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成長江江豚"最後避難所" 連續10年數量穩定全國罕見(圖)

2020-11-27 中國江西網

鄱陽湖長江江豚主要分布

    中國江西網訊  記者周再奔報導:11月13日,手機江西網(網址:https://m.jxnews.com.cn/,微信號:dajwjx) 記者獲悉,鄱陽湖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自2004年4月建立以來,已經成為長江江豚不可缺少的棲息環境。中國科學院最新科考數據表明,長江江豚種群約為1000頭,其中鄱陽湖約有450頭,連續十年穩定在這個數字,全國罕見,而其他水域江豚種群數量呈不同程度下降趨勢。

    據了解,鄱陽湖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於2004年建立,該保護區包括老爺廟小區、龍口小區,涉及鄱陽、星子、都昌等縣水域,保護區總面積6800公頃,其中核心區2700公頃,實驗區4100公頃。保護區的建立,有效保護了水生生物多樣性,使保護區內特定的物種、在特定的水域免受人類活動的過多幹擾,使原有生態系統的組成和功能得以恢復和維持,珍稀的以及瀕危的水生生物得以生存。

    據江西省漁政局資源與環保科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江豚俗稱江豬、海豬,是一種小型齒鯨,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生活在長江中下遊和鄱陽湖水域的長江江豚是一個獨立的淡水亞種,被漁民稱為「河神」,是全世界唯一已知的江豚淡水種群。

    目前,全國僅存長江江豚1000頭左右,農業部定為「一級」保護動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生存委員會(IUCN/SSC)列為「極度瀕危(CR)」級。鄱陽湖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建立後,已經成為長江江豚不可缺少的棲息環境。

    最新權威數據統計顯示,與2006年中國科學院的科考數據相比,唯獨鄱陽湖的江豚種群維持在450頭左右,而其他水域江豚種群數量則呈不同程度下降趨勢,鄱陽湖已經成為長江江豚的優質種群和優良的種質資源庫。專家稱,鄱陽湖將是長江江豚的「最後避難所」,是長江江豚的希望所在。 

