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

2021-01-09 手機鳳凰網

新華社上海1月6日電題:「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專訪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

新華社記者王辰陽

從2021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10年禁漁全面啟動。

長江千百年來養育了華夏子孫,大家的努力又將為長江的水生生物贏得寶貴的10年休養生息。處在時間節點,很多人不禁想問:為什麼要實行長江「十年禁漁」?為何是10年的時間長度?10年後長江會有什麼改變?日前,記者專訪了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

從長江「無魚」,到長江「無漁」

未來10年長江「無漁」的背後,是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如何理解「無魚」呢?

曹文宣說:「通俗的理解,就是漁民按照傳統捕撈的方式、工具,已經捕不到魚了。我們再不保護長江,資源以後就很難恢復了。」

曹文宣指出,長江流域有水生生物4300多種,其中魚類400多種,特有魚類180餘種。但是目前長江每年的天然魚類捕撈量已經不足10萬噸,而我國每年淡水魚品的產量是3000多萬噸。這表明,一方面長江裡的魚兒數量岌岌可危,另一方面長江「十年禁漁」不會對老百姓的餐桌產生大的影響。  

「禁漁不僅是保護魚類的舉措,而且是關於修復長江生態、保護自然資源的問題,這將關係到可持續發展。」曹文宣說。把保護和修復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放在壓倒性位置,長江「十年禁漁」將是重要舉措之一。  

禁漁為何要10年之久?  

長江禁漁為什麼需要10年的時間呢?曹文宣表示,長江裡最常見的「四大家魚」青、草、鰱、鱅等魚類通常需要生長4年才能繁殖,連續禁漁10年,它們將有2至3個世代的繁衍,種群數量才能顯著增加。野生魚類種群的恢復將有利於長江整體生態環境的修復,並為養殖魚類提供優質的種質資源。  

其實從2003年開始,長江幹流和一些重要支流就實行了每年3個月的春季禁漁,後來又延長至4個月。但是曹文宣和他的研究團隊發現,每當休漁結束,無節制的捕撈立刻出現,「迷魂陣」「絕戶網」撈起了剛剛生長几個月的幼魚。這些小魚以每斤5毛錢左右的價格出售,成為養殖飼料。長江漁業資源並沒有得到有效恢復。  

從2006年開始,曹文宣首先提出要實行長江「十年禁漁」,他通過學術報告會、新聞媒體等各種渠道建言獻策。2019年1月,農業農村部等部門出臺了《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明確了長江「十年禁漁」制度。  

安置好漁民,10年後要可持續捕撈  

「我國作出長江『十年禁漁』的決定是下了很大決心的。」曹文宣坦言,曾經還有漁民給他寫過聯名信,直言「十年禁漁」將斷了他們的生路。  

曹文宣說:「我了解漁民的生活十分困難,但是竭澤而漁對他們來說也並非好事。中央和地方政府花了很大力氣,做好退捕漁民的安置工作,希望上岸後他們的生活能夠得到保障。」  

作為和魚類打了一輩子交道的科學家,曹文宣見證了長江幾十年來的變化。他告訴記者:「20世紀60年代,我在江西湖口調研,經常能看到上百斤的青魚,現在都看不到了。2000年以後,白鱀豚、白鱘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相繼功能性滅絕,讓人心痛。」  

長江的魚類休養生息10年後,還可以恢復捕撈嗎?曹文宣表示,10年後,長江應該可以實行可持續捕撈,簡單理解就是「捕大的、留小的」,捕撈的方式、地點、數量等都要有嚴格的規定。  

