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漁船上建移動氣象站 象山漁民能收聽精準海洋天氣預報

2021-01-08 中國氣象局

  人們常說,農民靠天吃飯,意思就是說氣象與農業生產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在那個刀耕火種的年代,農業生產幾乎完全是「聽天由命」,但隨著人類將先進的科學技術應用於農業生產,氣象接上了地氣,反倒成了為農服務的重要推力。

  25日,記者前往象山縣,在那兒深切體會了氣象為農漁業生產服務的點點滴滴。

  

  老漁民改聽本地海洋天氣預報

  有40年出海捕魚經驗的林永法當過31年的漁老大,5年前他上岸後就不再出海捕魚了,如今林永法是象山縣石浦鎮石浦漁村的村主任。從1967年到2007年這40年裡,林永法出海捕魚最遠北至韓國濟州島,南至越南。「漁民出海捕魚一去就是20天以上,我最長在海上待過45天。」

  林永法告訴記者,早年他們在海上捕魚,如果想知道未來幾天海上的天氣如何,比如風有多大、浪有多高、能見度如何,通過收音機,後用單邊帶(一種無線電通訊方式)收聽舟山海洋氣象廣播臺,自從1996年象山縣建立了海洋氣象臺後,漁民收聽海洋氣象的渠道又多了一個。

  林永法對記者說,現在像石浦漁村這樣的重點漁村,也都有負責海洋氣象的工作人員,漁民如果漏聽了來自單邊帶的海洋氣象信息,可以通過衛星電話或簡訊向象山海洋氣象廣播臺的播報員進行諮詢,也可以直接諮詢村裡的工作人員。

  記者了解到,象山海洋氣象廣播臺每天播送兩次未來5天的海洋天氣情況,每次重複兩遍播報內容,每天固定播報時間分別是9點15分和16點15分,如果遇到颱風等特殊天氣,還會增加播報次數。

  陳紅就是這兒的海洋氣象播報員,這個土生土長的80後象山姑娘,她的父親也是位有30多年出海經驗的老漁民。自從女兒播報海洋氣象後,在海上次次不落收聽氣象播報的父親總會給她提一些意見,比如語速別太快、語調不要太平。

  去年9月1日,陳紅正式上崗播報海洋氣象,在她之前是一位山東籍的播報員。「有時候出海漁民打衛星電話過來問天氣,之前的播報員聽不懂方言,交流起來比較困難。」陳紅說,現在她播報天氣用的是普通話,不過有時候接到出海漁民打來的中衛星電話,基本都是用象山方言交流的。

  陳紅說,廣播臺正打算恢復用「雙語」播報海洋天氣,普通話播兩遍,象山話再播一遍。

  非氣象專業科班出身的陳紅為了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目前已經考出了氣象測報人員資格證。她說,有時候出海漁民打衛星電話過來問天氣,她希望自己的回答能更全面,更有針對性,而不是照著播送稿子再讀一遍。

  

  普通話象山話「雙語」播報海洋氣象

  漁民出海捕魚需要了解海洋氣象變化,而在陸地上的水產養殖戶、作物種植戶們也同樣對氣象信息有著很大的需求。

  在位於象山縣新橋鎮的石昌南美白對蝦養殖基地內,象山縣氣象局在這裡建立了一個氣象自動站。這個自動站除了能監測到普通的氣象數值,如氣壓、氣溫、降雨量、風力等信息外,針對水產養殖戶的特殊需求,還在養殖南美白對蝦大棚內外的水池中分別安裝了探頭,實時監控水溫、鹽度、PH值、溶解氧等信息,並且通過養殖基地外的氣象電子顯示屏每小時更新一次數值,養殖戶可以及時了解氣象和水環境的變化情況。

