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民上岸 江豚「回家」 從「微笑精靈」看長江生態興衰

2021-01-07 中國青年網

從2021年1月1日,由農業農村部下發的《長江十年禁漁計劃》將全面開始執行,其間禁止一切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我國的母親河長江,將得到一個長達十年的休養生息期,江中的水生生物也將在此期間得到充分的保護和恢復。其中,長江的代表性珍稀物種——江豚,以它們種群命運的起伏,記載了一個長江生態興衰的歷史,讓我們一起去探訪,這種承載著母親河記憶和鄉愁的「微笑精靈」。

漁民上岸 江豚「回家」

長江江豚,是長江特有的古老而珍稀的物種。因為性情溫和,嘴部弧線天然上揚呈微笑狀,而被稱為長江的「微笑精靈」;它不僅是長江中現存唯一的水生哺乳動物,也是全球唯一的淡水江豚。

有關它的記載,經常會伴隨著長江中已經滅絕的白鰭豚和白鱘,許多在江邊土生土長的人們,都親歷過它們的存在和消亡。

安徽省安慶市漁政巡護員錢明勝表示過去自己捕魚的時候也見過很多白鰭豚,中華鱘和江豚也都有見過。

中科院水生所博士 王利民: 這個世界上只有兩條河流生活著兩種哺乳動物,一條是長江,另外一條就是亞馬遜河。長江裡面的白鰭豚和江豚是我們的國寶。白鰭豚已經離我們而去,沒能步入2020年,江豚現在是長江裡面唯一的哺乳動物。

安慶市江豚自然保護區,包括長江下遊的安徽、江西兩省交界江段,和皖河、長江的交匯江段等,這片暗流交錯的水域,曾經是是白鰭豚、江豚、白鱘共同的家園。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成立之初並不叫保護區,而叫作養護場,中科院博士王利民,是養護場的發起人,在十幾年前,他注意到了長江棲息地環境的急劇惡化,和白鰭豚種群的岌岌可危。

中科院水生所博士 王利民: 當時成立的時候是為了保護白鰭豚,是為了把白鰭豚放到這個地方來養,所以說叫養護場。一直去捕白鰭豚沒有捕到,所以後面就是來保護江豚。白鰭豚是很漂亮的一個哺乳動物,但是很不幸的是,白鰭豚離我們而去了。

在地球上生活了2500萬年的白鰭豚,終究成為長江的悲傷記憶和養護場永遠的遺憾。相繼消逝的,還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被稱為「長江魚王」的白鱘。

中科院武漢水生所博士 王利民: 白鱘的尾巴很長、很漂亮,它最大的有六七米長,這個魚也離我們而去了,所以說白鰭豚和白鱘,「兩白」從長江的消亡,是我們長江的悲哀。

所幸的是,長江生態環境持續惡化的現象,引起了我國對長江保護意識的及時警醒,一系列禁漁、禁兩岸化工汙染的措施迅速落地,同時,自然保護區設立,使得長江最後的哺乳動物和「活化石」江豚,得到了搶救性保護,倖免於重演長江「兩白」滅種的命運。

根據農業農村部的發布的信息,截至2018年7月24日,長江江豚僅剩約1012頭,瀕危程度比大熊貓還高。 由王利民發起的養護場也正式成立為江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水域,比其他江段更先實施了全面禁漁。

中科院水生所博士 王利民: 江豚在過往幾年的數量衰退,我們發現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還是沒有魚吃了。江豚是吃十公分左右的小魚,這些魚蝦資源少了以後,江豚自然而然的數量就衰退了。

據專家介紹,長江生態系統不斷惡化一個重要原因,是人為的過度捕撈,導致了江內漁業資源的不斷枯竭。 恢復長江的生物多樣性,必須從管制非法捕撈開始。

打擊非法捕撈 漁民上岸成護魚人

捕撈漁業是長江兩岸的傳統行業,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長江養育了沿岸的魚米之鄉,人們也習慣了從江水中獲取財富。這種延續了幾千年的生活生產方式,又如何演變成為明令禁止的「掠奪」行為呢?

張賢敏是土生土生的安慶人,他在江邊打漁已經有30年的時間,回想起來,十幾年前用著自製的捕撈工具入江捕魚,「踏浪歸來魚滿倉」的時光,是人生最美好的記憶。

安徽省安慶市漁政巡護員 張賢敏: 那時候捕魚好捕,工具也簡單,就搞點自己做的小網。那時候捕魚的工具得自己做,包括鉤、打魚的網都是自己做,自己加工。

長江水資源賦予了兩岸產業經濟迅速崛起發達的優勢,也引來了越來越密集的人口,和對水產品無止境的需求。捕撈工具在不斷升級出新,各自力求著對江魚的一網打盡。

最有名的捕撈工具,在當地被稱為「迷魂陣」。江水中猶如天羅地網布設下「迷魂陣」後,闖進的大魚小魚乃至魚苗小蝦無一可倖免,它的出現,堪稱長江水生生物的滅頂之災。

長江水產越來越少,漁民越捕越窮,以小魚蝦為食物的白豚和白鱘相繼滅絕。以捕撈為生的漁民,已難以為繼。隨著一系列長江保護措施的落地,越來越多的江段從階段性禁漁發展成為全面禁漁,數以萬計的漁民面臨著轉出世代賴以生存的捕撈業。

