知身份立馬放生了!一些漁民在出海捕魚時,經常會捕撈到一些並不常見的海洋生物,一位老漁民就在出海捕魚時捕到了一條「龍魚」,帶回家飼養3年,得知身份立馬放生了!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 誤捕雙髻鯊這事,我要為海南漁民說幾句!切勿把海南漁民妖魔化了…
    一時間斥責之聲不斷,海南漁民似乎成了目無法紀的刁民,只知過度捕撈,不知環境保護。目前執法部門給出的結果是處罰漁民並加強教育,看似新聞可以告一段落了,但是我總覺得奇怪。 從漁民對這批雙髻鯊的售價來看,也可以看出端倪。報導中,這批雙髻鯊的售價是15塊錢一斤,比市場上人工養殖的草魚每斤貴三塊錢,再加上出海的人力物力消耗,哪個漁民會願意出海撈一網草魚回來賣呢?
  • 海水汙染和過度捕撈導致近海無魚 捕魚或被逼向深海
    這一天,壽光、濱海、昌邑、萊州等地的漁民拜祭龍王,祈求在新的一年裡四海平安,風調雨順,漁鹽豐產……  然而記者在近日對壽光市羊口港漁民的採訪中發現,這裡的漁船幾乎全部停靠在岸,出海打魚者寥寥無幾。據了解,近年來海水汙染和過度捕撈導致的「近海無魚」現狀,讓早已出正月的羊口漁民無奈地選擇將船隻停港「撂荒」。「近海的魚越來越少了。」
  • 臺當局鼓勵吃魚漁民過度捕撈 未來「無魚可捕」?
    臺當局鼓勵吃魚漁民過度捕撈 未來「無魚可捕」?  「無魚可捕」提早到來   過度捕撈難逃其咎  邵廣昭說,40多年前臺灣要蓋第一座核電廠,他所帶領的團隊負責在核電廠動工前,先行搜集環境背景資料,從而比較電廠運轉後的生態衝擊。
  • 俄漁民出海遇海狗 不是為了要吃的?
    原標題:俄漁民出海遇海狗 漁民:我們一試著趕它,它就叫2018年4月10日訊,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俄羅斯薩哈林州馬卡羅夫斯基區的一條漁船,遇到了一隻「搭船」的海狗,乘著漁民的船隻「兜風」8小時。俄漁民出海遇海狗漁民安德烈・佩爾米亞科夫稱:「我和夥伴們一起出海,聽到有東西在叫,一看,旁邊有隻海狗,它一下就爬上了船。過了一會,我們決定把它趕下去,但趕下去它又會爬上來,這樣反覆了幾次。
  • 過度捕撈致野生魚銳減 部分種群出現滅絕跡象
    來自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的統計顯示,島城5000多艘捕撈船中,6月1日前有一多半已提前休漁。5月29日,記者在嶗山沙子口碼頭探訪時發現,碼頭上停滿了大小漁船,不少漁船已連續幾個月沒有出海。「因為海裡面魚蝦少、柴油價格高,漁船出海根本掙不到錢。」來自四川的船老大姜師傅解釋說。
  • 母親河上捕撈過度 網眼小 福建泉州上等魚逐年減少
    &nbsp&nbsp&nbsp&nbsp11點多,兩位老漁民出海捕魚後挑著「戰利品」走上沙灘。一位老漁民抱怨:「唉,都沒魚了,什麼都抓不到。」&nbsp&nbsp&nbsp&nbsp在老漁民挑著的桶裡,一個裝著一堆不起眼的小魚,只有幾隻稍大一點的帶魚。另一個裝著幾隻小螃蟹和一些小蝦。
  • 最後出海的小漁船帶回鮮活海鮮 雜魚60元一斤 大安康魚10元一斤
    2018年結束了,同時結束的還有絕大部分小漁船也開始休息等候過年了,現在寒冷天氣裡小漁船出海捕撈的海鮮還不夠油錢。但出海就有收穫,小編在2018年最後一天的顧家島漁港碼頭發現,當天還有一艘小漁船出海,帶回來的鮮活雜魚60塊錢一斤,小個頭的20塊錢一斤,圖為大個頭的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