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再現江豚 被稱「水中大熊貓」15年內或消失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市民用長鏡頭捕捉到江豚出水時瞬間場景

  久違了:南京下關江面現「江豬」

  令人憂:「水中大熊貓」可能15年內消失

  昨天早晨7點半左右,東北遊客史先生在南京下關寶塔東街江邊採風,突然驚奇地看見江面上有五六頭油亮的黑色脊背時而躍出水面,時而潛入江水之中,外形好似黑豬,情景頗為壯觀。記者了解到,這是被譽為「水中大熊貓」的江豚,近年來已經越來越少見。

  市民:

  五六隻江豚突現下關江面

  遊客史先生稱,江面上油亮的黑脊背,就像家中養的黑豬,每頭都有百斤以上,它們起起伏伏,轉體靈活,能在南京看見如此「怪物」,不禁令人喜出望外。

  在江邊釣魚的李師傅介紹,這些江中油亮的黑脊背,其實是叫江豬子(江豚的俗名),在長江流域江豬子數量正急劇減少的情況下,有幸能看到它們非常難得。聽聞李師傅的介紹,一旁散步的市民趕緊用照相機長鏡頭將江豚拍攝下來。

  記者了解到,俗稱「江豬子」的江豚,生活在長江中,因其稀少曾被譽為「水中大熊貓」,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目前生活在長江流域的長江江豚,估計僅存千餘頭,並正以每年15%的速度銳減。

  李師傅說,江豚減少,主要是有些不法分子,時常用電在江中擊魚或用地籠網捕魚,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也影響了江豚的生存,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

  調查:

  江豚「家園」一點點被鯨食

  「江豚在長江來回生活,如果哪一段人為幹擾少、環境好,它就可以在這裡多逗留一段時間。」南京市漁政處副處長湯哲斌表示,上世紀80年代,在南京隨便把漁船停在哪兒,馬達一熄滅,就會有近百頭的江豚圍在船邊,而現在江豚的數量比大熊貓還少,已經很少在南京的江面上看見江豚。

  世界自然基金會去年公布的江豚社區調查結果顯示,江豚的棲息地面積正逐步縮小。專家預測,如果不採取有效保護措施,長江江豚將重蹈白鰭豚的覆轍,在15年內消失。

  記者了解到,江豚死亡的原因包括非法採砂,導致魚蝦難以生存,斷了江豚的食物鏈;豚類意外傷亡和故意捕捉;漁業資源過度捕撈和非法漁具大量使用;航運快速增長幹擾豚類棲息活動;水體汙染導致生境質量退化;水利和水下工程阻隔江湖聯繫並破壞回水區等。

  今年5月份,有市民在下關金陵船廠的碼頭上發現一隻年幼的江豚死亡,這也間接說明長江水環境不容樂觀。

  專家:

  江豚受著白鰭豚相似威脅

  長江江豚和白鰭豚是長江中僅有的兩種鯨類哺乳動物。2002年,世界上唯一人工飼養的白鰭豚「淇淇」在武漢離世;2006年,國際聯合科考隊在長江上未發現一頭白鰭豚,宣布在長江生活了2000多萬年的白鰭豚物種「功能性滅絕」(野外50年沒發現即為滅絕)。

  世界自然基金會專家表示,由於受到與白鰭豚相似威脅,江豚的種群數量也是越來越少。長江幹流中的長江江豚數量自上世紀90年代初至2006年的15年間減少了近三分之二。如果不加快江豚保護,江豚有可能步白鰭豚後塵。白鰭豚和長江江豚,作為長江生態系統食物鏈金字塔的頂端生物,其種群急劇減少預示著長江生態系統出現嚴重問題。(據江南時報)

