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生態環境部黃河局組織流域跨省(區)突發水汙染事件聯合會商

2020-12-04 生態環境部

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的工作機制,是預防和應對跨省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防範重大生態環境風險的有效保障,黨中央和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今年年初,生態環境部、水利部聯合印發了《關於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聚焦機制建設「誰來做」「做什麼」和「怎麼做」的問題,明確要求各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機構要提前組織相關地方政府或有關部門開展會商,分析研判流域生態環境風險,及時發布預警信息。

黃河局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會商。

在黃河主汛期來臨之際,為落實生態環境部、水利部下達的《指導意見》,5月26日,生態環境部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會同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組織開展了跨省(區)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合視頻會商。此次會商,是全面落實兩部《指導意見》的具體實踐和重要舉措,不僅較好地搭建了流域各省(區)聯合會商、環保與水利互通交流的平臺,對進一步構建流域統籌、區域協同的管理機制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對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的機制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黃河景泰龍灣夕照 甘肅

增強區域聯動意識,防範化解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風險。黃河流域產業結構特點突出,重汙染行業企業多,上中遊分布有我國11個重要能源、重化工基地,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時有發生,加之流域水資源短缺、自然生態脆弱,快速、科學處置可有效降低流域生態環境安全風險,維護經濟社會秩序。上下遊做好信息互通交流,有效聯動成為跨省(區)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處置的關鍵。建立跨省(區)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關鍵在於「聯」,核心在於「動」。年初兩部下發的《指導意見》中,八項重點工作任務均涉及上下遊協調聯動,要求應對突發水汙染事件時,上下遊應協同做好應急處置,上遊省級生態環境部門主動與下遊省級生態環境部門溝通,並在信息共享、應急監測、資源調配、攔汙控汙和應急救援等方面加強協作。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實施,對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次會商,充分吸取各地以往的實踐經驗,加快落實建立跨省(區)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相關工作,逐步實現上下遊、幹支流、左右岸、地表和地下相統一的應急管理體制機制,不斷提升區域、流域聯防聯動水平,促進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向縱深發展。

黃河入海流

流域統籌區域落實,協同推進聯防聯控機制建設。黃河水量實施統一調度,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機構會同流域管理機構,與流域各省(區)環境主管部門一道,共同商討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建設。從2020年流域雨情水情到水環境質量及近年來突發水汙染事件特點,深入分析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面臨的嚴峻形勢,並做出風險研判,要求在黃河主汛期,重點關注黃河上中遊可能發生區域性暴雨洪水而導致突發環境風險加大、流域潛在汙染風險源如河道附近尾礦庫、汙水暫存池、穿河輸油管道及危險物品儲存庫排查等問題,將環保、水利各自的優勢資源整合好、利用好,共同推動聯防聯控機制建設向縱深發展。

乾坤灣--陝西延川

因地制宜多措並舉,推進《指導意見》落地生根。黃河局通報了流域幹支流及省界水環境現狀,總結了近五年來黃河突發水汙染事件的特點和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應對形勢有關情況,深刻分析了黃河突發水汙染事件的特性及類別,結合流域極其特殊的河情、水情、社情和民情,黃河局局長張柏山提出,從加快建立和完善省(區)聯防聯控機制;加強信息通報與共享;密切關注河情水情,嚴格汛期突發事件防控;加強潛在汙染風險源排查與日常監管;加強飲用水水源地風險防控等五個方面下功夫,因地制宜,多措並舉,做好黃河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應對工作,促進《指導意見》落地生根。

下一步,黃河局將嚴格按照生態環境部關於突發水汙染事件應急處置的要求,不斷增強應急工作的政治使命感和責任擔當感,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強化流域統籌指導,推進區域協同共治和聯防聯控機制建設,不斷提升流域應急處置能力,積極防範和妥善應對突發環境事件。