那麼,轉出後的生活又該如何繼續?參考我國現有的保護區居民轉為生態巡護員的成功案例,長江沿岸的漁政等部門,也嘗試著將原來的漁民發展成為漁政的巡護員。

安徽省安慶市農業農村局漁業漁政辦副主任 宋祿山: 因為我們協助巡護隊員都是退捕的漁民中招的,有需要的、有愛心的、年齡也比較合適的這樣的人參加,所以他們對非法捕撈、對水情、對魚情都比較熟悉,正好彌補了我們漁政的力量不足。現在全市估計有幾百人,我們在迎江區到現在就招了30多了。

如今,許多原來漁民隊伍中的捕魚高手,成為打擊非法捕撈最有經驗的巡護人,和最專業的「清網」人。

捕魚人變護魚人 長江再現江豚逐浪

據不完全統計,長江沿岸以捕撈為生的漁民,有不低於23.1萬名,這些漁民退捕後的擇業安置,遠不是幾十名幾百名的巡護員崗位能夠解決。長江全面禁漁是大勢所趨,保護和民生的問題,也將在相向並行中不斷探索。

位於安慶下遊的南京市長江江豚自然保護區,是江豚的另一個核心棲息地。通過持續觀測,目前南京市穩定生活著50頭左右的野生江豚。同時,南京市也是獨一無二的能夠城市核心區看到江豚的地區。

據了解,南京市十幾年前就已經實施全面禁漁。在保護部門的宣傳呼籲和規範組織下,每年都有市民和各類社會團體,向長江中投放土著魚苗,長江的生態系統在南京段得到了良好的恢復。

南京市漁政監督支隊支隊長 梁軍: 南京已經連續18年開展了長江禁漁期制度,已經連續16年累計向長江投放了4億多尾各類魚苗。

建立在鼓樓區江邊路上的南京市長江江豚監測站,入口處牆面上的電子顯示屏,實時播放著各個江豚智能監測點的同步畫面,據了解,目前南京市構建了岸線、水上、水下三位一體的監測體系,由專場上岸的漁民和志願者在培訓後擔任監測人員。既解決了部分漁民的就業安置問題,同時,對保護江豚,保護長江生態,也起到了很好的科普宣教作用。

畫面上的地址位於南京市下關濱江外灘,江面出現的幾頭江豚吸引著市民的高聲歡呼,它們時而露出深黑色的脊背,時而又一頭鑽入浩浩江水中,上演著詩詞中「江豚逐浪」的畫面。

網歸魚艙 豚歸長江

在2019年6月,安慶市也實施了全面禁漁。一年後,漁民出身的巡護員們看到了長江驚喜的變化。原來布下天羅地網都打不到幾斤魚的江水中,出現了成群的魚追著漁船歡跳的景象。而這一景象,他們已經很多年沒有見過。

中科院武漢水生所博士 王利民: 魚類你只要不去破壞,給它太大的脅迫的話,它的資源恢復還是很快的,現在我們有些江段的魚類明顯增加。

長江安慶段及支流的野生江豚種群,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穩定。它們出現在江水中起伏遊弋的景象越來越多被看到,以前在河道裡經常能發現的死亡屍體,卻已很久不見。

安徽省安慶市農業農村局漁業漁政辦副主任 宋祿山: 長江包括洞庭湖、鄱陽湖,這裡面有1000多頭。按道理就是25歲的壽命,一年也要死個幾十頭是吧,但是目前這兩年多接近三年,沒看到一頭死亡江豚。

專家介紹,保護江豚之所以意義重大,不僅由於它是遠古時代留給我們的基因檔案,更因為,它是長江完整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和健康指示標。

中科院武漢水生所博士 王利民: 江豚是我們整個長江生態系統的一個旗艦物種,它也是指示物種,它指示著我們長江生態系統的健康與否。我們看到了江豚這幾年數量還是比較穩定,這是我們整個社會在保護意識提高的前提下,這是我們非常高興看到的。

