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冠海星-珊瑚天敵

2021-02-15 海洋生物多樣性

說到珊瑚,大家都有一個美輪美奐的海底世界。

但是,您知道嗎,珊瑚也有天敵,引起關注的非棘冠海星莫屬。

棘冠海星,顧名思義,就是一種海星,一種有冠的海星,而這個冠是長了棘刺的。

這就是棘冠海星,怕不怕?

看到那密密麻麻的棘刺,您有何感想?

恐怖!

是的,對珊瑚來說,棘冠海星就是一大恐怖天敵。

說來您可能不信,一隻棘冠海星一天能吃掉2平方米的珊瑚。

它們是怎麼吃珊瑚的?

哈,它們吃珊瑚可不是把珊瑚體一股腦吞下去。棘冠海星吃珊瑚其實就是吃珊瑚礁表面的珊瑚蟲,把珊瑚蟲幹掉,不就是把珊瑚幹掉了麼?

正常情況下,珊瑚礁生態系統能維持一個平衡的物質和能量鏈,也就是各物種、各生物類群之間的個體數目不會發生劇烈變化。但是,一旦出現其它外在因素參與進來,情形就會起變化了。

咱們知道,棘冠海星也有天敵,那就是大法螺和蘇眉魚。因此,在珊瑚礁生態系統中,珊瑚、棘冠海星、大法螺、蘇眉魚等都能維持相應數量,或相應比例。但是,如果人類活動加劇,大量撈取大法螺並捕撈蘇眉魚,那棘冠海星就失去天敵,它們的數量將急劇增長,那麼它們數量的爆發必將導致珊瑚大規模死亡,於是,大片大片珊瑚變成死珊瑚了。

大法螺獵吃棘冠海星

蘇眉魚

澳洲的大堡礁大家都熟悉,那裡的珊瑚好。但大堡礁也面臨著棘冠海星的威脅。研究人員發現,幾乎每三年大堡礁就要有一次棘冠海星暴發。研究認為,棘冠海星暴發是在集中的暴風雨之後一段時間,而這些暴風雨會將澳洲大陸營養物質大規模輸送到大堡礁海域,導致海域棘冠海星的幼蟲擁有足夠食物並長成來殺滅珊瑚。

在咱們的西沙海域,2008-2009年間,宣德群島棘冠海星大規模暴發,這是因為漁民把珊瑚礁中的大法螺都弄得差不多,蘇眉魚也搞得沒幾條,棘冠海星失去天敵,不暴發也對不住觀眾哈。

