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流域璧山支流禁捕 26艘漁船上岸拆解

2020-12-06 上遊新聞

7月29日,重慶市璧山區在健龍鎮開展長江流域璧山支流漁船上岸漁民退捕,漁船報廢處置行動,9條漁船上岸拆解完畢。

噝、噝、噝……拆解現場,數名工作人員手拿焊槍噴射火焰,4艘鋼質漁船焊花四濺,逐漸「肢解」,其它網具已被一併清理。

璧山區境內的璧南河、璧北河、梅江河是長江的一級和二級支流,璧山區實施漁民退捕及捕撈船舶拆解工作,對於有效恢復長江水生生物資源,有力促進水域生態環境修復作用重大。

目前,璧山區對登記在冊26艘漁船的31名漁民開展了退捕轉產工作,所有船主和船員均已籤訂退捕協議。從7月21日起,璧山區採取送服務上門的方式先後奔赴四川篷安、八塘、三合等八個地方,開啟了璧山籍退捕漁船拆解監督工作,7月29日全部完成拆解工作。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韓政

相關焦點

  • 長江大保護正邁出重要一步!十年禁捕,留住長江的微笑
    2021年1月1日前,長江重點水域將全面禁捕。屆時,長江幹流,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烏江、漢江、大渡河等重要支流,以及鄱陽湖、洞庭湖等通江湖泊要實現全面徹底禁捕,做到「清船」「清網」「清江」「清湖」。長江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分布有4300多種水生生物,其中魚類400多種,170多種為長江特有種。長江禁捕直接涉及「一江、兩湖、七河」。
  • 共護一江魚 光明日報關注瀘州實行長江禁捕新模式
    在長江幹流和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等長江上遊主要支流上,昔日穿梭如織的漁船已經絕跡。今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332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已按期實現全面禁捕;2021年1月1日起,長江幹流、大型通江湖泊和重要支流(「一江兩湖七河」)等重點水域將實行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  面對長江已經「無魚」的窘境和日益惡化的生態,十年禁捕堪稱保護長江的百年大計。目前禁捕退捕進展如何?
  • 最嚴「禁捕令」 共護一江魚
    在長江幹流和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等長江上遊主要支流上,昔日穿梭如織的漁船已經絕跡。今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332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已按期實現全面禁捕;2021年1月1日起,長江幹流、大型通江湖泊和重要支流(「一江兩湖七河」)等重點水域將實行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  面對長江已經「無魚」的窘境和日益惡化的生態,十年禁捕堪稱保護長江的百年大計。
  • 長江禁捕退捕獲階段性成效 23萬退捕漁民全面完成建檔立卡
    可以說,長江江豚是長江生態健康狀況的晴雨表。江豚種群數量衰減,意味著長江漁業資源、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2002年起,長江中下遊開始施行為期三個月的春季禁漁。今年,長江流域332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實現全面禁捕。明年1月1日起,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等重點水域將實行為期10年的常年禁捕,共涉及10個省份,退捕漁船11.1萬艘、退捕漁民23萬人。
  • 水清了、魚多了、漁民有了新工作——四川宜賓禁捕退捕見聞
    他向記者介紹,飄魚有追光的習性,夜間易被發現,在長江和珠江等水系均有分布。「在此之前,由於過度捕撈,飄魚魚群已多年沒有在金沙江面出現了。」有「萬裡長江第一城」之稱的宜賓位於金沙江、岷江、長江匯流地帶,魚類資源豐富,境內長江及其部分支流屬於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重要區域。2019年,宜賓在四川率先完成水生生物保護區退捕任務。
  • 打開 最嚴「禁捕令」 共護一江魚_國內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新華社發【經濟界面】在長江幹流和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等長江上遊主要支流上,昔日穿梭如織的漁船已經絕跡。今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332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已按期實現全面禁捕;2021年1月1日起,長江幹流、大型通江湖泊和重要支流(「一江兩湖七河」)等重點水域將實行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
  • 長江十年禁漁!世代打魚,他們上岸後如何生活?
    根據中央部署,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從今年1月1日起實現全面禁捕,「一江兩湖七河」將從2021年1月1日起實行10年禁捕。 長江禁捕由農業農村部牽頭抓總,發展改革委、公安部等12個部委共同全力推進。幾個月的時間過去了,現在長江禁捕情況如何,漁民們的生活怎麼樣,禁捕的重點難點又在哪裡呢?
  • 兩年巡河13萬公裡 捕魚人變身護魚人——回訪長江禁漁後的四川上岸...
    2020年11月17日,肖玉南(後)和李基奎在長江上巡護。2020年11月16日,李慶餘在瀘州市合江縣長江邊餵海鷗。2020年11月16日,王天榮在江邊勞作。2020年11月17日,張霖在廚房中備菜。2016年12月26日,李慶餘在漁船上看電視。2019年12月5日,王天榮在長江中划船。
  • 禁捕退捕,漁民上岸開始新生活
