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陝兩省比鄰縣區建立長江流域跨界禁捕工作聯防聯控機制

2021-01-13 四川在線

四川在線記者 邵明亮

1月11日,四川在線記者從四川省水產局獲悉,廣元市青川縣、朝天區和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前段時間共同籤訂了《兩省相鄰縣際間長江流域禁捕工作聯防聯控協議》,發布了《聯合禁漁通告》,正式建立了長江流域跨界禁捕工作聯防聯控長效機制。

《協議》達成一個共同目標、四個合作機制,即全面完成長江流域禁捕生態保護任務,維護縣域內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生物多樣性目標;建立聯防協作、信息共享、聯合監管、定期會商制度。

《通告》規定禁捕區域為嘉陵江寧強段、朝天段、青川段幹流及所屬支流,自2020年底開始實行暫定為期10年的常年禁捕。在規定的禁漁區和禁漁期內,禁止一切生產性捕撈行為,嚴禁收購、銷售在禁漁區和禁漁期內捕撈的漁獲物。

與此同時,青川縣農業農村局、沙洲鎮政府、沙洲派出所和寧強縣農業農村、公安、交通運輸等部門聯合在跨界水域開展了水上聯合執法活動,有效踐行了聯防聯控長效機制內容。青川縣、朝天區、寧強縣長江流域禁捕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表示,長江流域禁捕工作任重道遠,三縣區將以保護漁業資源和水生生態環境為目標,通過長效機制實施重點水域常年禁漁,全力實現禁捕水域「四清四無」工作目標。