  採訪中,象山縣氣象局副局長黃裕火給記者講了一個他遇到過的故事。

  今年5月,一位種糧大戶給他打電話要求提供氣象信息服務,黃裕火覺得奇怪,氣象局已給所有種糧大戶都發了氣象簡訊,難道系統出錯,漏發了這位種糧大戶?後來黃裕火才知道,原來這位陳姓種糧大戶眼睛看簡訊不方便。自那以後,黃裕火每遇轉折性和關鍵期天氣都會主動打電話給這位種糧大戶,種糧大戶也經常來電諮詢。

  

  為農漁業提供個性化氣象服務 培養通曉氣象和農業的複合型人才

  據了解,象山縣有490個行政村,擁有氣象電子顯示屏304塊,村落覆蓋率達60%以上,而防汛重點村則是百分之百覆蓋。據工作人員介紹,象山縣目前有32個氣象自動站,除建在鄉鎮街道和海島上的,還有一個建在出海漁船上的移動氣象自動站。這艘漁船行駛到哪兒就能測到那個海域的氣象信息,而這些信息可以對氣象局做出的預報進行更正,讓海上大風預報更加精準。

  另外,今年8月全國首座現代海島大風預警塔在象山縣石浦港正式投入使用。這座預警塔矗立在海拔128米的東門島炮臺山上,面向石浦中心漁港,通過塔頂圓球燈光的轉換,提醒漁民注意出海風況。象山縣氣象局局長張榮飛告訴記者,這座預警塔由塔身和頂端直徑為3.6米的圓球組成,按照預警信號的相關規定,塔頂圓球顏色有藍白、黃、紅三種,每種顏色代表不同的沿海風力情況,提醒漁民注意出海風況。

  「以前新的預報員來氣象局工作,我們都會帶著他們去田間地頭、漁場水庫看看。做預報不僅僅需要了解氣象,還要具備一定的農業知識,現在我們也正在培養這樣既是氣象科班出身,又懂農業生產的複合型人才。」象山縣氣象局副局長蔡春裕說。

  (來源:中國寧波網 記者:陳勝男 責任編輯:賴敏)

   

