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長江10年禁漁對江豚的影響,瀕危物種是否能因此改變命運?

2020-08-23 野生動物自然君

全文字數:2386字,閱讀時間:約為5-6分鐘,標註:重點內容已標註,可快速瀏覽

前兩天一條視頻在網上火了,視頻說的是長江老下關段有數十頭江豚躍出水面,像是在非常愉快地玩耍,又像是在給長江兩岸的人民賀新年。

對於那些保護江豚的志願者來說,這一幕足以讓所有人歡欣鼓舞。而對於那些吃瓜群眾來說,這樣的場景也足以引起人們的熱議,使江豚這一瀕危物種得到更多的關注。

相信大家也或多或少地知道,與江豚視頻同時出現的還有農業部發布的通告。通告上說,從今年起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都要進行為期十年的禁漁計劃,使長江能夠休養生息。

雖然從現實層面上來講,長江十年禁漁和江豚的出現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但假如真的實行了十年禁漁的計劃,那麼對於長江裡的江豚而言,顯然是大有好處的。

對於這樣的措施,許多網友都表示了贊同和支持。不過除此之外也有一些不一樣的聲音,有的人就表示了一些疑問:「十年禁漁會不會太漫長了?保護江豚真的需要這麼做嗎?為什麼不能人工繁殖,然後放歸野外呢?

對於這樣的問題,我得先說明一件事。那就是長江十年禁漁雖然能夠給江豚的野生種群帶來很多好處,但它並不僅僅只是為了保護江豚而展開的。

當然術業有專攻,圍繞長江十年禁漁能夠扯出很多話題,今天我就單獨來回答兩個問題:第一,長江十年禁漁是否能夠改變江豚的命運?第二,人工繁殖江豚是否能夠拯救江豚?

江豚的過去和現狀

首先我們要先明確一點,從廣義上來講,江豚這個名字可以概括的範圍很廣。江豚屬於鼠海豚科江豚屬,在之下又可以分為印泰江豚和窄脊江豚兩個種。

而我們平常所說的江豚是長江江豚,屬於窄脊江豚的一個亞種。它僅僅分布於我國長江中下遊幹流及其通江的湖泊中。

在過去江豚還是比較常見的,一些民間精怪傳說會將江豚形容成水中的守護神,守護著江上商船安全航行。也有一些傳說認為江豚是水怪,會攻擊船隻和船員。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長江江豚的生存變得越來越困難。據資料顯示,2006年長江江豚估算數量為1800頭左右,到了2012年減少至1200頭,到了2014年僅剩下1045頭。

而在2018年5月,江豚由原先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被提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在江豚數量急劇下降的同時,儘管有無數的志願者和科研工作者前赴後繼,但目前也僅僅使江豚的數量維持在了1000頭左右,情況依然不夠樂觀。

這樣的情形之下,我們就需要思考一個問題:是什麼使得江豚家族落到了這種境地?

江豚為何淪落至此?

江豚的故事是一個很典型的案例,它們數量大幅度減少的背後原因與人類活動有著直接的關聯。

1.食物資源斷絕

江豚是一種非常聰明的動物,在長江裡它可以算是佔據了食物鏈的中上層,它們這食物來源主要就是長江中的魚類。

但是隨著長江上的許多水利工程的展開,導致長江與一些湖泊之間出現了阻隔,這些阻隔除了分割了魚群外,還妨礙了一部分魚類洄遊產卵。這樣一來,長江流域的魚類數量就大大減少。

除了水利工程所帶來的問題外,非法捕魚也是導致長江魚類減少的主要原因。在許多地方因為過度無節制地捕撈,甚至到了不見一條魚的地步。

魚類數量的大幅度減少,直接導致沒有足夠的資源維持江豚的種群數量。江豚的種群數量隨之出現下滑,也是情理之中。

2.棲息地的惡化

長江江豚就在長江裡生活,只要長江的水質變差,那它們的生存質量就會大打折扣。有相關研究表明,長江江豚棲息地的破壞與長江水質的嚴重汙染,很有可能是長江江豚數量急劇下降的主要原因。

