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毒殺25萬隻海星 被切碎片還能復活(圖)

2021-01-13 搜狐網
棘冠海星
澳大利亞工作人員在大堡礁海域毒殺棘冠海星

  珊瑚礁是海洋生態系統不可缺失的重要環節。但由於各種原因,科學家預計,珊瑚可能在本世紀末消失。

  澳大利亞的大堡礁不擔心人為破壞,因為政府一直採取嚴格的法律措施。不過,大堡礁的珊瑚眼下最大的敵人是棘冠海星。為此,澳政府耗時21個月,派人在海裡毒殺了25萬隻棘冠海星。未來,這類活動還將繼續。

  潛水40分鐘殺1000隻

  大堡礁是全球最大的珊瑚礁群,但近年珊瑚數量大減。英國《衛報》22日報導,澳大利亞拯救大堡礁的行動目前傳出好消息。

  澳大利亞海洋研究所專家、生物學家凱薩琳娜·法布裡塞斯博士介紹,當地珊瑚數量減少有三類主要原因:一為海洋風暴;一是人類破壞,導致10%的珊瑚消失;最後是「珊瑚殺手」棘冠海星,要為42%的死珊瑚負責。「這點與全球其他地區不同,比如在加勒比海領域,珊瑚消失70%的原因為人類破壞。」

  驅除棘冠海星的傳統對策是打撈,但在搬運過程中常有被毒棘刺到的危險。2012年4月一名日本衝繩女潛水員在用石頭敲打驅除棘冠海星時不小心被毒棘刺到手,導致過敏性休克,最終不幸死亡。

  從2012年底開始,澳科研人員便採用了一種新毒液配方,只要往棘冠海星身上注射一次就可令其一兩天內死亡。而舊配方得注射約20次、耗時2周左右才能有效殺死棘冠海星。用上「新武器」後,每位工作人員每次潛水40分鐘,平均可殺死1000隻。此外,新配方不會對其他海洋生物產生破壞影響。

  注射毒液殺死棘冠海星是澳政府2050年珊瑚保護計劃的一部分。去年12月底,澳政府又追加了110萬美元的財政撥款,專為請來的科研工作人員購置新工具與新配方。

  科學家說,新方法效果很好,目前大堡礁珊瑚面積已經回升。澳媒稱,政府將繼續為此項目提供資金,消滅更多有害的棘冠海星。

  天敵少 繁殖力又強

  殺海星為何用牛刀?科學家解釋,因為身為珊瑚天敵的棘冠海星「不一般」。

  以前,人們不知道棘冠海星是「不死海星」。有些漁民嫌它們吃其他浮遊生物,捉住後便將它們剁成幾段或切碎,扔回海裡。但這無法終結它們,因為不管肢體被切得多小,棘冠海星仍可重新長成完整的個體。

  澳大利亞拯救珊瑚項目負責人克雷克-哈普瑞說,棘冠海星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及印度洋熱帶珊瑚礁沿岸地區,是種令人震驚的生物。它們表面布滿尖棘,內含神經毒素,以珊瑚蟲為主食。成年棘冠海星食量驚人,一隻每天便可吞掉約2平方米的活珊瑚,又稱「魔鬼海星」。

  最可怕的是它們的繁殖力。哈普瑞說,由於大堡礁周邊陸地不少地方都種甘蔗,農業廢水排入海洋後為浮遊生物提供了大量養分,棘冠海星更是得益於此。每隻雌性棘冠海星一年產卵一次,每次可產500萬至2000萬隻卵,以往這些卵的成活率只有約0.0001%,而如今成活率增了10倍。也就是說,平均每隻雌棘冠海星每年能帶來上萬個後代。

  棘冠海星的天敵是大海螺,卻因為遭到人類大量捕捉助長了前者的大肆繁衍。幾乎每隔一年,棘冠海星都會突然大量出現,幾天內即可將大片珊瑚礁吃得面目全非,對珊瑚礁生態造成嚴重的破壞。

  人類活動可能致珊瑚消失

  除棘冠海星外,還有很多其他因素也會破壞珊瑚礁。

  比如海水酸化、水溫上升、汙染等:2001年一艘希臘油船船體出現裂縫,約8000加侖原油洩漏,直接導致巴拿馬附近海域的珊瑚覆蓋率下降50%-60%。此外,一些自然因素如颱風、海嘯、海底火山噴發或地震等也會對珊瑚構成生存威脅。

