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江白鱘宣布滅絕

2020-11-25 映象網

「中國最大淡水魚」長江白鱘被科學家證實已滅絕

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

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pre-proof)透露了這一消息。

論文原文截圖

此前報導

2018年11月6日,有媒體報導。繼白鱀豚和長江鰣魚被宣布野外功能性滅絕後,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也可能面臨同樣的命運。科研人員自2003年以後,近15年來沒有發現過白鱘,也沒有人工養殖個體存留。

2019年9月17日,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在浙江杭州一個學術會議上報告稱,經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

該專家稱,這一結果正在上報IUCN辦公室,隨後將在IUCN紅色名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正式更新和公布。

除長江白鱘滅絕外,中國特有的中華鱘、長江鱘仍被評估為「極危」等級(status)。

圖為論文中展示的白鱘歷史

多年來,長江白鱘始終未在漁民和科學家們的苦苦搜尋中現身。據此前報導,2003年大年初一,中國水產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科學家最後一次救助一條長江白鱘、放生並跟蹤。但隨後,船觸礁,被放生白鱘的電波信號也消失。

沒人能想到這可能是人們最後一次發現長江白鱘。失去這一條魚,也失去了整個物種。

IUCN專家稱,目前沒有包括影像學等在內的任何證據證明白鱘還存在。如果人們再拍到或捕捉到任何一個長江白鱘個體,IUCN將重新考慮調整其物種瀕危等級。

據了解,早在1993年時,長江白鱘已經被宣布為「功能性滅絕」(功能性滅絕是指該物種因其生存環境被破壞,數量非常稀少,以致其在自然狀態下基本喪失了維持繁殖的能力,甚至喪失了維持生存的能力)。

2018年11月4日,在湖北武漢召開的長江生物資源保護論壇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論壇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院首席科學家危起偉在其報告中透露,白鱘可能已經滅絕,專家們正在評估這一情況。自2003年至今,科研人員沒有再發現過白鱘,也沒有其人工養殖個體存留。但人們還抱有一線期待。「有漁民認為,長江某些水域還倖存有白鱘。」

長江白鱘資料

長江白鱘體,又稱作中華匙吻鱘,另名為中國劍魚,是中國最大的淡水魚類。長為2-3米,體重200-300千克,最大的體長可達7.5米。因為其吻部長狀如象鼻,又俗稱為象魚。

體長梭形,上下頜均具尖細的齒,吻長劍狀,其長為眼後頭長的1.5-1.8倍,吻部由前到後逐漸變寬,前端鈍尖,狹而平扁,基部肥厚。體無骨板狀大硬鱗;僅在尾鰭上緣有一列棘狀鱗,背部淺紫灰色、腹部及各鰭略呈白粉色。

中國古代白鱘被稱之為鮪。春季溯江產卵。主產於中國長江自宜賓至長江口的幹支流中,錢塘江和黃河下遊也有發現。是中國特產稀有珍貴動物,屬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現資源量逐年明顯下降,面臨瀕危,有「水中大熊貓」之稱。

長江的瀕危物種

白鱀豚

白暨豚也叫:白鰭鯨、白鰭、白旗、白夾、青鰭、江馬、中華江豚、揚子江豚及長江河豚等,是中國特有的淡水鯨類,僅產於長江中下遊。在20世紀80年代由於種種原因,白鰭豚種群數量銳減,2002年估計已不足50頭,被譽為「水中的大熊貓」。白鰭豚自成一科,被列為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也是世界上12種最瀕危的動物之一。2007年8月8日,《皇家協會生物信箋》期刊內發表報告,正式公布白鰭豚功能性滅絕。

達氏鱘

達氏鱘也叫「長江鱘」。達氏鱘是一種淡水定居性魚類,常在江河中下層活動,喜棲息於流速較緩、富腐植質和底棲生物的沙質底或卵石磧壩的河灣或深沱中,生長速度較快,一般體長0.8—1.0米,體重5—10公斤,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以水生昆蟲、底棲無脊椎動物和小魚等為食。為純淡水定居型魚類,最大體重15kg以上。雄魚4-7齡性成熟,雌魚6-8齡性成熟。僅分布於中國長江幹支流。屬國家(前)一級野生保護動物。

中華鱘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1970年之前,每年可捕獲500條100斤以上的中華鱘,洄遊性魚類,目前除了長江以外,其他如黃河,錢塘江等幾乎難覓其蹤跡。