相關焦點

  • 它被稱為「水中大熊貓」!桃花水母現身東郊水庫
    2020-09-14 08:57圖文來源: 金陵晚報 它被稱為「水中大熊貓」「地球活化石
  • 長江江豚: 微微一笑很傾城
    輕哺乳動物,一胎一仔,江豚是中國特有的動物,更是目前長江中唯一的鯨類動物。長江江豚是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亞種,已在地球上生存2500萬年,被稱作長江生態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貓」,僅分布於長江中下遊幹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陽湖等區域。
  • 堪稱「水中大熊貓」的桃花水母再現蕭山
    堪稱「水中大熊貓
  • 銅陵淡水豚保護區:冀擴大「水中大熊貓」種群
    中新社合肥9月8日電 題:銅陵淡水豚保護區:冀擴大「水中大熊貓」種群中新社記者 吳蘭從安徽銅陵大通古鎮的和悅渡口,乘輪渡過鵲江,來到坐落於長江中間的和悅洲上,穿過曾經盛極一時三街十三巷,來到生活著11頭野生長江江豚的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域
  • 銅陵淡水豚保護區: 冀擴大「水中大熊貓」種群
    中新社合肥9月8日電 題:銅陵淡水豚保護區:冀擴大「水中大熊貓」種群  中新社記者 吳蘭  從安徽銅陵大通古鎮的和悅渡口,乘輪渡過鵲江,來到坐落於長江中間的和悅洲上,穿過曾經盛極一時三街十三巷,來到生活著11頭野生長江江豚的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域。
  • 罕見南京驚現神秘生物!眾人都被驚呆了
    水中有幾個硬幣大小的生物在水面遊動。「水中大熊貓」世界上目前有記錄的有11種,中國分布9種,其中7種被列入物種紅色名錄,故此它也有「水中大熊貓」、「水中國寶」之稱。目前長江江豚不足1000頭,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成年體長一般在1.2米左右,最長的可達1.9米,體重在100至160斤,主要分布於長江幹流、通江的鄱陽湖和洞庭湖水域。因為數量急劇減少,有著「水中大熊貓」之稱。
  • 「水中大熊貓」桃花水母為何億萬年後再現
    -億萬年後,桃花水母再現嬌豔。它從哪裡來?   新聞緣起  5月4日,四川青神縣兩名中學生在河邊玩耍時,發現水中有3隻半透明生物在遊動,出於好奇,他們將這3隻生物撈了上來。經眉山市環保局確認,這是非常罕見的有著「水中大熊貓」之稱的桃花水母。
  • 知道「水中大熊貓」是什麼嗎?這位老人為何被稱為「豚爺」
    「同學們,你們都知道大熊貓是國寶,那你們知道江豚嗎?江豚是水中的『大熊貓』,它們是國寶中的國寶。」8月上旬以來,在揚州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與揚州江豚保護協會、揚州市生態環境局舉辦的線上宣講會上,被人們敬稱為「豚爺」的陳宜林老人對同學們深情介紹他為之奔走了十年的江豚。他告訴大家,近年來,受水利工程、航道整治、挖砂採石等影響,目前江豚數量僅剩約1000頭。
  • 在海寧出現過,數量比大熊貓還少,現在要升級啦!
    對方通過現場拍攝的視頻確認了這隻類似海豚的「大魚」就是有著「水中大熊貓」之稱的江豚。江豚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已經被列為瀕危物種。這隻江豚個頭不大,專家推測,大約之前是退潮的時候來不及遊回深水區域,因此擱淺。江豚離開自然水域的時間越長,其生命危險就越大。深諳此理的救援人員顧不得脫鞋子就爬下了江堤。
  • 長江江豚瀕危程度比大熊貓更嚴重
    白鱘,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由於其吻形長如象鼻也叫「象魚」,重可達千斤,歷史上分布在長江和錢塘江,已有15年未被發現。分布於西部的四川、陝西以及東北部的黑龍江等省區,體形修長,最大者體長可達2米讓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江鱘,又稱達氏鱘,已連續18年未監測到自然繁殖。
  • 「桃花水母」現身南京紫金山 被稱「水中大熊貓」
    19日上午,在南京紫金山例行巡查的南京文保志願者王先生,突然發現紫金軒平臺前水面上出現了一個小東西,大約比一角錢硬幣小一點「乳白色呈半透明狀態,在水中上下浮動」王先生覺得非常驚訝「這不是水母嗎?
  • 長江江豚:留下那抹微笑