  日本一份權威研究報告稱,海水酸化(多為人類陸源汙染所致)越嚴重,能夠製造珊瑚礁的珊瑚蟲就越少。如果酸化過於嚴重,珊瑚蟲就有可能在本世紀末消失。

  科學家提醒,如果珊瑚礁生態系統受到破壞,就會產生一系列諸如「多米諾骨牌效應」的問題:海洋生物多樣性下降,海水對海岸線侵蝕加劇等等。

  早在2007年第七屆世界珊瑚礁大會上,科學家便對全球的珊瑚做出評估,認為全球已有高達10%的珊瑚礁被破壞,若不採取緊急管理行動,在未來10-20年內,三分之一的珊瑚礁將陸續消失。

  新聞連結

  珊瑚是珊瑚蟲死後留下的「屍體」。這些屍體經年累月形成了珊瑚礁。在全球海洋中,珊瑚礁所佔面積不足0.25%,卻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已知海洋魚類是靠珊瑚礁生活,二者相互依存。保護珊瑚礁,是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更是為了保護人類生存基礎。

  首先,珊瑚礁能維持漁業資源。在馬來西亞,有百分之三十的漁業資源來源於珊瑚礁,包括海參、龍蝦等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無脊椎動物等。

  其次,珊瑚礁能吸引觀光客。澳大利亞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區,由於保存較好,大堡礁每年能吸引近200萬的遊客,是該國的旅遊支柱,2012年帶來近31億美元的財政收入。

  第三,珊瑚礁可維護生物多樣性。在所有的海洋生態系中,珊瑚礁的生物多樣性是最豐富的,珊瑚礁的破壞就是對世界生物多樣性的嚴重威脅。

  第四,珊瑚礁可保護海岸線。健康的珊瑚礁就像自然的防波堤,約70%-90%的海浪衝擊力量在遭遇珊瑚礁時會被吸收或減弱,而珊瑚礁本身有自我修復能力。英法科學家曾通過對斯裡蘭卡地區海域研究後發現,2004年的印度洋大海嘯造成的慘重損失與當地非法開採珊瑚有著直接聯繫,它們原本可以抵擋住最狂暴的海浪對海岸線的侵襲。

  最後,珊瑚礁在優化地球大氣環境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珊瑚蟲可將二氧化碳轉變為碳酸鈣骨骼,有助於降低大氣溫度。此外,礁棲生物可用作汙染監測指標,具有很高的環境科研價值。

http://news.sohu.com/20140425/n398813083.shtml news.sohu.com false 杭州網-都市快報 http://hzdaily.hangzhou.com.cn/dskb/html/2014-04/25/content_1716703.htm report 3416 棘冠海星澳大利亞工作人員在大堡礁海域毒殺棘冠海星珊瑚礁是海洋生態系統不可缺失的重要環節。但由於各種原因,科學家預計,珊瑚可能在本世紀末消失。澳大利亞的大堡礁不擔

