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下旬,氣溫連續下降,但在「雞鳴三省」的四川省青川縣姚渡鎮,井噴式的喜悅讓這個邊陲集鎮洋溢著生機和暖意:新栽的800多畝優質龍井茶在連片的原野上綠意盎然;毗鄰的甘肅省文縣中廟鎮在這裡就讀的孩子與本鎮的孩子享受到了同等的營養餐;從毗鄰陝西省寧強縣青木川古鎮過來的遊客去了碧口古鎮再遊白龍湖,實現了「一日遊三省」;非法採砂、捕撈野生魚等亂象得到徹底整治,川甘交界處的白龍江由滔滔濁水變為一江清流……
「毗鄰黨建」引領,各領域各業態共建共創、共治共助、共興共榮、共贏共享的新發展格局為川陝甘毗鄰六個鄉鎮平添了精彩蝶變,譜寫出和諧共進新樂章。
組織共建,打造區域合作的聯合指揮部
四川省青川縣姚渡鎮與陝西省寧強縣青木川鎮、甘肅省文縣碧口鎮、中廟鎮和武都區楓相鄉兩兩相接,是秦隴入蜀的區域大走廊、交通網際網路,自古至今商貿往來頻繁、民間交往密切,有很強的互補性、依存度。2020年伊始,面對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毗鄰鄉鎮兩兩建立臨時聯合黨組織,建立議事協調機制,互通信息、共商辦法,共同抓好交通卡口防控,形成了在黨組織領導統籌下,聯防聯控格局,取得了全覆蓋、無遺漏排查防疫效果。
今年6月,疫情防控進入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受臨時聯合黨組織共同防控疫情的經驗啟示,為進一步深化拓展合作領域,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在青川縣委組織部倡議下,由姚渡鎮黨委牽頭,川陝甘毗鄰六鄉鎮突破行政區劃壁壘,共同組建涵蓋87個基層黨組織的黨建聯盟,圍繞組織共建、基層共治、產業共促、園區共育、生態共護5個方面深化合作,細化護林防火、河道整治、旅遊互惠、矛盾糾紛調解等25個具體協作項目,為川陝甘省際互動構建起了深化友誼的平臺、互助合作的平臺、共同發展的平臺。
川陝甘結合部6個鄉鎮雖然地域相鄰、交通相連,但分屬不同行政區域管轄,各有各的工作重點,各有各的發展模式,過去幾乎是各唱各的調、各喊各的號,工作上沒有形成合力,資源難以實現優化配置。黨建聯盟成立後,大家打破行政壁壘,籤訂共建協議,共同研究制定互動協作機制,形成黨組織共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大黨建格局,黨組織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各鄉鎮都明確了1名黨委副書記聯繫黨建聯盟工作,落實1名聯絡員具體負責溝通協調和議定事項辦理。黨建聯盟建立鄉鎮黨委輪值會議制度,年初制定議事計劃,每季度召開一次輪值會議,大家圍繞共同關心的產業發展、基層治理、環境保護等熱點、難點問題建言獻策,共同研究解決化解之策,並由輪值地黨委負責議定事項的協調督辦。現已召開以茶葉產業發展、基層治理、白龍江生態保護等3次會議。
在各鄉鎮黨委的引領下,黨建聯盟內地域相聯、產業相同、職能相似的黨組織也相互間建立結對共建關係,通過學習沙龍、實踐觀摩等方式實現活動共辦、黨員共管、能力共促。目前,聯盟內15個黨組織已結成共建對子5個,通過遠程會診、院壩會議等方式召開聯席會議8次。青川縣姚家渡社區80歲的老黨員王靈裔說,與中廟鎮餘家灣村開展結對共建以來,我們的黨組織活動更豐富了,我們的視野也更加開闊了。
基層共治,「雞鳴三省」奏響和諧強音
「自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姚渡鎮政府每天安排人員在姚渡火車站值班,第一時間掌握到站旅客信息,一旦發現有從重點地區返鄉人員,及時告知相關鄉鎮,對友鄰鄉鎮的防控工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甘肅省中廟鎮黨委副書記張濤說。為加強對重點地區返鄉人員的管理,我們實行信息互通機制,人員共管,充分發揮網格員的作用,確保重點人員隔離期間不脫管。
針對蘭渝鐵路姚渡站服務三省的實際,組織川陝甘三省公安、交通部門共同開展非法營運整治,協調開通省際客運,有效降低因交通事故引發的矛盾糾紛風險。關於邊際便民親民服務,甘肅省中廟鎮餘家灣村村民餘志芳有話說,她家小孩在離家一橋之隔的姚渡鎮上小學二年級,以前每次接送孩子都忙得腳不沾地,一大早送到學校,回家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就又到了放學時間。現在姚渡鎮姚家渡社區圖書室、休息室和課外輔導都免費向他們開放,享受和四川一樣的政策。大人有休閒駐足的地方,孩子有完成課業的場所,有時候工作忙顧不上,社區還會義務把孩子照顧好。更沒有想到的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還專門設立服務甘肅籍群眾的便民代辦窗口,提供政策宣傳、便民帶辦等服務,在四川也能辦理甘肅的事情,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事情。
