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浦1922艘漁船僅350艘安裝北鬥衛星 查天氣多靠手機收音機

2020-12-05 南海網

點擊南海網「深讀海南」欄目 查看更多相關報導>>

  4月11日,一場突如其來的雷雨大風,在洋浦海事轄區造成6艘漁船翻沉,17人遇險,其中3人遇難,5人失蹤。曾有親歷者表示,因為沒有收到天氣預報,沒能及時回港避風而釀成悲劇。當我們面對一條又一條生命在狂風暴中逝去的時候。為何出海船隻接收到暴風雨的信息會滯後,抑或是信息接收到了仍存僥倖心理?沉痛的代價引人深思,如何讓悲劇不再輕易發生,帶著一連串的疑問,4月15日,南海網記者來到了洋浦,試圖還原或接近這場暴風雨在洗劫之前的蛛絲馬跡……

點擊查看更多視頻

  

  漁船上的海事通訊設備。南海網見習記者 劉洋攝  

  安裝北鬥系統的漁船,其位置可以準確顯示在漁政部門的監控平臺上。南海網見習記者 劉洋攝  

  4月15日清晨的洋浦幹衝碼頭,是收穫的時刻,一艘艘擺渡船裝載著從漁船上卸下來的漁獲,突突突地往碼頭運,船老大和夥計們則在船上愜意地吃早餐,等待下一次出發。一座碼頭,也不可能因為一場沉船事故的發生而嚇退了船主和船員。

  回訪漁民:洋浦沉船事件被指「僥倖」使然

  北鬥衛星導航設備、手機、收音機、衛星電視,是船老大李照獲取天氣預報的四個途徑。

  「一般,我要出海前會打開北鬥衛星,看看有沒有收到異常天氣預報。平時在港內的話,就用手機上網搜天氣預報。」李照說。

  李照告訴記者,憑藉經驗得知,離岸超過30海裡,手機就沒什麼信號了。如果還在近海,就靠收音機收聽天氣預報。如果出到了遠海,北鬥衛星才是最牢靠的途徑,它不僅能發送天氣預報信息,還能定位,如果遇險,系統能搜到它的具體位置,還能向周邊船隻發出求救信號。

  記者發現,他的手機瀏覽器裡,只有三個網頁瀏覽記錄,分別是中央氣象臺、海南省氣象局、廣西氣象局。在手機諸多功能裡,除了打電話,上網查詢天氣可以說是李照使用頻率最高的一項了。

  李照小學畢業就開始跟著父親打漁,今年才35歲卻是個「老漁民」了。他去年剛換了大船,跟洋浦區域的「夫妻船」相比,他的船配了四五個夥計,算得上是艘大船,安裝有北鬥衛星。

  4月10日傍晚,李照像往常一樣準備出海打漁。出發前,他打開北鬥衛星,發現收到了當晚有雷陣雨的天氣預報。在他看來,雷陣雨不是什麼大事,還是按原計劃出發了。這次是去往昌江海尾,與洋浦海域不同,當晚海尾風平浪靜,到了凌晨,李照聽說洋浦有沉船,擔心風雨會趕到昌江來,於是急忙收工往回趕,於11日凌晨三四點回到洋浦港,僥倖躲過一次危險。

  桂東海也是一名老漁民,這一次,他比李照要謹慎。4月10日下午,他通過收音機得知當晚會有雷陣雨,本來打算出海的,為了安全,他取消計劃,留在港口,也躲過了危險。

  他告訴記者,由於自己不會用智慧型手機,主要還是靠收音機來收聽天氣預報。會用手機的年輕人,查到天氣變化的情況都會告訴老人們。

  黃家興和桂東海關係不錯,他的船沒有安裝北鬥衛星,不過,他也有自己的辦法——跟著裝有北鬥衛星的船結伴而行,保證自己能夠及時獲取天氣信息。這次,他也沒有冒險出海。

  說起11日凌晨的沉船,桂東海認為,悲劇原本是可以避免的,釀成悲劇最大的原因是「僥倖」。桂東海告訴記者,10日下午,有漁政的工作人員到碼頭上,通知晚上有雷陣雨,讓漁船回港避風。「可是很多人覺得雷陣雨不是什麼大問題,抱著這樣的僥倖心理出海了,才發生這樣的事情。」桂東海說。

