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大保護正邁出重要一步!十年禁捕,留住長江的微笑

2020-11-23 騰訊網

2021年1月1日前,長江重點水域將全面禁捕。屆時,長江幹流,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烏江、漢江、大渡河等重要支流,以及鄱陽湖、洞庭湖等通江湖泊要實現全面徹底禁捕,做到「清船」「清網」「清江」「清湖」。

長江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分布有4300多種水生生物,其中魚類400多種,170多種為長江特有種。長江禁捕直接涉及「一江、兩湖、七河」。當前禁捕的各項工作進展如何?怎樣保障年底前實現「清船」「清網」?世代以漁為生的人們的生計怎麼辦?

全面禁捕決心堅定

萬裡長江是中華民族的生態寶庫,然而長期以來人類活動嚴重威脅著長江的生態完整性和生物多樣性。在此前舉行的長江珍稀瀕危水生生物保護研討會上,專家指出,受攔河築壩、水域汙染、過度捕撈、航道整治、挖砂採石等活動影響,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指數持續下降,白鱘、白鱀豚、中華鱘、長江鱘、長江江豚等珍稀瀕危物種的自然棲息環境遭到破壞,保護形勢嚴峻。

按期實現長江流域全面禁捕,是踐行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大舉措。中央領導同志指出,長江「十年禁漁」是為全局計、為子孫謀的重要決策;這項工作涉及地域廣、持續時間長,特別是牽涉近30萬漁民的生計問題,必須予以高度重視。而據專家測算,長江魚類性成熟年齡在3歲左右,實施10年禁捕,多數魚類可以完成三個世代的繁殖周期,實現水生生物資源數量多倍增加。

「目前,長江退捕正按預期進度推進,各方面的信心決心都比較足。」日前的長江流域禁捕和漁民安置保障工作視頻會上,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介紹,長江流域332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已率先實現全面禁捕,上海市全域、重慶市主城區等水域實現了全面退捕;5.69萬艘漁船完成退捕補償、證書回收、船網拆解,約12.8萬退捕漁民通過就業服務、生活補助、醫療社保得到妥善安置;長江口等重點水域非法捕撈行為得到遏制。

截至目前,江西省46個禁捕退捕任務縣(市、區)全部發布了禁捕公告,禁捕水域捕撈漁船全部封存上岸。江西省副省長胡強介紹,除中央下拔的資金外,已統籌3.35億元資金用于禁捕退捕工作,其中安排省級財政1.6億元;已建檔立卡退捕漁民16940戶(一戶一證),佔任務總數的86.9%;回收處置漁船10942艘,佔任務總數的56.1%。

湖北是長江幹線流經裡程超千公裡的唯一省份。湖北省副省長萬勇說,全省83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已於今年1月1日全部實施禁捕。下一步,480公裡的荊江段計劃於今年6月底實現禁捕,長江恩施、宜昌段等部分江段提前全面禁捕,其餘江段預計今年12月底實現全面禁捕。

精準落實關鍵措施

退捕漁船和漁民基礎信息是否準確,直接關係各項措施能否精準落實。農業農村部已部署開展退捕漁船漁民信息建檔立卡「回頭看」工作。韓長賦說,各地要以2017年統計核准的長江流域合法持證捕撈漁船數量為基準,全面核查漁船漁民基本情況,做好補助對象資格認定、條件核實等工作,做到精準、公開。及時將漁民享受退捕補償、安置保障、幫扶救助等情況公開公示,摸清查準退捕漁民的生活狀況、轉產去向、幫扶需求等,確保不落一人。

湖南省精準識別漁民身份,通過部門聯合審核比對、審核結果公開公示,確認退捕漁船漁民。同時,評估確定漁船網具價值,招標選定專業拆解公司,推進漁船網具回收拆解工作。截至4月10日,全省已回收捕撈權證書1.46萬本,完成總任務的84%。

重慶市分三年梯次推進禁捕工作,即2019年底,率先完成7個水生生物保護區漁民退捕;2020年底,完成境內長江幹流和嘉陵江、烏江等重要支流除保護區以外水域退捕。重慶市副市長李明清說,「按照要求,全市2019至2020年應退捕漁船5377艘、涉及漁民10353人,現已累計退捕漁船2291艘、涉及漁民4389名,分別佔總任務的42.6%、42.4%。」