來源:生態環境部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

相關焦點

  • 生態環境部 水利部關於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
    針對汛期、枯水期等水汙染事件易發期,各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機構要提前組織相關地方政府或有關部門開展聯合會商,分析研判流域生態環境風險,及時發布預警信息。遇颱風、強降雨等極端天氣以及地震等自然災害,或流域跨省斷面水質一定時期內多次出現異常情況的,根據需要開展專項會商。相關地區應按照會商結果,提前做好生態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治理、應急物資儲備等工作。
  • 淮河流域建立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
    新華社合肥5月13日電(記者姜剛)記者從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獲悉,生態環境部淮河流域局與水利部淮委近日在安徽省蚌埠市籤訂《淮河流域跨省河流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協作機制》,在信息共享、會商預警和應對處置等方面提出新的合作框架。
  • 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 防範重大生態環境...
    日前,生態環境部、水利部聯合印發《關於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的指導意見》,對流域上下遊如何開展協作機制和制度建設進行了系統指導。為了進一步做好突發水汙染事件防範應對工作,生態環境部組織專家就《指導意見》的重要意義、工作落實要求等內容進行了深入解讀。
  • 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如何應對?
    生態環境部和水利部有關負責人就《指導意見》的制定背景、目標和主要內容等,回答了記者提問。問:《指導意見》制定的背景和目標是什麼?答:跨省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雖然發生頻次不高,一旦發生,往往造成重大的環境、經濟和社會影響。
  • 應對部門推諉,省政府將成跨省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責任主體
    南都訊1月21日,南都記者從生態環境部、水利部獲悉,兩部門將推動建立跨省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機制的責任主體為省級政府,而非目前多地規定的生態環境部門。生態環境部和水利部有關負責人解讀稱,省級政府作為責任主體,可發揮部門合力,並在資源統籌調度、糾紛協調處理等方面有所加強。近日,生態環境部、水利部聯合印發的《關於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推動跨省流域上下遊加強協作,建立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
  • 《關於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的指導意見...
    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推動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近日,生態環境部
  • 兩部委:省級政府要建立跨省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
    近日,生態環境部、水利部聯合印發《關於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每一項工作都強調上下遊聯動協作,指導雙方共同建立跨省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為預防和應對跨省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提供有效保障。」跨省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雖然發生頻次不高,一旦發生,往往造成重大的環境、經濟和社會影響。
  • 珠江流域建立跨省河流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協作機制
    中國水利網站12月1日訊(通訊員 鄭寧)近日,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與生態環境部珠江流域南海海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共同籤署《珠江流域跨省河流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協作機制》,為提高珠江流域跨省河流突發水汙染事件防範和處置能力、切實保障流域生態環境安全提供堅實保障。
  • 「皖浙環-2020」 新安江流域突發環境事件跨省聯動處置應急演練順利開展
    ,隨著一聲巨響,一輛滿載著甲苯的槽罐車因為交通事故墜入新安江,大量甲苯洩漏……一起以新安江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為主要情節,跨省聯動處置應急演練在黃山市新安江畔舉行。,提高跨界突發環境事件應對能力,進一步推深做實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工作,11月10日,由安徽省、浙江省生態環境廳和黃山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黃山市、杭州市生態環境局和歙縣、淳安縣人民政府具體承辦的「皖浙環—2020」新安江流域突發環境事件跨省聯動處置應急演練在歙縣深渡鎮舉辦。
  • 施懿宸:關於黃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立的建議
    在開展流域內各項水汙染控制工作的同時,生態補償作為一種重要的有效管理資源與環境的措施,已有一些如三江源區生態補償、陝甘渭河跨省流域上下遊橫向生態補償等實踐。這些實踐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時,也暴露出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設存在的一些問題。
  • 四部門:建立黃河全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來源:經濟日報5月9日,財政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和國家林草局聯合發布《支持引導黃河全流域建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實施方案》,明確2020—2022年開展試點,探索建立黃河全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標準核算體系,完善目標考核體系、改進補償資金分配辦法
  • 《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規劃(2016-2020年)》印發(附全文)
    《規劃》要求從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政策法規、健全市場機制、強化科技支撐、加強監督管理、弘揚生態文化等方面做好實施保障。全文如下:關於印發《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農業部、衛生計生委,國務院三峽辦、南水北調辦:經國務院批准,現將《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印發給你們
  • 【專家視角】董戰峰:黃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設的思路與重點
    (3) 陝甘兩省跨省流域上下遊橫向生態補償先行探索渭河流域治理是陝甘兩省的「痛點」,為了更加有效地開 展渭河流域治理,陝甘兩省自發商議推動開展渭河流域 跨省生態補償試點。2011年,陝甘兩省沿渭6市1區籤 訂了《渭河流域環境保護城市聯盟框架協議》,啟動渭河 流域跨省界生態補償,實施期限暫定為2011年至2020 年。
  • 關於印發《支持引導黃河全流域建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實施方案...
    ,加快推動黃河流域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財政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和國家林草局研究制定了《支持引導黃河全流域建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實施方案》,請遵照執行。,結合黃河流域實際,財政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國家林草局(以下簡稱四部門)制定本試點方案。
  • 省生態環境廳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為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就要科學分析區域生態條件,劃定、編制和執行區域「三線一單」,保護好黃河流域天藍、地綠、水淨的生態空間。近兩年,生態環境部門牽頭,發展改革、自然資源等多部門參與,組建省級技術團隊,全力推進「三線一單」編制工作,編製成果已通過生態環境部專家組的技術審核,即將正式發布實施。
  • 生態保護與協同創新 助推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應充分考慮上中下遊的差異性進行分區、分片、分類治理,特別是生態環境保護必須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在提高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水平的同時促進流域內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強化黃河流域上中下遊、幹流與支流、水域與陸域、自然與人工生態環境系統的統一管理保護,統籌布局、協調推進流域水資源保護和水汙染防治工作,深化黃河流域資源、生態、環境的綜合保護管理。
  • 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思路與重點
    2019年,生態環境部啟動重點流域「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印發了《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技術大綱》(環辦水體函〔2019〕937號)(以下簡稱《技術大綱》),將重點流域規劃名稱由「水汙染防治」調整為「水生態環境保護」,體現了新時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新要求。為做好《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編制工作,準確把握規劃編制的總體思路和重點十分關鍵。
  • 2020年水汙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部準備這樣打……
    一、水生態環境保護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依然相當突出。2019年,全國1940個地表水國控斷面中,水質優良斷面比例為74.9%,同比上升3.9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3.4%,同比下降3.3個百分點。從環境角度看,各地以水汙染為代價的發展方式正在發生積極的變化,經濟發展質量進一步優化。
  • 生態環境部介紹水汙染防治等工作進展情況
    生態環境部繼續嚴格審查進口固體廢物申請,開展打擊進口固體廢物加工利用企業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組織對廢金屬、廢紙進口企業開展現場檢查,取得積極成效。三是注重政策協同,推動廢物利用產業高質量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深入推進國內垃圾分類和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
  • 黃河流域省會城市商事登記實現「跨省通辦」
    新華社濟南11月19日電(記者王志)19日,濟南市行政審批服務局與太原、呼和浩特、鄭州、西安、蘭州、銀川等沿黃6個省會城市的審批服務管理機構在濟南正式籤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審批服務聯盟合作協議》,標誌著黃河流域省會城市商事登記正式進入「跨省通辦」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