  突發惡劣天氣前,漁政部門會發出預警信息。南海網見習記者 劉洋攝

  洋浦港停泊著各類漁船。南海網見習記者 劉洋攝

  走訪部門:洋浦1922艘漁船僅350艘安裝北鬥衛星不到二成

  老桂的看法有一定道理,然而,對於此時仍在外海作業、船上又沒有安裝北鬥衛星的漁民來說,又該如何獲取天氣預報呢?

  記者從洋浦漁政漁港監督管理中心了解到,洋浦轄區總共有1922艘漁船,其中只有350艘安裝了北鬥衛星,僅佔18%。主要是在集中在2012年至2013年之間,根據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下發的指標分批次安裝的。該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之所以安裝比例不高,是因為洋浦轄區的漁船以小船居多,省廳分配到各市縣的指標,也是出於優先保障大船的原則。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一套價值1萬多元,如果能拿到指標,漁民只需要掏10%就能安裝,是一項民心工程。

  洋浦漁政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兩年這項工程沒有繼續實施,漁民大多不願意自己掏錢來安裝。該負責人表示,長期以來,漁政都是通過向各社區工作站、村委會、漁業企業下發文件的形式來進行天氣預警,工作站工作人員、村委會幹部再通過在村裡張貼、廣播、到碼頭口頭通知等形式來傳達。

  「的確,用這種方式通知,對於當時仍然在外打漁的漁民來說,會存在通知的盲區。」洋浦漁政漁港監督管理中心辦公室主任韓光坦承。

  洋浦港停泊著各類漁船。南海網見習記者 劉洋攝

  

  漁港附近的小船運送漁民往來港口和漁船。南海網見習記者 劉洋攝

  

  一名漁民乘坐小船前往自己的漁船。南海網見習記者 劉洋攝

  共性現狀:預警信息和救生設備是應對突發天氣的標配

  洋浦海事局海上搜救分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造成沉船的因素很多,與船的大小、老舊程度、船員的操作、人落水之後是否抓到漂浮物、是否有救生衣等都有關係。

  在此次沉沒的6艘船裡,其中有一艘是沒有船名的,也就意味著,這艘船並沒有在漁政部門備案,它的老舊程度、安全設備配備情況,不得而知。另外一個細節是,此次沉船中的一名生還者,就是因為抓到了一件救生衣,才死裡逃生。由此可見,配備救生設備,意義重大。

  南海網記者從洋浦漁政漁港監督管理中心了解到,洋浦轄區1922艘漁船裡,其中編內的為540艘,編外的1122艘,「三無」漁船260艘。「三無」漁船指的是不具備漁業船舶檢驗證、漁業船舶登記證、漁業船舶所有權證、海洋捕撈許可證等證件的漁船。

  「三無」漁船很多是漁民自己改裝的,船員技術、安全設備的配備都遊走在監管之外。而且,即便是編內的漁船,如果沒有年檢,或者年檢通不過,就算它出海作業,由於漁政部門人力有限,也難以監管到。另外,漁船超出與其船型對應的安全範圍進行捕撈作業,也難以監管。

  不是每艘船都安裝北鬥衛星、預警信息難以直接傳達到每一個漁民、救生設備安裝情況難以監管等,這就是洋浦地乃至全省中小漁船面對突發天氣應對能力的真實現狀。

  「我們也有思考改進工作辦法,也希望能夠給更多的船安裝北鬥衛星,但不是想做就能做,要按照省廳的安排來實施。」洋浦漁政漁港監督管理中心辦公室主任韓光表示。

  (南海網海口4月18日消息 南海網記者黃丹)

  相關評論>>>洋浦沉船事件反思:好事為何沒有辦到底?  