棲息地的破壞,依舊與長江中的各類水利工程建設有著密切關係,再加上一些挖沙活動,導致長江江豚被分割在不同的水域當中。

至於長江沿岸的城市發展、碼頭建設、工業和農業汙染,導致大量有害的化學物質進入長江,使得那些原本困於一處的江豚全部團滅。

3.航運帶來的幹擾

作為鼠海豚科動物,江豚在水下主要依靠自身的聲吶探測環境和追逐獵物。而在長江上航行的船隻則會發出巨大的噪音,這些噪音往往會干擾江豚的回聲定位能力。

如果江豚的聲吶出現了問題,輕則無法捕食獵物,重則無法及時躲避船隻,從而被螺旋槳打中身亡。

而且在一些非法捕魚當中,捕魚者往往會使用危害巨大的「迷魂陣」和電網,這對江豚的危害也是巨大的。

長江十年禁漁能為江豚帶來什麼?

只要我們綜合前面所講的那3點原因,就能明白長江十年禁漁為江豚帶來了哪些好處。

首先,長江十年禁漁直接保護了長江流域的魚類種群,使魚群的數量能夠得到快速的恢復。魚群的數量一旦恢復,就能夠為江豚種群的恢復提供足夠的資源。

其次,一旦長江流域實現十年禁漁。能夠大大減少長江上的活動,無論是非法捕魚還是漁船來往,其數量都會大大減少,這也為江豚提供了更好的生存空間。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長江十年禁漁計劃的展開能夠為江豚的種群恢復起到極大的作用。至於用人工繁殖的方法拯救江豚嘛……估計沒那麼容易。

4.為什麼人工繁殖無法真正拯救江豚?

為什麼我說江豚很多故事是一個典型案例呢?就是因為江豚數量減少的背後,是人類過於泛濫的活動。世界上許多瀕臨滅絕的動物都與江豚一樣,承受著食物缺乏和棲息地破壞所帶來的傷害。

人工繁殖固然可以使江豚的數量得到大幅度地提升,但一方面江豚人工繁殖和野化的成本極高,另一方面,如果不改變棲息地本身的破壞,就算繁殖出了再多的江豚也是驅羊入狼口。

如果我們真的想要保護江豚,最要做好的應該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比如做好垃圾分類,再比如減少生活汙水。要知道,一個個小善最後都能匯聚成大善,庇護著那些生靈。

這裡講過小趣聞,我們在古籍《海錯圖》中就能見到江豚的身影。只不過圖畫中的江豚真的如它的名字一般,是一頭在水裡遊泳的豬。

這主要是因為古人並沒有詳細觀察過水裡的江豚,導致對它的樣子出現了牽強附會。這樣的圖畫,在大多數人看來都是很搞笑的。

可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我們現在不好好地保護這些瀕危物種,等到它們滅絕了,我們的後人也只能用牽強附會的方式去想像這些物種。而一旦到了那個地步,就不是搞笑而是悲哀了。

