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天使」江豚數量日趨穩定 港媒:長江生態保護措施換來良好成效

2020-11-23 央視網

【中國那些事兒】「微笑天使」江豚數量日趨穩定 港媒:長江生態保護措施換來良好成效

原標題:

在中科院水生所武漢白鱀豚館裡,生活著6頭長江江豚。目前,科研人員對長江江豚保護主要以遷地保護和人工飼養為主。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攝

  中國日報網12月26日電 長江江豚是一種古老的水生哺乳動物,在地球生活已有2500萬年,被稱為長江生態的「活化石」。作為長江的「原住民」,江豚是長江食物鏈頂端的哺乳動物,它的命運直觀反映了長江的健康狀況。最新研究表明,受益於政府對水域汙染和過度捕撈的整治,長江江豚人工繁育項目的開展,以及日益增強的公眾保護意識,長江江豚種群數量下降趨勢得到明顯遏制,長江生態系統的一系列保護舉措換來了良好的成效。

  據《南華早報》網站12月20日報導,多年來,受環境汙染、過度捕撈、水電站建設和航運噪音等人類活動不斷增加的影響,江豚數量日趨減少。但環保人士表示,拯救江豚,他們現在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政府去年發布的數據顯示,長江江豚僅剩1012頭左右,還不足大熊貓的6成。但是,江豚種群數量自2012年以來下降速率明顯減緩,這說明相關保護措施可能已見成效。

  科研人員表示,將江豚遷到遠離繁忙航運的遷地保護區意味著江豚數量會有所增加。

  上世紀90年代初,大約有30到40頭江豚遷入了湖北長江天鵝洲保護區,該保護區選址於長江形成的一個牛軛湖,如今那裡已經有約80頭江豚了。

  現年60歲的王丁是中國科學院從事長江江豚研究的專家。他說,「我們發現江豚在天鵝洲不僅能生存下去,還能成功自然繁衍後代,這很讓人振奮。」

  科研人員認為這要歸功於政府對水域汙染和過度捕撈的整治,長江江豚人工繁育項目的開展,以及公眾保護意識的日益增強。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江豚項目負責人張新橋表示,「社會輿論監督發揮了重要作用。」

  白鱀豚,又稱揚子江豚,是長江中另一種水生哺乳動物。2006年科學家宣布白鱀豚功能性滅絕。政府不希望江豚重蹈白鱀豚的覆轍。

  長江江豚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江豚淡水亞種,是長江生態的晴雨表。

  在中國古代詩詞中也能看到江豚的身影。人們相信當江豚出現在江面時,就意味著大雨將至。長江江豚長著胖嘟嘟的身子和圓溜溜的腦袋,因此也有人稱其為「江豬」。成年江豚體長可達2米。江豚時常會遭到捕殺,江豚肝也曾用作藥材。

2012年來,長江江豚種群數量下降趨勢得到明顯遏制。圖片來源:《南華早報》報導截圖

  2016年1月,中國國家領導人作出指示,要求做好長江生態保護工作。相關措施包括促進協調發展、實施更為嚴格的漁業管理制度以及開展其他保護項目。

  2016年年底,拯救長江江豚的行動計劃也正式啟動,措施包括加強遷地保護、建立更多保護區以及推動人工繁育技術研究。

  天鵝洲保護區成立於1992年,據稱是世界上首個也是唯一一個鯨類遷地保護的成功案例,江豚在遷徙後不僅生存了下來,還繁育了下一代。

  政府鼓勵遷地保護區附近的漁民改行。現年46歲的王鶴松(音)現在是保護區的一名巡護員。

  王鶴松說,「看,江豚媽媽和一頭小江豚」,看到水面出現了兩個拱起的脊背,巡護員把船停了下來。兩頭江豚很快就又回到了水裡。「江豚會探出頭來呼吸幾秒……我們每天都來巡護,每天都能看見它們。」

  牛軛湖為江豚提供了棲身之所,不過生活在這片水域的江豚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張新橋說,「它們在這無處藏身,只要像自然棲息地條件惡化這樣的威脅還存在,江豚的數量就可能再度急劇減少。」

  位於武漢的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飼養了6頭長江江豚,供科研人員研究,開展人工繁育,同時也可供公眾參觀。

  透過玻璃窗能看到兩頭江豚在飼養池裡優雅地轉著圈,調皮地探出水面望著參觀遊客。志願者劉漢輝(音)說,「它們在跟我們打招呼呢。我覺得江豚是通人性的。」

  世界自然基金會指出,成年長江江豚的智力與一個三到五歲的孩子相當。在給江豚餵食前,得哄著它們張開嘴。它們會露出微笑,還會伸出鰭狀肢與人握手。

  不過,長江江豚很難在人工飼養的環境下繁殖。

  今年六月,一頭小江豚在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館順利降生。這僅是自白鱀豚館1980年建館以來第二頭活到百日的小江豚。而野生江豚幼崽常常因為人類對環境的破壞活不到成年。