  雖然重重追問已經無法挽回遇難漁民的生命,但是,對海南這個海洋大省,尤其是近年來屢屢發生沉船事故——比如今年3月16日儋州漁船海上沉沒1死1 失聯、今年1月31日,臨高籍漁船文昌沉沒3失蹤2遇難……這一串追問猶如一記記警鐘,叩問著我們的監管、我們的風險預警,給我們帶來重重思考和警示。

  從報導看,導致此次沉船悲劇除了僥倖心理,氣象預警未能有效傳達漁民也是導致悲劇的重要原因。據媒體報導,洋浦1922艘漁船中,只有350艘 安裝有北鬥衛星,僅佔18%,主要是2012年到2013年根據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下發的指標分批次安裝的。大多數漁船查天氣多靠手機與收音機。北鬥衛星 系統安裝率為何如此低?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一套價值1萬多元,如果能拿到補貼指標,漁民只需要掏10%就能安裝,是一項民心工程。遺憾的是,這項民心工程沒有辦到底。2013年以後,就沒再繼續實施,原因不得而知。

  據海南日報報導,到2012年海南省裝上北鬥系統的漁船共有6000艘,主要補貼對象是大中型漁船,佔全省所有在冊船隻的30%(2014年全 省漁船在冊統計數據為2萬艘)。顯然,洋浦漁船安裝率還要低於全省平均水平。海上作業,小漁船與大漁船的遇風險是一樣的,甚至,小漁船在對抗風暴的能力比 大漁船還要低,為何在安裝北鬥系統時,不考慮給所有的漁船都安裝?是出於經費考慮,還是其他什麼原因?如果經費有限,有沒有替代的方案?

  退一步說,即便給所有漁船安裝北鬥系統有諸多現實困難,漁政部門也可以做好預警工作。在網際網路時代,洋浦漁政還在沿用過去那一套——下發文件, 村裡張貼、廣播、碼頭口頭通知等等。洋浦漁政漁港監督管理中心辦公室主任韓光都坦承這種方式存在盲區,那麼,有沒有更迅速有效的通知系統呢?

  此外,在洋浦,漁民自行改裝的「三無」漁船依然大量存在,船員技術、安全設備的配備都遊走在監管之外。這種狀態,不免讓人對漁民安全感到擔憂。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面對國家海洋戰略,海南代表團暢談藍色經濟發展,紛紛表示海南要做好藍色經濟的「排頭兵」。對海南來說,做好遠洋捕撈的安全 工作,保障漁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顯然是「藍色經濟」應有之義。我們更需透過洋浦「4?12」沉船事件得到深刻反思,只有從根本上確保海洋漁業的安全健康發 展,避免類似悲劇的發生,我們的藍色經濟發展才更有底氣、更有動力。(肖時平)

