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量大繁殖快,長棘海星堪稱「珊瑚殺手」,三沙市已展開清除行動

2020-12-08 騰訊網

科技日報記者 華凌 實習生 胡家美

生機勃勃的珊瑚礁地帶,生活著一種人見人怕的棘皮動物——長棘海星,是食慾旺盛的「珊瑚殺手」。如今嚴重威脅著地貌景觀全由珊瑚礁構成的海南省三沙市。5月中旬,三沙市打響世界首次大規模人工清除海下長棘海星的戰鬥。

那麼,長棘海星究竟是何生物,如何對珊瑚造成危害,怎樣對其進行清理,國際上拯救珊瑚礁有何良策?

1

愛啃珊瑚的「魔鬼海星」

長棘海星又名刺冠海星,棲息於印度洋-西太平洋區熱帶珊瑚礁環境,以石珊瑚水螅體為食,對珊瑚礁具有很大的破壞力。

它們貌似刺蝟,披一身刺,碩大扁平的身體緊緊貼附在海底陸地上,如同車輪的中心,向外對稱輻射般長出8-21支觸手。成年棘冠海星輻徑為0.25-0.35米,最大者可逾0.7米。

微小的珊瑚蟲構成珊瑚石骨骼外的一層薄薄的「肉膜」,而這是長棘海星最喜歡吞噬的。捕食珊瑚蟲時,長棘海星藉助分布在腕下的半透明小足,吸附在珊瑚礁表面,把胃翻倒出來,覆蓋在珊瑚礁上,釋放出消化液將珊瑚蟲液化、吸收。當吃完這片區域的珊瑚蟲後,長棘海星會繼續前進,只留下珊瑚蟲的碳酸鈣骨骼。

成年長棘海星個體一般大於15釐米,一年能吃掉5-13平方米珊瑚。

在溫暖的月份,大約在每年10月到次年2月,恰逢長棘海星的產卵季節,大的雌蟲產卵高達6500萬隻。

要剖析它怪異的身體,得先用鋒利的刀將其沿平面橫切兩半。只見它身體表面的上一半,長滿向上的棘刺,粗短密集。觸手部分的棘刺則尖長稀疏,最外端的棘刺不僅直立向上,也有環圍觸手邊緣橫向生長的,約長4-5cm。其背面的構造裡,有一根根柔軟靈活的管足,如同成千上百的小吸管,密布在它身體及每一支觸手下面。

長棘海星又被稱作「魔鬼海星」,是一種有毒的動物,常有潛水者或漁民不慎碰到而產生劇痛

研究人員發現,長棘海星的每一根刺都富含神經毒素,一旦被刺到就會皮膚紅腫,疼痛難忍。同時,長棘海星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即便切除它所有觸手,抑或將其身體的絕大部分破壞殆盡,甚至斬切粉碎,它們依舊不會死亡;而破碎成塊的碎片日後,依然可以成長為完全體的長棘海星。

02

對付「珊瑚掠食者」可謂世界難題

儘管少量的長棘海星有助於維持生態平衡,促進珊瑚健康生長,但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長棘海星在某些珊瑚礁島嶼數量暴增,把成片的石珊瑚水螅體吃掉,造成活珊瑚大量死亡,珊瑚礁海岸遭到破壞。

長棘海星正在吃珊瑚

打個比喻,長棘海星對珊瑚的破壞如同陸地上蝗蟲對農作物的危害。其對珊瑚礁具有致命殺傷力,可以摧毀高達95%的硬珊瑚,將珊瑚礁徹底剝離,這種狀況大約每17年周期性爆發一次。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澳大利亞大堡礁爆發了4起疫情,最新的一次是在2010年。怎樣對付它,可謂是一個世界級的難題。

成體後的長棘海星一天能吞掉大約兩平方米的珊瑚,慘遭蹂躪的珊瑚礁只會剩下一片潔白的「骨骼」,而生長在其上的所有珊瑚蟲全都一股腦進入長棘海星的胃裡。被啃禿了的珊瑚礁無法為其他生物提供豐富的營養物質和棲息場所,如果在珊瑚礁地帶生息繁衍的海洋動物有恨的話,應該早就對長棘海星憎惡至極。

珊瑚白化

澳大利亞研究委員會珊瑚礁研究項目中心安德魯·貝爾德說:「我們觀察到這種『珊瑚掠食者』在數量上暴增,影響了珊瑚三角區海域裡的所有國家。長棘海星的繁殖速度相當快,在你沒有意識到珊瑚礁受損之前,它們已經吃光所有的珊瑚。破壞完一個地方的珊瑚後,會集體遊到其它海域,動作迅速到你都不明白前一處的珊瑚是怎麼死去的。」