長薄鰍

分布於長江中上遊,本是湘鄂川的重要經濟型魚類,但是隨著其食物的銳減,棲息地的破壞,過度捕撈等原因,讓長薄鰍成為瀕危魚類。

長江江豚

長得像海豚的江豚,俗稱「江豬」,目前僅存一千頭左右,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極危物種。

揚子鱷

揚子鱷是生活在長江流域的全球最小鱷魚,由於揚子鱷可找到恐龍類爬行動物的影子,所以被稱為「活化石」,所以極具研究價值,目前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屬瀕危物種。

如果說鱤是鯉科掠食性魚類的巔峰之作,那麼同屬雅羅魚亞科、被稱作「鴨嘴鱤」的鯮就會顛覆你的想像。關於這種魚類的資料很少,我們只知道它是一種中下層掠食性魚類,有著獨特的覓食方式,而且其生存狀況並不樂觀。

生活在江河或湖泊的中下層,矯健兇猛,遊泳力強,魚苗時即能吞食其它魚苗。當體長在30釐米以前,都以遊弋方式在水的中上層掠取其它魚類為食;成魚則以長形的吻部的石縫中覓食小魚。性極饕餮,雖消化管內已充滿了食物,仍不斷吞食,終至將半消化的食物,從肛門處擠出。生長速度較快,性成熟年齡在5齡以上,生殖期為4-7月。成熟的親魚於春季即上溯至江河流水較急江段進行繁殖。幼魚期至湖泊中肥育,仔幼魚階段食枝角類和魚苗;成魚轉為食魚類,常以其管筒狀的長吻在石縫或水草叢中覓食小型魚類。

這種古怪的而瘋狂的下層掠食魚類最大可以達到50公斤,體長足以和大個體的鱤比肩。這種魚現在處在易危狀態,網上也沒有有關的圖片,生存狀況堪憂。

鰣魚為溯河產卵的洄遊性魚類,因每年定時初夏時候入江,其他時間不出現,因此得名。產於中國長江下遊,以當塗至採石一帶橫江鰣魚味道最佳,素譽為江南水中珍品,古為納貢之物,為中國珍稀名貴經濟魚類,鰣魚與河豚、刀魚齊名,素稱「長江三鮮」。

據統計,1974年,長江鰣魚年產量曾達157.5萬公斤;80年代後逐年下降,1986年降至1.2萬公斤;1996年,有關部門在鰣魚棲息的峽江試捕一個月,毫無所獲;在鄱陽湖口進行幼鰣魚監測,也難覓芳蹤;自1996年至今,在鄱陽湖歷時三年的捕撈仍然是一無所獲。江蘇、安徽江段也已多年未發現鰣魚。

(文章來源:澎湃新聞,百度百科,北京晚報等)