相關焦點

  • 中央氣象臺如何預報海洋天氣?
    在中央氣象臺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裡,氣象人員正用自己的方法揣摩海洋的脾氣,用海洋天氣預報和各種海洋氣象產品服務守護航海船隻和人員的平安。  預報海域範圍廣袤  自2011年起,我國海洋氣象負責預報的海區分為遠海、近海和沿岸海域三類。
  • 今年浙江寧波象山漁民祭出超低溫「保鮮計」 凍品水產從「醜小鴨...
    今年浙江寧波象山漁民祭出超低溫「保鮮計」 凍品水產從「醜小鴨」變為「白天鵝」2018-05-17 09:3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寧波日報        瀏覽量: 4737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記者餘建文&
  • 2012年中國十大天氣事件——一個月內6颱風連登我國
    30多年來,鄭仁良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海島上和風雨雷電等天氣現象打交道,尤其是颱風來襲時,經常連續幾天停水停電。「大風大雨的時候,大家都躲在室內,但對於我們來說,天氣越是惡劣我們就越要往外跑。」鄭仁良說,「幹一行,愛一行。站點數據是基礎數據,很重要,再累也值了。」鄭仁良的話簡單而樸實。
  • 洋浦1922艘漁船僅350艘安裝北鬥衛星 查天氣多靠手機收音機
    回訪漁民:洋浦沉船事件被指「僥倖」使然  北鬥衛星導航設備、手機、收音機、衛星電視,是船老大李照獲取天氣預報的四個途徑。  「一般,我要出海前會打開北鬥衛星,看看有沒有收到異常天氣預報。平時在港內的話,就用手機上網搜天氣預報。」李照說。  李照告訴記者,憑藉經驗得知,離岸超過30海裡,手機就沒什麼信號了。
  • 寧波象山海域驚現大批海豚? 有人在漁山島見過
    9月5日,寧波不少網友的朋友圈裡出現了數段數十頭海豚成群結隊在海裡追逐嬉戲騰躍的視頻,有人表示該視頻拍攝地點在象山漁山列島海域。記者向漁山島漁民以及當地漁政、邊防詢問,均表示沒發現有大批海豚出現在漁山島附近海域。
  • 寧波漁民捕到兩條虎鯨 智商和15歲的人不相上下
    「現在漁民的保護意識比較強,捕到活的保護魚類,會當場放生,如果捕上來的魚已經死了,則會聯繫相關部門前來接手。」寧波奉化海洋與漁業局的工作人員說。南京師範大學方面後來支付了運輸費和加冰的費用。寧波市海洋與漁業局證實,去年5月6日,寧波的確有漁民也誤捕到一條鯨魚,也是奉化蓴湖鎮的漁民,那條鯨魚大約重1700公斤,有6米長,捕撈上來已死亡,被送往南京師範大學的科研團隊作研究。
  • 自動化觀測讓天氣預報更精準
    不知您發現沒有,如今的天氣預報越來越精準了。摸透老天爺的「暴脾氣」,先得觀察清楚老天爺的習性,其中最基礎的手段便是觀測。不久前,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實現自動化的消息被人們廣泛關注。那麼,是什麼催生了自動化氣象觀測?
  • 象山漁民又捕到一隻七彩大龍蝦 委屈地呆在泡沫箱裡
    浙江在線10月08日訊還記得8月25日報導象山漁民李君方捕到一隻體長一米的中華錦繡蝦嗎?國慶期間前往海洋世界參觀的市民就可以看到這隻七彩大龍蝦。昨天,在東海捕魚的象山漁民肖行方給新聞熱線打來電話,說自己的漁船在漁山列島海域也捕撈到了一隻中華錦繡蝦。  「家裡人請海洋漁業專家鑑定過了,還真是中華錦繡蝦。」
  • 9月16日,快手多鏈路直播象山開漁節
    祭海儀式作為開漁節最具特色的活動之一,不僅是古老文化的傳承,更有著保護海洋、感恩海洋的深遠意義。屆時,結合漁區民俗文化展演,直播間將為廣大網友呈現一場祭海敬神的古老儀式文化盛宴。   接下來,在10:30至12:30進行的開船儀式過程中,快手更是將通過三大角度進行立體展示,由葛六一在海事船及海事碼頭、蒙安在氣象站觀景臺、李鑫在東門漁村分別進行不同視角直播。
  • 天氣舞臺頻演「反轉劇」,各種影響因素變幻莫測——氣象預報如何...
    天氣變幻莫測 充分研判會商  氣象專家開展「頭腦風暴」精準預報寒潮影響  影響寧波的氣象災害種類多,主要有颱風、暴雨、雷電、冰雹、寒潮、暴雪、乾旱、熱浪、連陰雨、低溫冰凍、濃霧等,其中乾旱、颱風、寒潮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範圍最廣、災情最重。
  • 寧波漁民撈起300斤重骨頭 可能出自巨型鳥類