    她被稱為「水中大熊貓」,但實際數量僅相當於大熊貓的一半—近30年來,從2700多頭銳減到1012頭。
  • 長江江豚該怎麼保護
    我國目前有野生大熊貓1864隻,數量比上世紀80年代的1164隻增長了67%,67個保護區覆蓋了大熊貓棲息地面積的66.8%。長江江豚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現存1012頭,數量比1990年的3600頭下降了76%,而豚類自然保護區只有9處,保護形勢比大熊貓嚴峻得多。
  • 原創 長江江豚保護刻不容緩
    專家判斷,保護長江江豚已經進入最後的10年機遇期,要防止江豚重蹈白鰭豚消失的覆轍,從現在起加強保護已刻不容緩。  江豚生存境況堪憂    作為長江珍稀物種的代表,長江江豚的生存狀況一直備受關注。但最近一年,江豚非正常死亡的消息頻現報端。據環保志願者不完全統計,2015年公開報導過的江豚死亡案例就在20例以上。
  • 安徽銅陵:淡水豚自然保護區 長江江豚的幸福家園
    2020年11月18日,安徽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工作人員在給水中的江豚餵食,江豚在水中進食嬉戲。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坐落在安徽省銅陵市郊區大通鎮和悅洲與鐵板洲之間的夾江上,夾江長1600米,寬220米,與長江相連接,與江豚的生活環境相似,非常適合江豚保護。長江江豚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水中大熊貓」之稱,因為江豚嘴角微微上揚,仿佛在微笑,又被稱為長江裡的「微笑天使」。據了解,目前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裡共有10隻江豚在此悠然棲息。
  • 體重100多斤,「江豬」頻現長江,總數約1000頭,比大熊貓還珍貴
    體重100多斤,具體一點平均重100到140斤,壽命約20年。它與一般魚類不同,不是魚卵繁殖,而是胎生,是哺乳動物。漁民們一般叫它為「江豬」,或者「江豬子」。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江豬」的報導不少。近期,南京的媒體紛紛報導:暴雨中南京江面出現「水中大熊貓」。
  • 漁民上岸 江豚「回家」 從「微笑精靈」看長江生態興衰
    所幸的是,長江生態環境持續惡化的現象,引起了我國對長江保護意識的及時警醒,一系列禁漁、禁兩岸化工汙染的措施迅速落地,同時,自然保護區設立,使得長江最後的哺乳動物和「活化石」江豚,得到了搶救性保護,倖免於重演長江「兩白」滅種的命運。根據農業農村部的發布的信息,截至2018年7月24日,長江江豚僅剩約1012頭,瀕危程度比大熊貓還高。
  • 江豚,滅絕還是保護?
    為了拯救長江江豚這一瀕危野生動物,他們下洞庭、長江巡邏,勸導漁民不要濫捕濫撈;手持自費印刷的江豚保護資料、招貼畫,在市民中宣講,連今年春節都沒有休息。他們只有一個目的:為子孫守護這一珍貴物種,永遠留住江豚的微笑!  江豚是啥?江豚就是長江水生生物的「國王」,是「水中大熊貓」  「你知道熊貓嗎?你知道江豚嗎?」
  • 長江中的10大野生動物,萬斤巨魚、水中大熊貓等三大魚類已滅絕
    白鱘成魚可長達七八米,遊速迅疾,是肉食性魚類,因為在長江中處於食物鏈的頂端,也被稱為「水中老虎」、「中國淡水魚之王」等,它也是世界十種最大的淡水魚之一。   白暨豚  白暨豚有著水中大熊貓的稱呼,可見人們對它們的重視和喜愛,白暨豚生存的歷史大概2500萬年時間,是長江中的大型魚類,也是唯一一種僅生活在淡水中的鯨類,生活在從南昌到上海長江入海口長達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千年原生態風貌再現 麋鹿、江豚...
    在這裡,分別於1991年設立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2年設立江豚類國家級保護區。兩大自然保護區相互毗鄰,交相輝映,讓這裡成為名副其實的「綠色寶庫」。  雲夢大澤 麋鹿走丸泥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詩經》有關麋鹿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景象如今再現石首天鵝洲。  在相關工作人員陪同下,採訪團一行乘車前往麋鹿活動的核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