相關焦點

  • 瀕危物種保衛戰:從滇池到長江,10年禁漁任重道遠
    在印度洋的模里西斯島曾經有一種不會飛的鳥,能長到一米高,重20公斤。這種外表呆萌、生活在地面上並且以種子和草莖為食的鳥類就是渡渡鳥。然而在1688-1715年(也有說法是在1681年),渡渡鳥永遠地從地球上消失了。
  • 長江白鱘滅絕,長江十年禁漁|拯救瀕危物種,迫在眉睫!
    近日,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長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種被宣布滅絕。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這一噩耗。雖然這一消息是最近才宣布,但其實長江白鱘並不是這兩年就滅絕的。
  • 長江江豚瀕危程度比大熊貓更嚴重
    2018年11月4日,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會長李彥亮用一組數據,將大熊貓與江豚的保護相比較、相借鑑,指出長江江豚極度瀕危的現實。2016年9月4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宣布:中國「國寶」大熊貓將不再被列為瀕危物種,其受威脅等級從「瀕危」降為「易危」。
  • 拯救長江水生生物,從2020年元旦開始我國將禁漁十年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長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河流之一,也是維護我國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2019年初,農業農村部等三部委聯合發布了《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方案》明確,從2020年元旦開始,分步驟推開,禁漁十年。
  • 漁民上岸 江豚「回家」 從「微笑精靈」看長江生態興衰
    從2021年1月1日,由農業農村部下發的《長江十年禁漁計劃》將全面開始執行,其間禁止一切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我國的母親河長江,將得到一個長達十年的休養生息期,江中的水生生物也將在此期間得到充分的保護和恢復。其中,長江的代表性珍稀物種——江豚,以它們種群命運的起伏,記載了一個長江生態興衰的歷史,讓我們一起去探訪,這種承載著母親河記憶和鄉愁的「微笑精靈」。
  • 長江江豚升獨立物種 「獨立」意味著保護更加緊迫
    長江江豚也因此有了新的拉丁學名: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海江豚和長江江豚生活的水域是否能夠互換,它們存不存在基因交流,這些疑問一直存在於我們研究者腦海中。但是我們這次通過大量樣本的數據來分析,發現了兩者的區別。」  海量基因分析確認兩者差別  「這篇論文前後花了3年多時間寫成,但是前後的研究則需要更長時間。」
  • 長江江豚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動畫電影《江豚》今年將上映!
    「微笑精靈」長江江豚「升級」啦~2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新修訂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正式公布,長江江豚等65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升為國家一級。長江江豚,在地球上已生存了約18萬年,是這顆藍綠色星球上很早很早的「原住民」。
  • 江豚是否會像白鰭豚一樣,從長江流域中消失呢?
    雌性江豚每年10月分娩,每胎產一仔。雌性具有明顯的保護和幫助幼仔的行為。危機四伏的生存狀態長江幹流是淡水江豚最理想的棲息地,白鰭豚和無翅江豚是其中的「旗艦」物種。然而,隨著人類活動的擴大,長江江豚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自2006年4月以來,科學家再也沒有發現白鰭豚。
  • 長江白鱘已滅絕 禁漁十年能改變啥?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長江白鱘已滅絕 禁漁十年能改變啥? 你聽說過白鱘麼? 沒想到第一次知道這種生物, 竟然是聽到它滅絕的消息: 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pre-proof)透露了這一消息。
  • 長江江豚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湖口參與聯合投資的動畫電影《江豚》今年將上映!
