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長江水生生物,從2020年元旦開始我國將禁漁十年

2021-01-15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長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河流之一,也是維護我國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2019年初,農業農村部等三部委聯合發布了《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方案》明確,從2020年元旦開始,分步驟推開,禁漁十年。


2019年11月中旬,江西省都昌縣鄱陽湖邊,捕魚的人減少,仍有一些漁民在捕蝦。中國新聞周刊記者 楊智傑 攝


長江禁捕涉及11萬條漁船,近28萬漁民。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非法捕撈違法成本低,建議增加工具和手段,充分利用無人機、視頻監控等技術手段,推動集約化管理。


那麼,技術如何在禁漁及長江保護中發揮科技支撐作用?


「一是發揮執法監管輔助功能起到替代人工的作用,就像道路上監控探頭,可以有效的對交通違規行為進行記錄,這樣就不需要那麼多執法人員到現場執法,降低執法監管成本。二是起到基礎資料收集的作用,利用相關技術收集水生生物及其棲息地的本底資料,比如河流實時的水文和水質信息,還有江豚等水生生物的遷徙活動情況等,這些資料對於水生生物保護的相關研究工作至關重要。」12月17日,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資源養護處處長羅剛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與此同時,長江魚「基因庫」告急。《方案》指出,長期以來,受攔河築壩、水域汙染、過度捕撈、航道整治、挖砂採石、灘涂圍墾等影響,長江珍稀特有物種資源全面衰退,白髂豚、白鱘、長江鰣魚等物種已多年未見,中華鱘、長江鱘、長江江豚等極度瀕危,「四大家魚」早期資源量比上世紀80年代減少了90%以上。近年來,長江漁業資源年均捕撈產量不足10萬噸,僅佔我國水產品總產量的0.15%。


《方案》要求,2019年底以前,完成水生生物保護區漁民退捕,率先實行全面禁捕,今後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2020年底以前,完成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除保護區以外水域的漁民退捕,暫定實行10年禁捕。


除了禁漁,還有哪些拯救長江水生生物的手段?


羅剛介紹,除了禁漁,保護長江水生生物的手段和措施還包括增殖放流、設置人工魚巢(礁)、棲息地修復、江河連通、水生生物就地保護、遷地保護、瀕危物種的人工繁育,禁止違規挖沙、築壩等涉水工程,還有水利工程的生態調度等,特別是在河流上修建水利工程,一定要儘可能減少,這樣會阻斷魚類洄遊,導致魚類不能繁殖,如果一定要修建,也要配套建過魚通道或其他過魚設施。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資料顯示,水壩是近百年來造成全球1/5淡水魚類滅絕、威脅的主要原因。


「世界上幾乎已經沒有不被水壩箍起來的河流,基本上能被利用的江河都已經成為用水庫搭起來的階梯。越來越多的國家或地區開始反思以工程為主的治水思路,開始倡導『為河流讓出空間』『為洪水讓出空間』『建立河流綠色走廊』等,以恢復健康完整的河流生態系統及其生態功能。」羅剛表示。