加快推進退捕漁船回收處置,是實現禁捕的重要保障。「現在還有約5.64萬艘捕撈漁船尚未退出,已退出的還有一些沒有集中拆解,年底前必須全面完成退出,並妥善做好處置。」韓長賦表示,要核實明確已退捕、待退捕等各類漁船名錄,及時組織收回退捕漁船,加快推進漁船退捕工作。對已退捕的漁船,要嚴格按照規定,收回捕撈許可證和漁船,儘快發放補助資金,及時銷毀捕撈網具、拆解漁船。對待退捕的漁船,做好動態監測監管,督促按時退出。

穩住退捕漁民生計

退捕的關鍵在漁民。根據沿江各地測算,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共涉及沿江10個省市的漁民近30萬人,要確保退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禁捕後,長江漁民將逐步告別他們過去的生活,這是一次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的巨變。

針對漁民年齡層次、就業技能等不同特點,各地要實行分類施策,確保漁民上岸有出路有收入。韓長賦提出,要將退捕漁民全面納入各類技能培訓範圍和職業介紹服務,重點培訓適合漁民特點的水產養殖、水產品加工等實用技術,幫助開闢就業創業門路。支持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電商平臺等,帶動退捕漁民發展畜禽水產養殖加工、生態增殖漁業、漁事體驗等產業,拓寬漁民轉產轉業渠道。

受自身條件、就業預期、市場需求等因素影響,加之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退捕漁民轉產轉業難度不小。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湯濤說,對有創業意願的退捕漁民,要及時兌現返鄉下鄉創業扶持政策,以創業帶動就業。對吸納符合條件登記失業漁民的企業,要按規定落實稅收減免、創業擔保貸款、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等政策。要重點關注困難群體,將退捕漁民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及時納入就業援助體系,鼓勵當地企業優先組織吸納。

圍繞退捕漁民轉產就業,江西省推行就業服務「1131」計劃,為退捕漁民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講、1次就業指導和3次職業介紹,並確保退捕漁民至少可選擇1門實用技能參加培訓。截至目前,全省已培訓退捕漁民1.12萬人次,轉產就業漁民9000餘人。在湖北省已退捕的16500人中,通過安排公益性崗位、支持自主創業、推薦本地或外地務工、納入養老保險與最低生活保障等方式,已安置14087人,為退捕漁民安置保障房1092套。

漁民退捕後的社會保障一直是漁民的關注重點。近日,人社部下發通知,明確長江流域退捕漁民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政策措施。專家建議,沿江各省要抓緊制定具體辦法,更好維護漁民權益。對符合條件的退捕漁民,要通過政府補貼、補繳的方式,加強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對生活特別困難、患病、無再就業能力的漁民,要加大救助力度,並與扶貧、低保相銜接。少數無房漁民,應納入農村危房改造、生態移民搬遷補助範圍。(經濟日報記者 喬金亮)

