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的工作機制,是預防和應對跨省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防範重大生態環境風險的有效保障,黨中央和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今年年初,生態環境部、水利部聯合印發了《關於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聚焦機制建設「誰來做」「做什麼」和「怎麼做」的問題,明確要求各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機構要提前組織相關地方政府或有關部門開展會商,分析研判流域生態環境風險,及時發布預警信息。
黃河局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會商。
在黃河主汛期來臨之際,為落實生態環境部、水利部下達的《指導意見》,5月26日,生態環境部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會同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組織開展了跨省(區)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合視頻會商。此次會商,是全面落實兩部《指導意見》的具體實踐和重要舉措,不僅較好地搭建了流域各省(區)聯合會商、環保與水利互通交流的平臺,對進一步構建流域統籌、區域協同的管理機制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對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的機制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黃河景泰龍灣夕照 甘肅
增強區域聯動意識,防範化解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風險。黃河流域產業結構特點突出,重汙染行業企業多,上中遊分布有我國11個重要能源、重化工基地,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時有發生,加之流域水資源短缺、自然生態脆弱,快速、科學處置可有效降低流域生態環境安全風險,維護經濟社會秩序。上下遊做好信息互通交流,有效聯動成為跨省(區)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處置的關鍵。建立跨省(區)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關鍵在於「聯」,核心在於「動」。年初兩部下發的《指導意見》中,八項重點工作任務均涉及上下遊協調聯動,要求應對突發水汙染事件時,上下遊應協同做好應急處置,上遊省級生態環境部門主動與下遊省級生態環境部門溝通,並在信息共享、應急監測、資源調配、攔汙控汙和應急救援等方面加強協作。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實施,對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次會商,充分吸取各地以往的實踐經驗,加快落實建立跨省(區)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相關工作,逐步實現上下遊、幹支流、左右岸、地表和地下相統一的應急管理體制機制,不斷提升區域、流域聯防聯動水平,促進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向縱深發展。
黃河入海流
流域統籌區域落實,協同推進聯防聯控機制建設。黃河水量實施統一調度,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機構會同流域管理機構,與流域各省(區)環境主管部門一道,共同商討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建設。從2020年流域雨情水情到水環境質量及近年來突發水汙染事件特點,深入分析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面臨的嚴峻形勢,並做出風險研判,要求在黃河主汛期,重點關注黃河上中遊可能發生區域性暴雨洪水而導致突發環境風險加大、流域潛在汙染風險源如河道附近尾礦庫、汙水暫存池、穿河輸油管道及危險物品儲存庫排查等問題,將環保、水利各自的優勢資源整合好、利用好,共同推動聯防聯控機制建設向縱深發展。
乾坤灣--陝西延川
因地制宜多措並舉,推進《指導意見》落地生根。黃河局通報了流域幹支流及省界水環境現狀,總結了近五年來黃河突發水汙染事件的特點和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應對形勢有關情況,深刻分析了黃河突發水汙染事件的特性及類別,結合流域極其特殊的河情、水情、社情和民情,黃河局局長張柏山提出,從加快建立和完善省(區)聯防聯控機制;加強信息通報與共享;密切關注河情水情,嚴格汛期突發事件防控;加強潛在汙染風險源排查與日常監管;加強飲用水水源地風險防控等五個方面下功夫,因地制宜,多措並舉,做好黃河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應對工作,促進《指導意見》落地生根。
下一步,黃河局將嚴格按照生態環境部關於突發水汙染事件應急處置的要求,不斷增強應急工作的政治使命感和責任擔當感,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強化流域統籌指導,推進區域協同共治和聯防聯控機制建設,不斷提升流域應急處置能力,積極防範和妥善應對突發環境事件。
來源:生態環境部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