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發展】石首江豚「守護者」:不想看到「微笑天使」步白鰭豚...

2021-01-17 人民政協網

人民政協網石首11月12日電(記者 付振強)「麻煩您讓它出來一下,我們還想再看看『微笑天使』!」在記者的呼聲中,53歲的飼養員丁澤良又緩緩走到網箱邊,用手輕輕划動了一下水面,隨著發出可愛的「啊噗」聲,一頭小江豚徑直遊了過來、微微探出頭,拱了拱他的手,又迅速鑽回水底。

一頭小江豚在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覓食

這是「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在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所看到的溫情一幕。

「這頭年齡比較小呢,才5個月,偶爾還會被『爸爸』欺負!」聊起江豚,丁澤良臉上總是帶著笑意和疼惜。他說,今年7月它哥哥「貝貝」剛剛結束網箱生活,已經回歸到了自然水域。「『貝貝』媽媽『娥娥』在9月份因雷雨天氣遭受驚嚇去世了,另一隻也很危險了!」記者了解到,原來江豚是一夫一妻制,可謂動物界對愛情忠貞不渝的代表,如果一頭死亡,其配偶可能會「殉情」。

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隅。人民政協網記者

江豚微微上揚的嘴角像是一直掛著憨態可掬的「微笑」,被人們稱為「微笑天使」。從白鰭豚功能性滅絕,到長江江豚數量驟減,加上普通魚類種群和數量的大幅減少,讓本應是物種多樣性的長江水域面臨巨大壓力。捕魚、排汙、採砂……等都會對江豚生存造成威脅,實行更為嚴格的保護成為必然。

江豚的生存狀況,也是長江水域生態環境重要參照之一。為加速整改全市長江大保護生態環境問題,石首下定決心整改和解決了一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這其中,就包括在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功實現江豚人工網箱養殖,創造了世界人工繁育江豚的先河。2016年5月22日,在中科院水生所大力支持下,保護區網箱豢養的江豚人工繁育成功,生下一頭小江豚,丁澤良正是這一成果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養殖江豚所建的人工網箱。人民政協網記者 付振強 攝

人工網箱養殖、人工繁育江豚……從1990年投放5頭江豚試養,到現已有江豚90頭以上,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建立以來,每年都有2-4頭小江豚在此出生,一個維持自我生存和繁衍的群體已初步形成。經專家認證,保護區已成為世界上對鯨類動物實行遷地保護唯一成功的範例。

飼養員丁澤良向記者講述他與江豚的故事。人民政協網記者 付振強 攝

基於江豚生存處境惡化的局面,行業很多專家曾呼籲長江水域全面禁漁。而與江豚結緣的丁澤良原本就是位捕魚能手。記者了解到,此前為推進石首綠色生態修復和發展,更讓江豚能有更好的棲息之地。石首先後修訂了《石首市城市總體規劃》和《經濟開發區產業發展規劃》;開展「呵護百裡長江,共襄生態畫廊」系列主題活動;印發《長江石首段「河長制」工作實施方案》和《石首市2018-2020年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具體化、項目化、工程化重大任務實施方案》;策劃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類項目;推進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堅決打擊非法採砂……丁澤良曾參與長江江豚遷地保護的捕豚工作,「當時他們說了句白鱀豚野外滅絕了,長江江豚也有危險。」看著頭部鈍圓、性情活潑的江豚面臨生存危機,像丁澤良一樣的當漁民也越來越意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更願為此出一份力。如今的他就像是一位慈愛的父親,十餘年精心守護這群可愛的「孩子們」。

「小江豚每天要吃四頓飯,分別是早上6點、中午11點、下午4點、晚上8點……」從「捕魚者」到「守護者」,丁澤良坦言自己現在和江豚一起的時間比和孫子都長,「盡點兒力吧,就是不想看到江豚再步白鰭豚的後塵了!」