相關焦點

  • 留住「微笑精靈」,共守生態長江
    長江,我國生物多樣性最具典型性的一條生態河流。保護長江,刻不容緩,中央的部署給出了明確的時間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從今年1月1日起實現全面禁捕,「一江兩湖七河」也將從2021年1月1日起實行10年禁捕。  即將來臨的10年禁捕,將給以江豚為代表的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帶來哪些影響和變化?
  • 長江開啟「十年禁捕」,洄遊魚類仍在尋找「出路」
    這個遲到的消息,意外成為今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長江十年禁捕」的前奏。2019年初,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公布 《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 ,提出自2020年起,長江流域的重點水域將分類分階段實行漁業禁捕,開啟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這是中國2016年啟動的 「長江大保護」 戰略的舉措之一。
  • 長江瀕危物種大揭秘!禁捕10年急如星火
    禁捕10年急如星火 來源:魅力生靈 長江,於1.4億年前形成,我國的大動脈,滋潤著中華民族每一寸土地,哺育著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生靈。再加上過度的商業捕撈,長江甚至出現了「無魚」的狀態。 長江十年禁捕 所謂的長江禁捕包括長江的幹流,支流還有通江的湖泊等等。主要內容是,從2020年1月1日起,長江重點水域包括332個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實行全面禁捕,最遲自2021年1月1日起,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實行禁捕,為期十年。
  • 不賣不買不食長江魚 禁捕退捕在行動
    為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發布的《關於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範圍和時間的通告》,推動長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扎牢「市場銷售環節」這一關口,2020年11月20日上午,張店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車站市場監管所召開了市場內水產品經營戶關於:「十年禁捕禁購禁售長江魚」的培訓會。
  • 共護一江魚 光明日報關注瀘州實行長江禁捕新模式
    在長江幹流和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等長江上遊主要支流上,昔日穿梭如織的漁船已經絕跡。今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332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已按期實現全面禁捕;2021年1月1日起,長江幹流、大型通江湖泊和重要支流(「一江兩湖七河」)等重點水域將實行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  面對長江已經「無魚」的窘境和日益惡化的生態,十年禁捕堪稱保護長江的百年大計。目前禁捕退捕進展如何?
  • 鄂州市成立長江禁捕快速反應聯合執法隊
    長江禁捕快速反應聯合執法隊成立儀式現場。通訊員供圖長江禁捕快速反應聯合執法隊成立儀式現場。通訊員供圖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吳斌)筆者1月4日從鄂州市農業局獲悉,近日,在42187號漁政執法船上,鄂州市舉行了長江禁捕快速反應聯合執法隊成立儀式,吹響了十年禁捕「號角」。鄂州市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薛四清出席儀式,並向鄂州市長江禁捕快速反應聯合執法隊授旗。
  • 農業農村部回應長江刀魚將全面禁捕:已嚴重過度捕撈
    農業農村部回應長江刀魚將全面禁捕:已嚴重過度捕撈 長江刀魚。張亨偉 攝 資料圖中新網1月21日消息,近期,農業農村部發布通告,從2019年2月1日起停止發放刀鱭、鳳鱭和中華絨螯蟹的專項捕撈許可證。
  • 禁捕之後,長江刀魚密度猛增1倍
    最新監測成果發布——禁捕一年,江刀密度增了1倍多!無疑,這是對「長江要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有力回應,也證明了正在推行的「長江十年禁漁」舉措之必要。 長期以來,受攔河築壩、過度捕撈等影響,長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日趨惡化。江陰老漁民陳興法清晰地記得,2012年在長江,連著8天捕撈刀魚卻一無所獲,很多漁民那年都收成慘澹。而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一網下去總有1000多斤刀魚,在2000年左右一網也有十幾斤。
  • 十年之約守護「生命長江」(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勇 攝)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胡瓊瑤 汪彤十年,對於奔騰了千萬年的長江不過彈指一揮間。然而,如果我們用十年的時間去努力,或許能換回母親河的再一次重生。長江十年禁漁,是黨中央「為全局計、為子孫謀」的重要決策。作為長江禁漁的主戰場,湖北責無旁貸。告別濫捕濫撈,治好「長江病」。
  • 農業農村部回應長江刀魚將正式禁捕:已嚴重過度捕撈
    對此,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主任馬毅今天表示,上述資源已經嚴重的過度捕撈,相關的專項捕撈制度亟需進行調整完善。資料圖:長江刀魚。張亨偉 攝21日,農業農村部舉行新聞發布會,有記者問:最近有媒體報導長江刀魚將正式禁捕,為何會從專項捕撈到全面實施禁捕這樣的政策性轉變?
  • 物種保護 為長江添活力(大江大河·長江保護這五年④)