「禁漁的目的不是說不吃魚,是讓更多的人能夠吃到更好的魚、更長久地吃魚。」曹文宣說。

相關焦點

  • 「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專訪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
    新華社上海1月6日電題:「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專訪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新華社記者王辰陽從2021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10年禁漁全面啟動。長江千百年來養育了華夏子孫,大家的努力又將為長江的水生生物贏得寶貴的10年休養生息。處在時間節點,很多人不禁想問:為什麼要實行長江「十年禁漁」?為何是10年的時間長度?10年後長江會有什麼改變?日前,記者專訪了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
  • 權威訪談丨「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中科院院士曹文宣如是說
    新華社上海1月6日電 從2021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10年禁漁全面啟動。長江千百年來養育了華夏子孫,大家的努力又將為長江的水生生物贏得寶貴的10年休養生息。處在時間節點,很多人不禁想問:為什麼要實行長江「十年禁漁」?為何是10年的時間長度?
  • ...專訪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
    新華社上海1月6日電題:「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專訪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新華社記者王辰陽從2021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10年禁漁全面啟動。長江千百年來養育了華夏子孫,大家的努力又將為長江的水生生物贏得寶貴的10年休養生息。處在時間節點,很多人不禁想問:為什麼要實行長江「十年禁漁」?為何是10年的時間長度?10年後長江會有什麼改變?日前,記者專訪了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
  • 長江白鱘滅絕,長江十年禁漁|拯救瀕危物種,迫在眉睫!
    早在十年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組織IUCN就對長江白鱘下了「極危」的物種瀕危等級評估!長江禁漁十年白鱘的滅絕的原因是因為其生活的水域遭受破壞而白鱘本來物種就稀少白鱘滅絕大自然失去的是整個物種!據山東大學海洋學院副教授王亞民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稱:「造成白鱘和中華鱘瀕臨滅絕的原因是長江流域環境惡化。」
  • 長江為什麼要十年禁漁?這裡以什麼氣候類型為主?
    這個源區面積約10.27萬平方公裡,大致相當於長江入海口所在的江蘇省加上海市的面積總和。圖片來源:網絡在這片廣闊的區域裡,究竟以什麼氣候類型為主呢?-亞熱帶季風氣候 -季風是一個古老而又有新意的氣候學概念,在古代它有各種不同的名稱,如信風、黃雀風、落梅風、舶風等。
  • 長江白鱘已滅絕 禁漁十年能改變啥?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長江白鱘已滅絕 禁漁十年能改變啥? 你聽說過白鱘麼? 沒想到第一次知道這種生物, 竟然是聽到它滅絕的消息: 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pre-proof)透露了這一消息。
  • 長江十年禁漁計劃開始實施!對水產人來說是機遇還是挑戰?
    不然,越來越多珍稀魚類離我們而去,長江種質資源走向枯竭便會成為必然的趨勢。禁漁的確會影響一部分人的生活,但這也是對我們曾經過度捕撈的唯一彌補方式。這些事的發生我們人類在中間扮演著一個怎樣的角色。是破壞者還是保護者?現在我們能做些什麼?這樣的高壓政策下水產人又會面臨什麼樣的機遇和挑戰?
  • 長江十年禁漁!世代打魚,他們上岸後如何生活?
    焦點訪談丨長江十年禁漁!世代打魚,他們上岸後如何生活?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具典型性的一條生態河流。但是現在的長江「病」了,魚也越來越少了,有些魚種甚至滅絕,一些流域出現「無魚區」。保護長江,刻不容緩。「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 拯救長江水生生物,從2020年元旦開始我國將禁漁十年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長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河流之一,也是維護我國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2019年初,農業農村部等三部委聯合發布了《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方案》明確,從2020年元旦開始,分步驟推開,禁漁十年。
  • 央視:長江禁漁 願不再響起白鱘滅絕的輓歌
