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白鱘已滅絕 禁漁十年能改變啥?

2020-12-05 川北在線網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長江白鱘已滅絕 禁漁十年能改變啥? 你聽說過白鱘麼? 沒想到第一次知道這種生物, 竟然是聽到它滅絕的消息: 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pre-proof)透露了這一消息。 研究人員在該論文中

  原標題:長江白鱘已滅絕 禁漁十年能改變啥?

 

  你聽說過白鱘麼?

 

  沒想到第一次知道這種生物,

 

  竟然是聽到它滅絕的消息:

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pre-proof)透露了這一消息。

研究人員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經滅絕。

該論文的預校樣(pre-proof)於2019年12月23日在線發布。

  白鱘郵票

 

  今天,中國之聲 採訪了這篇論文的通訊作者——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研究院危起偉博士。這位以大型瀕危魚類為研究對象的學者在接受採訪時,明確地說:這基本上意味著,從此,人類再也見不到長江白鱘。

 

  為什麼十年後才宣布?

 

  危起偉說,據推測長江白鱘滅絕的時間,可能在2005年至2010年之間。之所以十年之後才宣布,是因為這不是他想看到的結果。實際上一些國際專家十多年前就想宣布它滅絕,危起偉堅持說再等一等。然而,2019年9月中旬,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上海組織了專家組評估,評估結果是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目前,這一結果正在上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辦公室,隨後將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正式更新和公布。

  白鱘 | 圖自微博@央視新聞

 

  長江白鱘滅絕,意味著什麼?

 

  危起偉:「長江白鱘是生態系統裡最頂端的一個物種,它的滅絕代表了這個生態系統到了一定的危機程度,給我們敲響警鐘,再不保護,那麼長江生態系統可能會發生更大的問題。」

 

  1984年,危起偉大學畢業後,就在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所工作。此後直到1993年,他先後救護過4尾被困的活體白鱘,最終,只有一尾成功救活,放歸長江。危起偉說,白鱘最後一次出現,是在2003年的1月23號左右。直至今日,科研人員再沒有發現過白鱘,而且也沒有人工養殖的個體。

    農業農村部:長江水域十年禁捕!

2019年12月27日,農業農村部發布《關於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範圍和時間的通告》,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以外的天然水域,最遲自2021年1月1日0時起實行暫定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期間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

    我們無比希望,長江白鱘是最後一個滅絕的物種。

    對此,網友紛紛感嘆:沒想到聽聞已是永別!

    長江白鱘的滅絕並不是個例,除了它,還有這些動物也可能永遠留在了2019年:

    1、夏威夷金頂樹蝸

    根據美國夏威夷州土地和自然資源部在2019年1月份發布的消息稱,最後一隻人類已知的夏威夷金頂樹蝸喬治離世了。

 

    據悉其滅絕的原因是夏威夷州農業部引入了一種入侵物種——玫瑰色的蝸牛,本是想增加生物多樣性,沒想到出現了失控的狀態,打破了夏威夷整個「蝸牛鏈」系統,讓本已屬於瀕臨絕種的夏威夷蝸牛直接滅絕了。

    2、珊瑚裸尾鼠

    根據澳大利亞科學報告稱,該生物是在2019年2月份被宣布滅絕的,這種棕色的齧齒目小動物曾生活在澳洲一塊四到五公頃大小的巖礁上。

    科學家認為,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而且海洋風暴更頻繁、猛烈,致使珊瑚裸尾鼠消失。根據科學記錄顯示,珊瑚裸尾鼠最後一次被人類看到是在2009年的時候。

    3、蘇門答臘犀牛

在2019年11月份,據馬來西亞官方報導,該國最後一頭蘇門答臘犀牛Iman死於癌症,至此,蘇門答臘犀牛區域性滅絕。現在其已減少到大約80頭,全部生活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犀(Dicerorhinus sumatrensis)是雙角犀屬的 一種,是現存最小的犀牛。體長240-315釐米,體重550-1100千克,平均體重僅700千克,最大個體1100千克,身披厚厚的紅棕色的長毛。

而它們滅絕的主要原因就是棲息地的喪失和偷獵,該物種已成為極度瀕危動物。

4、巴哈馬五子雀

  五子雀主要分布於北美洲及墨西哥一帶,巴哈馬五子雀是其中一個獨特的地方物種。

 

  它可能出現滅絕主要是因為2019年颶風多利安的襲擊。在襲擊巴哈馬之前,生物學家就預估該生物只剩下兩隻。颶風多利安襲擊之後,巴哈馬幾乎是一片狼藉,所以該生物可能連最後的兩隻都沒了,這算是一個偶然的事件導致的滅絕。

 

  以上這些動物,你知道幾個?