相關焦點

  • 「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專訪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
    長江千百年來養育了華夏子孫,大家的努力又將為長江的水生生物贏得寶貴的10年休養生息。處在時間節點,很多人不禁想問:為什麼要實行長江「十年禁漁」?為何是10年的時間長度?10年後長江會有什麼改變?日前,記者專訪了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
  • 「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
    新華社上海1月6日電題:「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專訪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新華社記者王辰陽從2021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10年禁漁全面啟動。長江千百年來養育了華夏子孫,大家的努力又將為長江的水生生物贏得寶貴的10年休養生息。
  • ...專訪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
    長江千百年來養育了華夏子孫,大家的努力又將為長江的水生生物贏得寶貴的10年休養生息。處在時間節點,很多人不禁想問:為什麼要實行長江「十年禁漁」?為何是10年的時間長度?10年後長江會有什麼改變?日前,記者專訪了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
  • 長江十年禁漁計劃開始實施!對水產人來說是機遇還是挑戰?
    近期熱點頭條新聞幾乎是被水產行業霸佔,前有農業農村部發布公告,自2020年1月1日起,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後有「中國最大淡水魚」長江白鱘被科學家證實已滅絕,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
  • 權威訪談丨「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中科院院士曹文宣如是說
    新華社上海1月6日電 從2021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10年禁漁全面啟動。長江千百年來養育了華夏子孫,大家的努力又將為長江的水生生物贏得寶貴的10年休養生息。處在時間節點,很多人不禁想問:為什麼要實行長江「十年禁漁」?為何是10年的時間長度?
  • 長江為什麼要十年禁漁?這裡以什麼氣候類型為主?
    這個源區面積約10.27萬平方公裡,大致相當於長江入海口所在的江蘇省加上海市的面積總和。圖片來源:網絡在這片廣闊的區域裡,究竟以什麼氣候類型為主呢?-亞熱帶季風氣候 -季風是一個古老而又有新意的氣候學概念,在古代它有各種不同的名稱,如信風、黃雀風、落梅風、舶風等。
  • 長江白鱘滅絕,長江十年禁漁|拯救瀕危物種,迫在眉睫!
    近日,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長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種被宣布滅絕。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這一噩耗。雖然這一消息是最近才宣布,但其實長江白鱘並不是這兩年就滅絕的。
  • 2020年全面禁漁 3000億元小龍蝦產業能拯救長江嗎?
    2020年全面禁漁,3000億元小龍蝦產業能拯救長江嗎?  2020年長江流域將實施全面禁漁,沿線數十萬漁民的轉產轉業成為迫在眉睫的難題。爬過「風口」的小龍蝦,這次能否順利爬進漁民的錢袋子?  從秦嶺南麓奔流而下,至漢口匯入長江,漢江沒有一刻停息。
  • 長江十年禁漁!世代打魚,他們上岸後如何生活?
    焦點訪談丨長江十年禁漁!世代打魚,他們上岸後如何生活?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具典型性的一條生態河流。但是現在的長江「病」了,魚也越來越少了,有些魚種甚至滅絕,一些流域出現「無魚區」。保護長江,刻不容緩。「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 李雪琴x劉國梁x曹文宣,正式出任長江水生生物公益宣傳大使!
    11月25日,由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主辦,中國農影承辦的守護長江水生生物公益宣傳大使頒證儀式在京舉辦。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監督管理辦公室主任馬毅表示,長江禁捕是農業農村部加強長江水生生物資源保護的重要舉措,是黨中央、國務院為全局計、為子孫謀作出的重要決策。
  • 2020年第一個噩耗:「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被宣告滅絕
    ,從今年1月1日0時起,在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植資源保護區以外的天然水域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 在過去幾十年快速、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下,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已經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所以實現禁捕,讓長江休養生息,迫在眉睫。
  • 白鱘已滅絕,長江全流域十年禁漁,是否為時已晚?
    作為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河流之一,長江涵養著多種多樣的魚類,但近幾十年來,長江的魚類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減少,生物完整性指數也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業內人士也認為,國內的過度捕撈、修築大壩、水體的汙染、非法挖沙、繁忙航運、填埋支流等人類生產生活活動,是使得長江水生生物數量減少的重要原因。
  • 瀕危物種保衛戰:從滇池到長江,10年禁漁任重道遠
    ▲▲2016年3月6日,安徽安慶長江江豚西江救護中心的工作人員將最後一隻體檢完的江豚放回水中而在我國廣袤的近海海域,瀕危的水生生物就更多了:斑海豹:唯一在中國海域繁殖的鰭足類哺乳動物,但是由於長期的過度獵捕,斑海豹的種群數量正在持續下降,生存現狀堪憂。
  • 「長江魚兒正是回家時(二)」專家展望長江流域10年禁漁後漁業資源恢復前景
    在這條魚的背後,是四川作為長江上遊重要的生態屏障,對省內230餘種魚類及其生態系統展開的保護行動,其中包括長江上遊特有魚類80餘種。長江,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具典型性的生態河流,保護長江,刻不容緩。根據中央部署,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從2020年1月起全面開始10年禁捕。
  • 再見了,長江白鱘!白鱘已滅絕 更多長江水生生物生存堪憂
    :長江裡最後一次出現的白鱘,是在2003年,他和專家組在救治後放流長江,隨後進行追蹤。長江水生生物多樣,長期以來受攔河築壩、水域汙染、過度捕撈、航道整治、挖砂採石等活動影響,長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日趨惡化,珍稀特有物種資源全面衰退,白鱘已經滅絕。
  • 中華白鱘滅絕,長江禁漁令起,我們何時才能再見長江生機呢?
    物種的喪失速度由大致每天1個物種加快到每小時1個物種,這意味著每過1小時,就有1種歷經千百萬年進化的生物從地球上永遠消失。 長江十年禁漁
  • 長江白鱘已滅絕 禁漁十年能改變啥?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長江白鱘已滅絕 禁漁十年能改變啥? 你聽說過白鱘麼? 沒想到第一次知道這種生物, 竟然是聽到它滅絕的消息: 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pre-proof)透露了這一消息。
  • 十年之約守護「生命長江」(圖)
    然而,如果我們用十年的時間去努力,或許能換回母親河的再一次重生。長江十年禁漁,是黨中央「為全局計、為子孫謀」的重要決策。作為長江禁漁的主戰場,湖北責無旁貸。告別濫捕濫撈,治好「長江病」。湖北上下一心,雷厲風行,用最嚴苛的制度、最有力的手段,全面推動「禁漁令」落實,傾情守護「生命長江」。
  • 我國採取措施緩解長江水生生物資源衰退趨勢
    >  新華網武漢10月2日電(記者 楊希偉)權威部門的最新研究報告表明,受過度捕撈、水環境惡化、興建水利工程等因素影響,長江水生生物資源出現嚴重衰退。農業部漁業局副局長陳毅德說,長江流域分布著各類漁船2萬多艘,專業捕撈漁民5萬多人,另有兼業捕撈漁民20多萬人,捕撈強度大大超過了長江水生生物資源的承受能力,直接造成水生生物資源日益衰退;而電毒炸魚等非法作業的使用又進一步加劇了衰退的趨勢。     目前,長江主要經濟魚類青、草、鰱、鱅「四大家魚」的種苗產量已由最高年份的300億尾,下降到目前的4億尾。
  • 全民歡度2020新年之際傳來壞消息 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被宣告...
    網友感嘆:我們從未遇見,聽聞已是永別   「白鱘滅絕」的消息令網友痛心:   長江十年禁漁計劃實施   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通告,從今年起在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植資源保護區以外的天然水域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