相關焦點

  • 澳大利亞為拯救大堡礁珊瑚 毒殺25萬海星(圖)
    澳大利亞政府拯救大堡礁行動做出成績。數十年來,大堡礁珊瑚大量減少,其中超過四成是綽號「珊瑚殺手」的棘冠海星所為,當局近兩年透過「打毒針」方法除害,成功消滅超過25萬棘冠海星。大堡礁是全球最大的珊湖礁群,但近年受氣候轉變、環境汙染等影響,珊瑚數量大減。
  • 為救大堡礁 澳志願者潛水毒殺海星
    棘冠海星近來在澳大利亞大堡礁南端驟增並吃掉大量珊瑚。為此,澳大利亞日前出動25名志願者,潛入水下用毒針毒死這些「珊瑚殺手」。 棘冠海星以珊瑚蟲為食,在健康的生態系統中,可以控制珊瑚過度繁殖,但數量過多會造成珊瑚大量死亡,威脅生態環境。
  • 澳潛水員做志願者給棘冠海星打「毒針」,這貨是啥?
    新華社雪梨1月22日電 棘冠海星近來在澳大利亞大堡礁南端驟增並吃掉大量珊瑚。為此,澳大利亞日前出動25名志願者,潛入水下用毒針毒死這些「珊瑚殺手」。棘冠海星以珊瑚蟲為食,在健康的生態系統中,可以控制珊瑚過度繁殖,但數量過多會造成珊瑚大量死亡,威脅生態環境。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日前報導,澳大利亞海洋公園旅遊經營者協會已召集25名潛水員出海,以注射方式殺死棘冠海星。
  • 不休的烏拉拉海星用途 海星抽技能
    高級探險: 白色任務1海星=3技能欄經驗、綠色任務1海星=2.7技能欄經驗、藍色任務1海星=3.3技能欄經驗、紫色任務1海星=1.25技能欄經驗、金色任務1海星=1.67技能欄經驗。 結論:高級探險收益是最高的,但凡刷到技能任務都可以果斷翻倍。黑市方面只推薦購買自己必備且目前沒有的金色技能且不要廣撒網。
  • 海星的功效 海星是可以吃的嗎
    我們都知道,海星是一種海洋生物,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它就是一種可以觀賞的海中動物,但是,對於海邊的漁民來說,海星是可以吃的海鮮,而且還能夠入藥,但是,由於海星的肉比較少,因此它的藥用價值更高,下面我們看看,海星怎麼吃以及海星的功效。
  • 海星怎麼吃 海星加一物鮮美十足
    我們都知道,海星是一種海洋生物,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它就是一種可以觀賞的海中動物,但是,對於海邊的漁民來說,海星是可以吃的海鮮,而且還能夠入藥,但是,由於海星的肉比較少,因此它的藥用價值更高,下面我們看看,海星怎麼吃?
  • 食量大繁殖快,長棘海星堪稱「珊瑚殺手」,三沙市已展開清除行動
    成年棘冠海星輻徑為0.25-0.35米,最大者可逾0.7米。 在溫暖的月份,大約在每年10月到次年2月,恰逢長棘海星的產卵季節,大的雌蟲產卵高達6500萬隻。同時,長棘海星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即便切除它所有觸手,抑或將其身體的絕大部分破壞殆盡,甚至斬切粉碎,它們依舊不會死亡;而破碎成塊的碎片日後,依然可以成長為完全體的長棘海星。
  • 海星養胃法
    3.材料備齊就很簡單了,鍋裡加水不需蔥姜爆鍋,水開鍋後把 熟海星、蛋羹湯、青菜葉汆水材料入鍋,開鍋後,因為前面有加鹽味精,我就沒再加。美味清淡營養的蛋羹湯就成功了,老少皆宜。海星楊桃燉瘦肉湯 食材:海星2隻,楊桃2隻,瘦肉500克,姜、鹽、南北杏、紅棗、枸杞子適量。
  • 紀錄片拍到25萬巨型蜘蛛蟹海底行軍景象(圖)
    第1頁:巨型蜘蛛蟹海床上開拔 第2頁:海星海膽紐蟲海豹幼仔上聚集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英國廣播公司(BBC)攝製組在海下捕捉到壯觀一幕,一群巨型蜘蛛蟹像軍隊一樣在海床上開拔,軍團成員數量高達25萬隻。
  • 棘冠海星:海中毒魔鬼,貪吃的珊瑚殺手
    據估計,全世界共有約25%左右的海洋物種都生活在珊瑚礁地帶。遍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的石珊瑚、細枝珊瑚、鹿角珊瑚、牡丹珊瑚等動物,都曾慘遭棘冠海星的蹂躪,特別是澳大利亞;1963年,棘冠海星在澳大利亞大堡礁大量增殖,有五分之一的的面積都被它們吃光了;但棘冠海星們依然不滿,向周圍區域不斷擴張,最後甚至對整個南太平洋地區的珊瑚礁群都構成了嚴重威脅。