 

  有數據顯示,1600年前至今,人類已導致748種動物滅絕,4314種動物變成瀕危級,2851種動物變成極度瀕危級。

 

  汽車尾氣排放、垃圾焚燒掩埋、大面積砍伐森林……這些為人類生活提供便利的行為,都會造成全球氣候變暖,而據英國《衛報》報導,全球變暖可能是地球歷史上最大的物種滅絕事件——第三次生物大滅絕的誘因。

 

  不要等到物種滅絕後再惋惜。從小事做起,減少環境汙染、保護野生動物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別讓我們的後代只能從照片上看到這些可愛的動物們!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fun99.cn/

相關焦點

  • 長江白鱘滅絕,長江十年禁漁|拯救瀕危物種,迫在眉睫!
    近日,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長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種被宣布滅絕。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這一噩耗。雖然這一消息是最近才宣布,但其實長江白鱘並不是這兩年就滅絕的。
  • 禁漁十年能改變啥?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滅絕,一億五千萬年!
    而它身上最醒目的標籤,無異於曾經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以及現在的「沒能進入2020年」。而這樣的消息並不只是一個魚類種群的消失,更提醒了人類地球環境的變化。關於長江白鱘的一切,從此刻開始都將成為過往,曾經的水中老虎、中火淡水魚之王、世界十大淡水魚之一,都將成為歷史。
  • 白鱘已滅絕,長江全流域十年禁漁,是否為時已晚?
    白鱘的整個家族已經從長江滅絕。經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已經滅絕。,還有很多長江魚類面臨滅絕的危險。保護長江魚類,只有「禁漁」恐怕還不夠有人擔心,白鱘滅絕可能讓長江禁漁更為嚴厲,會導致魚價上漲,普通老百姓吃不起魚。實際上,有統計顯示,長江漁業資源年均捕撈產量不足10萬噸,僅佔我國水產品總產量的0.15%。
  • 央視:長江禁漁 願不再響起白鱘滅絕的輓歌
    原標題:熱評丨長江禁漁,願不再響起白鱘滅絕的輓歌日前,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中國長江有一種珍稀瀕危魚類——白鱘,推測其在2005—2010年已經滅絕。作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已存在一億五千萬年,是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極少數古代魚類之一,也是中國特有的物種。有「水中老虎」「中國淡水魚之王」之稱,卻被指如今已經滅絕,的確讓人錯愕,也極為痛心。「我們從未遇見,聽聞已是永別。」網友的感慨恐怕代表了大部分人的黯然心聲。有報導稱,上一次發現長江白鱘是在2003年大年初一。
  • 中華白鱘滅絕,長江禁漁令起,我們何時才能再見長江生機呢?
    然而,就在近日,據環球時報報導,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extinct)。 而白鱘的滅絕並非孤例,被譽為「微笑天使」的江豚也面臨著滅絕的危機。
  • 「中國最大淡水魚」滅絕!長江十年禁漁計劃開始實施!對水產人來說是機遇還是挑戰?
    近期熱點頭條新聞幾乎是被水產行業霸佔,前有農業農村部發布公告,自2020年1月1日起,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後有「中國最大淡水魚」長江白鱘被科學家證實已滅絕,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
  • 「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專訪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
    新華社上海1月6日電題:「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專訪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新華社記者王辰陽從2021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10年禁漁全面啟動。長江千百年來養育了華夏子孫,大家的努力又將為長江的水生生物贏得寶貴的10年休養生息。處在時間節點,很多人不禁想問:為什麼要實行長江「十年禁漁」?為何是10年的時間長度?10年後長江會有什麼改變?日前,記者專訪了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
  • 長江白鱘滅絕!科學家是如何定義物種滅絕的?
    目前,長江的生物完整性指數已經到了最差的「無魚」級別。而白鱘的滅絕,讓人們再一次意識到了迫在眉睫的長江生物保護工作。為了改變當前的困局,自2020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已經開始實行為期十年的重點水域分類分階段漁業禁捕政策。
  • 長江白鱘滅絕,最後的珍貴視頻曝光
    據澎湃新聞和楚天都市報報導,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新的一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種被宣布滅絕。
  • 長江白鱘滅絕是一個嚴重警訊,從未遇見,聽聞卻已永別!