相關焦點

  • 江豚是否會像白鰭豚一樣,從長江流域中消失呢?
    善於「拜風」的「河神」在古代,長江流域的漁民常常依靠動物的行為來預測天氣,以躲避大風暴,而人們崇拜的「河神」就是江豚。江豚又稱江豚、江豚、海和尚等,身長120-190釐米,體重100-220公斤。因為江豚的嘴型看起來像「微笑」的表情,所以它也被稱為「微笑」動物。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千年原生態風貌再現 麋鹿、江豚...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荊州11月13日訊(記者 魏金金) 荊州石首市是麋鹿故裡,也是江豚之鄉。作為長江大保護的主戰場之一,近年來,石首奮力打造荊江生態保護示範區,積極繪就「萬裡長江、美在荊江」新畫卷。
  • 江豚保護:只為留住江中那一抹微笑—新聞—科學網
    儘管更換了生活環境,但研究人員並不擔心,認為鄱陽湖的江豚會很快適應這裡的新環境,他們還在其中一頭江豚身上安裝了衛星跟蹤設備,希望可以實時監控江豚在新環境的生活情況。 江豚與大熊貓一樣憨態可掬,其吻部短圓,看起來就像一直在微笑。但這種生活在長江流域的水生哺乳動物卻不像大熊貓那樣廣受歡迎,至少以前在當地漁民眼中頗受歧視,被稱為「江豬」,漁民認為遇之不祥。
  • 「微笑天使」守護者
    一把小魚丟下去,很快就有幾頭江豚浮出水面。吃得差不多了,張八斤會再丟下一把。保護區裡有10頭江豚,每頭一天都要吃上體重十分之一重量的小魚,一天就是六七十斤。為了不讓江豚因為覓食野生魚而出現被水草掛到的風險,每天上午7點半、10點,下午2點、4點,張八斤都準時來餵食,全年無休。2005年,張八斤第一次當上江豚飼養員,16年間,他對每一頭江豚的情況都了如指掌。
  • 漁民上岸 江豚「回家」 從「微笑精靈」看長江生態興衰
    其中,長江的代表性珍稀物種——江豚,以它們種群命運的起伏,記載了一個長江生態興衰的歷史,讓我們一起去探訪,這種承載著母親河記憶和鄉愁的「微笑精靈」。漁民上岸 江豚「回家」長江江豚,是長江特有的古老而珍稀的物種。因為性情溫和,嘴部弧線天然上揚呈微笑狀,而被稱為長江的「微笑精靈」;它不僅是長江中現存唯一的水生哺乳動物,也是全球唯一的淡水江豚。
  • 湖北石首:和諧共生 麋鹿歡騰江豚戲水
    (劉建維 攝)  人民網石首11月13日電 (王郭驥)「風景如畫,夕陽西下,麋鹿歡騰,江豚戲水。」11月12日,「共舞長江經濟帶 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走進湖北石首,探訪了天鵝洲國家級麋鹿和豚類兩個自然保護區。  一片芳草萋萋中,麋鹿在悠閒的尋覓著食物。佔地1567公頃的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除了1600餘只麋鹿,還有白鸛、黑鸛、大鴇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以及豐富的兩棲爬行類動物和魚類。
  • 全國網媒荊州行 見證石首綠色發展創建巨變
    湖北是千湖之省,而石首是湖北的百湖之縣。8月12日,全國40餘家網絡媒體記者、大V、當紅主播們來到素有「湘鄂門戶」、「鄂南明珠」之稱的荊州石首,體驗綠色長江之美,以網絡媒體的獨特視角向全世界推介石首全域生態旅遊,展示中國麋鹿之鄉、中國江豚之鄉的獨特魅力。
  • 「微笑天使」僅存1000頭 長江江豚種群在鄱陽湖上線
    內容提要:「微笑天使」僅存1000頭 長江江豚種群在鄱陽湖上線
  • 湖北石首成功實現江豚人工網箱養殖 開創世界人工繁育江豚先河
    湖北石首成功實現江豚人工網箱養殖 開創世界人工繁育江豚先河2017-12-09 09:32:00  水產養殖網網箱裡有3條江豚,2大1小,一家三口,夫妻分別叫「天天」、「鵝鵝」,女兒叫「嬌嬌」。&nbsp&nbsp&nbsp&nbsp1992年,國務院批覆成立石首天鵝洲國家級豚類自然保護區。1990年,有關部門在長江故道投放5頭江豚試養,現已增至75頭,形成一個維持自我生存和繁衍的江豚群體。
  • 長江江豚:留下那抹微笑
    她被稱為「微笑天使」,圓圓腦袋,小眼烏黑,嘴角自然上翹,全身都是「萌點」。圖片源自網絡她就是江豚,然而伴隨著長江江豚的數量銳減,我們越來越難以看到她們的微笑。1996年,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成立,此後十多年間,多地青年志願者集結,多家公益機構陸續參與到江豚保護與救助工作中,如嶽陽市江豚保護協會、揚州市江豚保護協會、南京江豚保護協會、長江江豚拯救聯盟、鄱陽湖江豚保護協會等。凱凱是武漢白鱀豚館的一名志願者,在湖北大學就讀期間,兼任全國大學生江豚保護夏令營營長。
  • 救救長江江豚