責任編輯:吳玉帛

相關焦點

  • 北鬥應用丨「北鬥+氣象」應用廣效益顯;當颱風遇上北鬥
    據介紹,我國最新北鬥探空系統在溫度、溼度和測風等方面的觀測準確性(動態)分別達到0.4℃、5%和0.3米/秒,幾乎可以對標國際最先進的探空系統。而進一步優化的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更能提升我國新型衛星導航探空系統在定位和測風方面的技術性能。
  • 6艘漁船同框,這一次目的地:馬達加斯加
    執行第44航次任務的大彤雲輪,此刻正載著6艘單重150噸、總重900噸的漁船向著大洋彼岸、遙遠非洲大陸的馬達加斯加進發。這些漁船於本月初在上海裝載,預計將於月底抵達目的港,助力當地漁業生產。
  • 海南研發完成北鬥船載終端可視化氣象預警服務系統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胡玉蓉 記者符曉虹報導 自2012年以來,海南省氣象局利用北鬥衛星通信系統向全省6000多艘安裝船載終端的漁船,持續提供公益性海洋氣象預報預警信息,極大地解決了海上通信手段匱乏、信息接收困難的問題
  • 北鬥資訊_北鬥將為世界提供更加豐富而廣泛的應用服務
    華為手機較早「接入」北鬥,從2013年起支持北鬥二號系統。但相比GPS,北鬥當時主要是輔助角色。2017年後,手機能收到的北鬥衛星信號越來越多,系統也越來越穩定。目前,最新的榮耀30pro手機已支持使用北鬥三號衛星的信號。
  • 北鬥為用戶提供豐富廣泛的應用服務
    這些衛星仰角高、抗遮擋能力強,在多層立交、城市峽谷、樹木遮蔽的環境,都能讓用戶獲得連續的導航服務。華為手機較早「接入」北鬥,從2013年起支持北鬥二號系統。但相比GPS,北鬥當時主要是輔助角色。2017年後,手機能收到的北鬥衛星信號越來越多,系統也越來越穩定。目前,最新的榮耀30pro手機已支持使用北鬥三號衛星的信號。
  • 北鬥 為用戶提供豐富廣泛的應用服務
    這些衛星仰角高、抗遮擋能力強,在多層立交、城市峽谷、樹木遮蔽的環境,都能讓用戶獲得連續的導航服務。 華為手機較早「接入」北鬥,從2013年起支持北鬥二號系統。但相比GPS,北鬥當時主要是輔助角色。2017年後,手機能收到的北鬥衛星信號越來越多,系統也越來越穩定。目前,最新的榮耀30pro手機已支持使用北鬥三號衛星的信號。
  • 北鬥衛星已經完全代替GPS,功能太強大了
    目前,北鬥三號系統建設已進入決戰決勝衝刺階段,而在明年六月份之前,整個北鬥三號衛星系統的三大軌道,30顆衛星有望全部組網完成。較原計劃的2020年底,有望提前半年實現。屆時,北鬥將成為覆蓋全球、性能先進的衛星導航系統。今後無論到世界哪個角落,人們都可以靠中國的衛星導航服務尋找到方向。很多人可能認為,「北鬥」的作用就是導航。
  • 北鬥,為用戶提供豐富廣泛的應用服務
    這些衛星仰角高、抗遮擋能力強,在多層立交、城市峽谷、樹木遮蔽的環境,都能讓用戶獲得連續的導航服務。華為手機較早「接入」北鬥,從2013年起支持北鬥二號系統。但相比GPS,北鬥當時主要是輔助角色。2017年後,手機能收到的北鬥衛星信號越來越多,系統也越來越穩定。目前,最新的榮耀30pro手機已支持使用北鬥三號衛星的信號。
  • 中國北鬥衛星打造天地「兩張大網」
    2018年是中國北鬥衛星組網的「大年」,今年已發射了6顆北鬥三號衛星,還將在年底前發射10多顆北鬥三號衛星,以便為「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提供服務。除了加快編織天上那張逐漸覆蓋全球的北鬥衛星網絡之外,為了更好地將高精度時空信息應用在社會各個層面,中國正在著力打造一張可以實現釐米級、毫米級定位精度的地基增強網。
  • 北鬥,為用戶提供豐富廣泛的應用服務(深度觀察)
    這些衛星仰角高、抗遮擋能力強,在多層立交、城市峽谷、樹木遮蔽的環境,都能讓用戶獲得連續的導航服務。  華為手機較早「接入」北鬥,從2013年起支持北鬥二號系統。但相比GPS,北鬥當時主要是輔助角色。2017年後,手機能收到的北鬥衛星信號越來越多,系統也越來越穩定。目前,最新的榮耀30pro手機已支持使用北鬥三號衛星的信號。