    「微笑精靈」長江江豚「升級」啦~2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新修訂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正式公布,長江江豚等65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升為國家一級。長江江豚,在地球上已生存了約18萬年,是這顆藍綠色星球上很早很早的「原住民」。
  • 白鱘已滅絕,長江全流域十年禁漁,是否為時已晚?
    年禁漁的通告。保護長江魚類,只有「禁漁」恐怕還不夠有人擔心,白鱘滅絕可能讓長江禁漁更為嚴厲,會導致魚價上漲,普通老百姓吃不起魚。實際上,有統計顯示,長江漁業資源年均捕撈產量不足10萬噸,僅佔我國水產品總產量的0.15%。
  • 長江十年禁漁計劃開始實施!對水產人來說是機遇還是挑戰?
    近期熱點頭條新聞幾乎是被水產行業霸佔,前有農業農村部發布公告,自2020年1月1日起,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後有「中國最大淡水魚」長江白鱘被科學家證實已滅絕,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
  • 2020年全面禁漁 3000億元小龍蝦產業能拯救長江嗎?
    2020年全面禁漁,3000億元小龍蝦產業能拯救長江嗎?  2020年長江流域將實施全面禁漁,沿線數十萬漁民的轉產轉業成為迫在眉睫的難題。爬過「風口」的小龍蝦,這次能否順利爬進漁民的錢袋子?  從秦嶺南麓奔流而下,至漢口匯入長江,漢江沒有一刻停息。
  • 長江江豚:留下那抹微笑
    2013年,長江江豚被IUCN紅色物種名錄列為「極度瀕危」物種,受脅程度僅次於野外滅絕。長江中曾經同時生活著兩種淡水鯨類——白鱀豚和長江江豚。除長江外,地球上同時擁有兩種鯨類動物的河流只有南美的亞馬遜河。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丁說:「鯨類動物處於河流食物鏈頂端,同時擁有兩種淡水鯨類,說明長江曾經的生物多樣性是何等豐富。」
  • 長江豚類動物瀕臨滅絕
    而人類活動則是造成江豚滅絕危機的重要原因。現狀依舊,江豚很可能會在15年左右滅絕。目前,相關專家正在呼籲長江流域內實行10年的禁漁令。  相應對策  禁漁10年應能恢復  新京報:長江江豚如果滅絕,會成為生態系統破壞標誌性事件嗎?  王丁:是的。江豚是水生哺乳動物,處於食物鏈最頂端。長江作為中國的母親河,40%的人靠江生活。
  • 原創 長江江豚保護刻不容緩
    專家判斷,保護長江江豚已經進入最後的10年機遇期,要防止江豚重蹈白鰭豚消失的覆轍,從現在起加強保護已刻不容緩。  江豚生存境況堪憂    作為長江珍稀物種的代表,長江江豚的生存狀況一直備受關注。但最近一年,江豚非正常死亡的消息頻現報端。據環保志願者不完全統計,2015年公開報導過的江豚死亡案例就在20例以上。
  • 物種保護 為長江添活力(大江大河·長江保護這五年④)
    制訂保護方案,留住「江豚的微笑」;開展野外放歸,保護揚子鱷……當前,沿江省份加大力度保護珍稀物種,接下來,多地多部門還將按照《長江保護法》有關規定,全面落實瀕危物種相關保護工作。研究發現,人類活動的幹擾是重要原因:由於以往人類捕魚區域和江豚捕食區域高度重疊,江豚食物來源減少;電捕魚、滾鉤、密網等非法捕魚工具,則對江豚造成直接威脅;來往船舶的水下噪聲和高速螺旋槳等也對江豚造成影響。 2020年下半年,為實現「江豚回歸江城」,武漢市政府下發《武漢市推進長江江豚重返武漢城區江段工作實施方案》,出臺10條硬措施推進江豚保護。
  • 長江瀕危物種大揭秘!禁捕10年急如星火
    禁捕10年急如星火 來源:魅力生靈 長江,於1.4億年前形成,我國的大動脈,滋潤著中華民族每一寸土地,哺育著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生靈。而如今,很多生活在長江的特有物種,卻被列為瀕危物種,曾經的經濟型魚類也已經不見蹤影,無窮源泉的長江陷入了「無魚」之困。
  • 救救長江江豚
    到了現代,老一輩沿江生活的居民們可能還有「江豬」躍出水面的記憶,江豚是千年來長江兩岸居民生活的一部分,絕非無關痛癢的冷門物種。江豚的近親們大多生存於海洋鹹水當中,但在長期的演化中,江豚卻已經適應了長江中下遊的生活環境,再退回到海洋中已無可能,流經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的長江幹流與鄱陽湖、洞庭湖就是它們唯一的家。
  • 瀕臨滅絕的物種06:長江江豚
    它們與另一種海豚密切相關,直到最近才被認為是同一物種,經過各種遺傳研究,確定了江豚的種群與物種水平的淡水種群不同,長江無翅魚海豚是海豚中唯一的淡水物種。長江江豚的最顯著特徵是缺乏一個特徵,因為他們的名字暗示他們缺乏背鰭,並且是少數具有共同特徵的鯨類動物之一。而不是背鰭,而是背部有一個小的駝峰,由幾條細小的小結構組成,這些是從遠處看時幾乎看不見的疣狀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