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微笑精靈」,共守生態長江

2020-11-30 中國環境報

  11月11日,南京江豚保護志願者武家敏完整地拍攝到了江豚躍出江面的圖片。

  「最近感覺江豚特別活躍,13年來,近期出現的次數算是最多了,而且還是第二次拍到珍貴的江豚飛躍的畫面,實在是太精彩了。」武家敏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依然掩飾不住內心的興奮。

  「江豚多了起來」,許多生活在南京、武漢的市民,在今年都有著相同的感受。

  長江,我國生物多樣性最具典型性的一條生態河流。保護長江,刻不容緩,中央的部署給出了明確的時間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從今年1月1日起實現全面禁捕,「一江兩湖七河」也將從2021年1月1日起實行10年禁捕。

  即將來臨的10年禁捕,將給以江豚為代表的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帶來哪些影響和變化?在不久前召開的2020國際淡水豚日暨第二屆長江江豚保護日宣傳活動上,來自政府部門、業界學者、保護機構等各方代表齊聚一堂,人們群策群力為江豚以及長江物種保護謀劃一個美好未來。

  成效初顯,江豚數量上升

  「長江鰣魚沒有了,刀魚越來越少,白鱀豚滅絕了,『微笑天使』江豚也只剩下1000多頭。保護長江生態環境,救救這些可愛的魚兒們已經迫在眉睫了。」在長江江豚保護日活動中,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副主任趙依民發出這樣的感慨。

  長江江豚,是中國特有的珍稀水生生物,是長江流域水生生態系統健康的指示物種,它們與長江的命運緊密相連。近年來,受生態環境惡化的影響,長江生態警鐘已拉響,長江江豚的命運牽動著許多人的心。

  拯救長江江豚,既是為了拯救水中精靈,也是為了拯救長江淡水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健康和安全。

  在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會長李彥亮看來,只有1000餘只的長江江豚,其生存和延續仍面臨著巨大挑戰,保護任務十分艱巨。

  實行禁捕,讓長江休養生息,這既是保護江豚的重要手段,也給了長江「喘息」的機會,與會專家學者傳達出一致的呼聲。

  「實施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是共抓長江大保護、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關鍵舉措。」農業農村部長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調研員劉曉強介紹說,「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以外的天然水域,最遲自2021年1月1日零時起實行暫定為期10年的常年禁捕,其間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

  長江禁捕退捕成效顯著,截至今年10月9日,長江全流域已退捕漁船8.4萬艘,處置漁船8.3萬艘,已退捕漁民19.9萬人。

  在南京市浦口區,45歲的楊金龍結束漁民生涯,和其他100多名漁民一起上了岸。如今,楊金龍已從「捕魚人」變身「護豚員」。這背後,離不開相關省份力度空前的投入。以江蘇為例,全省投入逾90億元安排漁民退捕,為長江生態恢復做出了「江蘇貢獻」。

  「南京棲息的長江江豚數量已由不足30頭上升至約50頭。」南京江豚保護協會會長楊光表示,在整個長江江豚數量衰退的背景下,長江南京段棲息江豚數量上升,難能可貴。

  不僅僅是江豚,長江的每一種水生生物資源,都需要保護。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秘書長張秋雲指出,對於長江的1700種魚類,以及各種貝類、藻類、浮遊生物而言,「十年禁漁期,將成為它們的恢復期。」

  科普宣教走在前面,提高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

  長江禁捕令執行、野生動物保護法修訂、自然保護區條例修編、長江江豚升為一級保護動物公示等一系列舉措,無疑為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創造了良好的基礎。而物種保護,公眾的參與同樣至關重要。

  「保護江豚面臨的最大難題是科研能力及科普宣傳的落後。」李彥亮指出,在中國,誰都知道大熊貓,但了解江豚的人卻很少。「應把科普宣傳教育放在所有工作的前面。讓更多人了解江豚、認識江豚,意識到野生動物的珍貴性。同時要補足科研短板,讓更多人參與進來。」

  「長江江豚,俗稱江豬,體型較小,頭部鈍圓,額部隆起稍向前凸起……」在全新開館的長江江豚科教中心,繫著紅領巾的南京小學生正通過交互屏幕,了解「微笑精靈」。在長江江豚保護日宣傳活動上,與會嘉賓共同見證科教中心向社會開放。