  劉漢輝是附近一所大學水產養殖專業的一名學生。他和其餘40名志願者在周末和節假日幫助工作人員給江豚餵食,並參與保護江豚的宣傳活動。

  近年來,為了提高公眾保護意識,在許多企業和非政府組織的支持下,該地區有關江豚保護的項目和活動數量激增。

相關焦點

  • 漁民上岸 江豚「回家」 從「微笑精靈」看長江生態興衰
    從2021年1月1日,由農業農村部下發的《長江十年禁漁計劃》將全面開始執行,其間禁止一切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我國的母親河長江,將得到一個長達十年的休養生息期,江中的水生生物也將在此期間得到充分的保護和恢復。其中,長江的代表性珍稀物種——江豚,以它們種群命運的起伏,記載了一個長江生態興衰的歷史,讓我們一起去探訪,這種承載著母親河記憶和鄉愁的「微笑精靈」。
  • 長江江豚:留下那抹微笑
    她被稱為「微笑天使」,圓圓腦袋,小眼烏黑,嘴角自然上翹,全身都是「萌點」。30年來,她一直待在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名錄上。這期間,白鱀豚離它而去,被宣布功能性滅絕;從此她獨自遊弋,成了長江中唯一的哺乳動物。伴隨著黃金水道、長江經濟帶的建設,船隻來往密切,企業建設數量逐年增加,沿岸城市GDP逐年上升的同時,廢水汙水排放量也正向增長,江豚生存壞境的改變以及數量的減少,成為了長江生態環境的「縮影」。
  • 留住「微笑精靈」,共守生態長江
    成效初顯,江豚數量上升  「長江鰣魚沒有了,刀魚越來越少,白鱀豚滅絕了,『微笑天使』江豚也只剩下1000多頭。保護長江生態環境,救救這些可愛的魚兒們已經迫在眉睫了。」在長江江豚保護日活動中,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副主任趙依民發出這樣的感慨。
  • ...質量發展】石首江豚「守護者」:不想看到「微笑天使」步白鰭豚...
    人民政協網石首11月12日電(記者 付振強)「麻煩您讓它出來一下,我們還想再看看『微笑天使』!」在記者的呼聲中,53歲的飼養員丁澤良又緩緩走到網箱邊,用手輕輕划動了一下水面,隨著發出可愛的「啊噗」聲,一頭小江豚徑直遊了過來、微微探出頭,拱了拱他的手,又迅速鑽回水底。
  • 原創 長江江豚保護刻不容緩
    不斷出現的江豚死亡案例和急速衰減的種群數量引發公眾普遍擔憂。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採訪國內豚類保護專家和保護區工作人員發現,儘管採取了野外保護、遷地保護等措施,江豚種群仍在經歷「過山車一樣的衰退」。目前,非法捕魚、船隻幹擾、保護區措施執行不力等,都對江豚保護構成威脅。
  • 「微笑天使」僅存1000頭 長江江豚種群在鄱陽湖上線
    內容提要:「微笑天使」僅存1000頭 長江江豚種群在鄱陽湖上線
  • 長江江豚擬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數量比大熊貓還少
    19日,國家林草局、農業農村部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擬升級長江江豚為國家一級保護物種。長江江豚被稱為長江中的」微笑天使「 ,他們性格活潑,智商相當於3-5歲人類孩童。根據2017年科考結果顯示,長江江豚僅存約1012頭,數量比大熊貓還少。
  • 救救長江江豚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NO.1627-保護長江的微笑作者:斯文的樊學長校稿:貓斯圖 / 編輯:帥帥在長江裡,有一種在古書中不時出現的動物,它代表著長江生態的多樣性,如今卻又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戰。它便是長江江豚。
  • 救救長江裡最可愛的動物——擁有最萌微笑,卻幾近滅絕
    長江,世界第三長河,也孕育了無數可愛的生靈。據不完全統計,長江流域共擁有魚類378種,但隨著近幾年的惡性捕撈與生態破壞,那些曾經熟悉的動物從繁盛族群,走到幾近瀕危,再到功能性滅絕,不過10年:中華鱘,是與恐龍同時代的史前生物,在地球繁衍了1.4億年,親歷了長江的形成和變遷,有「水中活化石」之稱。
  • 「微笑天使」守護者
    張八斤給江豚拋餵小魚。2020年12月24日清晨,在長江銅陵段和悅洲與鐵板洲之間的夾江上,霧氣氤氳。58歲的張八斤換上工作服,像往常一樣鎖上碼頭旁的家門,朝著「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走去。張八斤每次餵食,都要把魚清洗乾淨,把不新鮮的去除。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千年原生態風貌再現 麋鹿、江豚...