    原標題:熱評丨長江禁漁,願不再響起白鱘滅絕的輓歌日前,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中國長江有一種珍稀瀕危魚類——白鱘,推測其在2005—2010年已經滅絕。其他未被發現的魚類究竟什麼狀況,也讓人擔心。眾所周知,長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河流之一,水生生物高達4000多種。每一種生物的離去,都是長江的損失,也是人類的損失,更為人類敲響警鐘。它們被迫「退場」,反襯出生態現狀堪憂,也提醒我們必須保護好長江生態。也許有人會問,長江流域中的水生生物那麼多,滅絕幾個有什麼可怕的?
  • 中華白鱘滅絕,長江禁漁令起,我們何時才能再見長江生機呢?
    物種的喪失速度由大致每天1個物種加快到每小時1個物種,這意味著每過1小時,就有1種歷經千百萬年進化的生物從地球上永遠消失。 長江十年禁漁
  • 白鱘已滅絕,長江全流域十年禁漁,是否為時已晚?
    保護長江魚類,只有「禁漁」恐怕還不夠有人擔心,白鱘滅絕可能讓長江禁漁更為嚴厲,會導致魚價上漲,普通老百姓吃不起魚。實際上,有統計顯示,長江漁業資源年均捕撈產量不足10萬噸,僅佔我國水產品總產量的0.15%。
  • 十年禁止捕魚,意味著什麼?
    2020年一月開始,洞庭湖,長江一帶開始禁止捕魚,這些你知道嗎?自古以來,同庭湖,長江一帶,魚資源非常豐富,人們在哪裡居家樂業,幸福的生活,很多人,祖祖輩輩都是以打魚為生,誰曾想到,今年突然宣布十年禁止撲魚,這讓很多人措手不及其實禁止撲魚早就開始準備了,只是沒有實行,現在到了不得不實行了,長江流域,洞庭湖一帶,由於長期捕魚,加上一些汙染
  • 淺談長江10年禁漁對江豚的影響,瀕危物種是否能因此改變命運?
    通告上說,從今年起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都要進行為期十年的禁漁計劃,使長江能夠休養生息。雖然從現實層面上來講,長江十年禁漁和江豚的出現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但假如真的實行了十年禁漁的計劃,那麼對於長江裡的江豚而言,顯然是大有好處的。
  • 禁漁十年能改變啥?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滅絕,一億五千萬年!
    或許很多人都有所不知,長江白鱘本就是一種特別罕見的古代魚類,它和長江中華鱘一樣,本就是從中生代白堊紀倖存下來的極少數物種之一,距今大約已有一億五千萬年的時間。簡單來說,別看我們人類現在似乎無所不能的樣子,但我們從誕生到現在的時間,還抵不上長江白鱘在地球上生存時間的零頭。
  • 十年之約守護「生命長江」(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勇 攝)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胡瓊瑤 汪彤十年,對於奔騰了千萬年的長江不過彈指一揮間。然而,如果我們用十年的時間去努力,或許能換回母親河的再一次重生。長江十年禁漁,是黨中央「為全局計、為子孫謀」的重要決策。作為長江禁漁的主戰場,湖北責無旁貸。告別濫捕濫撈,治好「長江病」。
  • 長江禁漁十年,洞庭湖「連家船」漁民上岸覓新生
    近年來,長江生態環境惡化,珍稀特有物種資源全面衰退,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已經到了「無魚」等級。2019年,國家明確,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從2020年開始實行10年禁捕,以改善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洞庭湖水域從2019年12月20日開始全面禁漁,比國家提出的時間點提前了11天。由於90%的水域面積都在保護區範圍內,洞庭湖將被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
  • 長江十年禁漁:野生河豚等珍稀魚類回歸,小型魚類恢復加快
    6月5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工作人員在長江海門段監測到了野生河豚魚苗,第一時間拍了照片給鄭金良看,這幾尾小小的、尾巴上帶點淡黃色的、「具有野生特徵」的河豚魚苗的出現,對鄭金良意義重大——長江大保護和十年禁漁的大背景下,野生河豚等長江珍稀魚類,回來了。
  • 2021年1月1日起,綿陽實行「十年禁漁」!
    近些年來,受攔河築壩、水域汙染、過度捕撈等因素影響,長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日趨惡化,根據《全市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範圍和時間的通告》,自2021年1月1日0時起,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以外的禁捕水域實行暫定為期10年的常年禁捕。
  • 「長江魚兒正是回家時(二)」專家展望長江流域10年禁漁後漁業資源恢復前景
    兩年初見成效 十年重構生態川陝哲羅鮭是長江上遊珍稀類代表性旗艦物種,關注川陝哲羅鮭,對觀察四川境內長江流域魚類保護和生態恢復具有獨一無二的參照價值。全面禁捕是對整個漁業資源保護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如果沒有國家推進長江流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大前提,比如水質被汙染了,環境被破壞了,光禁漁還是很難。所以這是一個綜合性的工作。現在提出長江流域10年禁漁,時機很好。沿江沿河的節能減排、汙水處理改善了水質,生態環境好了,再加上禁捕,魚也有了,整個生態系統都在變化,有助於漁業資源的恢復和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