  840平方米科普展示廳、240平方米教研室和可容納450人的多功能廳,將全面展示最新調研數據和江豚保護的理念、成就,面向公眾開展研學教育,科普江豚保護知識。在這裡,公眾可以在沉浸式體驗區,坐上漂流艇,藉助裸眼3D技術從長江源頭漂流至入海口,了解長江水域生態環境和江豚在自然生境中的狀態。

  不僅如此,專家還設計了「仿生江豚模擬實驗課程」,來體驗的小朋友可以親手製作一隻江豚,並「賦予」它們動力,放入水中就能遊起來。

  同樣在南京,記者也留意到,10月底,南京長江江豚監測站正式啟用,這是江蘇首個以長江江豚保護為主的科研保護監測站,也是全國首個建在城市中心的江豚監測站,一個面向市民開放的科普基地。

  監測站內布置了許多展板,向參觀的市民介紹江豚的小知識。展廳通過AR全息投影,展示長江的生態環境。在監測站外的不遠處,就是江豚觀賞地,運氣好的話,還可以觀測到活躍在江面的江豚。

  科普場所的建立,不僅為公眾了解江豚拓展了新渠道,也將助力提升全民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

  志願者積極參與,加快江豚保護社會化進程

  來自相關保護機構和志願者的協助,為江豚保護增添一抹亮色。

  由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牽頭,沿江有關省市漁政管理部門、沿江各豚類保護區、有關科研院所、國內外相關環保組織和相關熱心企業於2017年6月共同發起成立「長江江豚拯救行動聯盟」,通過保護宣傳日、99公益募捐、「小豚大愛」項目實施、江豚科普進學校等活動,多形式宣傳長江江豚保護,使得保護工作有聯動、有創新,進一步擴大了江豚保護的影響。

  南京江豚保護協會副秘書長姜盟介紹,「我們已在南京 10 所高校建立了大學生江豚保護志願團隊,建立了『寧小豚』社會志願者團隊、『江豚小使者 』少年志願服務隊。同時成立了一支協助管理部門開展江豚保護監測工作的志願者隊伍,並與各街道社區、沿江相關單位、企業長期合作開展志願服務活動。」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建立10個長江江豚保護區,覆蓋了40%長江江豚分布水域,保護了近80%的種群。如今,政府為主導,科學為指導,保護區為基點,國內外NGO、企業、志願者共同參與的社會化參與保護格局初步建立。近40年來長江江豚種群快速下降的趨勢有所緩解,就地保護顯現希望。

  正如「長江江豚拯救行動聯盟」在倡議書中所言,在未來,要進一步推動江豚保護的社會化參與,助力提升保護管理有效性,促進江豚保護科普知識進校園、進社區,提升公眾保護意識;引導公眾廣泛參與挖掘弘揚長江生態、長江江豚文化,播撒生態文明的種子。

