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江江豚該怎麼保護
長江江豚種群數量衰減是多種人類活動造成的共同結果,如攔河築壩阻隔了魚類的洄遊通道,造成長江江豚食物匱乏;水域汙染降低其生殖能力;交通航運和捕魚活動導致誤傷等。「長江江豚是長江流域的旗艦物種,其種群數量是能將長江的水資源、水環境和水生態保護牽起來的一個重要指標。」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副主任趙依民強調。
-
獻給長江江豚的四季戀曲
怎麼進到長江呢?話說1萬到7萬年前,冰河期即將結束,但結束之前,氣候不穩定,間冰期來了,海冰融化,海江混合,一群海生江豚闖進長江,而冰期又來了,江海分割,再也找不到海洋裡的兄弟:印太江豚和東亞江豚。怎麼辦?
-
救救長江江豚
宜昌以東的長江中下遊遍布大江大澤,是水生動物的天堂同時人口稠密,城市林立(底圖:NASA)▼位於長江生態系統營養關係頂端的,便是放眼世界都很罕見的淡水豚——長江江豚。更準確地說,長江江豚是是江豚屬三種江豚中唯一生存在淡水中的。
-
長江江豚:留下那抹微笑
2013年,長江江豚被IUCN紅色物種名錄列為「極度瀕危」物種,受脅程度僅次於野外滅絕。長江中曾經同時生活著兩種淡水鯨類——白鱀豚和長江江豚。除長江外,地球上同時擁有兩種鯨類動物的河流只有南美的亞馬遜河。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丁說:「鯨類動物處於河流食物鏈頂端,同時擁有兩種淡水鯨類,說明長江曾經的生物多樣性是何等豐富。」
-
原創 長江江豚保護刻不容緩
,建議從國家層面出臺一個以長江江豚為代表的水生生物保護規劃 在長江經濟帶推進建設中,作為我國珍貴淡水獸類的長江江豚生存狀況一直備受輿論關注。 實際上,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起就制定出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和人工繁育相結合針對性保護長江江豚的策略。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在長江中下遊幹流及洞庭湖、鄱陽湖先後設立近10個長江豚類自然保護區,並開始嘗試長江江豚的自然遷地保護和人工繁育保護。這些舉措對整個長江漁業資源和江豚的保護起到了一定效果。
-
...微笑天使」江豚數量日趨穩定 港媒:長江生態保護措施換來良好成效
最新研究表明,受益於政府對水域汙染和過度捕撈的整治,長江江豚人工繁育項目的開展,以及日益增強的公眾保護意識,長江江豚種群數量下降趨勢得到明顯遏制,長江生態系統的一系列保護舉措換來了良好的成效。 據《南華早報》網站12月20日報導,多年來,受環境汙染、過度捕撈、水電站建設和航運噪音等人類活動不斷增加的影響,江豚數量日趨減少。但環保人士表示,拯救江豚,他們現在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
長江江豚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動畫電影《江豚》今年將上映!
「微笑精靈」長江江豚「升級」啦~2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新修訂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正式公布,長江江豚等65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升為國家一級。長江江豚,在地球上已生存了約18萬年,是這顆藍綠色星球上很早很早的「原住民」。
-
長江江豚升獨立物種 「獨立」意味著保護更加緊迫
「海江豚和長江江豚生活的水域是否能夠互換,它們存不存在基因交流,這些疑問一直存在於我們研究者腦海中。但是我們這次通過大量樣本的數據來分析,發現了兩者的區別。」 海量基因分析確認兩者差別 「這篇論文前後花了3年多時間寫成,但是前後的研究則需要更長時間。」
-
長江江豚: 微微一笑很傾城
輕哺乳動物,一胎一仔,江豚是中國特有的動物,更是目前長江中唯一的鯨類動物。長江江豚是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亞種,已在地球上生存2500萬年,被稱作長江生態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貓」,僅分布於長江中下遊幹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陽湖等區域。
-
中科院水生物所白暨豚館王丁教授:江豚保護是長江大保護的抓手
王:你可以問得更直接點。其實,我的看法是一點不委屈。我是一個科學家,科學家的職責是發現問題,並且最好能夠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科學家的職責,我們已經非常圓滿的完成了。比如白鱀豚瀕危,我們提出了三大保護措施等解決辦法,至於保護工作的推進,從某種意義上講,不是科學家的問題。我們做到了我們該做的。
-
助推長江江豚成一級保護動物 李莉被授「江豚愛心大使」
湖北日報網訊(全媒體記者楊宏斌、通訊員王克禮)「全國人大代表李莉的建議案,對長江江豚由二級保護動物升級為一級保護動物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11月25日,在黃石「保護長江、拯救江豚」公益活動啟動儀式上,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秘書長王克雄為李莉頒發「江豚愛心大使」證書。
-
瀕臨滅絕的物種06:長江江豚
我今天選擇的動物是地球上最稀有的動物之一,它們是地球上僅有的六種淡水鯨魚之一,它們的數量在過去一個世紀中迅速減少,它們是一種相對不為人知的物種,被稱為長江江豚,他們只是處於災難的邊緣。長江江豚是海豚的兩個亞種之一,它們是地球上唯一的淡水海豚種類。
-
長江揚州段首啟江豚環境DNA檢測
5月22日將迎來國際生物多樣性日,5月20號上午,江蘇首支江豚協巡隊、長航公安鎮江分局揚州派出所、揚州市江豚保護實驗室聯合行動,組織人員進行長江大巡護。
-
助推長江江豚升級為一級保護動物 全國人大代表李莉被授「江豚愛心...
