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長棘海星泛濫,科學家培育巨大海蝸牛去吃掉海星

2020-12-02 中華網

據雅虎新聞9月18日報導,科學家研究調查發現,澳大利亞昆士蘭海域中巨大的海蝸牛喜歡以長棘海星為食,如今昆士蘭大堡礁因長棘海星的破壞而消失大半,長棘海星泛濫成為大堡礁最大威脅之一,如果海蝸牛增多也側面保護了大堡礁。

巨大的海蝸牛是長棘海星的天敵,但是在過去,由於海蝸牛精美獨特的造型,許多貝殼收藏家都熱衷對其進行捕殺,所以現在巨大的海蝸牛已經很罕見了。

所以現在當地投資了56.8萬美元(約373萬人民幣),用於研究試驗人工培育出巨大的海蝸牛,研究人員聲稱,海星僅僅是在發現海蝸牛存在的情況下都會落荒而逃,但是目前海蝸牛的生命周期還是一件神秘的事情。

相關焦點

  • 食量大繁殖快,長棘海星堪稱「珊瑚殺手」,三沙市已展開清除行動
    02 對付「珊瑚掠食者」可謂世界難題 儘管少量的長棘海星有助於維持生態平衡,促進珊瑚健康生長,但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長棘海星在某些珊瑚礁島嶼數量暴增,把成片的石珊瑚水螅體吃掉,造成活珊瑚大量死亡,珊瑚礁海岸遭到破壞。
  • 西沙:長棘海星侵蝕 五彩珊瑚礁成白骨
    張利城 攝    在一群群長棘海星的侵蝕下,一片片珊瑚礁成為了「白骨」,這是記者29日看到的水下攝影師張利城拍攝的畫面。張利城向記者反映,西沙海域正在遭受大批長棘海星的侵襲,造成當地珊瑚礁大片死亡。     來自福建的水下攝影師張利城多次在西沙、南沙、東海、渤海等海域,進行水下考古,拍攝海洋生物。
  • 棘冠海星-珊瑚天敵
    但大堡礁也面臨著棘冠海星的威脅。研究人員發現,幾乎每三年大堡礁就要有一次棘冠海星暴發。研究認為,棘冠海星暴發是在集中的暴風雨之後一段時間,而這些暴風雨會將澳洲大陸營養物質大規模輸送到大堡礁海域,導致海域棘冠海星的幼蟲擁有足夠食物並長成來殺滅珊瑚。
  • 棘冠海星暴發嚴重威脅大堡礁生態
    原標題:棘冠海星暴發嚴重威脅大堡礁生態  環球短訊  據新華社雪梨11月7日電 (記者趙小娜)澳大利亞科學家近日發現,位於該國東海岸的世界自然遺產大堡礁正面臨嚴重的生態威脅,有「珊瑚殺手」之稱的棘冠海星正在大堡礁泛濫生長,並有愈演愈烈之勢。
  • 棘冠海星吃珊瑚威脅澳洲大堡礁,專家建議用食醋殺死海星!
    吃光珊瑚的海星據外媒報導,全身長滿刺的棘冠海星(crown-of-thorns starfish)主要食物是珊瑚,他住在印度洋與太平洋海域,是海洋生態系統重要的一部份。一般來說,棘冠海星的數量應該不多,不過近幾十年來,棘冠海星的數量好幾次大量增加,造成許多珊瑚被吃掉,澳洲海洋科學研究所(AIMS)在 2012年的一份研究就提到,棘冠海星是過去 30年來造成珊瑚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個理論推測,棘冠海星暴增可能跟他們能吃到的浮遊植物有關係,因為棘冠海星幼蟲主要的營養來源就是浮遊植物,不過目前,科學家還沒辦法肯定是什麼原因讓棘冠海星的數量多次暴增。
  • 【第2編輯室】「珊瑚殺手」棘冠海星沒有天敵?機器人來了!
    渾身毒刺,長得像地獄來客的棘冠海星是珊瑚的噩夢。它們對珊瑚的破壞可能超越人類活動的影響,棘冠海星會把珊瑚表面的珊瑚蟲吃掉,留下白色的珊瑚骨骼。 珊瑚上的棘冠海星 而且,棘冠海星食量非常大,據報導,平均一隻棘冠海星一天要吃掉約二平方公尺的珊瑚。最可怕的是,有些年份,棘冠海星的數量會大幅暴增,給珊瑚造成滅頂之災。
  • 棘冠海星暴發嚴重威脅大堡礁生態—新聞—科學網
    澳大利亞科學家近日發現,位於該國東海岸的世界自然遺產大堡礁正面臨嚴重的生態威脅,有「珊瑚殺手」之稱的棘冠海星正在大堡礁泛濫生長,並有愈演愈烈之勢。
  • 棘冠海星:海中毒魔鬼,貪吃的珊瑚殺手
    搖來蕩去的海波,將一束束光壓縮,令它們在層層水流中反覆折射;於是那光幻化成萬千輕柔的女性的手,帶著憐愛與喜悅,如同撫摸狗狗的頭那樣,用指尖和手掌輕觸棲息在海底的無數生命。這些生命有一個共同的家園——珊瑚礁。說來可怕,珊瑚礁其實是一座屍骨的城堡:一代又一代的珊瑚蟲在這裡出生、成長、死亡。
  • 棘冠海星:劇毒的珊瑚剋星,曾經也是個粉紅小公舉
    棘冠海星的產卵期是在夏天,產出的卵子和精子在海中授精。受精後幼體經過10天~45天左右的浮遊生活後,在珊瑚礁上著底、變態發育,變成大家印象中的海星模樣。圖片:exblog.jp此時的幼年棘冠海星大概0.5mm大小,以珊瑚藻為食,因此身體的顏色也跟珊瑚藻一樣,是萌萌噠的粉色。
  • 南海島礁長棘海星災害愈發嚴重,致大量珊瑚白化
    通過此次項目,科考隊員們首次在中沙大環礁海域發現大規模長棘海星爆發,並導致了大環礁北部區域大量珊瑚白化。航次執行期間,科考隊員在中沙大環礁海域首次發現了大規模長棘海星爆發並導致大環礁北部區域大量珊瑚白化的情況,證實了近三年來,南海島礁長棘海星災害已呈愈發嚴重的態勢。