相關焦點

  • 請留住江豚可愛的微笑!
    江豚在武漢現身意味著什麼怎麼樣保護好江豚讓它們能夠繁衍生息讓我們一起走進《長江視點》專題欄目「武漢生態環境訪談錄」了解詳細情況武漢廣播電視臺《長江視點》專題欄目>守住一江碧水 留住江豚微笑REC本期嘉賓
  • 漁民上岸 江豚「回家」 從「微笑精靈」看長江生態興衰
    從2021年1月1日,由農業農村部下發的《長江十年禁漁計劃》將全面開始執行,其間禁止一切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我國的母親河長江,將得到一個長達十年的休養生息期,江中的水生生物也將在此期間得到充分的保護和恢復。其中,長江的代表性珍稀物種——江豚,以它們種群命運的起伏,記載了一個長江生態興衰的歷史,讓我們一起去探訪,這種承載著母親河記憶和鄉愁的「微笑精靈」。
  • Hi~要去探訪「微笑精靈」的家園嗎?
    它們有著灰色的身體胖乎乎圓滾滾,一張小臉總是像在微笑著的模樣。它們生活在長江裡在我們身邊遊曳,它們就是——長江江豚。江豚也因食物匱乏面臨著生存危機要修復長江生態、讓江豚吃飽肚子「2020年長江大保護小使者生態環保實踐體驗活動」將走進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探訪微笑精靈的家園,親手為修復江豚家園放流長江原生魚苗。
  • 「守護一江碧水,共推長江大保護」線上主題分享會舉行
    2020年5月9日下午,「守護一江碧水,共推長江大保護」線上主題分享會舉行,來自國家電網、大自然保護協會(TNC)、阿拉善 SEE 生態協會、綠色和平等機構的有關專家圍繞各自工作重點,探討如何共同抓好長江大保護。
  • 長江大保護正邁出重要一步!十年禁捕,留住長江的微笑
    2021年1月1日前,長江重點水域將全面禁捕。屆時,長江幹流,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烏江、漢江、大渡河等重要支流,以及鄱陽湖、洞庭湖等通江湖泊要實現全面徹底禁捕,做到「清船」「清網」「清江」「清湖」。長江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分布有4300多種水生生物,其中魚類400多種,170多種為長江特有種。長江禁捕直接涉及「一江、兩湖、七河」。
  • 白鱘滅絕、中華鱘長江鱘極危:長江水精靈路在何方
    和白鱘同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同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危」等級,中華鱘和長江鱘等長江水精靈路在何方?昨日,記者再次深入採訪相關部門和專家。2017年至2021年,農業農村部支持開展「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調查」專項工作,在全流域布置65個調查站位,20餘家單位參加,在2017年至2019年的野外調查工作中未發現白鱘。理論推導,則主要基於從80多篇文獻資料收集而來的、1981年至2003年間共210尾白鱘誤捕記錄,反推得出滅絕可能性。IUCN如何定義一個物種的滅絕?
  • 白鱘滅絕,中華鱘長江鱘也已「極危」,長江水精靈路在何方
    和白鱘同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同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危」等級,中華鱘和長江鱘等長江水精靈路在何方?昨日,記者再次深入採訪相關部門和專家。白鱘資料圖白鱘1993年或已功能性滅絕2019年9月中旬,上海。圍繞長江白鱘等歐亞十幾種鱘魚物種的瀕危評估,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專家組連開3天會。危起偉和其學生張輝博士參會。
  • ...微笑天使」江豚數量日趨穩定 港媒:長江生態保護措施換來良好成效
    【中國那些事兒】「微笑天使」江豚數量日趨穩定 港媒:長江生態保護措施換來良好成效 原標題: 目前,科研人員對長江江豚保護主要以遷地保護和人工飼養為主。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攝  中國日報網12月26日電 長江江豚是一種古老的水生哺乳動物,在地球生活已有2500萬年,被稱為長江生態的「活化石」。作為長江的「原住民」,江豚是長江食物鏈頂端的哺乳動物,它的命運直觀反映了長江的健康狀況。
  • 救救長江裡最可愛的動物——擁有最萌微笑,卻幾近滅絕
    長江,世界第三長河,也孕育了無數可愛的生靈。據不完全統計,長江流域共擁有魚類378種,但隨著近幾年的惡性捕撈與生態破壞,那些曾經熟悉的動物從繁盛族群,走到幾近瀕危,再到功能性滅絕,不過10年:中華鱘,是與恐龍同時代的史前生物,在地球繁衍了1.4億年,親歷了長江的形成和變遷,有「水中活化石」之稱。
  • 闖蕩「江湖」 守護「長江的微笑」
    長江江豚被視為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的「指標生物」。在江西省湖口縣鄱陽湖長江水域,有一群特殊的守護者。他們中多數人世代在長江、鄱陽湖沿岸以捕魚為生,從「靠江吃江」到「靠江護江」,如今他們放下漁網,昔日捕魚人成為江豚守護者。圖為湖口縣江豚協助巡護隊列隊準備上船。
  • 奏響生態文明的長江之歌——長江經濟帶各省市共抓大保護成效顯著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當2016年《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出臺之時,黨中央、國務院就用生態文明思想為這一新戰略定下了基調。「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環境保護關係到長江流域的社會長治久安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只有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才能讓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