(通訊員王克禮攝) 湖北日報網訊(全媒體記者楊宏斌、通訊員王克禮)「全國人大代表李莉的建議案,對長江江豚由二級保護動物升級為一級保護動物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11月25日,在黃石「保護長江、拯救江豚」公益活動啟動儀式上,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秘書長王克雄為李莉頒發「江豚愛心大使」證書。
-
長江江豚擬升一級保護
新修訂的《名錄》有哪些亮點,對更好保護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有怎樣的意義?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擬新增物種比原先受保護物種總量還多長江江豚、藍鯨等50多個物種擬升為一級保護憨態可掬的長江江豚,是長江特有的鯨豚類動物,被譽為「水中大熊貓」,目前僅存1000餘頭。
-
長江江豚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湖口參與聯合投資的動畫電影《江豚》今年將上映!
「微笑精靈」長江江豚「升級」啦~2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新修訂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正式公布,長江江豚等65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升為國家一級。長江江豚,在地球上已生存了約18萬年,是這顆藍綠色星球上很早很早的「原住民」。
-
長江江豚瀕危程度比大熊貓更嚴重
作為長江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中華鱘、長江江豚、長江鱘是論壇關注的焦點。然而,這些長江精靈的保護形勢十分嚴峻——白鱀豚、白鱘等長江水生野生動物已多年未見,中華鱘、長江鱘、長江江豚等珍稀物種瀕臨滅絕。旗艦物種就像一把傘,保護好旗艦物種,就保護了傘下的生物和環境。保護好中華鱘、長江江豚、長江鱘等珍稀動物,就是保護長江母親之河。
-
漁民上岸 江豚「回家」 從「微笑精靈」看長江生態興衰
安徽省安慶市漁政巡護員錢明勝表示過去自己捕魚的時候也見過很多白鰭豚,中華鱘和江豚也都有見過。中科院水生所博士 王利民: 這個世界上只有兩條河流生活著兩種哺乳動物,一條是長江,另外一條就是亞馬遜河。長江裡面的白鰭豚和江豚是我們的國寶。白鰭豚已經離我們而去,沒能步入2020年,江豚現在是長江裡面唯一的哺乳動物。
-
守護江豚回家 武漢市成立首個中小學校外長江環境觀測站
隨後,他們又先後前往白沙洲、鸚鵡洲、天興洲等江豚出沒的江段實地觀測。「聽說今天要來觀測江豚的生活環境,激動得一夜沒睡好。」五年級(一)班的丁藝霖大清早就趕往學校集中,主動擔當記錄每個監測數據。六年級(一)班的張芷嘉在電視上看到江豚在江面跳躍的鏡頭,精心繪出了一幅彩色江豚油畫。「江豚好可愛,它的嘴角總掛著微笑。有了美麗的長江,我們就不會和它告別。」四年級(二)班的石芯蕊朗誦自己創作的散文。
-
長三角「壓軸」長江大保護 改過江通道「給江豚讓路」
長江江豚作為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亞種,是長江生態的「晴雨表」,也被稱為「長江微笑天使」。曾幾何時,長江中下遊地區江豚常見,站在崇明島的江邊,南通啟東啟隆鎮興隆社區黨總支書記張愛華告訴記者,小時候,當地居民常看到成群的江豚,不僅是江豚,那時丹頂鶴、大雁、野鴨等也會在蘆葦蕩出沒,後來漸漸少了。可喜的是,在2018年前後,他又在江上看到成群結隊的野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