澳大利亞等國研究人員認為,長棘海星種群的暴發是由最適的水溫和較低的鹽度使同期所產的幼體得到很高的成活率所致,與人類活動無直接關係。科學家懷疑,其大量繁衍由水質汙染造成。大量富含肥料的汙水排放到大海中,為這種海星的生長提供養分。

在國際上,對付長棘海星可謂絞盡腦汁,採取多種辦法。特別是澳大利亞,自1963年長棘海星在昆士蘭大量繁殖泛濫,導致如今大堡礁消失大半。2014年,為了挽救大堡礁免遭進一步破壞,澳大利亞使用致命注射方式在兩年中殺死25萬隻長棘海星。昆士蘭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還專門研製出水底獵殺機器人,搭載可以注射TCBS膠凍的注射針,每次下海巡航8小時之久,一旦找到長棘海星便狠狠給它打上一針,將其消滅。

不僅如此,科學家研究調查發現,昆士蘭海域中巨大的海蝸牛喜歡以長棘海星為食。2017年9月,研究人員將更多的海蝸牛放生到大堡礁上,幫助清理那些帶來嚴重威脅的長棘海星。據報導稱,當地投資56.8萬美元(約373萬人民幣),用於研究試驗人工培育巨大海蝸牛。

研究人員舒特博士表示,當長棘海星發現海蝸牛存在時就會落荒而逃,但是目前海蝸牛的生命周期還是一件神秘的事情。他們正在開展對此研究及育種的項目,如果成功的話,科學家能夠密切了解到海蝸牛對於減少珊瑚爆發疾病所產生的作用,從而保護大堡礁。

3

我國人工清理長棘海星在行動

「三沙歸來不看海」,地處我國最南端的城市海南省三沙,其地貌景觀全部由珊瑚礁構成,如今生態狀況不容樂觀。因在這片海下,生存著對珊瑚嚴重威脅的「珊瑚殺手」長棘海星。

3月9日-19日,在三沙市政府、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三沙航跡珊瑚礁保護研究所主辦,廣西大學海洋學院團隊、瓊海潭門漁民參與,通過出航圓滿完成對磐石嶼海域長棘海星調查任務,取得大量相關重要數據。

據海南省三沙市海洋國土資源規劃環保局工作人員介紹,「長棘海星規模數量之多可達約10萬隻,如果不加以控制,一兩年內恐怕會把珊瑚礁全部吃掉,對生態系統也將是毀滅性打擊。」

在據介紹,承擔清理長棘海星任務的由三人組成,乘坐一艘普通漁船,清理工具是一個網兜、一個鐵鉤。三個人在沒有定位系統和先進的探測設備的條件下,完成水下清理工作全靠默契。

在清理長棘海星的過程中,看似平靜的海面暗藏著無法預測的危險。工作人員需要在海上連續工作20天,包括吃飯睡覺。長時間的水下作業不僅考驗潛水員的體力,也對他們的水性有著嚴苛的要求。