    制訂保護方案,留住「江豚的微笑」;開展野外放歸,保護揚子鱷……當前,沿江省份加大力度保護珍稀物種,接下來,多地多部門還將按照《長江保護法》有關規定,全面落實瀕危物種相關保護工作。近年來,在湖北、安徽、湖南等沿江多地,江豚、揚子鱷、麋鹿等珍稀、瀕危物種受到嚴格保護,有的種群數量下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有的種群數量逐漸增加——長江,正變得越來越有活力。 為了留住江豚,江城武漢制訂專門保護方案 「女士,目的地到了。請問『白』後面那個字念什麼?」
  • 長江重點水域十年全面禁捕
    《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第八十六條規定,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內,或在長江和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長江河口規定區域等重點水域禁捕期間,從事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沒收漁獲物、違法所得以及用於違法活動的漁船、漁具和其他工具,並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採取電魚、毒魚、炸魚等方式捕撈,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
  • 長江禁捕10年,有人搞起了貨櫃養魚,把「保護動物」賣到餐桌上
    未來十年時間內,長江幹流以及長江流域重點水域之內的魚類,禁止捕撈。很多人在收到長江的十年禁捕令之後,第一反應就是:這會不會影響到我們吃魚。目前可以明確的是住在長江邊,吃慣了長江魚的消費者們,將會在十年時間裡,再也吃不到長江魚了。
  • 長江禁捕快速反應聯合執法隊成立 薛四清參加儀式
    (記者李晨)為依法從嚴從快打擊長江流域重點水域非法捕撈行為,確保我市長江禁捕工作取得紮實成效,1月1日,我市成立長江禁捕快速反應聯合執法隊。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薛四清出席成立儀式。長江禁捕快速反應聯合執法隊由來自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隊、市農業綜合執法支隊和湖北省梁子湖管理局的24名執法人員組成,旨在整合3家執法機構的裝備、人員和信息資源,通過更有組織、更有效率的執法行動,打造一支快速打擊、精準打擊、嚴厲打擊長江非法捕撈的「尖刀兵」「輕騎兵」。薛四清強調,長江「十年禁漁」,是為全局計、為子孫謀的重大決策部署,具有長期性、艱巨性、複雜性。
  • 粵港澳大灣區水域實施分類分級禁捕十年
    記者莫海暉報導:「長江作為我國第一大流域可以十年禁漁,應該有決心在粵港澳大灣區範圍內實施珠江流域十年漁業禁捕。」全國政協委員、民革廣東省委會副主委、珠海市政協副主席潘明向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提交提案,建議借鑑長江流域十年禁漁的做法,對粵港澳大灣區水域實施分級分類十年漁業禁捕制度。
  • 「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專訪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
    (小標題)從長江「無魚」,到長江「無漁」未來10年長江「無漁」的背後,是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如何理解「無魚」呢?曹文宣說:「通俗的理解,就是漁民按照傳統捕撈的方式、工具,已經捕不到魚了。我們再不保護長江,資源以後就很難恢復了。」曹文宣指出,長江流域有水生生物4300多種,其中魚類400多種,特有魚類180餘種。
  • 「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
    曹文宣說:「通俗的理解,就是漁民按照傳統捕撈的方式、工具,已經捕不到魚了。我們再不保護長江,資源以後就很難恢復了。」曹文宣指出,長江流域有水生生物4300多種,其中魚類400多種,特有魚類180餘種。但是目前長江每年的天然魚類捕撈量已經不足10萬噸,而我國每年淡水魚品的產量是3000多萬噸。
  • 長江流域重慶段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捕
    新華社重慶1月1日電 為保護水生生物資源,修復以生物多樣性為指標的長江生態系統,從1日起,長江流域重慶段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  記者從重慶市農業農村委獲悉,2019年12月31日前,重慶水生生物保護區率先完成漁民退捕,2020年1月1日零時起,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簡稱禁捕),包括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慶段、烏江—長溪河魚類市級自然保護區、酉陽三黛溝大鯢縣級自然保護區、合川大口鯰縣級自然保護區這4個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和嘉陵江合川段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長江重慶段四大家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
  • 長江禁捕退捕獲階段性成效 23萬退捕漁民全面完成建檔立卡
    可如今,謝順友下江卻不再是為了打魚,「從小生活在江邊,誰不希望保護好長江?這裡是江豚活動最集中的區域,可是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江豚明顯少了。」2018年,宜昌中華鱘保護區在湖北省率先實行禁捕。經過選拔,謝順友與11位退捕轉產的漁民一起加入了市漁業協巡隊,成了「護豚員」。談起現在的工作,謝順友很有成就感,「在大家的努力下,非法電魚、絕戶網捕魚現象越來越少了。」
  • 長江十年禁漁計劃開始實施!對水產人來說是機遇還是挑戰?
    惋惜的同時,我們也要不禁去思考,在長江白鱘被宣告滅絕的同時,長江也馬上要施十年禁漁計劃,這兩件事幾乎同時發生。要知道,在長江流域生活的「瀕危」物種,並不是只有已被宣布滅絕的長江白鱘,其中還有我國特有的一級保護動物長江鱘和中華鱘,而它們的現存數量也是極其稀有的,正處於滅絕的邊緣。我們應該從長江白鱘的滅絕中意識到,保護長江流域動物生存環境的急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