    去年,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有關工作要求,常寧市全面實施禁捕退捕。「開始我們都不理解,世代捕魚、靠江吃江,怎麼現在說禁就禁,那我們怎麼生存?」劉春生說,退捕上岸之後如何謀生,是他們當時最關心的事。得知劉春生等老漁民的擔憂,常寧市農業農村局相關工作人員主動上門做思想工作,向漁民們分析過度捕撈帶來的危害。
  • 「兩湖」禁捕之後
    鄱陽湖、洞庭湖又被譽為長江「雙腎」,與長江構成生命有機體。然而,由於環境惡化、濫捕濫撈等原因,長江「雙腎」健康一度堪憂。今年,長江流域重點水域開始分類分階段實行禁捕。根據農業農村部、財政部、人社部聯合出臺的《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江西省、湖南省出臺方案,鄱陽湖、洞庭湖從1月1日起開啟為期十年的全面禁捕。告別濫捕濫撈的歷史,經受住洪水的考驗。全面禁捕,給長江「雙腎」帶來新生之機!
  • 長江重點水域十年全面禁捕
    《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第八十六條規定,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內,或在長江和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長江河口規定區域等重點水域禁捕期間,從事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沒收漁獲物、違法所得以及用於違法活動的漁船、漁具和其他工具,並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採取電魚、毒魚、炸魚等方式捕撈,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
  • 十年之約守護「生命長江」(圖)
    由於人類酷漁濫捕和常年不間斷捕撈,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日漸惡化,生物多樣性指數繼續下降,許多珍稀物種瀕臨滅絕,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保護好長江的生物多樣性,事關國家的生態安全與長遠發展。自2002年起,我國在長江流域實行春季禁漁制度,每年3月至6月魚類繁殖產卵季,長江主要幹支流和重要湖泊禁止所有捕撈作業,但依然難以扭轉生態惡化趨勢。
  • 川陝兩省比鄰縣區建立長江流域跨界禁捕工作聯防聯控機制
    四川在線記者 邵明亮1月11日,四川在線記者從四川省水產局獲悉,廣元市青川縣、朝天區和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前段時間共同籤訂了《兩省相鄰縣際間長江流域禁捕工作聯防聯控協議》,發布了《聯合禁漁通告》,正式建立了長江流域跨界禁捕工作聯防聯控長效機制。
  • 長江禁漁十年,洞庭湖「連家船」漁民上岸覓新生
    近年來,長江生態環境惡化,珍稀特有物種資源全面衰退,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已經到了「無魚」等級。2019年,國家明確,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從2020年開始實行10年禁捕,以改善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洞庭湖水域從2019年12月20日開始全面禁漁,比國家提出的時間點提前了11天。由於90%的水域面積都在保護區範圍內,洞庭湖將被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
  • 長江大保護|末代漁民④:瀘州漁民轉產,有人釀酒有人護魚
    2020年1月7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四川省農業農村廳水產局獲悉,四川省目前待退捕漁船總共10145艘。其中,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退捕漁船2752艘、漁民5400餘人。僅瀘州市,像王天榮就這樣的上岸的漁民就有1382人。
  • 大河歸來:中國全力恢復長江生物多樣性
    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新華社合肥1月3日電(記者汪海月 杭澤波)如今,55歲的漁民王根德不再駕著漁船在長江上捕魚,而是開著一艘30多米長的工程船提供港口服務,不時能看到船尾有魚兒躍出水面。  「看來我們『洗腳上岸』後,魚兒也慢慢回來了。」來自安徽省安慶市大觀區十里舖鄉袁江村的王根德說。
  • 他曾在長江捕到一條200多斤的白鱘,如今與數十萬漁民一起上岸
    新華社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王迪、肖林)12月10日,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刊發題為《他曾在長江捕到一條200斤的白鱘,如今與數十萬漁民一起上岸》的報導。65歲的老漁民嚴正華十分想念長江魚的滋味。長江魚光滑、鮮嫩、肉質緊實,沒有河塘魚的「泥臭味」。
  • 聚焦時間節點目標任務確保按時保質抓好禁捕退捕工作
    本報訊(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邵明亮)9月29日,四川省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視頻調度會議舉行。記者在會上獲悉,截至9月28日,我省退捕漁船實現100%回收處置,退捕漁民100%退捕上岸。  會議指出,推動長江禁捕退捕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不但要退得出、安置好,今後還要穩得住、管得好。目前,我省長江禁捕退捕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地方財政保障力度不夠、執法隊伍建設力度較弱、設置公益性崗位較少、監管長效機制還需要進一步落實、社會保障未能全覆蓋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