漁民上岸,江豚回家。2021年1月1日開始實施長江十年禁漁的政策將會使長江生態原真性的再度回歸。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守護長江「微笑天使」 昔日漁民...
    分別巡護長江湖口段及鄱陽湖鞋山水域、屏峰水域。  昔日「捕魚人」化身 「護豚者」  舒銀安自小就跟著父親下水捕魚,家裡世代也是以捕魚為生,隨著水生態平衡遭到嚴重破壞,導致水裡的生物越來越少,江豚的生存環境非常惡劣。舒銀安放棄了自己熟悉多年的職業,毅然選擇加入了鄱陽湖口江豚協巡隊。
  • 留住「微笑精靈」,共守生態長江
    成效初顯,江豚數量上升  「長江鰣魚沒有了,刀魚越來越少,白鱀豚滅絕了,『微笑天使』江豚也只剩下1000多頭。保護長江生態環境,救救這些可愛的魚兒們已經迫在眉睫了。」在長江江豚保護日活動中,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副主任趙依民發出這樣的感慨。
  • 救救長江江豚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NO.1627-保護長江的微笑作者:斯文的樊學長校稿:貓斯圖 / 編輯:帥帥在長江裡,有一種在古書中不時出現的動物,它代表著長江生態的多樣性,如今卻又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戰。它便是長江江豚。
  • 為了江豚的微笑,這群博士守護在八百裡皖江……
    因天生一幅「微笑」面容,又稱「微笑精靈」。    長江流經安徽省境內長約416公裡,俗稱八百裡皖江。在這裡有一群江豚的守護者——於道平教授領銜的「博士班」。為了保護江豚這個瀕臨滅絕的「水中大熊貓」,安慶師範大學於道平教授和團隊裡的11位博士一起不知在八百裡皖江上走了多少個來回。    因為江豚的牽絆,他的腳步已從中國的長江跨越到柬埔寨湄公河流域。
  • ...微笑天使」江豚數量日趨穩定 港媒:長江生態保護措施換來良好成效
    【中國那些事兒】「微笑天使」江豚數量日趨穩定 港媒:長江生態保護措施換來良好成效 原標題: 目前,科研人員對長江江豚保護主要以遷地保護和人工飼養為主。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攝  中國日報網12月26日電 長江江豚是一種古老的水生哺乳動物,在地球生活已有2500萬年,被稱為長江生態的「活化石」。作為長江的「原住民」,江豚是長江食物鏈頂端的哺乳動物,它的命運直觀反映了長江的健康狀況。
  • 「捕魚人」轉型「護豚人」,只為留住江豚的一抹微笑
    在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有這麼一批江豚觀測員,他們曾經世代在長江捕魚為生,「退漁上岸」後,從原來的江邊「捕魚人」轉型成了「護豚人」,參與到保護長江江豚繁衍生息的工作中來。楊金龍坦言:「一開始參加觀測員工作時,對於這些江豚的習性,包括捕食、旅行和玩耍,我們都不懂,因為很難分辨。」但是通過參加每年2次的專業培訓、學習,他對江豚的習性了解得越來越多。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是楊金龍最常去的江豚觀測點退漁上岸後,許多漁民轉向做生意、幹工程,這些觀測隊員也不例外,但他們堅持抽出每周至少1天的業餘時間來觀測江豚。
  • 拆除「十裡造船帶」,留住「江豚之戀」
    頭部渾圓、體形流暢,微微上揚的嘴角仿佛一直在微笑,這樣憨態可掬的模樣使得長江江豚被稱為「微笑的精靈」。  對於46歲的楊金龍來說,他對江豚卻有著特殊的情懷。隨著長江漁業資源的衰退和生態環境的惡化,江豚數量急劇減少,為保衛江豚的「家園」,在南京市長江浦口段,一場聲勢浩大的「江豚保衛戰」拉開了序幕。  拆除「十裡造船帶」  把家還給江豚  「長江浦口段是由下遊南京長江五橋至上遊駟馬山河口處,是江豚出現頻率較高的地方。」
  • 長江江豚:留下那抹微笑
    她被稱為「微笑天使」,圓圓腦袋,小眼烏黑,嘴角自然上翹,全身都是「萌點」。圖片源自網絡她就是江豚,然而伴隨著長江江豚的數量銳減,我們越來越難以看到她們的微笑。這期間,白鱀豚離它而去,被宣布功能性滅絕;從此她獨自遊弋,成了長江中唯一的哺乳動物。伴隨著黃金水道、長江經濟帶的建設,船隻來往密切,企業建設數量逐年增加,沿岸城市GDP逐年上升的同時,廢水汙水排放量也正向增長,江豚生存壞境的改變以及數量的減少,成為了長江生態環境的「縮影」。
  • 真是讓人越看越愛!——洞庭湖漁民的江豚「情緣」
    新華社長沙6月4日電題:真是讓人越看越愛!——洞庭湖漁民的江豚「情緣」新華社記者史衛燕初夏,洞庭湖水位逐漸上漲。和往常一樣,何大明開著船在江豚的主要活動區巡護。「這個季節,小江豚會跟著媽媽一起活動,它們需要換氣,經常露出水面。」
  • ...質量發展】石首江豚「守護者」:不想看到「微笑天使」步白鰭豚...
    一頭小江豚在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覓食這是「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在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所看到的溫情一幕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隅。人民政協網記者江豚微微上揚的嘴角像是一直掛著憨態可掬的「微笑」,被人們稱為「微笑天使」。