據統計,最多的時候,每平方米有20多隻棘冠海星,這才叫真正的恐怖。

當然,棘冠海星急劇暴發之後,把海域珊瑚都吃得差不多的時候,由於沒有了食物來源,棘冠海星也將大規模死亡、消失。因此,這幾年宣德群島的棘冠海星又很少了。

這些棘刺,可厲害了

相關焦點

  • 【第2編輯室】「珊瑚殺手」棘冠海星沒有天敵?機器人來了!
    渾身毒刺,長得像地獄來客的棘冠海星是珊瑚的噩夢。它們對珊瑚的破壞可能超越人類活動的影響,棘冠海星會把珊瑚表面的珊瑚蟲吃掉,留下白色的珊瑚骨骼。 珊瑚上的棘冠海星 而且,棘冠海星食量非常大,據報導,平均一隻棘冠海星一天要吃掉約二平方公尺的珊瑚。最可怕的是,有些年份,棘冠海星的數量會大幅暴增,給珊瑚造成滅頂之災。
  • 棘冠海星:海中毒魔鬼,貪吃的珊瑚殺手
    棘冠海星:海中毒魔鬼,貪吃的珊瑚殺手文/張濤拉罕近岸淺海,金黃色的陽光輕易穿透薄薄的水體。棘冠海星。遍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的石珊瑚、細枝珊瑚、鹿角珊瑚、牡丹珊瑚等動物,都曾慘遭棘冠海星的蹂躪,特別是澳大利亞;1963年,棘冠海星在澳大利亞大堡礁大量增殖,有五分之一的的面積都被它們吃光了;但棘冠海星們依然不滿,向周圍區域不斷擴張,最後甚至對整個南太平洋地區的珊瑚礁群都構成了嚴重威脅。
  • 珊瑚「殺手」棘冠海星「重出江湖」
    大量珊瑚「殺手」棘冠海星在澳大利亞大堡礁「重出江湖」,正在蠶食這一綿延數千公裡的珊瑚礁群。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電臺5日報導,研究人員去年發現,在大堡礁南端的斯溫群礁,棘冠海星數量飆升,「密度非常高」。澳大利亞海洋科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休·斯韋特曼說,這一現象「勢必導致大量珊瑚消失」。
  • 棘冠海星吃珊瑚威脅澳洲大堡礁,專家建議用食醋殺死海星!
    吃光珊瑚的海星據外媒報導,全身長滿刺的棘冠海星(crown-of-thorns starfish)主要食物是珊瑚,他住在印度洋與太平洋海域,是海洋生態系統重要的一部份。一般來說,棘冠海星的數量應該不多,不過近幾十年來,棘冠海星的數量好幾次大量增加,造成許多珊瑚被吃掉,澳洲海洋科學研究所(AIMS)在 2012年的一份研究就提到,棘冠海星是過去 30年來造成珊瑚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個理論推測,棘冠海星暴增可能跟他們能吃到的浮遊植物有關係,因為棘冠海星幼蟲主要的營養來源就是浮遊植物,不過目前,科學家還沒辦法肯定是什麼原因讓棘冠海星的數量多次暴增。
  • 棘冠海星:劇毒的珊瑚剋星,曾經也是個粉紅小公舉
    棘冠海星的產卵期是在夏天,產出的卵子和精子在海中授精。受精後幼體經過10天~45天左右的浮遊生活後,在珊瑚礁上著底、變態發育,變成大家印象中的海星模樣。圖片:exblog.jp此時的幼年棘冠海星大概0.5mm大小,以珊瑚藻為食,因此身體的顏色也跟珊瑚藻一樣,是萌萌噠的粉色。
  • 澳潛水員做志願者給棘冠海星打「毒針」,這貨是啥?
    棘冠海星以珊瑚蟲為食,在健康的生態系統中,可以控制珊瑚過度繁殖,但數量過多會造成珊瑚大量死亡,威脅生態環境。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日前報導,澳大利亞海洋公園旅遊經營者協會已召集25名潛水員出海,以注射方式殺死棘冠海星。
  • 珊瑚殺手:棘冠海星-中新網
    在水深10公尺處的珊瑚礁旁,我屏住呼吸,小心翼翼用長鐵夾撥弄珊瑚上一隻青灰色的棘冠海星,這隻大傢伙直徑約40公分,牠的刺含有劇毒。  幾年前我(本文作者趙世民)在蘭嶼有慘痛經驗:我在浮潛時抓到一隻棘冠海星,興衝衝拿到岸邊的礁石上準備拍照,牠在掙扎中滾了下來,毒刺剛好扎中我的腳背,本以為擠一擠血就沒事,不料當晚腳掌卻腫得像變形的大地瓜,第二天一早趕緊搭第一班飛機到臺東求診。
  • 棘冠海星暴發嚴重威脅大堡礁生態
    原標題:棘冠海星暴發嚴重威脅大堡礁生態  環球短訊  據新華社雪梨11月7日電 (記者趙小娜)澳大利亞科學家近日發現,位於該國東海岸的世界自然遺產大堡礁正面臨嚴重的生態威脅,有「珊瑚殺手」之稱的棘冠海星正在大堡礁泛濫生長,並有愈演愈烈之勢。
  • 棘冠海星暴發嚴重威脅大堡礁生態—新聞—科學網
    澳大利亞科學家近日發現,位於該國東海岸的世界自然遺產大堡礁正面臨嚴重的生態威脅,有「珊瑚殺手」之稱的棘冠海星正在大堡礁泛濫生長,並有愈演愈烈之勢。