  • 原來海邊人吃「海星」,是這樣吃了,切了半天后,我看「傻眼」了
    ,但是很多人都覺得,海星是不能吃的,後來才知道,海星在海邊很受歡迎,海邊人吃海星的時候,原來都是這樣吃的,切了半天以後,我都看傻眼了!海邊退潮的時候,岸上會有很多的海星,而且他們都是群居的,只要能看到一隻,就能撿到很多隻,在海邊撿到這個,大家都特別高興,不過雖然他看起來漂亮,但是在外地人看來,這個東西是不能吃的,之前聽說有海邊人吃海星,我們也想嘗試一下,撿回來的海星,直接拿到飯店裡,希望他幫我們加工一下。
  • 海星的「成魔之路」
    但在亞熱帶的珊瑚礁裡,冬季水溫低於25℃或是珊瑚較少的話,棘冠海星生長速度較低,就得花三年左右才能長至直徑20釐米。已經以珊瑚為食的小棘冠海星。圖片:JSLUCAS75 / wikimedia熱帶的珊瑚礁海域多是「貧營養鹽海域」,即海水中營養鹽水平較低,浮遊植物少而海水清澈。
  • 澳洲遭中國海星入侵,一胎能產2000萬粒,網友:煲湯不香嗎?
    如果說印度是個「奇葩」的國度,那麼澳大利亞就是一個「神奇」的國家,在澳大利亞,這裡的土著人以及動物非常瘋狂,一些常見的物種都能在澳洲長得很大,並且它們能無憂無慮的在此繁衍,像野兔。本身澳大利亞領地大,再加上環境十分適宜各種生物,因此澳洲經常遭到大量生物入侵,就在前段時間,澳洲就遭到原產中國海星入侵,大量海星佔領了澳洲海岸邊,並大肆繁衍。可能提到海星,大家都比較陌生,除了「派大星」之外,生活在內陸的人們倒是活了幾十年都沒親眼見到海星,更別說吃海星了。
  • 英國海灘現數萬隻海星屍體 如同"世界末日"
    > 英國海灘現數萬隻海星屍體
  • 棘冠海星暴發嚴重威脅大堡礁生態
    原標題:棘冠海星暴發嚴重威脅大堡礁生態  環球短訊  據新華社雪梨11月7日電 (記者趙小娜)澳大利亞科學家近日發現,位於該國東海岸的世界自然遺產大堡礁正面臨嚴重的生態威脅,有「珊瑚殺手」之稱的棘冠海星正在大堡礁泛濫生長,並有愈演愈烈之勢。
  • 「魔鬼海星」不能吃,我們該如何對付這群「珊瑚殺手」?
    今年上半年,三沙市開啟了一輪大規模集中清理長棘海星的行動,捕撈數量超過6萬隻。「圍獵」長棘海星的同時,科研人員們還在培育新的珊瑚礁,在這場與海星、與時間的較量中,他們對南海珊瑚礁的未來充滿信心。西沙盤石嶼,清理人員正在用夾子和網兜清理長棘海星。
  • 棘冠海星暴發嚴重威脅大堡礁生態—新聞—科學網
    澳大利亞科學家近日發現,位於該國東海岸的世界自然遺產大堡礁正面臨嚴重的生態威脅,有「珊瑚殺手」之稱的棘冠海星正在大堡礁泛濫生長,並有愈演愈烈之勢。
  • 這裡長棘海星泛濫,科學家培育巨大海蝸牛去吃掉海星
    據雅虎新聞9月18日報導,科學家研究調查發現,澳大利亞昆士蘭海域中巨大的海蝸牛喜歡以長棘海星為食,如今昆士蘭大堡礁因長棘海星的破壞而消失大半,長棘海星泛濫成為大堡礁最大威脅之一,如果海蝸牛增多也側面保護了大堡礁。
  • 1400萬噸微塑碎片 食物鏈擴散威脅人類
    澳大利亞國家科學機構的一項研究顯示,排除樣本中水的重量,平均每克海底沉積物含有1.26塊微型塑料碎片。結合這一估算和其他科研機構研究成果,研究人員推斷,全球海洋底部大約沉積著逾 1400 萬噸微型塑料碎片,從大量進入海洋的垃圾中分解而來。比海面漂浮的塑料垃圾多30倍。
  • 男子毒殺上百隻野生鳥類 檢察機關快速提前介入
    為了一點蠅頭小利,滿足食客舌尖上的「美味」,不法分子無視法律、喪盡病狂,在禁獵期內使用禁用方式進行狩獵,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百餘只麻鴨、喜鵲、山斑鳩等有益的、有重要經濟、有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的國家「三有」保護動物,其中還不乏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被人為非法毒殺,頻頻被端上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