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以「黨建引領、協同發展」為主題的成德臨港經濟產業帶黨建聯盟啟動儀式在成都青白江區舉行。
成德臨港經濟產業帶,是指以成都國際鐵路港為核心,青白江區、新都區、金堂縣、廣漢市、中江縣等成德相鄰的區域。
在啟動儀式上,這五地共同籤訂了《成德臨港經濟產業帶黨建聯盟戰略合作協議》,發布了合作內容,印發了合作機會清單(第一批),集中釋放城市協同發展政企需求。
同時,召開了黨建聯盟第一次圓桌論壇,西南財經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賈晉等專家與五地產業功能區(產業園區)、企業家代表就共建成德臨港經濟產業帶相關話題等進行深入交流討論。「現代物流企業聯盟」和「智能製造企業聯盟」的龍頭企業做了現場推介,並發出邀請倡議。
會上, 區域化一體化發展專家解洪以《創新開放,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為題,圍繞「如何抓住重大機遇,發揮區域聯動作用」話題進行了主旨演講。他認為,區域一體化是引領發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成都都市圈要通過推進區域一體化,為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區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做出標準和示範。
共建產業帶「紅色引擎」!打造全省全國毗鄰黨建工作「樣板間」
今年1月,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四川省委著眼於唱好成渝「雙城記」,將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作為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支撐性工程和實施「一幹多支」發展戰略的牽引性工程,大力實施成德眉資同城化戰略。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提出「研究按程序設立成都國際鐵路港經濟開發區」。成都國際鐵路港經濟開發區已成為四川省委和成都市委推進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和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的重要抓手,打造雙城經濟圈的陸港「極核」的戰略支撐。
作為成都國際鐵路港經開區的核心區,青白江主動服務融入國家戰略和四川省委部署,率先發起「共建成德臨港經濟產業帶黨建聯盟」倡議,得到新都區、金堂縣、廣漢市、中江縣等地積極響應。
青白江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成立成德臨港經濟產業帶黨建聯盟,旨在落實成都市委「大力推進『三區三帶』建設,構建產業生態圈,形成產業協作鏈」的工作要求,推動青白江區、新都區、金堂縣、廣漢市、中江縣五地攜手共進,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重大機遇,共同建設產業帶「紅色引擎」,爭做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的「主力軍」,打造全省全國毗鄰黨建工作的「樣板間」。
以「五共」實現合作共贏!助力成德眉資同城化高質量發展
啟動儀式上,這五地籤訂了《成德臨港經濟產業帶黨建聯盟戰略合作協議》,並達成了堅持「黨建共建」「發展共促」「平臺共用」「人才共育」「服務共享」五個方面的共識,著力推動產業帶上各類企業和社會組織以黨建共建實現合作共贏,有效促進資源要素跨區域高效整合,助力成德眉資同城化高質量發展。
堅持黨建共建,加強組織連結融合。重點圍繞黨建引領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引領產業功能區(園區)建設和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促脫貧攻堅以及農民工黨建等工作,通過共同舉辦主題活動、開展競進拉練、開發教育資源等方式,引導產業帶各類黨組織強化組織聯繫、情感認同和日常交流,變「好鄰居」為「好夥伴」。
堅持發展共促,加強產業合作協同。按照產業細分領域建立若干個黨建「朋友圈」,引導龍頭企業通過協議契約等方式結成優勢互補、風險共擔、深度合作、互利互惠的戰略集群。推動建立五地招商引資合作機制,形成信息互通、項目互薦、整體聯動、梯次承接良好格局,實現產業集群集聚發展,構建完整的產業生態圈。
堅持平臺共用,加強營商環境建設。推動政務服務、「雙創」服務、金融服務、營銷服務、就業服務等一體化平臺建設,建立五地機會清單定期發布機制,共同舉辦人力資源協同產業發展系列招聘會,推進五地進出口企業享受蓉歐自貿區放管服和貿易便利化等各項優惠政策,營造市場主體無差別、均等化參與區域發展健康環境。
堅持人才共育,加強骨幹隊伍培養。推動建立「蓉城人才綠卡」輻射五地服務模塊,聯合發布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目錄、大港區人才白皮書,共同舉辦「蓉漂人才薈」等招才引智活動。加強專業技術人才、基層治理人才、黨政幹部人才交流互動,探索五地聯合辦學開展幹部教育培訓,不斷提升骨幹隊伍國際化、專業化能力。
堅持服務共享,加強宜居生活配套。推動健全產業帶交通網絡,優化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布局。引領帶動教育、醫療、文化、社保、養老和環保等領域深化合作,從群眾「急難愁」「憂思盼」事項入手,合作一批解決實際問題的項目,落地一批事關民生發展的項目,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建立五項合作機制!保證聯盟成員間的合作常態長效化開展
為保證成德臨港經濟產業帶黨建聯盟各成員之間的合作能堅持常態化長效化開展,這五地還專門建立了五項合作機制。
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負責研究制定聯盟重點工作任務,推進區域協同發展相關事宜,協調解決交流合作過程中的重要問題。建立閉環管理機制。圍繞重點任務,借鑑項目管理方式,構建「需求發布、項目收集、籤約共建、定期會商、合力推動、年終驗收」工作鏈條。建立對口協作機制。推動五地職能部門採取幹部互派學習、聯合主題黨日、集中學習研討等方式,加強溝通交流,推動合作項目落地落實。建立企業合作機制。推動龍頭企業採取「強強聯合」「以大帶小」和「上下遊協同」等方式,建立產業鏈發展聯盟,充分發揮帶動集成作用。建立宣傳推廣機制。採取「線上+線下」的方式,聚焦聯盟活動、區域動態和企業信息開展全面宣傳營銷,著力營造市場關注、企業歡迎、群眾參與的熱烈氛圍。
據悉,這五地目前達成第一批合作項目41個,其中涵蓋「大港+人才聯盟」、成德醫療保障事業協同發展等政府類合作項目20個,汽車生產及配套產業鏈、鐵路貨櫃運輸等企業類合作項目2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