  • 為什麼翻沙海星容易爛腳?海缸常見海星推薦!
    而在自然界的海星一生中會遇到不少天敵,諸如海鳥、海獺等等,當然還有一個來自海底的大冤家,它就是著名的法螺(Charonia tritonis)。它是一種體型巨大的海螺,外殼最大可以長到近60釐米,是珊瑚礁海域最大的軟體動物之一,它最愛的食物就是海星。
  • 珊瑚「殺手」棘冠海星「重出江湖」
    大量珊瑚「殺手」棘冠海星在澳大利亞大堡礁「重出江湖」,正在蠶食這一綿延數千公裡的珊瑚礁群。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電臺5日報導,研究人員去年發現,在大堡礁南端的斯溫群礁,棘冠海星數量飆升,「密度非常高」。澳大利亞海洋科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休·斯韋特曼說,這一現象「勢必導致大量珊瑚消失」。
  • 海星的「成魔之路」
    圖片:Matt Wright / wikimedia「魔鬼」的一生棘冠海星(Acanthaster planci)是一種生活在印度洋-太平洋熱帶海域珊瑚礁中的大型海星。在食物充足的情況下,它們的成體可以輕鬆長至直徑20到40釐米,約有成年人兩個張開的巴掌那麼大。棘冠海星大多有14到18隻長觸手,而且全身表面長有數量眾多的長且尖銳的棘刺,看上去就不好惹。
  • 澳潛水員做志願者給棘冠海星打「毒針」,這貨是啥?
    新華社雪梨1月22日電 棘冠海星近來在澳大利亞大堡礁南端驟增並吃掉大量珊瑚。為此,澳大利亞日前出動25名志願者,潛入水下用毒針毒死這些「珊瑚殺手」。反口面骨板間隔很寬,各板有一個長棘,棘下部有柄,棘上端十分尖銳。腕外端棘特別發達,長可達45-50毫米 。篩板6-8個棘冠海星是肉食動物,多棲息在熱帶珊瑚礁附近的沙上。以珊瑚為食,啃食珊瑚蟲,包括無柄無脊椎動物和動物屍體。
  • 科學家開發可攜式測試工具 可快速檢測珊瑚「殺手」棘冠海星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除了面臨日益嚴重的白化挑戰,世界上許多珊瑚礁目前正在被棘冠海星吃掉。然而,科學家最近開發出一種簡單的新型可攜式測試工具,可以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快地檢測到它們的存在。因此,通過識別在這些樣本中發現的明顯的eDNA信號,科學家可以判斷出特定區域存在哪些生物。近年來,這一過程已被用於跟蹤魚類的遷徙,警告附近的大白鯊,甚至尋找尼斯湖水怪。現在,在生物化學家Jason Doyle的領導下,澳大利亞海洋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可現場部署的試劑盒,用於檢測海水樣本中來自棘冠海星的eDNA。
  • 南海島礁長棘海星災害愈發嚴重,致大量珊瑚白化
    航次執行期間,科考隊員在中沙大環礁海域首次發現了大規模長棘海星爆發並導致大環礁北部區域大量珊瑚白化的情況,證實了近三年來,南海島礁長棘海星災害已呈愈發嚴重的態勢。 長棘海星是珊瑚礁生態系統的主要捕食者。成年長棘海星的身體直徑可以達到35釐米,最大的記錄個體甚至能超過75釐米。
  • 科考證實近三年南海島礁長棘海星災害愈發嚴重「圖」
    這是科考人員在水下拍攝的珊瑚和長棘海星(6月27日攝)。 新華社發(中科院南海所提供)新華社廣州8月6日電(記者荊淮僑)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6日通報,中沙群島綜合科學考察項目已於7月底完成了2020年度的綜合航次任務。
  • 「魔鬼海星」不能吃,我們該如何對付這群「珊瑚殺手」?
    今年上半年,三沙市開啟了一輪大規模集中清理長棘海星的行動,捕撈數量超過6萬隻。「圍獵」長棘海星的同時,科研人員們還在培育新的珊瑚礁,在這場與海星、與時間的較量中,他們對南海珊瑚礁的未來充滿信心。西沙盤石嶼,清理人員正在用夾子和網兜清理長棘海星。
  • 瓊海漁民赴西沙捕撈長棘海星啟航 開創我國應對海洋生態災害生動範例
    6月4日上午,我市在潭門新港碼頭舉行瓊海漁民赴西沙捕撈長棘海星啟航儀式,標誌著今年瓊海漁民赴西沙捕撈長棘海星行動拉開序幕
  • 自然界五大意想不到的「殺手」,海星、蝸牛齊上榜
    自然界五大意想不到的「殺手」,海星、蝸牛齊上榜第一位:海星信不信由你,很多多少品種的海星都是相稱利害的捕食者,僅管它們的捕食對像平日情形下都是那些行動緩慢的植物,如蝸牛、珊瑚蟲、海綿等。但是它們傍邊卻有一些可以捕捉蝦乃至魚如此可以快速活動的植物。有的居然還可以伸出它們那曲曲折折的兵器期待獵物入網。有的海星滿身都長滿了小鉤,可以像捕蠅紙那樣捕捉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