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委:省級政府要建立跨省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

2020-12-04 澎湃新聞

近日,生態環境部、水利部聯合印發《關於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著眼解決目前跨省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各地機制建設工作實踐經驗,聚焦機制建設「誰來做」「做什麼」和「怎麼做」的問題,明確省級政府負責統籌建立並落實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包括建立協作制度、加強研判預警、科學攔汙控汙、強化信息通報、實施聯合監測、協同汙染處置、做好糾紛調處和落實基礎保障等。

環境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每一項工作都強調上下遊聯動協作,指導雙方共同建立跨省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為預防和應對跨省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提供有效保障。」

跨省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雖然發生頻次不高,一旦發生,往往造成重大的環境、經濟和社會影響。如,2015年甘肅隴星銻業有限責任公司「11·23」尾礦庫洩漏次生重大突發環境事件,2017年陝西省寧強縣漢中鋅業銅礦有限責任公司排汙致嘉陵江四川廣元段鉈汙染事件等,都造成了跨省級行政區域水汙染,甚至威脅到下遊供水安全。

近年來,相關跨省流域上下遊通過開展突發水汙染事件應對協作,在探索聯防聯控機制建設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在聯席會議、信息通報、協同處置、聯合演練等方面進行有益嘗試,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從日常管理及近年跨省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應對情況看,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工作總體上還普遍存在協作制度不完善、上下遊責任不明確、技術基礎保障不到位等問題。

生態環境部會同水利部在深入調研、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針對聯防聯控機制建設普遍存在的問題,研究制定了《指導意見》,主要包括8項工作任務。

《指導意見》提出,一是要建立協作制度。跨省流域上下遊省級政府應按照自主協商、責任明晰的原則,建立具有約束力的協作制度,明確雙方責任和工作任務。

二是加強研判預警。各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機構適時組織相關地方政府或有關部門開展會商。各地提前做好生態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治理、應急物資儲備等工作。

三是科學攔汙控汙。跨省河流應急水量調度或臨時洩洪排澇,上遊水行政主管部門應提前向下遊通報。跨省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發生後,按程序協同做好攔汙控汙。

四是強化信息通報。上下遊應建立跨省流域水汙染信息通報制度。上遊發生水汙染事件或流域水質出現異常,可能造成跨省流域汙染的;或下遊流域水質出現異常,可能存在跨省流域汙染因素時,上下遊生態環境主管部門主要負責人應及時互相通報。

五是實施聯合監測。接到跨省流域水汙染信息通報後,上下遊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及時組織開展本行政區域水環境監測。造成跨省流域汙染的,上下遊應制定聯合應急監測方案並組織實施,及時共享數據信息。

六是協同汙染處置。上下遊有關地方政府對各自行政區域內汙染處置負責,同時強化應急物資信息共享、資源調配和應急救援等方面協作,及時準確發布權威信息。

七是做好糾紛調處。跨省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造成損害的,汙染責任人應當依法承擔責任。引發跨省級行政區域水汙染糾紛的,由相關省級政府組織採取資金補償為主的方式協商解決。