    象山一位漁民撈起個300斤重的大骨頭  所有看過的人 都奇怪的問  這到底是誰的骨頭啊  長得這麼怪 個頭那麼大  通訊員 金 旭 羅 歡  本報駐寧波記者 尤 暢  這個問題困擾了象山石浦鎮東門漁村謝旭斌有好幾天了,問遍了村裡的老漁民卻沒人能夠給出肯定的答案。  昨天,謝旭斌聯繫了本報記者,希望能通過媒體,來解答他的疑問,這塊超大的骨頭到底是什麼動物的遺骸。  沉甸甸的漁網撈起巨型骨頭  這塊超大骨頭的主人是謝旭斌的表哥張師傅,也是村裡的漁民,從事出海打魚已經8—9個年頭了。
  • 氣象工作者:天氣預報這樣出爐
    李江波1991年畢業於中國海洋大學(原青島海洋大學)海洋氣象專業,在省氣象臺已經工作了26年。 每天一上班,李江波就要對衛星雲圖、雷達和探空氣球等氣象設備採集的數據先過一遍,心裡有個數,這個工作,各市的天氣預報員也會做。同時,巨型計算機會根據海量數據,進行數值預報。 這是否意味著天氣預報已經完全自動化,不再依賴人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 寧波第一條海底電纜鋪到了象山的檀頭山島
    浙江在線03月28日訊風力發電、海底電纜,這兩個詞聽起來就給人一種「高大上」的感覺。  昨天中午12點,寧波第一條海底電纜,在象山縣石浦鎮檀頭山島附近敷設成功。也是這條海底電纜,連接起了檀頭山島上的風電場,使這兩個「高大上」的名字聯繫在了一起。  象山縣檀頭山島是寧波市十大開發海島之一,被列入浙江省海洋休閒旅遊基地。
  • 可視化颱風預警直達漁民 海南北鬥船載終端實現圖文同步
    「8月16日,我們在船載終端看到菲律賓東部海面上有熱帶低壓生成,從路徑看17日會進入南海,就立刻決定避風不出海了。」瓊瓊海漁05176號船長李奮說。這個船載終端,正是海南省氣象局多年攻關打造的基於北鬥衛星的海上氣象預警系統。自5月20日起,省氣象局與省農業農村廳聯合對全省所有大中型漁船上的北鬥船載終端更新升級,第一次實現接收圖文同步可視化的預報預警信息。
  • 開漁後浙江象山大量海鮮上市,巨型海鰻比人還高
    象山,浙江省寧波市下轄縣,位於東海之濱,居長三角地區南緣、三面環海,兩港相擁。海洋資源十分豐富,是浙江重要的漁業大縣,來浙江旅遊吃海鮮首推象山。2017年被稱為史上最嚴、時間最長的東海禁漁期已經結束半個多月了,第一批出海捕魚的漁船已經回港。
  • ...預報準確率達91.2% 營口瀋陽大連三站獲認定「世界百年氣象站」
    營口、瀋陽和大連3個基本站  獲世界百年氣象站認定  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從省氣象局了解到,「十三五」期間全省累計增加降水115億立方米。營口、瀋陽和大連3個基本站獲世界百年氣象站認定,熊嶽基本站獲中國百年氣象站認定。其中,瀋陽氣象站的前身可追溯到1887年,基督教教士在瀋陽初建觀象臺,最早使用儀器進行觀測。
  • 涵蓋近40個避風港氣象數據 岱山啟用漁船風力實時監測查詢系統
    日前,「岱山群眾漁業避風漁港風力實時監測查詢系統」啟用,為漁船避風再添一把安全鎖。據了解,岱山群眾漁業避風漁港風力實時監測查詢系統由岱山縣氣象局開發,涵蓋華東五省市從山東到福建沿海近40個避風漁港所對應的自動氣象站(風力指標站)數據,用戶可自行在電腦或手機上查詢所需漁港的實時風向風速。「系統根據我們岱山漁船的作業特點,基本上涵蓋了漁民所習慣的避風港口,港口選擇的針對性比較強。」在岱山縣海洋與漁業局指揮中心,該局漁政漁監科副科長李廣志對新系統讚不絕口。
  • 象山漁民誤捕100公斤重稜皮龜,要4個人抬得動
    象山漁民誤捕100公斤重稜皮龜,要4個人抬得動 2020-10-10 13: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海洋氣象服務全接觸——中央氣象臺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高工談...
    這個電臺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發布氣象信息,覆蓋範圍最遠能到達東經130度,也就是到日本的大隅海峽附近。它通過海水作為傳播介質,效果非常好。這個電臺服務的對象更多的是漁民,大一點的船隻不僅通過電臺接受天氣信息,還能通過海事衛星上網,可以收到世界各國發布的海上預報,世界安全組織就提供了這樣一項海上服務內容。而對於我國的漁船來說,這是接受氣象信息的唯一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