相關焦點

  • 噩耗:中國長江白鱘宣布滅絕
    「中國最大淡水魚」長江白鱘被科學家證實已滅絕。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該論文的通訊作者是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危起偉博士,論文的第一作者是張輝博士。研究人員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經滅絕。該論文的預校樣(pre-proof)於2019年12月23日在線發布。
  • 「中國最大淡水魚」長江白鱘 宣布滅絕
    中國長江又一 特有物種 被宣布滅絕。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pre-proof)透露了這一消息。該論文的通訊作者是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危起偉博士,論文的第一作者是張輝博士。
  • 中國特有物種白鱘被宣布滅絕
    > 在人類生活的越來越好的同時,很遺憾很多野生動物卻因為種種原因消失了,這兩天水產行業的專家們又宣布了一個悲痛的消息——中國長江特有的物種白鱘已經功能性滅絕
  • 長江白鱘滅絕,專家宣布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白鱘已滅絕!
    生活特別閱讀:白鱘滅絕,專家宣布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白鱘已經滅絕! 大家好,這裡是「青柳悅生活」!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白鱘已經滅絕!
  • 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 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
    研究人員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經滅絕。 事實上,在2019年9月17日,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在浙江杭州一個學術會議上報告稱,經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extinct)。
  • 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曾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
    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新的一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種被宣布滅絕!危起偉介紹,2019年9月中旬,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上海組織了專家組評估,評估結果為,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extinct)。
  • 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曾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
    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新的一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種被宣布滅絕!危起偉介紹,2019年9月中旬,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上海組織了專家組評估,評估結果為,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extinct)。
  • 長江白鱘滅絕了嗎?白鱘魚圖片資料介紹
    在人類生活的越來越好的同時,很遺憾很多野生動物卻因為種種原因消失了,這兩天水產行業的專家們又宣布了一個悲痛的消息——中國長江特有的物種白鱘已經功能性滅絕。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來自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一篇論文宣布,中國特有的物種長江白鱘在2005-2010年時已經功能性滅絕,最近13年來都沒有發現野生白鱘的活動蹤跡了。
  • 噩耗:中國長江又一物種宣布滅絕
    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pre-proof)透露了這一消息。
  • 長江白鱘滅絕!科學家是如何定義物種滅絕的?
    剛剛跨入新的一年,我們就迎來了一個令人悲傷難過的消息:2020年1月2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危起偉等人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中發表論文,論文的內容顯示白鱘這一中國長江特有物種,很可能在2005-2010年就已經滅絕。
  • 「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宣告滅絕
    來源:新京報長江白鱘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近日發布研究,估計2005-2010年「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已滅絕。科研人員2003年以來沒有再發現過白鱘。論文通訊作者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危起偉博士告訴新京報記者,「這個結論是科學的,不會改變的。」
  • 白鱘滅絕!長江又一物種消失……
    掌上春城訊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白鱘郵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pre-proof)透露了這一消息。
  • 長江白鱘滅絕,長江十年禁漁|拯救瀕危物種,迫在眉睫!
    近日,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長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種被宣布滅絕。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這一噩耗。雖然這一消息是最近才宣布,但其實長江白鱘並不是這兩年就滅絕的。
  • 白鱘滅絕!而長江裡的它們也瀕臨消失……
    長江珍稀物種白鱘近日被宣布滅絕。白鱘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它的滅絕,令人深感痛心。目前長江裡還有哪些瀕危物種?保護現狀如何? 【白鱘被宣布滅絕 敲響生態警鐘】 長江白鱘是距今一億五千萬年的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古代魚類之一。十幾年來,長江白鱘始終未在漁民和科學家們的苦苦搜尋中現身。
  • 長江白鱘滅絕,近年來國內還有哪些滅絕物種?
    事件回顧: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日前在線發布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這一消息。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滅絕。長江白鱘早在2005-2010年時已經功能性滅絕,功能性滅絕是指其生存環境遭到破壞,在自然狀態下喪失了繁殖能力,甚至喪失生存能力。長江白鱘將是繼白鱀豚和長江鰣魚之後,第三種被宣布功能性滅絕的長江流域特有物種,它們被滅絕的原因差不多,都是長江流域的濫捕濫撈,人類的貪慾導致了這些生物滅絕。
  • 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被宣布滅絕
    1月2日,當全世界人民都在歡度新年的時候,長江白鱘卻沒能進入2020年,被宣布滅絕。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的科學家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上發表的論文中稱,長江白鱘在多年前就已經滅絕。也就是說,繼白鰭豚後,長江又一物種已經消失。
  • 2020年第一個噩耗:「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被宣告滅絕
    近日,有著「中國淡水魚之王」稱號的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專家們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滅絕。「臘子」是中華鱘,「象」指的是長江白鱘,據說它可以長到上萬斤。白鱘體型碩大,成魚可長達七八米,遊速迅疾,被稱為「水中老虎」、「中國淡水魚之王」,它也是世界十種最大的淡水魚之一。 十年前,2009年,IUCN對長江白鱘物種瀕危等級的評估結果是「極危」。
  • 長江白鱘滅絕,最後的珍貴視頻曝光
    據澎湃新聞和楚天都市報報導,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新的一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種被宣布滅絕。
  • 再見了,長江白鱘!白鱘已滅絕 更多長江水生生物生存堪憂
    第三期節目我們請到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危起偉博士說說長江白鱘。長江白鱘已經存在了一億五千萬年,曾經與陸地霸主恐龍水路並肩,曾經躲過了第四紀冰期,被稱為長江淡水魚之王。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長江白鱘已經滅絕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危起偉介紹
  • 長江白鱘滅絕:17年前,人類最後一次見到活體白鱘
    該論文的通訊作者是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危起偉博士,論文的第一作者是張輝博士。研究人員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經滅絕。該論文的預校樣於2019年12月23日在線發布。這一結果正在上報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辦公室,隨後將在IUCN紅色名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正式更新和公布。