  • 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已成壓倒性任務——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新進展...
    (長江經濟帶座談會四年間)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已成壓倒性任務——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新進展新成效  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 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已成壓倒性任務——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新進展新成效  新華社記者高敬  漁民收網上岸另謀生路,候鳥組團歸來蹁躚飛舞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千年原生態風貌再現 麋鹿、江豚...
    作為長江大保護的主戰場之一,近年來,石首奮力打造荊江生態保護示範區,積極繪就「萬裡長江、美在荊江」新畫卷。11月12日下午,「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來到了荊州石首市,感受水清岸綠的長江本色。  石首市地處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結合部,市內的天鵝洲長江故道是目前長江中下遊保存最完好的一塊溼地。
  • 拆除「十裡造船帶」,留住「江豚之戀」
    頭部渾圓、體形流暢,微微上揚的嘴角仿佛一直在微笑,這樣憨態可掬的模樣使得長江江豚被稱為「微笑的精靈」。  對於46歲的楊金龍來說,他對江豚卻有著特殊的情懷。隨著長江漁業資源的衰退和生態環境的惡化,江豚數量急劇減少,為保衛江豚的「家園」,在南京市長江浦口段,一場聲勢浩大的「江豚保衛戰」拉開了序幕。  拆除「十裡造船帶」  把家還給江豚  「長江浦口段是由下遊南京長江五橋至上遊駟馬山河口處,是江豚出現頻率較高的地方。」
  • 長江江豚:留下那抹微笑
    她被稱為「微笑天使」,圓圓腦袋,小眼烏黑,嘴角自然上翹,全身都是「萌點」。圖片源自網絡她就是江豚,然而伴隨著長江江豚的數量銳減,我們越來越難以看到她們的微笑。這期間,白鱀豚離它而去,被宣布功能性滅絕;從此她獨自遊弋,成了長江中唯一的哺乳動物。伴隨著黃金水道、長江經濟帶的建設,船隻來往密切,企業建設數量逐年增加,沿岸城市GDP逐年上升的同時,廢水汙水排放量也正向增長,江豚生存壞境的改變以及數量的減少,成為了長江生態環境的「縮影」。
  • 「走」和「留」,都是生態責任的堅守——記荊州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
    長江雲報導 2018年5月16日,「美麗中國長江行——共舞長江經濟帶·生態篇」湖北站媒體團來到長江沿線城市荊州,探訪長江流域生態建設成果。重拳治理,生態汙染源一律「請走」荊州境內擁有483公裡長江「黃金水道」和 651公裡優質岸線,是南北大通道「節點」、兩湖平原「中心」。 過去,「萬裡長江,險在荊江。」荊江兩岸,年年防汛。自從三峽大壩修起以後,荊江防洪壓力大大減輕,再加上共抓大保護,生態好轉。迄今,荊州全市共拆除336處非法碼頭,恢復岸線55公裡。
  • 救救長江江豚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NO.1627-保護長江的微笑作者:斯文的樊學長校稿:貓斯圖 / 編輯:帥帥在長江裡,有一種在古書中不時出現的動物,它代表著長江生態的多樣性,如今卻又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戰。它便是長江江豚。
  • 長江黃金岸線上的「生態答卷」
    46.5公裡長江黃金岸線上候鳥翩翩起舞,構成了這個季節彭澤最美的風景。近年來,九江市彭澤縣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全域治理保護最美水體、全線修復打造最美岸線、全面升級打造最美產業,實現水美、岸美、產業美、環境美。  做好水域治理 保護最美水體  「硬度不超過30,弱鹼性,擰開水龍頭水就能喝,在彭澤已有10個社區可以喝上管道直飲水了!」
  • 確保生態保護紅線劃實落地 留住海南青山綠水
    關於政協海南省第七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第0147號提案的答覆(B)(B類) 張京紅委員: 您在政協海南省第七屆第一次會議上提出的關於《確保生態保護紅線劃實落地 留住海南青山綠水》的提案收悉。
  • 生態環境保護髮生轉折性變化 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5年成效綜述
    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轉折性變化——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5年成效綜述  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 題: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轉折性變化——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5年成效綜述  新華社記者  5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提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勾畫了推動長江經濟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