    對於巡護員而言最難受的就是看到死亡時還面帶微笑的江豚(圖片:CCF@餘會功)▼在多重不利因素的綜合影響下,長江江豚從1993年的2700頭下降到1997年的2000頭,又進一步下降到2012年的千餘頭。那時,有研究認為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2030年之前長江江豚就會滅絕。
  • 江豚將「晉升」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據繆學剛透露,江豚有望在新版國家動物保護目錄上,晉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搜尋遺憾:3天未發現江豚  11日,兩艘科考船從武漢起航,40名科考人員將用7周時間對長江江豚「普查」。其中,將經過我省安慶、銅陵等地,最後到達上海江段,全程尋找蹤跡。這是自「2006年長江豚類考察」宣布白鰭豚「功能性滅絕」以來,首次針對江豚的全面科考。
  • ...微笑天使」江豚數量日趨穩定 港媒:長江生態保護措施換來良好成效
    【中國那些事兒】「微笑天使」江豚數量日趨穩定 港媒:長江生態保護措施換來良好成效 原標題:   長江江豚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江豚淡水亞種,是長江生態的晴雨表。  在中國古代詩詞中也能看到江豚的身影。人們相信當江豚出現在江面時,就意味著大雨將至。長江江豚長著胖嘟嘟的身子和圓溜溜的腦袋,因此也有人稱其為「江豬」。成年江豚體長可達2米。江豚時常會遭到捕殺,江豚肝也曾用作藥材。
  • 「長江女神」白鰭豚存亡風波(圖)
    王克雄把「淇淇」的死亡表述為「去世」,而白鰭豚館工作人員更愛用「壽終正寢」來表述「淇淇」5年前的死亡。「淇淇」曾是一條白鰭豚的名字,它是世界上惟一一條被人工飼養成功的白鰭豚,也是我國水生物科研工作者親密接觸過的最後一條白鰭豚。從1980年到2002年,「淇淇」在武漢白鰭豚館生活了22年。如今,當國內外許多專家學人慕名前來時,人們只能看到它的標本,被泡在了福馬林裡的內臟。
  • 江豚,滅絕還是保護?
    為了拯救長江江豚這一瀕危野生動物,他們下洞庭、長江巡邏,勸導漁民不要濫捕濫撈;手持自費印刷的江豚保護資料、招貼畫,在市民中宣講,連今年春節都沒有休息。他們只有一個目的:為子孫守護這一珍貴物種,永遠留住江豚的微笑!  江豚是啥?江豚就是長江水生生物的「國王」,是「水中大熊貓」  「你知道熊貓嗎?你知道江豚嗎?」
  • 長江江豚擬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數量比大熊貓還少
    19日,國家林草局、農業農村部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擬升級長江江豚為國家一級保護物種。長江江豚被稱為長江中的」微笑天使「 ,他們性格活潑,智商相當於3-5歲人類孩童。根據2017年科考結果顯示,長江江豚僅存約1012頭,數量比大熊貓還少。
  • 白鰭豚悲劇:結束,還是開始
    三十年前的這天,一頭名叫「淇淇」的白鰭豚被人們從湖南城陵磯抬到武漢,當做國寶一樣伺候;三十年後的這天,它已成了一尊標本被擺在白鰭豚標本館,渾身蒙塵,無人記起 和「淇淇」同樣生活在中國長江,並且是這條母親河中特有的另一種淡水鯨類哺乳動物——長江江豚,現僅有1000頭,正以每年5%速度驟減。
  • 白鰭豚野外滅絕至今無法證實
    長江安徽銅陵至蕪湖段高度疑似白鰭豚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企業攝影家自然基金提供 焦少文 攝   武漢東湖之畔,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內有一座白鰭豚館。看到被麻繩拖在船尾、傷痕累累的白鰭豚時,劉仁俊十分心疼,連夜將其運回中科院水生所。   「它很聰明,不高興時會朝我噴水,有一次差點咬到我,看見是我,馬上鬆開了」。從1980年1月12日下午5時至2002年7月14日上午8時,在武漢面積200平方米的池子裡,淇淇生活了22年多。劉仁俊和同事們用人類對動物最體貼的關懷來溫暖和關愛這頭雄性白鰭豚。
  • 南京再現江豚 被稱「水中大熊貓」15年內或消失
    在江邊釣魚的李師傅介紹,這些江中油亮的黑脊背,其實是叫江豬子(江豚的俗名),在長江流域江豬子數量正急劇減少的情況下,有幸能看到它們非常難得。聽聞李師傅的介紹,一旁散步的市民趕緊用照相機長鏡頭將江豚拍攝下來。  記者了解到,俗稱「江豬子」的江豚,生活在長江中,因其稀少曾被譽為「水中大熊貓」,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