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2386字,閱讀時間:約為5-6分鐘,標註:重點內容已標註,可快速瀏覽
前兩天一條視頻在網上火了,視頻說的是長江老下關段有數十頭江豚躍出水面,像是在非常愉快地玩耍,又像是在給長江兩岸的人民賀新年。
對於那些保護江豚的志願者來說,這一幕足以讓所有人歡欣鼓舞。而對於那些吃瓜群眾來說,這樣的場景也足以引起人們的熱議,使江豚這一瀕危物種得到更多的關注。
相信大家也或多或少地知道,與江豚視頻同時出現的還有農業部發布的通告。通告上說,從今年起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都要進行為期十年的禁漁計劃,使長江能夠休養生息。
雖然從現實層面上來講,長江十年禁漁和江豚的出現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但假如真的實行了十年禁漁的計劃,那麼對於長江裡的江豚而言,顯然是大有好處的。
對於這樣的措施,許多網友都表示了贊同和支持。不過除此之外也有一些不一樣的聲音,有的人就表示了一些疑問:「十年禁漁會不會太漫長了?保護江豚真的需要這麼做嗎?為什麼不能人工繁殖,然後放歸野外呢?」
對於這樣的問題,我得先說明一件事。那就是長江十年禁漁雖然能夠給江豚的野生種群帶來很多好處,但它並不僅僅只是為了保護江豚而展開的。
當然術業有專攻,圍繞長江十年禁漁能夠扯出很多話題,今天我就單獨來回答兩個問題:第一,長江十年禁漁是否能夠改變江豚的命運?第二,人工繁殖江豚是否能夠拯救江豚?
首先我們要先明確一點,從廣義上來講,江豚這個名字可以概括的範圍很廣。江豚屬於鼠海豚科江豚屬,在之下又可以分為印泰江豚和窄脊江豚兩個種。
而我們平常所說的江豚是長江江豚,屬於窄脊江豚的一個亞種。它僅僅分布於我國長江中下遊幹流及其通江的湖泊中。
在過去江豚還是比較常見的,一些民間精怪傳說會將江豚形容成水中的守護神,守護著江上商船安全航行。也有一些傳說認為江豚是水怪,會攻擊船隻和船員。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長江江豚的生存變得越來越困難。據資料顯示,2006年長江江豚估算數量為1800頭左右,到了2012年減少至1200頭,到了2014年僅剩下1045頭。
而在2018年5月,江豚由原先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被提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在江豚數量急劇下降的同時,儘管有無數的志願者和科研工作者前赴後繼,但目前也僅僅使江豚的數量維持在了1000頭左右,情況依然不夠樂觀。
這樣的情形之下,我們就需要思考一個問題:是什麼使得江豚家族落到了這種境地?
江豚的故事是一個很典型的案例,它們數量大幅度減少的背後原因與人類活動有著直接的關聯。
1.食物資源斷絕
江豚是一種非常聰明的動物,在長江裡它可以算是佔據了食物鏈的中上層,它們這食物來源主要就是長江中的魚類。
但是隨著長江上的許多水利工程的展開,導致長江與一些湖泊之間出現了阻隔,這些阻隔除了分割了魚群外,還妨礙了一部分魚類洄遊產卵。這樣一來,長江流域的魚類數量就大大減少。
除了水利工程所帶來的問題外,非法捕魚也是導致長江魚類減少的主要原因。在許多地方因為過度無節制地捕撈,甚至到了不見一條魚的地步。
魚類數量的大幅度減少,直接導致沒有足夠的資源維持江豚的種群數量。江豚的種群數量隨之出現下滑,也是情理之中。
2.棲息地的惡化
長江江豚就在長江裡生活,只要長江的水質變差,那它們的生存質量就會大打折扣。有相關研究表明,長江江豚棲息地的破壞與長江水質的嚴重汙染,很有可能是長江江豚數量急劇下降的主要原因。
棲息地的破壞,依舊與長江中的各類水利工程建設有著密切關係,再加上一些挖沙活動,導致長江江豚被分割在不同的水域當中。
至於長江沿岸的城市發展、碼頭建設、工業和農業汙染,導致大量有害的化學物質進入長江,使得那些原本困於一處的江豚全部團滅。
3.航運帶來的幹擾
作為鼠海豚科動物,江豚在水下主要依靠自身的聲吶探測環境和追逐獵物。而在長江上航行的船隻則會發出巨大的噪音,這些噪音往往會干擾江豚的回聲定位能力。
如果江豚的聲吶出現了問題,輕則無法捕食獵物,重則無法及時躲避船隻,從而被螺旋槳打中身亡。
而且在一些非法捕魚當中,捕魚者往往會使用危害巨大的「迷魂陣」和電網,這對江豚的危害也是巨大的。
只要我們綜合前面所講的那3點原因,就能明白長江十年禁漁為江豚帶來了哪些好處。
首先,長江十年禁漁直接保護了長江流域的魚類種群,使魚群的數量能夠得到快速的恢復。魚群的數量一旦恢復,就能夠為江豚種群的恢復提供足夠的資源。
其次,一旦長江流域實現十年禁漁。能夠大大減少長江上的活動,無論是非法捕魚還是漁船來往,其數量都會大大減少,這也為江豚提供了更好的生存空間。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長江十年禁漁計劃的展開能夠為江豚的種群恢復起到極大的作用。至於用人工繁殖的方法拯救江豚嘛……估計沒那麼容易。
4.為什麼人工繁殖無法真正拯救江豚?
為什麼我說江豚很多故事是一個典型案例呢?就是因為江豚數量減少的背後,是人類過於泛濫的活動。世界上許多瀕臨滅絕的動物都與江豚一樣,承受著食物缺乏和棲息地破壞所帶來的傷害。
人工繁殖固然可以使江豚的數量得到大幅度地提升,但一方面江豚人工繁殖和野化的成本極高,另一方面,如果不改變棲息地本身的破壞,就算繁殖出了再多的江豚也是驅羊入狼口。
如果我們真的想要保護江豚,最要做好的應該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比如做好垃圾分類,再比如減少生活汙水。要知道,一個個小善最後都能匯聚成大善,庇護著那些生靈。
這裡講過小趣聞,我們在古籍《海錯圖》中就能見到江豚的身影。只不過圖畫中的江豚真的如它的名字一般,是一頭在水裡遊泳的豬。
這主要是因為古人並沒有詳細觀察過水裡的江豚,導致對它的樣子出現了牽強附會。這樣的圖畫,在大多數人看來都是很搞笑的。
可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我們現在不好好地保護這些瀕危物種,等到它們滅絕了,我們的後人也只能用牽強附會的方式去想像這些物種。而一旦到了那個地步,就不是搞笑而是悲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