    江豚騰空起 留住「微笑天使」   如果說陸生生物保護的代言人是大熊貓的話,那麼水生生物保護的代言人就是長江江豚。江豚位居食物鏈的頂端,同是哺乳動物,它是目前長江流域中繼白鰭豚功能性滅絕後唯一與人最接近的水生哺乳動物。
  • 中科院水生物所白暨豚館王丁教授:江豚保護是長江大保護的抓手
    研究生涯的下半場,王丁交給了長江江豚。世界上擁有兩種淡水鯨類的大河只有長江和亞馬遜河。2006年,白鱀豚被宣布「功能性滅絕」後,王丁所在的鯨類保護生物學學科組,把研究重點放在了長江江豚身上,全力留住這獨屬於長江的「微笑」。
  • 助推長江江豚成一級保護動物 李莉被授「江豚愛心大使」
    湖北日報網訊(全媒體記者楊宏斌、通訊員王克禮)「全國人大代表李莉的建議案,對長江江豚由二級保護動物升級為一級保護動物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11月25日,在黃石「保護長江、拯救江豚」公益活動啟動儀式上,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秘書長王克雄為李莉頒發「江豚愛心大使」證書。
  • 長江江豚該怎麼保護
    我國目前有野生大熊貓1864隻,數量比上世紀80年代的1164隻增長了67%,67個保護區覆蓋了大熊貓棲息地面積的66.8%。長江江豚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現存1012頭,數量比1990年的3600頭下降了76%,而豚類自然保護區只有9處,保護形勢比大熊貓嚴峻得多。
  • 長江江豚升獨立物種 「獨立」意味著保護更加緊迫
    海江豚資料圖片  被譽為長江中「微笑精靈」的江豚,如今僅剩1000頭左右,比野生大熊貓還稀有,而長期以來它一直被認為是和海洋江豚屬於同一物種。這篇研究報告的發表,標誌著中國又增添了一個特有物種,這也是近幾十年來首次由中國科學家確認的一個鯨豚類哺乳動物新物種,對長江江豚與長江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意義重大,鯨豚類物種也由原來的89種增加為90種。  作為一個獨立物種,長江江豚有了新的拉丁學名: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而由於長江中的白鰭豚目前已經功能性滅絕,長江江豚也成為長江僅存的淡水鯨豚類動物。
  • 鄱陽湖成長江江豚"最後避難所" 連續10年數量穩定全國罕見(圖)
    >    中國江西網訊  記者周再奔報導:11月13日,手機江西網(網址:https://m.jxnews.com.cn/,微信號:dajwjx) 記者獲悉,鄱陽湖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自2004年4月建立以來,已經成為長江江豚不可缺少的棲息環境。
  • 助推長江江豚升級為一級保護動物 全國人大代表李莉被授「江豚愛心...
    (通訊員王克禮攝)  湖北日報網訊(全媒體記者楊宏斌、通訊員王克禮)「全國人大代表李莉的建議案,對長江江豚由二級保護動物升級為一級保護動物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11月25日,在黃石「保護長江、拯救江豚」公益活動啟動儀式上,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秘書長王克雄為李莉頒發「江豚愛心大使」證書。
  • 江豚保護:只為留住江中那一抹微笑—新聞—科學網
    多種原因也導致了江豚的數量遠遠低於被人們悉心呵護的大熊貓。 中科院水生所在2006年的科考中發現,長江江豚只剩下1800頭左右。「其中長江幹流中生活著1000多頭,其他主要生活在鄱陽湖和洞庭湖。」郝玉江解釋說。但在2012年,科考隊員們發現,生活在長江幹流的江豚數量已經銳減到500頭左右。
  • 江豚,滅絕還是保護?
    為了拯救長江江豚這一瀕危野生動物,他們下洞庭、長江巡邏,勸導漁民不要濫捕濫撈;手持自費印刷的江豚保護資料、招貼畫,在市民中宣講,連今年春節都沒有休息。他們只有一個目的:為子孫守護這一珍貴物種,永遠留住江豚的微笑!  江豚是啥?江豚就是長江水生生物的「國王」,是「水中大熊貓」  「你知道熊貓嗎?你知道江豚嗎?」
  • 為了江豚的微笑,這群博士守護在八百裡皖江……
    因天生一幅「微笑」面容,又稱「微笑精靈」。    長江流經安徽省境內長約416公裡,俗稱八百裡皖江。在這裡有一群江豚的守護者——於道平教授領銜的「博士班」。為了保護江豚這個瀕臨滅絕的「水中大熊貓」,安慶師範大學於道平教授和團隊裡的11位博士一起不知在八百裡皖江上走了多少個來回。    因為江豚的牽絆,他的腳步已從中國的長江跨越到柬埔寨湄公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