短短7天內,他們清理出4.5萬多隻長棘海星。為了防止它們死亡腐爛後對海洋造成二次汙染,漁民們把捕撈後的長棘海星送入冷庫,運回海南島,曬乾後再進行填埋處理。

如此大規模的清理長棘海星的人工幹預方式,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尚屬首次。

而除了三沙及大堡礁,全球珊瑚礁都受到氣候暖化以及其它物種的威脅,珊瑚保育真的迫在眉睫。

來源: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劉義陽

審核:管晶晶

相關焦點

  • 棘冠海星:海中毒魔鬼,貪吃的珊瑚殺手
    棘冠海星:海中毒魔鬼,貪吃的珊瑚殺手文/張濤拉罕近岸淺海,金黃色的陽光輕易穿透薄薄的水體。生命力強大的珊瑚殺手棘冠海星曆經浮遊生物-初齡幼體-二齡幼體-三齡幼體-沉入海底-終齡幼體等生長過程,最後長到成體,它們最喜歡吃珊瑚,又被稱作
  • 南海島礁長棘海星災害愈發嚴重,致大量珊瑚白化
    通過此次項目,科考隊員們首次在中沙大環礁海域發現大規模長棘海星爆發,並導致了大環礁北部區域大量珊瑚白化。長棘海星爆發並導致大環礁北部區域大量珊瑚白化的情況,證實了近三年來,南海島礁長棘海星災害已呈愈發嚴重的態勢。
  • 「魔鬼海星」不能吃,我們該如何對付這群「珊瑚殺手」?
    短暫休息過後,他再次背上氣瓶,拿起網兜和長把夾子,潛入水中。李元超是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副研究員,他所在團隊的任務之一是海洋環境監測和生態保護及修復。他此行來到南海西沙群島巡遊,目的之一是捕撈長棘海星。長棘海星,又名刺冠海星,人稱「珊瑚殺手」,喜食珊瑚蟲,能夠造成活珊瑚大量死亡。
  • 【第2編輯室】「珊瑚殺手」棘冠海星沒有天敵?機器人來了!
    渾身毒刺,長得像地獄來客的棘冠海星是珊瑚的噩夢。它們對珊瑚的破壞可能超越人類活動的影響,棘冠海星會把珊瑚表面的珊瑚蟲吃掉,留下白色的珊瑚骨骼。 珊瑚上的棘冠海星 而且,棘冠海星食量非常大,據報導,平均一隻棘冠海星一天要吃掉約二平方公尺的珊瑚。最可怕的是,有些年份,棘冠海星的數量會大幅暴增,給珊瑚造成滅頂之災。
  • 珊瑚「殺手」棘冠海星「重出江湖」
    大量珊瑚「殺手」棘冠海星在澳大利亞大堡礁「重出江湖」,正在蠶食這一綿延數千公裡的珊瑚礁群。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電臺5日報導,研究人員去年發現,在大堡礁南端的斯溫群礁,棘冠海星數量飆升,「密度非常高」。澳大利亞海洋科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休·斯韋特曼說,這一現象「勢必導致大量珊瑚消失」。
  • 珊瑚殺手:棘冠海星-中新網
    珊瑚殺手:棘冠海星 2014-07-14 17:02:07在水深10公尺處的珊瑚礁旁,我屏住呼吸,小心翼翼用長鐵夾撥弄珊瑚上一隻青灰色的棘冠海星,這隻大傢伙直徑約40公分,牠的刺含有劇毒。  幾年前我(本文作者趙世民)在蘭嶼有慘痛經驗:我在浮潛時抓到一隻棘冠海星,興衝衝拿到岸邊的礁石上準備拍照,牠在掙扎中滾了下來,毒刺剛好扎中我的腳背,本以為擠一擠血就沒事,不料當晚腳掌卻腫得像變形的大地瓜,第二天一早趕緊搭第一班飛機到臺東求診。
  • 南海島礁長棘海星災害愈發嚴重,致大量珊瑚白化
    航次執行期間,科考隊員在中沙大環礁海域首次發現了大規模長棘海星爆發並導致大環礁北部區域大量珊瑚白化的情況,證實了近三年來,南海島礁長棘海星災害已呈愈發嚴重的態勢。 長棘海星是珊瑚礁生態系統的主要捕食者。成年長棘海星的身體直徑可以達到35釐米,最大的記錄個體甚至能超過75釐米。
  • 棘冠海星-珊瑚天敵
    它們是怎麼吃珊瑚的?哈,它們吃珊瑚可不是把珊瑚體一股腦吞下去。棘冠海星吃珊瑚其實就是吃珊瑚礁表面的珊瑚蟲,把珊瑚蟲幹掉,不就是把珊瑚幹掉了麼?咱們知道,棘冠海星也有天敵,那就是大法螺和蘇眉魚。因此,在珊瑚礁生態系統中,珊瑚、棘冠海星、大法螺、蘇眉魚等都能維持相應數量,或相應比例。但是,如果人類活動加劇,大量撈取大法螺並捕撈蘇眉魚,那棘冠海星就失去天敵,它們的數量將急劇增長,那麼它們數量的爆發必將導致珊瑚大規模死亡,於是,大片大片珊瑚變成死珊瑚了。
  • 澳潛水員做志願者給棘冠海星打「毒針」,這貨是啥?
    新華社雪梨1月22日電 棘冠海星近來在澳大利亞大堡礁南端驟增並吃掉大量珊瑚。為此,澳大利亞日前出動25名志願者,潛入水下用毒針毒死這些「珊瑚殺手」。棘冠海星以珊瑚蟲為食,在健康的生態系統中,可以控制珊瑚過度繁殖,但數量過多會造成珊瑚大量死亡,威脅生態環境。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日前報導,澳大利亞海洋公園旅遊經營者協會已召集25名潛水員出海,以注射方式殺死棘冠海星。
