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上午,我市在潭門新港碼頭舉行瓊海漁民赴西沙捕撈長棘海星啟航儀式,標誌著今年瓊海漁民赴西沙捕撈長棘海星行動拉開序幕。這將開創我國應對海洋生態災害的生動範例,是潭門漁民從捕撈生產型向生態保護型轉產發展的一大創舉。
市委書記何瓊妹宣布「瓊海漁民赴西沙捕撈長棘海星啟航儀式」正式開啟。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劉堅為出海執行任務的漁民和科研人員授予工作旗幟。
此次長棘海星清理任務歷時一個月,是歷次規模最大的一次,將出動4艘漁船80多名漁民,清除西沙群島總面積約400平方公裡的九個島礁的長棘海星,全面實現遏制西沙群島全域長棘海星生態災害的最終目標。
出海漁船 輪機長 符和誼:一直都在西沙那邊捕撈長棘海星,我們也總結了一點經驗,這就是我們的祖宗海,作為漁民這是我們應該的責任,我們一定要完成這個任務,要把國家海洋資源保護好。
三沙航跡珊瑚礁保護研究所 副所長 袁運裕:我們前期做了勘察,我們(這次)是在指導不同深度下漁民安全捕撈長棘海星,把海星運回滅活,送回內地做無公害處理。
2018年,三沙航跡珊瑚礁保護研究所對盤石嶼海域長棘海星分布和爆發程度進行過詳細調查。2019年,我市組織200多名潭門漁民和10艘漁船,先後多次在西沙群島的盤石嶼和永樂環礁部分島礁開展長棘海星捕撈清除作業,共捕撈清除長棘海星13萬餘只,為保護西沙珊瑚礁做出了積極貢獻。
長棘海星爆發生態災害是世界上公認的造成珊瑚礁大面積死亡白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國際上一直在尋求遏制長棘海星周期性爆發的辦法,但至今尚未找到可行的有效解決方案。這次任務開創了我國應對海洋生態災害的生動範例,也是潭門漁民從捕撈生產型向生態保護型轉產發展的一大創舉。
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成員徐騰,副市長潘豔紅參加啟航儀式。
監製:陳銀玲
審核:符海濤
記者:羅 穎
視覺:周 龍 何書賢
編輯:汪國威
聲明:瓊海市融媒體中心原創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