八是落實基礎保障。生態環境部和各省級生態環境部門建立生態環境應急專家組。各地區要科學布設應急物資儲備庫。鼓勵跨省流域上下遊協商制定突發水汙染事件應急預案,聯合開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加強環境應急監測和處置能力建設。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關於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的指導意見...
    、水利部聯合印發《關於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建立上下遊聯防聯控機制,是預防和應對跨省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防範重大生態環境風險的有效保障,黨中央、國務院對此高度重視。《指導意見》聚焦機制建設「誰來做」「做什麼」和「怎麼做」的問題,明確省級政府負責統籌建立並落實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主要包括8項工作任務。一是建立協作制度。
  • 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 防範重大生態環境...
    日前,生態環境部、水利部聯合印發《關於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的指導意見》,對流域上下遊如何開展協作機制和制度建設進行了系統指導。為了進一步做好突發水汙染事件防範應對工作,生態環境部組織專家就《指導意見》的重要意義、工作落實要求等內容進行了深入解讀。
  • 生態環境部 水利部關於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
    近年來,相關跨省流域上下遊通過開展突發水汙染事件應對協作,在探索建立聯防聯控機制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總體上還普遍存在協作制度不完善、上下遊責任不明確、技術基礎保障不到位等問題。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推動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 珠江流域建立跨省河流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協作機制
    中國水利網站12月1日訊(通訊員 鄭寧)近日,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與生態環境部珠江流域南海海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共同籤署《珠江流域跨省河流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協作機制》,為提高珠江流域跨省河流突發水汙染事件防範和處置能力、切實保障流域生態環境安全提供堅實保障。
  • 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如何應對?
    一是明確省級政府為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的責任主體。目前各地已籤訂的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協議,落實主體多為生態環境部門,在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聯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在資源統籌調度、部門協同應對和糾紛協調處理等方面仍有待加強。
  • 淮河流域建立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
    新華社合肥5月13日電(記者姜剛)記者從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獲悉,生態環境部淮河流域局與水利部淮委近日在安徽省蚌埠市籤訂《淮河流域跨省河流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協作機制》,在信息共享、會商預警和應對處置等方面提出新的合作框架。
  • 應對部門推諉,省政府將成跨省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責任主體
    南都訊1月21日,南都記者從生態環境部、水利部獲悉,兩部門將推動建立跨省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機制的責任主體為省級政府,而非目前多地規定的生態環境部門。生態環境部和水利部有關負責人解讀稱,省級政府作為責任主體,可發揮部門合力,並在資源統籌調度、糾紛協調處理等方面有所加強。近日,生態環境部、水利部聯合印發的《關於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推動跨省流域上下遊加強協作,建立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
  • ...控——生態環境部黃河局組織流域跨省(區)突發水汙染事件聯合會商
    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的工作機制,是預防和應對跨省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防範重大生態環境風險的有效保障,黨中央和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今年年初,生態環境部、水利部聯合印發了《關於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聚焦機制建設「誰來做」「做什麼」和「怎麼做」的問題,明確要求各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機構要提前組織相關地方政府或有關部門開展會商,分析研判流域生態環境風險,及時發布預警信息。黃河局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會商。
  • 「皖浙環-2020」 新安江流域突發環境事件跨省聯動處置應急演練順利開展
    ,隨著一聲巨響,一輛滿載著甲苯的槽罐車因為交通事故墜入新安江,大量甲苯洩漏……一起以新安江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為主要情節,跨省聯動處置應急演練在黃山市新安江畔舉行。,進一步推深做實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工作,11月10日,由安徽省、浙江省生態環境廳和黃山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黃山市、杭州市生態環境局和歙縣、淳安縣人民政府具體承辦的「皖浙環—2020」新安江流域突發環境事件跨省聯動處置應急演練在歙縣深渡鎮舉辦。
  • 川陝兩省比鄰縣區建立長江流域跨界禁捕工作聯防聯控機制
    四川在線記者 邵明亮1月11日,四川在線記者從四川省水產局獲悉,廣元市青川縣、朝天區和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前段時間共同籤訂了《兩省相鄰縣際間長江流域禁捕工作聯防聯控協議》,發布了《聯合禁漁通告》,正式建立了長江流域跨界禁捕工作聯防聯控長效機制。
  • 川渝兩地將探索建立跨省財稅分享機制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2015年川渝合作示範區(廣安片區)建設重點工作方案的通知  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2015年川渝合作示範區(廣安片區)建設重點工作方案》,明確今年川渝兩地推動重慶空港園區與鄰水縣共建高灘川渝合作示範園,探索共建模式和財稅分享機制
  • 大氣汙染聯防聯控機制
    新聞眼  建立大氣汙染聯防聯控機制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轉發了《關於推進大氣汙染聯防聯控工作改善區域空氣品質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15年,建立大氣汙染聯防聯控機制,形成區域大氣環境管理的法規
  • 四部門:建立黃河全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方案》提出,以持續改善流域生態環境質量和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為核心,立足黃河流域各地生態保護治理任務不同特點,遵循「保護責任共擔、流域環境共治、生態效益共享」的原則,探索建立具有示範意義的全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模式,強化聯防聯控、流域共治和保護協作,搭建起「全面覆蓋、權責對等、共建共享」的合作平臺,加快實現高水平保護,推動流域高質量發展,保障黃河長治久安。
  • 踐行「兩山論」需建立完善的生態補償機制
    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明確指出,積極探索推廣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選擇具備條件的地區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到安吉餘村考察時強調,綠色發展的路子是正確的,路子選對了就要堅持走下去。
  • 北洛河水體汙染事件 23名責任人及責任領導被處分
    2019年,陝西省共發生26起突發環境汙染事件,連續4年保持下降趨勢。按汙染類型分,水汙染事件10起,大氣汙染事件7起,土壤汙染事件9起。按事件原因分,安全生產事故引發7起,交通事故引發14起,企業人為偷倒引發3起,自然災害與其它原因各1起。按發生地域分,西安3起、寶雞2起、鹹陽2起、渭南1起、延安5起、榆林6起、漢中3起、安康1起、商洛3起。
  • 延安北洛河水體汙染事件,23名責任人及責任領導被處分
    2019年,陝西省共發生26起突發環境汙染事件,連續4年保持下降趨勢。按汙染類型分,水汙染事件10起,大氣汙染事件7起,土壤汙染事件9起。按事件原因分,安全生產事故引發7起,交通事故引發14起,企業人為偷倒引發3起,自然災害與其它原因各1起。按發生地域分,西安3起、寶雞2起、鹹陽2起、渭南1起、延安5起、榆林6起、漢中3起、安康1起、商洛3起。
  • 大氣汙染物排放超環境承載力 12地區聯防聯控
    該專家表示,靠單個城市進行大氣汙染防治的管理模式已經失效,因此國家借鑑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空氣品質保障工作的經驗,擬在大氣汙染嚴重的「三區九群」建立「統一規劃、統一監測、統一監管、統一評估和統一協調」(以下簡稱「五個統一」)的聯防聯控工作機制。「根據環保行業專家測算,在聯防聯控上的投資需求大約為3000多億元。」
  • 河南:做好2019年枯水期水汙染防治及應急應對工作
    目前,我省已進入枯水期,河道流量大幅度減少,水體自淨能力急劇下降,水環境質量安全穩定面臨十分嚴峻的形勢,為保障枯水期全省水環境安全,預防和及時處置各類突發水汙染事件,認真做好枯水期有關水汙染突發事件的應急應對工作,近日,省生態環境廳印發《關於做好2019年枯水期水汙染防治及應急應對工作的函》,
  • 河南省生態環境廳關於做好2019年枯水期水汙染防治及應急應對工作...
    據悉,河南省生態環境廳於11月15日印發關於做好2019年枯水期水汙染防治及應急應對工作的函,旨在保障枯水期全省水環境安全,預防和及時處置各類突發水汙染事件,認真做好枯水期有關水汙染突發事件的應急應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