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日,對於動物保護者來說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為這一天我們看到了一條非常令人悲痛的消息,經過十多年的搜尋,長江白鱘最終被宣告滅絕!
什麼是長江白鱘?它是我國長江流域罕見的水生動物,同中華鱘一樣是唯一而且無法複製的。長江白鱘的進化歷史非常悠久,堪稱古化石類魚種,它在地球上生活的時間遠超過我們人類太多,比大熊貓還要悠久。作為長江流域的"水老虎",它一直是水中霸王,生性兇猛,體長可達7-8米。
2018年時,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曾解釋過長江流域的一個俗語:「千斤臘子,萬斤象」:這個「臘子」指的是中華鱘,「萬斤象」指的是白鱘,白鱘號稱是淡水魚之王,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白鱘就非常的稀少,那時「我是沒有見到過」。2003年前,「我們最後一次發現白鱘的活體,隨後的15年間,沒有再見到白鱘的蹤跡」。
隨著長江流域各種水產都處於過度捕撈狀態,再加上水電站的攔截,各種魚類特別是生殖洄遊魚類(中華鱘、遲魚等)早已無法回到原產卵地進行繁殖。
2003年最後一隻被救助被監測的長江白鱘放歸自然,然而在追蹤長江白鱘的過程中,由於科研船出現意外,長江白鱘失去了蹤跡……那時誰也沒有想到,2003年的這隻長江白鱘,竟然成了「絕唱」。
好吧,我承認,以上我說的都是「肯定」語氣。
很多媒體報導轉載:「日前,著名國際學術刊物《整體環境科學》在線發表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危起偉、博士張輝等人的研究論文……」結論是「長江白鱘已滅絕」!然而,在這些原文(英文翻譯)中提到的都是「可能」、「也許」,卻被很多人理解成肯定!
而就在2020年1月1日起,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長江流域的重點水域將分類分階段實行漁業禁捕,並開始實施「十年禁漁計劃。」最遲自2021年1月1日零時起,禁漁範圍將擴大至所有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天然水域。
所以「長江白鱘滅絕」我不信的!我更相信它只是隱藏在某個角落(就像澳大利亞被滅絕已久的袋狼再次出現),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的種群數量已經極其稀少。
要知道截止去年為止,我國針對長江「禁捕」中央財政已經累計撥付補助資金72億元,鼓勵和支持沿江各地引導漁民退捕轉產上岸,182個水生生物保護區率先實現全面禁捕……這是在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發生的事!
但我們要承認過度捕撈、農藥、水壩、外來物種等等,對長江流域水生物的影響已經迫在眉睫,有人甚至認為長江流域已經進入"無魚"的尷尬境地。在這種情況下,長江被白鱘滅絕,似乎顯得順理成章。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