四川省姚渡鎮與甘肅省碧口鎮、中廟鎮同屬白龍江流域,在防洪抗汛工作中互通信息、互幫互助,甘肅省兩個鄉鎮及時將上遊降雨量、水庫洩洪情況通報給姚渡鎮,便於下遊群眾及時做好預防。今年夏季,甘肅省文縣遭受暴雨洪水襲擊,毗鄰的碧口鎮受災嚴重,場鎮積水,泥沙淤積,姚渡鎮組織20餘名黨員志願者參與抗洪搶險,幫助受災群眾搬運物資、清理淤泥。
產業共促,繪出綠色崛起美麗畫卷
川陝甘結合部毗鄰地區是我國南北文化的交匯融合地,同時也是南北氣候的過渡地帶,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和自然景觀。在緊鄰的6個鄉鎮轄區內,分布了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和10餘個農業園區和A級景區,產業發展具有相似之處,毗鄰鄉鎮共同提出了合力構建川陝甘結合部生態文化旅遊區的目標,以農文旅融合推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姚渡鎮漢道河村村民學習借鑑甘肅省文縣花椒種植經驗,成立青川縣旭陽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花椒190畝,盛產期畝產值4000元以上,預計合作社戶均增收在19000元左右。
川陝甘結合部具有悠久的種茶歷史,屬於江北茶區的優質茶葉產地。黨建聯盟成立後,毗鄰鄉鎮在茶葉產業發展上實現抱團取暖,充分發揮各自優勢,茶葉產業得到了發展壯大。「今年春茶採摘時正值新冠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在鎮黨委的引導下,我們組織人員幫助鄰近鄉鎮採摘、收購春茶2000餘斤 ,既增加了群眾收入,又給我的加工廠帶來了效益」,青川縣姚渡鎮興源種養殖家庭農場負責人餘燕說。姚渡鎮漢道河村村民徐守香通過到臨省學習參觀認準了茶葉這條致富路,在村集體的示範帶動下,整理撂荒土地20畝,全部栽上了茶苗。她說,我們隔壁的甘肅省中廟鎮發展茶葉才沒幾年,現在茶葉成了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我一定要把這片茶園管好,這片茶園投產後,按照現在的市場行情,我靠它養老沒問題。
園區共育,「1+1」釋放聚合效應
在黨建聯盟的引領下,六鄉鎮黨委共同提出了共建川陝甘結合部生態文化旅遊園區的目標,依託青木川古鎮、碧口古鎮、姚渡杜家大院等歷史文化古蹟和白龍湖、毛寨等秀麗的自然風光,攜手開發跨區域旅遊線路,把川陝甘結合部建成生態文化旅遊熱點,以跨區域大園區促進省際經濟大循環。籌備組建食用菌、茶葉、文旅3個專家團隊,圍繞共的奮鬥目標,聯合開展技術攻關、知識宣講,共同打造區域優勢品牌。
目前,區域內已構建起以鐵路、高速公路、省道為基礎的互聯互通交通網絡,川甘兩省毗鄰鄉鎮天然氣已實現基礎設施共享,天然氣主管道已鋪設到川陝界,陝西省青木川鎮也即將用上四川天然氣。在各鄉鎮的共同努力下,繪製了川陝甘結合部旅遊地圖,將三省的旅遊資源串聯起來,讓遊客更便捷感受三省生態文化魅力。
「我們的大棚蔬菜基地有草莓、葡萄、火龍果等品種,產品以前主要靠外銷,川陝甘毗鄰地區黨建聯盟組建後,我們與周邊鄉鎮聯繫更加緊密,我們的產品進入了甘肅青木川、碧口等周邊鄉鎮的超市。我們依託周邊的旅遊景點,引進了陽光玫瑰、早夏無核等新品種,開發了採摘體驗項目,收入比以前大幅增長」。談起今年的收益,四川青川縣姚渡億豐林農公司總經理左德軍禁不住露出了笑容。
生態共護,築起綠水青山天然屏障。川陝甘三省結合部是大熊貓國家公園的重點區域,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生態保護責任大、任務重,護林防火是當地黨委政府的重點工作。姚渡鎮積極與其他毗鄰鄉鎮協調,組織三地200餘名黨員幹部、護林員成立森林防滅火隊伍,聯合組織開展應急演練,常態化開展巡山護林,將預防走在前面、將險情消滅在萌芽。「三個省的森林都是連在一起的,在護林防火上大家都是唇齒相依,必須開展聯防聯控」。姚渡鎮副鎮長卜茂科講到。除了森林資源管護,河道管理也是協作的重點,毗鄰鄉鎮建立了打擊非法捕撈協作機制,聯合開展川陝甘毗鄰鄉鎮聯合打擊市場銷售長江流域非法捕撈漁獲物專項整治行動、川陝甘毗鄰鄉鎮聯合打擊長江流域非法捕撈專項整治行動,川陝甘毗鄰鄉鎮團結協作全力禁捕,通過廣泛宣傳和嚴厲打擊相結合,「不捕、不賣、不買、不食」長江流域非法漁獲物成為自覺行動,水生態得到有效保護。
責任編輯:張文
作者:張文 王生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