相關焦點

  • 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 防範重大生態環境...
    日前,生態環境部、水利部聯合印發《關於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的指導意見》,對流域上下遊如何開展協作機制和制度建設進行了系統指導。為了進一步做好突發水汙染事件防範應對工作,生態環境部組織專家就《指導意見》的重要意義、工作落實要求等內容進行了深入解讀。
  • 《關於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的指導意見...
    《關於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的指導意見》發布 2020-01-21 16: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兩部委:省級政府要建立跨省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
    近日,生態環境部、水利部聯合印發《關於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著眼解決目前跨省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各地機制建設工作實踐經驗,聚焦機制建設「誰來做」「做什麼」和「怎麼做」的問題,明確省級政府負責統籌建立並落實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包括建立協作制度、加強研判預警、科學攔汙控汙、強化信息通報、實施聯合監測、協同汙染處置、做好糾紛調處和落實基礎保障等。
  • 珠江流域建立跨省河流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協作機制
    中國水利網站12月1日訊(通訊員 鄭寧)近日,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與生態環境部珠江流域南海海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共同籤署《珠江流域跨省河流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協作機制》,為提高珠江流域跨省河流突發水汙染事件防範和處置能力、切實保障流域生態環境安全提供堅實保障。
  • 大氣汙染聯防聯控機制
    新聞眼  建立大氣汙染聯防聯控機制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轉發了《關於推進大氣汙染聯防聯控工作改善區域空氣品質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15年,建立大氣汙染聯防聯控機制,形成區域大氣環境管理的法規
  • 淮河流域建立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
    新華社合肥5月13日電(記者姜剛)記者從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獲悉,生態環境部淮河流域局與水利部淮委近日在安徽省蚌埠市籤訂《淮河流域跨省河流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協作機制》,在信息共享、會商預警和應對處置等方面提出新的合作框架。
  • 生態環境部 水利部關於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
    環應急〔2020〕5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建立上下遊聯防聯控機制,是預防和應對跨省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防範重大生態環境風險的有效保障,黨中央近年來,相關跨省流域上下遊通過開展突發水汙染事件應對協作,在探索建立聯防聯控機制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總體上還普遍存在協作制度不完善、上下遊責任不明確、技術基礎保障不到位等問題。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推動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 川陝甘「毗鄰黨建」平添精彩蝶變
    2020年伊始,面對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毗鄰鄉鎮兩兩建立臨時聯合黨組織,建立議事協調機制,互通信息、共商辦法,共同抓好交通卡口防控,形成了在黨組織領導統籌下,聯防聯控格局,取得了全覆蓋、無遺漏排查防疫效果。
  • 長江流域重慶段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捕
    新華社重慶1月1日電 為保護水生生物資源,修復以生物多樣性為指標的長江生態系統,從1日起,長江流域重慶段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  記者從重慶市農業農村委獲悉,2019年12月31日前,重慶水生生物保護區率先完成漁民退捕,2020年1月1日零時起,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簡稱禁捕),包括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慶段、烏江—長溪河魚類市級自然保護區、酉陽三黛溝大鯢縣級自然保護區、合川大口鯰縣級自然保護區這4個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和嘉陵江合川段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長江重慶段四大家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
  • 踐行「兩山論」需建立完善的生態補償機制
    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明確指出,積極探索推廣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選擇具備條件的地區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到安吉餘村考察時強調,綠色發展的路子是正確的,路子選對了就要堅持走下去。
  • 長江開啟「十年禁捕」,洄遊魚類仍在尋找「出路」
    這個遲到的消息,意外成為今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長江十年禁捕」的前奏。2019年初,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公布 《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 ,提出自2020年起,長江流域的重點水域將分類分階段實行漁業禁捕,開啟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這是中國2016年啟動的 「長江大保護」 戰略的舉措之一。
  • 四川首次放流川陝哲羅鮭!十萬餘尾珍稀魚類在我市「安家」
    據了解,此次增殖放流活動共放生了60尾川陝哲羅鮭和10萬尾重口裂腹魚、齊口裂腹魚等,其中放生的川陝哲羅鮭為國家Ⅱ級保護動物。  據了解,川陝哲羅鮭,屬於長江上遊特有的大型鮭科魚類,並且也是青藏高原地區唯一的大型土著鮭科魚類,具有很高的科研、生態和經濟價值。歷史上,岷江上遊和大渡河水系是川陝哲羅鮭主要集中分布區。
  • 貴州赤水河流域生態補償創新實踐
    的要求,貴州省研究起草了《雲貴川赤水河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方案》,先後三次組織雲南省、四川省環境保護部門對補償方案進行研討,在財政部、生態環境部的大力支持下,三省就赤水河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方案的原則、範圍、期限、目標以及資金籌集和分配考核等關乎各自利益的核心問題達成了共識,擬定《雲南省、貴州省、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赤水河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協議》(以下簡稱「《補償協議》」),於2018年2月在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修復暨推動建立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工作會議進行現場籤署
  • 長江瀕危物種大揭秘!禁捕10年急如星火
    禁捕10年急如星火 來源:魅力生靈 長江,於1.4億年前形成,我國的大動脈,滋潤著中華民族每一寸土地,哺育著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生靈。 此外,被稱為「淡水之王」可達7米的白鱘,塗抹胭脂般的「亞洲美人魚」胭脂魚,「鱔王」之稱的花鰻鱺,生活在岷江和大渡河的冰川時期殘存的冷水魚——川陝哲羅鮭,以及具有「活化石」之稱的中國大鯢等等,都是長江中的珍貴生靈。
  • 「長江魚兒正是回家時(二)」專家展望長江流域10年禁漁後漁業資源恢復前景
    兩年初見成效 十年重構生態川陝哲羅鮭是長江上遊珍稀類代表性旗艦物種,關注川陝哲羅鮭,對觀察四川境內長江流域魚類保護和生態恢復具有獨一無二的參照價值。四川禁捕退捕涉及省內45個水生生物保護區,長江幹流,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大渡河,退捕水域分布18個市(州)115個縣(市、區)。今年9月實現16480名漁民全部退捕上岸,標誌著四川全面完成長江流域退捕任務。禁捕期間,如何更好促進四川漁業資源恢復,助推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水生生態系統恢復?
  • 董戰峰:長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設:框架與重點
    長江流域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實施還缺乏有效的監管體系,監管能力不匹配,生態補償機制實施的基礎不牢。此外,對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行為的激勵和獎懲機制也不完善,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流域各相關方實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內在動力不足。
  • 共護一江魚 光明日報關注瀘州實行長江禁捕新模式
    目前,這一機制已在湖北省推廣實施。  「最嚴禁令」之下,禁捕起步就是攻堅。面對48.5公裡長江岸線,境內擁有滁河、馬汊河等長江支流,江蘇南京江北新區禁捕壓力不小。為了強化執法效果,江北新區農業執法大隊自製「清網神器」——鐵鉤,用來拉拽藏在水下的違規漁具,執法大隊人員稱之為「農執1號」。  鄱陽湖水域遼闊,保護區監管、漁政執法任務重、責任大。
  • 粵港澳大灣區水域實施分類分級禁捕十年
    記者莫海暉報導:「長江作為我國第一大流域可以十年禁漁,應該有決心在粵港澳大灣區範圍內實施珠江流域十年漁業禁捕。」全國政協委員、民革廣東省委會副主委、珠海市政協副主席潘明向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提交提案,建議借鑑長江流域十年禁漁的做法,對粵港澳大灣區水域實施分級分類十年漁業禁捕制度。
  • 長江大保護正邁出重要一步!十年禁捕,留住長江的微笑
    當前禁捕的各項工作進展如何?怎樣保障年底前實現「清船」「清網」?世代以漁為生的人們的生計怎麼辦?全面禁捕決心堅定萬裡長江是中華民族的生態寶庫,然而長期以來人類活動嚴重威脅著長江的生態完整性和生物多樣性。
  • 聚焦時間節點目標任務確保按時保質抓好禁捕退捕工作
    本報訊(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邵明亮)9月29日,四川省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視頻調度會議舉行。記者在會上獲悉,截至9月28日,我省退捕漁船實現100%回收處置,退捕漁民100%退捕上岸。  會議指出,推動長江禁捕退捕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不但要退得出、安置好,今後還要穩得住、管得好。目前,我省長江禁捕退捕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地方財政保障力度不夠、執法隊伍建設力度較弱、設置公益性崗位較少、監管長效機制還需要進一步落實、社會保障未能全覆蓋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