  • 海星的「成魔之路」
    圖片:Matt Wright / wikimedia「魔鬼」的一生棘冠海星(Acanthaster planci)是一種生活在印度洋-太平洋熱帶海域珊瑚礁中的大型海星。在食物充足的情況下,它們的成體可以輕鬆長至直徑20到40釐米,約有成年人兩個張開的巴掌那麼大。棘冠海星大多有14到18隻長觸手,而且全身表面長有數量眾多的長且尖銳的棘刺,看上去就不好惹。
  • 西沙:長棘海星侵蝕 五彩珊瑚礁成白骨
    張利城 攝    在一群群長棘海星的侵蝕下,一片片珊瑚礁成為了「白骨」,這是記者29日看到的水下攝影師張利城拍攝的畫面。張利城向記者反映,西沙海域正在遭受大批長棘海星的侵襲,造成當地珊瑚礁大片死亡。     來自福建的水下攝影師張利城多次在西沙、南沙、東海、渤海等海域,進行水下考古,拍攝海洋生物。
  • 科學家開發可攜式測試工具 可快速檢測珊瑚「殺手」棘冠海星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除了面臨日益嚴重的白化挑戰,世界上許多珊瑚礁目前正在被棘冠海星吃掉。然而,科學家最近開發出一種簡單的新型可攜式測試工具,可以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快地檢測到它們的存在。近年來,這一過程已被用於跟蹤魚類的遷徙,警告附近的大白鯊,甚至尋找尼斯湖水怪。現在,在生物化學家Jason Doyle的領導下,澳大利亞海洋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可現場部署的試劑盒,用於檢測海水樣本中來自棘冠海星的eDNA。該試劑盒採用了目前家庭妊娠檢測中使用的廉價側流檢測技術,其特點是,如果存在目標DNA,則在其上會出現一條有色帶。
  • 棘冠海星暴發嚴重威脅大堡礁生態
    原標題:棘冠海星暴發嚴重威脅大堡礁生態  環球短訊  據新華社雪梨11月7日電 (記者趙小娜)澳大利亞科學家近日發現,位於該國東海岸的世界自然遺產大堡礁正面臨嚴重的生態威脅,有「珊瑚殺手」之稱的棘冠海星正在大堡礁泛濫生長,並有愈演愈烈之勢。
  • 棘冠海星暴發嚴重威脅大堡礁生態—新聞—科學網
    澳大利亞科學家近日發現,位於該國東海岸的世界自然遺產大堡礁正面臨嚴重的生態威脅,有「珊瑚殺手」之稱的棘冠海星正在大堡礁泛濫生長,並有愈演愈烈之勢。
  • 棘冠海星吃珊瑚威脅澳洲大堡礁,專家建議用食醋殺死海星!
    有個每個家庭都有的東西,可以殺死破壞珊瑚的海星,拯救美麗的大堡礁,這個東西就是你我都吃過的「醋」。美麗的大堡礁位在澳洲的東岸,是世界最大最長的珊瑚礁群。吃光珊瑚的海星據外媒報導,全身長滿刺的棘冠海星(crown-of-thorns starfish)主要食物是珊瑚,他住在印度洋與太平洋海域,是海洋生態系統重要的一部份。
  • 澳大利亞為拯救大堡礁珊瑚 毒殺25萬海星(圖)
    澳大利亞政府拯救大堡礁行動做出成績。數十年來,大堡礁珊瑚大量減少,其中超過四成是綽號「珊瑚殺手」的棘冠海星所為,當局近兩年透過「打毒針」方法除害,成功消滅超過25萬棘冠海星。大堡礁是全球最大的珊湖礁群,但近年受氣候轉變、環境汙染等影響,珊瑚數量大減。
  • 棘冠海星:劇毒的珊瑚剋星,曾經也是個粉紅小公舉
    棘冠海星的產卵期是在夏天,產出的卵子和精子在海中授精。受精後幼體經過10天~45天左右的浮遊生活後,在珊瑚礁上著底、變態發育,變成大家印象中的海星模樣。圖片:exblog.jp此時的幼年棘冠海星大概0.5mm大小,以珊瑚藻為食,因此身體的顏色也跟珊瑚藻一樣,是萌萌噠的粉色。
  • 科考證實近三年南海島礁長棘海星災害愈發嚴重「圖」
    這是科考人員在水下拍攝的珊瑚和長棘海星(6月27日攝)。 新華社發(中科院南海所提供)新華社廣州8月6日電(記者荊淮僑)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6日通報,中沙群島綜合科學考察項目已於7月底完成了2020年度的綜合航次任務。
  • 棘冠海星殺手:無人潛水器RangerBot將守衛大堡礁
    珊瑚礁面臨的問題仍在不斷加劇:伴隨著不斷失控的氣候變化、不善的治理、規模不斷加大的工業化、過度的捕撈以及汙染徑流等因素,珊瑚白化現象變得更加頻繁。對此,人們很容易會把矛頭指向人類,然而實際上除了人類,還有一種對這些珊瑚的生存構成了威脅,它就是棘冠海星。事實上,有人懷疑,由於珊瑚附近的人類活動不斷增加,導致棘冠海星的數量出現猛增。
  • 為救大堡礁 澳志願者潛水毒殺海星
    棘冠海星近來在澳大利亞大堡礁南端驟增並吃掉大量珊瑚。為此,澳大利亞日前出動25名志願者,潛入水下用毒針毒死這些「珊瑚殺手」。 棘冠海星以珊瑚蟲為食,在健康的生態系統中,可以控制珊瑚過度繁殖,但數量過多會造成珊瑚大量死亡,威脅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