  • 納土納島爆發激烈衝突,印尼軍艦抓扣三艘漁船,白宮:這次闖大禍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8月15日的報導稱,印尼海事和漁業部日前在納土納群島海域扣押了三艘越南漁船,在扣押越南漁船之後,印尼海事和漁業部特意舉辦了一場記者招待會,印尼相關負責人在這次會議上表示,根據印尼的法律,越南漁船越境的行為必須受到法律的處罰,這些被扣押的漁船首先要進行檢查。
  • 浙江省寧波市海洋與漁業局執法支隊三線作戰 查獲15艘違法違規漁船
    浙江省寧波市海洋與漁業局執法支隊三線作戰 查獲15艘違法違規漁船2018-07-30 10:5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寧波市海洋與漁業局        瀏覽量: 1842 次 我要評論 7月25日至26日,市海洋與漁業執法支隊在江浙交界海域、象山港和城區內河三線同時作戰,一舉查獲涉嫌違法捕撈、轉載漁船(漁運船)7艘、涉漁「三無」船舶2艘和內河非法電捕漁船
  • 長江流域璧山支流禁捕 26艘漁船上岸拆解
    7月29日,重慶市璧山區在健龍鎮開展長江流域璧山支流漁船上岸漁民退捕,漁船報廢處置行動,9條漁船上岸拆解完畢。噝、噝、噝……拆解現場,數名工作人員手拿焊槍噴射火焰,4艘鋼質漁船焊花四濺,逐漸「肢解」,其它網具已被一併清理。
  • 海陵島682艘漁船人員全部上岸避風
    在海陵島閘坡漁港停泊避風的漁船有682艘,已全部做好加固錨纜等防風措施。當地加強回港避風船隻管理,加大巡查力度,漁船、漁排人員全部上岸避風。圖片為颱風在海陵島登陸,位於海陵島「南海一號」背後的十裡銀灘。 圖片為颱風在海陵島登陸,位於海陵島「南海一號」背後的十裡銀灘。
  • 北鬥全球組網成功!北鬥民用指日可待?
    隨著北鬥三號最後一顆衛星發射成功,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組網成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興奮和好奇,中國北鬥衛星到底什麼時候才可以民用呢?除了交通以外,北鬥還被運用在了漁船上,在2013年的時候,中國就有超過五萬艘漁船裝載了北鬥系統
  • 緬甸15天內抓獲6艘獵捕伊洛瓦底江江豚漁船
    日前,緬甸江豚保護團隊在為期15天的巡邏中,抓獲了6艘獵捕伊洛瓦底江江豚的漁船。這一江豚保護團隊由緬甸漁業部、野生動物保護小組、海警和當地漁民族組成,在江豚保護區晝夜巡邏。曼德勒省漁業局副主任吳佐曼表示,這一專項保護計劃,取得了明顯成效,除了近期抓獲的6艘漁船,他們還在9月至11月間,抓獲了22艘拖網漁船和4名違法人員。根據緬甸漁業部門統計,伊洛瓦底江江豚每三年繁殖一次,近年來由於人類活動平均每年死亡5隻左右。但是從2020年年初至今,已發現8隻江豚死亡,是有史以來數量最多的一年。
  • 2020高考時政地理熱點-北鬥系統衛星發射
    北鬥系統建設先後經歷了北鬥一號系統、北鬥二號 系統、北鬥三號系統三個階段。目前北鬥一號 4 顆 試驗衛星已全部退役,從北鬥二號首顆星起算,我 國已發射 54 顆北鬥導航衛星,距離北鬥三號系統建 成僅一步之遙。北鬥三號系統由 24 顆中圓地球軌道、3顆地球靜止軌道和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組成。
  • 大河向東流,七個數字看北鬥
    其中,與衛星導航技術研發和應用直接相關的,包括晶片、器件、算法、軟體、導航數據、終端設備、基礎設施等在內的產業核心產值增速下降明顯,同比增長9.1%,為1166億元。北鬥應用進一步普及,對核心產值的貢獻率超過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