    未來幾十年間,近百萬物種將面臨滅絕危機。人類活動是造成環境因素退化的重要原因,包括物種棲息地減少、狩獵或野生動物貿易、全球變暖、汙染以及外來物種入侵等。可以說,對於長江的過度捕撈、河水汙染、航運等都有可能是長江白鱘滅絕的重要原因。即便人們沒有捕撈長江白鱘,也會由於過度捕撈其他魚類而導致長江白鱘的食物減少,使得它們生存困難,難以繁衍,直至慢慢消失。
  • 「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
    新華社上海1月6日電題:「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專訪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新華社記者王辰陽從2021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10年禁漁全面啟動。長江千百年來養育了華夏子孫,大家的努力又將為長江的水生生物贏得寶貴的10年休養生息。
  • 2020年第一個噩耗:「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被宣告滅絕
    噩耗傳來: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 近日,有著「中國淡水魚之王」稱號的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專家們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滅絕。
  • 白鱘滅絕,中華鱘長江鱘也已「極危」,長江水精靈路在何方
    和白鱘同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同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危」等級,中華鱘和長江鱘等長江水精靈路在何方?昨日,記者再次深入採訪相關部門和專家。白鱘資料圖白鱘1993年或已功能性滅絕2019年9月中旬,上海。圍繞長江白鱘等歐亞十幾種鱘魚物種的瀕危評估,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專家組連開3天會。危起偉和其學生張輝博士參會。
  • 白鱘為何會滅絕?
    作為處在長江食物鏈頂層的旗艦物種,它的數量原本就不多,更容易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比如採砂船、碼頭等都加速它們滅亡的時間。但白鱘滅絕最主要的原因則是育肥場和產卵場之間的通道切斷。白鱘是肉食類魚,以其它魚類為生,如果長江上遊餌料不夠,可以遷徙到下遊去覓食。但是現在環境的改變,尤其是長江上一些大壩建成後,將下遊的路截斷,食物減少,導致白鱘滅絕。
  • 長江白鱘被滅絕,不可信!只是「可能」和「也許」罷了
    2020年1月2日,對於動物保護者來說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為這一天我們看到了一條非常令人悲痛的消息,經過十多年的搜尋,長江白鱘最終被宣告滅絕!什麼是長江白鱘?它是我國長江流域罕見的水生動物,同中華鱘一樣是唯一而且無法複製的。
  • 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 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
    除長江白鱘滅絕外,中國特有的中華鱘、長江鱘仍被評估為「極危」等級(status)。 十年前,2009年,IUCN對長江白鱘物種瀕危等級的評估結果是「極危」。
  • 再見了,長江白鱘!白鱘已滅絕 更多長江水生生物生存堪憂
    第三期節目我們請到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危起偉博士說說長江白鱘。長江白鱘已經存在了一億五千萬年,曾經與陸地霸主恐龍水路並肩,曾經躲過了第四紀冰期,被稱為長江淡水魚之王。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長江白鱘已經滅絕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危起偉介紹
  • 權威訪談丨「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中科院院士曹文宣如是說
    10年後長江會有什麼改變?日前,記者專訪了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從長江「無魚」,到長江「無漁」未來10年長江「無漁」的背後,是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如何理解「無魚」呢?曹文宣院士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
  • 活了1億年,熬過6500萬年前的物種大滅絕,長江白鱘為何會滅絕?
    近日,長江白鱘被宣布功能性滅絕。作為中國的淡水魚之王,卻沒能逃脫走向滅絕的厄運,這不禁令人唏噓。從名字上就能看出,長江白鱘是我國特有的物種,它們生活在長江中(近海也有發現蹤跡)。長江白鱘是一種十分古老的魚類,它們的祖先出現於距今超過1億年前的白堊紀,與恐龍生活在同一個時代。
  • 白鱘滅絕、中華鱘長江鱘極危:長江水精靈路在何方
    白鱘資料圖白鱘1993年或已功能性滅絕2019年9月中旬,上海。圍繞長江白鱘等歐亞十幾種鱘魚物種的瀕危評估,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專家組連開3天會。危起偉和其學生張輝博士參會。此前,IUCN及國外專家曾幾次認為應宣布白鱘滅絕,危起偉一直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