  • 科學家開發可攜式測試工具 可快速檢測珊瑚「殺手」棘冠海星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除了面臨日益嚴重的白化挑戰,世界上許多珊瑚礁目前正在被棘冠海星吃掉。然而,科學家最近開發出一種簡單的新型可攜式測試工具,可以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快地檢測到它們的存在。現在,在生物化學家Jason Doyle的領導下,澳大利亞海洋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可現場部署的試劑盒,用於檢測海水樣本中來自棘冠海星的eDNA。該試劑盒採用了目前家庭妊娠檢測中使用的廉價側流檢測技術,其特點是,如果存在目標DNA,則在其上會出現一條有色帶。該試劑盒非常敏感,對小至0.1皮克的eDNA物質有反應。
  • 棘冠海星殺手:無人潛水器RangerBot將守衛大堡礁
    珊瑚礁面臨的問題仍在不斷加劇:伴隨著不斷失控的氣候變化、不善的治理、規模不斷加大的工業化、過度的捕撈以及汙染徑流等因素,珊瑚白化現象變得更加頻繁。對此,人們很容易會把矛頭指向人類,然而實際上除了人類,還有一種對這些珊瑚的生存構成了威脅,它就是棘冠海星。事實上,有人懷疑,由於珊瑚附近的人類活動不斷增加,導致棘冠海星的數量出現猛增。
  • 南海島礁長棘海星災害愈發嚴重,致大量珊瑚白化
    2020年6-7月,由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牽頭的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中沙群島綜合科學考察」項目在全體科考隊員與船員的通力協作下,克服新冠疫情影響,完成了2020年度綜合航次任務。通過此次項目,科考隊員們首次在中沙大環礁海域發現大規模長棘海星爆發,並導致了大環礁北部區域大量珊瑚白化。
  • 海星的「成魔之路」
    圖片:JSLUCAS75 / wikimedia;pref.okinawa.jp約有半年,長到直徑約1釐米的小海星開始以珊瑚為食,消化珊瑚組織肉質部分,留下珊瑚堅硬石灰質的白色骨骼。但這時候的小棘冠海星多棲身於珊瑚枝丫縫隙或是底面,多在夜間才出來進食,因此很少有人在野外看到小如飲料瓶蓋的棘冠海星。
  • 西沙:長棘海星侵蝕 五彩珊瑚礁成白骨
    張利城 攝    在一群群長棘海星的侵蝕下,一片片珊瑚礁成為了「白骨」,這是記者29日看到的水下攝影師張利城拍攝的畫面。張利城向記者反映,西沙海域正在遭受大批長棘海星的侵襲,造成當地珊瑚礁大片死亡。     來自福建的水下攝影師張利城多次在西沙、南沙、東海、渤海等海域,進行水下考古,拍攝海洋生物。
  • 食量大繁殖快,長棘海星堪稱「珊瑚殺手」,三沙市已展開清除行動
    成年棘冠海星輻徑為0.25-0.35米,最大者可逾0.7米。 02 對付「珊瑚掠食者」可謂世界難題 儘管少量的長棘海星有助於維持生態平衡,促進珊瑚健康生長,但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長棘海星在某些珊瑚礁島嶼數量暴增,把成片的石珊瑚水螅體吃掉,造成活珊瑚大量死亡,珊瑚礁海岸遭到破壞。
  • 南海島礁長棘海星災害愈發嚴重,致大量珊瑚白化
    航次執行期間,科考隊員在中沙大環礁海域首次發現了大規模長棘海星爆發並導致大環礁北部區域大量珊瑚白化的情況,證實了近三年來,南海島礁長棘海星災害已呈愈發嚴重的態勢。 長棘海星是珊瑚礁生態系統的主要捕食者。成年長棘海星的身體直徑可以達到35釐米,最大的記錄個體甚至能超過75釐米。
  • 澳大利亞毒殺25萬隻海星 被切碎片還能復活(圖)
    澳大利亞海洋研究所專家、生物學家凱薩琳娜·法布裡塞斯博士介紹,當地珊瑚數量減少有三類主要原因:一為海洋風暴;一是人類破壞,導致10%的珊瑚消失;最後是「珊瑚殺手」棘冠海星,要為42%的死珊瑚負責。「這點與全球其他地區不同,比如在加勒比海領域,珊瑚消失70%的原因為人類破壞。」  驅除棘冠海星的傳統對策是打撈,但在搬運過程中常有被毒棘刺到的危險。
  • 「魔鬼海星」不能吃,我們該如何對付這群「珊瑚殺手」?
    一隻成年長棘海星的輻徑一般為20-30cm,最大的甚至可以達到70cm。「長棘海星對珊瑚礁具有致命殺傷力」,李秀保向新京報記者介紹,長棘海星通常會爬到珊瑚上,啃食表面的珊瑚蟲。被啃食的珊瑚往往會因失去珊瑚蟲而死亡,甚至是直接死亡,只留下一片「白骨」——白化的珊瑚。西沙海域內發現的已經被長棘海星啃食至白化的珊瑚。
  • 為什麼翻沙海星容易爛腳?海缸常見海星推薦!
    海星的日常飼養絕大部分的海星都是食肉動物,只有一小部分屬於雜食性,如果海缸有珊瑚的一般來說建議飼養那些背上沒有刺狀物的雜食性品種,例如常見的紅海星、翻沙海星等。飼養海星,最好是有活石,珊瑚等搭建的洞穴和底沙。因為海星白天喜歡趴在洞穴裡面,只有晚上才會出來行動。
  • 為救大堡礁 澳志願者潛水毒殺海星
    棘冠海星近來在澳大利亞大堡礁南端驟增並吃掉大量珊瑚。為此,澳大利亞日前出動25名志願者,潛入水下用毒針毒死這些「珊瑚殺手」。 棘冠海星以珊瑚蟲為食,在健康的生態系統中,可以控制珊瑚過度繁殖,但數量過多會造成珊瑚大量死亡,威脅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