  • 獻給長江江豚的四季戀曲
    >「那涓涓細流就是我們每一個人——那傾流而下的趨勢是善是惡終看我們每一條細流」靈性動物有一種萌星,霸榜全網表情包——它,就是長江裡的江豚。「危在旦夕」四個字,用在江豚身上,簡直是寫實。環境治理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柴立元亟呼:長江保護刻不容緩,江豚保護刻不容緩!各界心痛:科研部門、政府機關、NGO、企業家、教師、學生、漁民、明星……紛紛加入江豚保護者隊伍。
  • 闖蕩「江湖」 守護「長江的微笑」
    長江江豚被視為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的「指標生物」。在江西省湖口縣鄱陽湖長江水域,有一群特殊的守護者。他們中多數人世代在長江、鄱陽湖沿岸以捕魚為生,從「靠江吃江」到「靠江護江」,如今他們放下漁網,昔日捕魚人成為江豚守護者。圖為湖口縣江豚協助巡護隊列隊準備上船。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千年原生態風貌再現 麋鹿、江豚...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荊州11月13日訊(記者 魏金金) 荊州石首市是麋鹿故裡,也是江豚之鄉。作為長江大保護的主戰場之一,近年來,石首奮力打造荊江生態保護示範區,積極繪就「萬裡長江、美在荊江」新畫卷。
  • 長江江豚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動畫電影《江豚》今年將上映!
    「微笑精靈」長江江豚「升級」啦~2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新修訂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正式公布,長江江豚等65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升為國家一級。長江江豚,在地球上已生存了約18萬年,是這顆藍綠色星球上很早很早的「原住民」。
  • 長江江豚: 微微一笑很傾城
    輕哺乳動物,一胎一仔,江豚是中國特有的動物,更是目前長江中唯一的鯨類動物。長江江豚是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亞種,已在地球上生存2500萬年,被稱作長江生態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貓」,僅分布於長江中下遊幹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陽湖等區域。
  • 守護江豚回家 武漢市成立首個中小學校外長江環境觀測站
    11月27日,武漢市成立首個中小學校外長江環境觀測站。江漢區大興路小學的50餘名師生與市、區生態環境局、水務局的代表共同揭牌。前些年,師生代表從秦嶺源頭出發,一路向南,系統考察漢江水質和生態系統變化。「聽說今天要來觀測江豚的生活環境,激動得一夜沒睡好。」五年級(一)班的丁藝霖大清早就趕往學校集中,主動擔當記錄每個監測數據。六年級(一)班的張芷嘉在電視上看到江豚在江面跳躍的鏡頭,精心繪出了一幅彩色江豚油畫。「江豚好可愛,它的嘴角總掛著微笑。有了美麗的長江,我們就不會和它告別。」
  • 長江江豚:我該怎樣來愛你
    長江江豚吃什麼呢?他們吃不了大的魚,主要以體長在20cm以下的小魚為主,像小鯽魚,餐條等聽起來都是很普通的魚,菜市場就能買到的魚,都是他們的主要食物。這樣不挑食,至少吃飯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吧?有問題,問題還很大。首先,即使不怎麼挑食,吃的也不管夠。
  • Hi~要去探訪「微笑精靈」的家園嗎?
    它們有著灰色的身體胖乎乎圓滾滾,一張小臉總是像在微笑著的模樣。它們生活在長江裡在我們身邊遊曳,它們就是——長江江豚。江豚也因食物匱乏面臨著生存危機要修復長江生態、讓江豚吃飽肚子「2020年長江大保護小使者生態環保實踐體驗活動」將走進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探訪微笑精靈的家園,親手為修復江豚家園放流長江原生魚苗。
  • 長江江豚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湖口參與聯合投資的動畫電影《江豚》今年將上映!
    「微笑精靈」長江江豚「升級」啦~2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新修訂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正式公布,長江江豚等65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升為國家一級。長江江豚,在地球上已生存了約18萬年,是這顆藍綠色星球上很早很早的「原住民」。
  • 請留住江豚可愛的微笑!
    >江豚在武漢現身意味著什麼怎麼樣保護好江豚讓它們能夠繁衍生息讓我們一起走進《長江視點》專題欄目「武漢生態環境訪談錄」了解詳細情況武漢廣播電視臺《長江視點》專題欄目守住一江碧水 留住江豚微笑REC本期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