相關焦點

  • 採砂致鄱陽湖保護區江豚不可逆的傷害
    距今最近的2012年科考調查發現,全國長江江豚種群數量為1045頭,其中,鄱陽湖有450頭,佔據整個長江流域長江江豚數量的近一半。為此,有學者將鄱陽湖稱為「長江江豚最後的避難所」。  近日,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瓢山水域長江江豚保護區中江豚大面積消失,很可能與此地2014至2016年的大規模採砂活動有關。
  • 原創 長江江豚保護刻不容緩
    專家判斷,保護長江江豚已經進入最後的10年機遇期,要防止江豚重蹈白鰭豚消失的覆轍,從現在起加強保護已刻不容緩。  江豚生存境況堪憂    作為長江珍稀物種的代表,長江江豚的生存狀況一直備受關注。但最近一年,江豚非正常死亡的消息頻現報端。據環保志願者不完全統計,2015年公開報導過的江豚死亡案例就在20例以上。
  • 救救長江江豚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NO.1627-保護長江的微笑作者:斯文的樊學長校稿:貓斯圖 / 編輯:帥帥在長江裡,有一種在古書中不時出現的動物,它代表著長江生態的多樣性,如今卻又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戰。它便是長江江豚。
  • 長江江豚:留下那抹微笑
    30年來,她一直待在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名錄上。這期間,白鱀豚離它而去,被宣布功能性滅絕;從此她獨自遊弋,成了長江中唯一的哺乳動物。伴隨著黃金水道、長江經濟帶的建設,船隻來往密切,企業建設數量逐年增加,沿岸城市GDP逐年上升的同時,廢水汙水排放量也正向增長,江豚生存壞境的改變以及數量的減少,成為了長江生態環境的「縮影」。
  • 「微笑天使」僅存1000頭 長江江豚種群在鄱陽湖上線
    內容提要:「微笑天使」僅存1000頭 長江江豚種群在鄱陽湖上線
  • ...微笑天使」江豚數量日趨穩定 港媒:長江生態保護措施換來良好成效
    【中國那些事兒】「微笑天使」江豚數量日趨穩定 港媒:長江生態保護措施換來良好成效 原標題: 在中科院水生所武漢白鱀豚館裡,生活著6頭長江江豚。
  • 漁民上岸 江豚「回家」 從「微笑精靈」看長江生態興衰
    所幸的是,長江生態環境持續惡化的現象,引起了我國對長江保護意識的及時警醒,一系列禁漁、禁兩岸化工汙染的措施迅速落地,同時,自然保護區設立,使得長江最後的哺乳動物和「活化石」江豚,得到了搶救性保護,倖免於重演長江「兩白」滅種的命運。根據農業農村部的發布的信息,截至2018年7月24日,長江江豚僅剩約1012頭,瀕危程度比大熊貓還高。
  • 長江江豚: 微微一笑很傾城
    輕哺乳動物,一胎一仔,江豚是中國特有的動物,更是目前長江中唯一的鯨類動物。長江江豚是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亞種,已在地球上生存2500萬年,被稱作長江生態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貓」,僅分布於長江中下遊幹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陽湖等區域。
  • 江豚保護:只為留住江中那一抹微笑—新聞—科學網
    多種原因也導致了江豚的數量遠遠低於被人們悉心呵護的大熊貓。 中科院水生所在2006年的科考中發現,長江江豚只剩下1800頭左右。「其中長江幹流中生活著1000多頭,其他主要生活在鄱陽湖和洞庭湖。」郝玉江解釋說。但在2012年,科考隊員們發現,生活在長江幹流的江豚數量已經銳減到500頭左右。
  • 江豚是否會像白鰭豚一樣,從長江流域中消失呢?
    江豚通常生活在熱帶和暖溫帶鹹淡水之間的海域,也可以生活在江河下遊。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印度洋、日本海、我國沿海地區和長江幹流宜昌以下、洞庭湖、鄱陽湖等水域。長江江豚是江豚的一個亞種,也是世界上唯一生活在淡水中的三個江豚亞種之一。與其它江豚亞種在形態和習性上有許多差異,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江豚喜歡獨自或成對地移動。
  • 長江江豚瀕危程度比大熊貓更嚴重
    白鱘,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由於其吻形長如象鼻也叫「象魚」,重可達千斤,歷史上分布在長江和錢塘江,已有15年未被發現。分布於西部的四川、陝西以及東北部的黑龍江等省區,體形修長,最大者體長可達2米讓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江鱘,又稱達氏鱘,已連續18年未監測到自然繁殖。
  • 長江江豚該怎麼保護
    我國目前有野生大熊貓1864隻,數量比上世紀80年代的1164隻增長了67%,67個保護區覆蓋了大熊貓棲息地面積的66.8%。長江江豚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現存1012頭,數量比1990年的3600頭下降了76%,而豚類自然保護區只有9處,保護形勢比大熊貓嚴峻得多。
  • 助推長江江豚成一級保護動物 李莉被授「江豚愛心大使」
    湖北日報網訊(全媒體記者楊宏斌、通訊員王克禮)「全國人大代表李莉的建議案,對長江江豚由二級保護動物升級為一級保護動物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11月25日,在黃石「保護長江、拯救江豚」公益活動啟動儀式上,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秘書長王克雄為李莉頒發「江豚愛心大使」證書。
  • 淺談長江10年禁漁對江豚的影響,瀕危物種是否能因此改變命運?
    也有一些傳說認為江豚是水怪,會攻擊船隻和船員。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長江江豚的生存變得越來越困難。據資料顯示,2006年長江江豚估算數量為1800頭左右,到了2012年減少至1200頭,到了2014年僅剩下1045頭。而在2018年5月,江豚由原先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被提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志願者申請公開鄱陽湖挖砂信息未果 水利部責令書面答覆
    央廣網九江9月11日消息(記者王逸群)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長江江豚,是我國特有的珍稀淡水哺乳動物, 被稱作「水中大熊貓」,鄱陽湖又被稱為江豚最後的「避難所」。梳理近年來媒體報導可發現,採砂、濫捕、環境汙染成為鄱陽湖江豚生存面臨的三大殺手。
  • 新聞推送 2020年1月22日 農曆十二月廿八
    就地保護,遏制長江江豚種群數量大幅下降趨勢 2017—2018年,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對長江源至長江口約6300餘公裡的長江幹流,雅礱江、岷江等大型一級支流,以及通江湖泊中的長江魚類進行了調查,情況不容樂觀。448種長江水系魚類中,將近三成歷史上有分布但未採集到數據。
  • 助推長江江豚升級為一級保護動物 全國人大代表李莉被授「江豚愛心...
    (通訊員王克禮攝)  湖北日報網訊(全媒體記者楊宏斌、通訊員王克禮)「全國人大代表李莉的建議案,對長江江豚由二級保護動物升級為一級保護動物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11月25日,在黃石「保護長江、拯救江豚」公益活動啟動儀式上,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秘書長王克雄為李莉頒發「江豚愛心大使」證書。
  • 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概況是什麼?
    2015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西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嫵媚青山、浩淼鄱陽,不僅屬於江西人民,也屬於全國人民。鄱陽湖出現極端乾旱、水量減少、魚類銳減,要引起高度重視。如果等到生態環境破壞了那就遲了,不要走到那一步,走到那一步付出的代價太沉重了。」
  • 長江江豚:我該怎樣來愛你
    長江江豚吃什麼呢?他們吃不了大的魚,主要以體長在20cm以下的小魚為主,像小鯽魚,餐條等聽起來都是很普通的魚,菜市場就能買到的魚,都是他們的主要食物。這樣不挑食,至少吃飯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吧?有問題,問題還很大。首先,即使不怎麼挑食,吃的也不管夠。
  • 《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 長江江豚擬調整為一級保護動物
    長江江豚等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物種名錄列為極危物種,本次調整考慮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物種。據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十條關於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進行調整的有關規定,經組織科學評估,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共同形成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